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地区有多少人口?
凯里市现多少人口?
整个凯里行政管辖户籍人口为63万左右。
2011年贵州省凯里市常住人口是47.8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5.04万人,占52.31%;女性人口22.83万人,占47.69%。总人口性别比是109.70。
凯里市居住着苗、汉、侗、仫佬、畲、布依、水、彝、壮、瑶、满、回、蒙古、景颇、佤、黎、东乡、纳西、仡佬、京、朝鲜、土家、白、傣、藏、拉祜、 *** 尔等民族和革家、西家等待定民族。这些民族中,仫佬族、苗族、汉族、畲族及革家、西家是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36068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5.36%,其中苗族人口28.3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3%。
凯里市简称“凯”,别名:苗岭明珠,位于中国贵州东部,是中国贵州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中经济区五大主要城市中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国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
凯里有“中国百节之乡”之称[1] ,有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风雨桥和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凯里融合了现代化的浪潮与传统的苗侗文化,将现代化与传统化融合,促凯里市成为一座优秀旅游城市,凯里周边及市内的著名景点有西江千户苗寨、杉木河、云台山、剑河温泉、苗侗风情园、下司古镇、舟溪生态园、南花苗寨、黔阳第一山、平良古峡等。
凯里市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段的苗岭山麓,清水江畔;在地理上,凯里市东抵台江县,西抵福泉市,西南抵麻江县,南抵丹寨县,东南抵雷山县,北抵黄平县;东起三棵树镇挂丁南高村,西至炉山镇大田白腊村,南起舟溪镇青曼情郎村,北至大风洞乡平良都兰村,长51.76公里,宽44.3公里。
凯里市原为炉山县。在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凯里市成为了一座以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现为国家乙类对外开放地区。凯里是全黔东南州政治、经济、文化、人流、科技、教育、物流、信息流的中心;同时也是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
凯里市现有多少人口?主要民族是什么?
凯里市位于贵州东部,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东西长51.7公里,南北宽44.3公里,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市内有苗、汉、侗等民族。是一个以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现为国家乙类对外开放地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2乡8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面积248平方公里,总人口55.2万(2009年),凯里市是一个以苗,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占74%,其中苗族占63%,是全国少数民族比重最大的城市之一;万博很有发展潜力,就像贵阳的金阳!!
贵州凯里地区人口有多少,辖几个县市。
凯里市辖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个街道办事处(含33个新型社区)、9个镇、2个乡:凯里经济开发区、炉碧经济开发区、大十字街道、城西街道、西门街道、鸭塘街道、湾溪街道、开怀街道、洗马河街道、三棵树镇、舟溪镇、旁海镇、湾水镇、炉山镇、万潮镇、龙场镇、下司镇、碧波镇、凯棠乡、大风洞乡。
凯里市简称“凯”,别名:苗岭明珠,位于中国贵州东部,是中国贵州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中经济区五大主要城市中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国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
凯里有几个县城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5个县。
黔东南州 面积30339平方千米,人口540万人(2008年)。(州府驻凯里市)
凯里市 面积1306平方千米,人口45万。邮政编码556000。市人民 *** 驻凯里市迎宾大道旁博南新区市行政中心。
黄平县 面积166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556100。县人民 *** 驻新州镇。
施秉县 面积1544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556200。县人民 *** 驻城关镇。
三穗县 面积1036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556500。县人民 *** 驻八弓镇。
镇远县 面积187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557700。县人民 *** 驻舞阳镇。
岑巩县 面积148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557800。县人民 *** 驻思旸镇。
天柱县 面积2201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556600。县人民 *** 驻凤城镇。
锦屏县 面积159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556700。县人民 *** 驻三江镇。
剑河县 面积216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556400。县人民 *** 驻革东镇。
台江县 面积1078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556300。县人民 *** 驻台拱镇。
黎平县 面积4439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557300。县人民 *** 驻德凤镇。
榕江县 面积3316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7200。县人民 *** 驻古州镇。
从江县 面积3245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7400。县人民 *** 驻丙妹镇。
雷山县 面积121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557100。县人民 *** 驻丹江镇。
麻江县 面积1222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557600。县人民 *** 驻杏山镇。
丹寨县 面积 938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557500。县人民 *** 驻龙泉镇。
凯里现在的人口总数有多少?
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2011年贵州省凯里市常住人口是47.8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5.04万人,占52.31%;女性人口22.83万人,占47.69%。总人口性别比是109.70。
凯里市人口有多少
47.86万(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贵州凯里市有几个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5个县。黔东南州 面积30339平方千米,人口540万人(2008年)。(州府驻凯里市)凯里市 面积1306平方千米,人口45万。邮政编码556000。市人民 *** 驻凯里市迎宾大道旁博南新区市行政中心。黄平县 面积166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556100。县人民 *** 驻新州镇。施秉县 面积1544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556200。县人民 *** 驻城关镇。三穗县 面积1036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556500。县人民 *** 驻八弓镇。镇远县 面积187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557700。县人民 *** 驻舞阳镇。岑巩县 面积148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557800。县人民 *** 驻思旸镇。天柱县 面积2201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556600。县人民 *** 驻凤城镇。锦屏县 面积159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556700。县人民 *** 驻三江镇。剑河县 面积216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556400。县人民 *** 驻革东镇。台江县 面积1078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556300。县人民 *** 驻台拱镇。黎平县 面积4439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557300。县人民 *** 驻德凤镇。榕江县 面积3316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7200。县人民 *** 驻古州镇。从江县 面积3245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7400。县人民 *** 驻丙妹镇。雷山县 面积121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557100。县人民 *** 驻丹江镇。麻江县 面积1222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557600。县人民 *** 驻杏山镇。丹寨县 面积 938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557500。县人民 *** 驻龙泉镇。
凯里地区有多少人口
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2011年贵州省凯里市常住人口是47.8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5.04万人,占52.31%;女性人口22.83万人,占47.69%。总人口性别比是109.70。
凯里市人口大概多少?加上周边十六个县又是多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凯里市 - 舟溪镇 - 石青村
答案补充
舟溪镇位于凯里市城南17公里,鸭兴公路东侧。再约河、青山河交汇于距镇中心900米处,昔日可行舟,故得名为舟溪。苗XIANGX MOS(享卯),意为卯场天。1992年,辙销青曼乡、舟溪乡,合并为舟溪镇。东临三棵树镇,南接雷山县望丰乡,西抵丹寨县南皋乡和麻江县下司镇,北与鸭塘镇相近,舟溪镇方圆115平方公里,聚居著苗、汉、仫佬等民族,苗族人口占93.5%。全镇下辖19个行政村,77个自然寨,191个村民小组。人口2.3万人,耕地面积9321.14亩,林地面积4338.6公顷,森林覆盖率34%。
凯里市区常住人口数目
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2011年贵州省凯里市常住人口是4供.8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5.04万人,占52.31%;女性人口22.83万人,占47.69%。总人口性别比是109.70。
2012年,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预排位中,凯里市名列第4位,比2011年实际排位提高两位。其中:凯里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8.95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位;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10.55亿元,同比增长79.4%,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7位;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0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1.7%;财政总收入完成31.13亿元,同比增长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48亿元,同比增长70.6%,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4位;税收收入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48.6%,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2位;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预计达127.63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5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预计达179.66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1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67.42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6155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1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8890元,同比增长15.1%,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7位。
凯里园区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路网建设21公里,园区“四纵四横”路网骨架基本形成,炉山至碧波32公里产业大道建设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炉山至下司14公里快速通道建设有序推进,炉山至白秧坪14.6公里铁路专线建设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一季度可破土动工;7.5万吨/日供水工程已建成并试运行,清江发电厂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年内可开工建设;10千伏开闭所及其配套建设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炉山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进展顺利,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0%,可建成投入使用;围绕园区配套建设的金融服务、物流园、工业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中小学校、幼儿园、二级医院、敬老院、公益性公墓等设施已基本建成。园区落户企业51户,建成投产18户,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同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投资100亿元的煤电铝一体化产业园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以上的清江发电厂工程可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并开工建设。二是工业结构转型取得重大突破。凯里市已由以能源、煤炭为主的单一工业体系逐步转变成以能源、铝及铝化工、建材、制造、冶金、电子、纺织、食品、药品等为主的多元化工业体系。三是工业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取得重大突破。已将城区多户工业企业搬迁到园区建设发展,新引进的工业企业基本入园建设。2012年,炉碧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是工业产品名牌化、品牌化、精品化取得重大突破。五是加强煤、电、油、运、土地、资金、市场、信息等工业生产要素的调度,为企业落地、建设、生产、经营搞好服务。同时,通过工业经济发展,调动各种生产要素自发聚集,实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六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民营企业达2008户,同比增长59.37%;个体工商户达15314户,同比增长10.8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预计达48.5%;民营经济纳税14.2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5.6%。
凯里市作为贵州省打造“黔中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全省对接沿海发达地区的桥头堡、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产业承接的示范区。凯里资源丰富,水量充沛,电力充足。凯里主要矿藏有煤、铁、铅、锌、铝土矿、硅石岩等,其中硅石中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名列西南之冠。凯里市建有炉山工业园区,截止2012年1月底,园区共有50家企业落户建设,项目总投资450亿元,全部建成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在工业方面,凯里市主导产业为煤电铝、煤电冶、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形成了与本地资源开发相适应和配套的工业体系。 省级农业园区2个(凯里市现代高效畜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凯里市万亩葡萄产业园区)
州级农业园区2个(凯里舟溪现代农业园区、凯里市舟溪云谷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园区)
1949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807万元,每人平均65元,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调整农业体制结构,实行改革开放,放宽农村经济政策,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57716万元,为1949年的71·51倍,每人平均1582元,为1949年的24·33倍。1973年农民纯收入49·92元,1988年纯收入486元,增加9·73倍。1949年粮食总产量31777吨,1988年63645吨,增长2倍。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除粮食生产逐年稳产增产外,经济作物也增长迅速。1988年,油菜产量2454吨,比1949年增长46·3倍;1985年,烤烟产量1529吨,比1949年2·8倍;1988年桐子油产量61000公斤,比1950年增长4·65倍。1988年,在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占3·10%,牧业产值占27·75%,副业产值占12·99%,渔业产值占1·08%。 凯里经济开发区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区域,功能定位凯麻新城区主体、凯麻新区中心区(凯里中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区,现辖1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现有人口12万人,是贵州东部教育科研和创新型工业的发展基地,于2000年7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创办凯里经济开发区,就是为了调整黔东南州工业经济布局,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加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争取把开发区办成全州招商引资的制高点,外来投资的聚合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对外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同时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实现黔东南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将凯里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凯麻同城化的城市中心,成为黔东南经济主要增长极。 炉碧经济开发区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工业园区起步建设于2008年,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西北面的炉山镇和万潮镇境内,2011年7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是贵州省重点培育的“千亿级”开发区之一,开发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分为一区两园,即凯里炉山工业园区和麻江碧波工业园区。
炉山工业园区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四个统筹(即统筹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平衡、与资源开发相衔接、与城镇化建设相促进、与社会稳定相和谐),“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按照统一规划,中心突破,放射发展的思路,以濒临破产的原炉山国营农场改革改制盘活国有土地为切入点,以资源配置和企业退城入园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火电能源项目、铝产业项目和新型原材料产业项目以及配套关联项目,着力延伸煤炭、铝矾土、石英砂等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在短时间内形成集聚效应,发展煤—电—铝—冶金—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新型重化工业产业基地,全力破解落后地区有资源无产业的难题,破解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矛盾的难题,构建黔中经济区域新的增长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0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