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 重要产粮区是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20 14:17:06
三吴地区(吴兴、吴郡、会稽)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
①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③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2)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表现:
①研制新农具,推广新技术。曹魏时的马钧改进翻车,用于农业灌溉;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峪关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深耕细作、积粪肥田也传到南方。
②兴修水利工程。曹魏兴复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③开发边疆地区。十六国北朝时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的开发取得可喜成就。
三吴地区、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
东汉全国设十三州,司州 兖州 豫州 徐州 青州 冀州 幽州 并州 雍州 凉州 益州 荆州 扬州 交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
最富的是益州即西川,又叫蜀地,包括今天的四川、云南及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蜀地自秦朝开发以来,兴建都江堰之后,成为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方。而此地地势险要,外力不易入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06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