打草药时添加一些食用盐,这种方法符合科学种地吗?
农业专家接着说,盐是一种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盐属于一种离子型化合物。在我国,人们吃盐的历史很久了。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制盐器具,这种器具在仰韶时代被确认为人们常用的器具。在我国,人们吃盐的历史可以证明应该是5000年前。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可以在工业上用来制造纯碱、烧碱和其他化学产品,所以氯化钠的用途仍然比较广泛。
但是过量的氯化钠对植物的生长非常不利。福建福州一家研究所表示,氯化钠对不耐盐植物会造成水分胁迫和离子胁迫,如果一定量的氯化钠被不耐盐植物吸收,不耐盐植物容易发生细胞脱水和体内离子失衡,而不耐盐植物会导致叶子发黄、枯萎、脱落,花朵不能正常开花。不耐盐植物大量吸收氯化钠会导致植物死亡,因此氯化钠对耐盐植物的危害仍然很大,很多农户种植的粮食作物都是耐盐植物。
洁面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洁面用品。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烷基磺酸钠、脂肪酒精硫酸钠、泡沫剂、增溶剂、香精、水、色素、防腐剂等。烷基磺酸钠和脂肪醇醚硫酸钠是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可用于去除油污的石化产品。盐之所以能除草,是因为氯离子、低浓度盐溶液比一些野草效果不好,实际使用时都要高浓度。这导致作物渗透,作物原生质变皱,出现质壁分离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叶子变黄,出现“花型”现象。这对作物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烷基磺酸钠、脂肪醇醚硫酸钠、泡沫剂等。它们都是石化产品,可以清除污染,是家庭的好帮手,但由于是化学元素,试用后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和动物体,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引起多种疾病。另外,对植物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因为洗涤剂是碱性的,会导致土壤碱化。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出现一系列植物生长障碍(如枯黄、矮小、落叶、叶卷曲等),有些人喜欢每天用洗涤剂溶液浇花,如果不能调节浓度,花很快就会变黄。
水产盐对甲鱼养殖有何作用
食盐,即NaCL,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观赏鱼养殖过程中,其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
一、盐对鱼类的影响:
1、消毒杀菌
不同的比例能治疗和防治不同的鱼病,主要是对鱼体表的的细菌、车轮虫、斜管虫等进行消毒。
2、辅助药物的治疗
盐能促进鱼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达到增强药物的疗效。
3、平衡渗透压
我们都知道,鱼体内外的含盐量是不同的,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通过加盐可以补充因伤口而流失的一部分盐分,或因鱼只新到一个地方后对水质的不适应进行缓解,也就是调节渗透压。
4、净化水体
食盐在其中的作用机理是增加水中的离子浓度,使悬浮的有机微粒及胶体成絮状物而沉降到池底,既减少溶氧消耗,又净化了水体。
5、刺激食欲
在水产养殖中,常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拌饲投喂,其功效也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在鱼类生理过程中,NaCL作为无机盐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Na+对维持机体渗透压、水体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等至关重要,Na+还能维持和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而CL-是胃液中盐酸的组成部分,盐酸的作用在于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助于消化。
一般的日常维护养殖甲鱼,用一些生物菌进行调节就行了,而且没有副作用。——益加益水产专用EM菌种提供
甲鱼是低耐盐的淡水生物,据有关研究资料,当水体盐度超过15‰时,甲鱼24h以内全部死亡,盐度为10‰时9d后全部死亡,盐度为5‰时也仅能存活4个月。
氯化钠也是一种常用的水产药物,它通过改变寄生物的渗透压,而使其被抑制和杀灭。
大部分寄生原虫、霉菌和细菌等,都是耐盐性极低的病原体,只要局部改变水的盐度,就能使其杀灭。但甲鱼的耐盐能力较低,其安全浓度仅1.1‰,因此在利用食盐进行消毒与防病治病时,应严格控制食盐的浓度与浸的时间。
甲鱼养殖过程中使用食盐防治常出现的白斑病、水霉病、颈溃疡病等,确实有较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慎用!我们的建议是:能用其他药物治疗尽量用其他
药物治疗,实在没有效果时才考虑用食盐治疗,并且用高浓度食盐消毒或杀菌时,最高浓度不应超过40‰,浸浴时间严格控制在0.5h左右。食盐浓度太高或浸
浴时间太久的后遗症是,甲鱼从此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病,且最终饲料转化率会受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甲鱼死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0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