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当孩子有偷的习惯时怎么教育

首先,当家长发现这个问题时,不妨先把心态放平静,抑制住激动的情绪,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爸爸妈妈太压制他们对某些事物的渴求,还是出于一种恶作剧的心理。

当孩子有偷的习惯时怎么教育

了解孩子行为出发的目的是家长如何实施教育的关键点,一味的打骂,过度的批评教育只会让孩子害怕承认错误,从而有极大的可能让单纯的孩子学会用说谎掩饰自己错误,更严重的话则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

家长在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

一、是非观问题。联系实际情况,家长要尽早告诉孩子未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并提前说明再犯的惩罚后果。同时,不要夸大错误,也不要轻易地用“偷”来形容,给孩子改过的机会,让孩子在内心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 、告诉孩子每样东西都是劳动的结晶。不管是家里的还是别人的,都是通过辛苦劳动换来的,不能轻易拿别人的东西。家长应该认真地告诉孩子,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跟家长说,可以让孩子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子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体会到每一样成果的来之不易,也学会了珍惜,在生活上能更快的独立。

三 、做出正确示范。很多孩子都有这种现象,到小伙伴的家里玩时,看到别人家里有布娃娃、玩偶、飞机模型之类的玩具自己也很想要,就会偷偷揣回家里。当家长发现了孩子拿了别人家的东西的时候,有些孩子因为害怕被惩罚就会主动承认错误,那么家长就不要再责备孩子了,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如温柔地对孩子说:“宝宝,我们一起去把东西还给叔叔(或阿姨)吧,爸爸(或妈妈)以后给你买一个好不好?”这样家长再带着孩子亲自把东西还给人家,用行动给孩子做了正确的示范,孩子也就知道如何从错误中学会正确的做法。

四、避免在公共场合斥责,给孩子留点面子。很多家长都会无意识地和别人高谈自己的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有时甚至在公共场合批评、打骂孩子,不顾及他们的感受,这样子的做法无异于是在助长孩子的叛逆心理和报复心理。这些伤害孩子幼小心灵的行为会深深刻在他们的脑海里,有可能一辈子都挥之不去,久而久之会变成孩子健康发展的心理障碍。

五、为孩子寻找道德榜样。孩子会偷东西,不排除身边小伙伴的带坏或唆使的可能。因此家长要多多关注孩子身边的朋友,所谓“孟母三迁”就是这个道理,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所以不妨在生活中给孩子寻找道德榜样,如雷锋等,最好莫过于家长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其实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过偷东西的经历,三毛在她的小说《胆小鬼》里也记载过自己偷拿了妈妈的钱。孩子们会偷东西,或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因为工作繁忙,家长忽略了孩子;或是出于强烈的占有欲,对自己没有吃过、玩过的东西的渴望;或是出于叛逆的反抗,通过偷窃来报复家长表示他们对教育方式的不满等等,这与学坏没有必然的联系。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发展受益匪浅。

孩子会出现偷东西的行为,家长们不妨也从自身思考一下,是否是因为太忙了,忽略了陪伴孩子、教育教育,还是过去不当的教育方法对孩子造成了什么影响,或是太久没有和孩子谈心了。

分享一个适合学龄前儿童用得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家里或者身边有适龄儿童的话可以去下载一个试试哦,这里面有丰富的童话故事,还有有趣的冒险任务,孩子可以和喜欢的童话人物一起学习汉字,不知不觉中对汉字产生兴趣。

更多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4399小评果快乐育儿】

孩子如果很小,家长就不要用“偷”这个词,在小孩子的认知世界里是“拿”,因为这个东西很喜欢,自己没有就“拿”了。此时,家长千万不要发火,要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的东西被别的小朋友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拿走了,你是什么感受。可以通过讲故事慢慢地规范他的行为。

如果孩子大了,就要耐心跟孩子谈心找到根源。有的孩子是家长从不愿满足孩子的愿望,总按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买给他,所以他就偷。有的孩子是通过偷,释放压力或寻求刺激。还有的是在他第一次偷的时候家长处理方式不当,激起孩子叛逆心,故意挑战家长底线。另外,在处理大孩子偷窃问题时,一定要保护他的自尊心,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说是偷,不如说是不满足,正所谓越得不到的越想要,这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某一次孩子想要一样玩具,有些父母就会说没钱买或者买了也没用,或者用一些父母认为合理的借口来试图说服孩子,这些做法的后续引导也是很重要的,但没有多少父母能做到。

个别孩子久而久之就会想“反正我怎么想要这些东西,家里也没人会给我买”,多听孩子说说为什么吧,这能拉近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在发现孩子不对的时候知道原因在哪里,并帮助他改正。

发现孩子有偷的行为:我们首先要控制好情绪和调节好心态。用事例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偷,而且懂得“偷”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然后,鼓励孩子,做错事情要勇敢的承认并改正,杜绝今后再有此事发生。

发现孩子有偷的行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冷静自己的情绪,切忌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打骂,如果打骂后再去和孩子沟通,就有可能效果很差,不能了解真实原因。

第一时间跟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了解偷东西背后的原因,是不知道偷东西是错误的,还是忍不住?还是想要钱不敢要?或者同学胁迫?等等。一定要搞清楚,对症下药予以解决。

第二就是讲清楚道理,明确告诉孩子偷盗是严重的错误,爸爸妈妈很不喜欢,如果更严重还会构成犯罪。告诉孩子有什么需要可以跟爸妈讲,只要合理,爸妈是会满足要求的。

第三,要有惩罚。加深孩子的记忆,也是父母教育原则性的提现。比如罚站等等。

第四,密切关注孩子以后的行为,看是否会有再犯。

孩子本来就是家里的一个平等成员,因为小,不经过家长同意拿钱花固然是不对的,但毕竟花的是家里的钱。

所以,家长不宜用“偷”字来定义孩子的行为,应该用“拿”,这样在心理上对孩子压力小些,通过耐心的引导和教育,孩子一定能纠正这个不良习惯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0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