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殖肉鹅肉鹅的养殖方法
肉鹅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草水禽,不仅耐粗饲,适应性强,饲料来源广,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而且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经济价值高,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怎么养殖肉鹅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肉鹅的养殖方法
一、鹅棚设置:
一般选择在水源、山塘、河沟等附近的坡地建棚,内设料槽和水槽,每平方米饲养2~4只育成鹅。也可与种果、养鱼相配套大规模饲养。建棚的好处是减少鹅的活动,降低能量损耗,从而提高其饲料报酬。
二、营养要求:
这一阶段的肉鹅生长迅速,食欲旺盛,能利用大量粗饲料,所以配合饲料主要成分要逐渐过渡到粗蛋白质14%~16%,代谢能12.13兆焦/公斤,钙0.9%,磷0.6%,赖氨酸0.85%,蛋氨酸+胱氨酸0.5%,泛酸12.6毫克/公斤。
三、育肥方式:
草浆养鹅。将采集到的各种青饲料如红薯藤、水葫芦、水浮莲、槐叶、杂草等混合打浆,再用配合粉料搅拌,每天饲喂6餐,最后1餐在晚上10时。选用的青饲料要避免有毒植物如高粱苗、夹竹桃叶、苦楝树叶等。
干拌配合粉料饲喂法。青饲料如蕉茎叶、萝卜樱、鲜象草、胡萝卜、南瓜、南瓜蔓藤等,将其剁碎,拌上配合粉料,一天饲喂6餐,晚上还要喂一餐。
颗粒饲料青饲料饲喂法。颗粒饲料置于料桶中,任由肉鹅采食,再将青饲料置于木架、板台、盆子或水面上,让鹅自由采食。一般每只每天要饲喂2~4公斤。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有大量适口青饲料的养殖户,如蔬菜产区的大量老叶和大量副产品如萝卜樱,以及利用冬闲田或山坡地种植的青饲料如黑草、象草等。
草粉全价颗粒饲料喂法。将草粉(苜蓿、松针、刺槐叶、花生藤等晒干或烘干,制成青绿色粉末)跟豆饼、玉米等配制成全价颗粒饲料。可用料盘一日分4餐饲喂,也可用自动料槽或料桶终日饲喂,另外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
灵活放牧 如附近有草地,有收割后的田野或水中有大量的水草,就可以就近放牧。
注意防病 在育成鹅阶段的饲养管理上,主要是防治消化系统疾患。可大量应用生物兽药饲料,如促菌生、益生素、EM菌、酵母菌、乳酸菌等,使鹅的肠道消化良好,还对多种病原引起的腹泻、肠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另外,有意识地应用一些既是饲料又是中草药的植物和杂交酸模、马齿苋、大蒜、番桃叶、山姜等。
肉鹅饲养的前期准备工作1、确立饲养模式
(1)饲养方式选择:目前我国肉鹅饲养方式主要有圈养方式、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方式两种。其中圈养方式是以种草养鹅模式为代表。种草养鹅不仅可节约劳力,节省饲料,降低成本,而且草质优良,草嫩干净,安全经济,投资少,效益高。在我国小规模肉鹅饲养一般采用舍饲结合放牧的传统方式,而规模化、集约化肉鹅养殖则推行种草养鹅的饲养模式。
(2)肉鹅品种选择:选择早期生长速度快、精料消耗少、饲料报酬高、体重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鹅种。其主要品种有扬州白鹅、隆昌鹅和太湖鹅。
①扬州白鹅:是生长快、产蛋量高、体重大、繁殖力强、产绒量高的优良家禽品种。仔鹅70日龄体重3.5千克以上,年产蛋72-80个,该品种仔鹅适合于加工盐水鹅和凤鹅,在江苏、山东等省市具有较大的市场。
②隆昌鹅(四川白鹅):原产于四川省温江、乐山、宜宾、永川和达县等地,在江浙一带称为隆昌鹅。70日龄前生长较快,60日龄重2.5千克左右, 80日龄平均体重3.6千克。仔鹅肥嫩,从60日龄开始陆续上市出售。
③太湖鹅:原产于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和浙江省北部的湖州、嘉兴等地区。属小型的白色鹅种,主要用于生产仔肉鹅。70日龄左右即可上市,平均体重2.5~2.8㎏。仔鹅半净膛屠宰率为78.6%,全净膛屠宰率为64%。
本地区一般选择扬州白鹅或隆昌鹅作为规模化养殖肉鹅品种。
(3)饲养规模选择:
饲养规模的大小要根据养殖者的资金、劳力、草料资源条件以及市场销售情况来确定。如果条件不够成熟,饲养技术跟不上,不必追求大规模,否则饲养管理不善,鹅群患病死亡增多,反而得不偿失。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的肉鹅饲养规模为每批500羽至3000羽。初养农户一般每批饲养肉鹅500羽左右,一年饲养2-3批;专业大户每批饲养肉鹅1500-2000羽,一年养3-4批。一般的肉鹅饲养户适宜规模一般为1500羽,由2人饲养。这样的规模比较经济、适度,便于管理,适宜开展种草养鹅。
2、筹措养殖资金
要发展肉鹅生产必须筹备好养殖资金。养殖资金主要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金两大类。具体包括场地建设费、鹅舍建筑费、设备购置费、鹅苗费、饲料费、疫病防治费、水电费及管理、运输、销售等费用。资金数量根据养殖规模和饲养方式而定。一般采取种草养鹅的饲养模式。养殖1500羽肉鹅需固定资本0.5万元,苗鹅费0.75万元(按5元/羽计),饲养流动资金2.55万元,合计筹措养殖资金3.8万元,便可正常从事肉鹅养殖生产。
夏季肉鹅的养法1、圈牧结合
雏鹅出壳后要精心饲养、细心照料,从第10日起开始放牧,并逐渐延长放牧时间。30日龄后至翼羽长出前,充分利用夏季早晚气温较低的时间,选择草质好、草量足的地方放牧。其余时间则圈养,适当补喂稻谷、糠麸、玉米等精料。尤其在肉鹅背部、腹部绒毛开始脱换新羽时,更要注意补喂优质精料,以免引起换羽不一,影响其生长发育。一般每天补饲2-3次,每次以吃八九成饱为宜。
2、降温防暑
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6-7只为宜,鹅舍温度不宜超过26℃,保持通风透气,在地面撒1厘米厚的细沙。舍外活动场地搭凉棚遮阳。天气炎热时,向鹅舍周围地面喷洒凉水降温,并用凉水往鹅身上喷细雾。
3、防疫灭病
刚出壳的雏鹅,每只肌肉注射抗血清疫苗0.02%毫升,预防鹅瘟。30日龄左右,每只肌注禽霍乱疫苗1.5毫升,饲养用具每隔3-5天用5%新鲜石灰水消毒一次。鹅舍和活动场所每隔7-10天用1%漂白粉溶液消毒一次。
4、适时催肥
乡镇畜牧业的工作总结(通用3篇)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段时间里,相信大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成长,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吧。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工作总结的开头该怎么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乡镇畜牧业的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畜牧业的工作总结1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系统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开展工作,按照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总体目标,进一步促进全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完成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实绩
预计20xx年末,全县生猪出栏145万头以上;家禽出栏2310万只以上(其中专门化蛋鸡存栏450万只,皖西白鹅出栏460万只);山羊出栏31万只以上;大牲畜出栏4、5万头以上;肉、蛋、奶总产达22、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36、6亿元。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20xx年全县共发放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231、1万头剂,猪瘟疫苗218、54万头剂,牲畜口蹄疫疫苗326万头剂,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1861、5万毫升,小反刍兽疫疫苗20万头剂。全年共发放免疫证明40万张,畜禽标识100万套。
三、总体目标
为了实现牧业富市总体目标,我们紧紧围绕生猪、奶(肉)牛、肉马、肉鸡、白鹅、狐貉和肉羊七项产业,突出抓了牧业小区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产品加工业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政策扶持体系建设,加快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1、畜牧业生产明显提升。预计20xx年末,全市生猪、奶(肉)牛、肉羊、家禽、马、狐貉分别发展到90万头、5、2万头、110万只、950万只、3、5万匹、8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万吨、2、5万吨、2、4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9、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3800元,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均在50%以上,连续三年被国家财政部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重点县),畜牧业已支撑起全市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2、规模养殖大幅度增加。随着我市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惠牧政策的落实,畜牧业生产方式得到明显改进,规模养殖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市牧业养殖小区(场)已达到194个,专业村屯92个,规模养殖户1。3万户,规模化养殖比重占23%以上。今年,已建(新、改、扩)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专业村屯2个,新建牧业合作组织30个。1—9月份安大牧业屠宰肉鸡800万只左右,放雏300万只,带动农户550户;龙兴肉制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生产线已建设完毕。
乡镇畜牧业的工作总结220xx年是灾后恢复重建关键之年,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我镇在加快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的同时,切实做好保动物产品安全,确保片区无重大疾病发生和流行工作,从而促农增收,保证一方百姓畜牧经济健康发展,现将本年开展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领导小组。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重大疾病防治和生态畜牧业发展工作,20xx年2月召开班子会讨论年度目标任务同时,成立涉农产品质量监管小组,由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农技站、畜牧站工作人员和各包村干部为成员,着力保障全镇农业产品安全发展。
二、制定方案,统筹计划实施
根据我镇畜牧业发展实际,我镇将生态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工作拉入镇20xx年工作计划,并制定《镇20xx年生态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并拉入镇机关站所室目标考核,明确责任,严格目标要求,完成各项事务。
三、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按照县农业部门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动物重大疾病防治知识,本年度共悬挂横幅2条,印发宣传资料1500余份,包村干部下乡宣传1000人/次,营造出以保护野生动物和发展高效无病家畜的良好生态畜牧业发展氛围。
四、 教育培训,提高牧农知识
20xx年,按照县农业局要求,我镇畜牧站加强科技入户指导,现场培训农户850余场次,每月定时到我镇科技示范户家中指导,加强示范户饲养管理知识,重视畜禽重大和常见病的防治。
五、结合重建,改善养殖环境
我镇有机将生态畜牧业发展与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有机结合,完成畜禽圈舍建设233户,改善了畜禽的养殖环境,也极大的降低了畜禽的患病率,本年度预计肉猪出栏3500余头,鸡4000只,同比往年都有所增长。
六、改良品种,产业优势发展
我镇积极改善品种质量,通过合作社,今年新引进长白、长太、小约克、大约克公猪合计13头,母猪76头;引进黑山羊22只,波尔羊(2代)13只,南江黄羊12只;引进青脚麻杂交鸡20000余只。顺利完成畜禽品种改良工作。
七、消毒灭源,保障安全养殖
我镇畜牧站加强开展畜禽常见病防治和消毒灭源以及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今年共发放消毒药品3000kg,开展消毒农户1555户,对病死畜禽坚决按照“四不一处理”(不宰杀,不食用,不销售,不转运,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行深埋。
八、定时接种,保证安全生产
我镇畜牧站坚持春秋两季普打,平时补打的疫苗接种防治,具体开展牲畜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今年共接种猪口蹄苗20000ml;牛、羊口蹄苗3000ml;猪瘟苗8532头分;蓝耳病苗6000ml;接种鸡新城疫、禽流感秒共计45685羽份等,切实保证全镇无重大疫病产生和传播,保证了动物食品的安全生产。
九、总结经验,达到全面提高。
结合县局要求,我镇严格督促防疫员加强疫病监察,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理,并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和“五强制、两强化”措施控制疫源,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总结日常经验,根据工作的“时间性、空间性”等积极开展综合性技术服务,将安全生产和技术服务摆在一线,依靠强力的工作力度,圆满完成本年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乡镇畜牧业的工作总结320xx年来,乡畜牧业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畜牧兽医局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力度,科学谋划畜牧业,依托项目带动,引导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全乡畜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年来,全乡积极调整优化畜禽结构,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狠抓质量安全管理,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畜牧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畜牧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1、据统计预计(下同)*年底肉猪出栏103632头,同比增加7、26%;肉牛出栏9301头,同比增长7、86%;肉羊出栏32274只,同比增长1、32%;肉禽出栏455013只;同比增长5、69%。
2、完成肉类产量13475、23吨,同比增长6、26%;禽蛋产量490吨,同比增长5、38%。
3、完成生猪改良16708窝,其中:人工授精改良16086窝;完成牛改良1390头,其中:冻精改良1145窝;完成绵羊改良410只,山羊改良2386只。均超额完XX县级下达的牲畜改良任务。
4、推广青贮饲料6902吨,推广氨化饲料2160吨,推广工业饲料1960吨。
5、动物检疫开展面达100%,完成兽药抽检2批次、饲料抽检2批次。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突出调控,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年来,我们继续把发展畜牧业生产、扩大养殖规模、壮大产业基础作为畜牧兽医工作中心,把发展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作为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重点结合落实国家促进畜牧业发展政策,把发展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作为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合理分解畜禽标准化小区(场)建设任务,引导养殖户建设规模饲养场和饲养小区。同时狠抓畜牧兽医工作督促指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坚持“品种优良化、管理科学化、免疫程序化、设施规范化、产品安全化、养殖专业化”的“六化”标准,大力实施和推行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全乡畜牧业生产实现新突破。生猪生产稳步增长,肉牛羊等草食家畜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肉蛋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畜禽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二)狠抓防疫,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动物防疫方针政策,把免疫工作放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首位,乡党委政府召开党政领导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乡动物防疫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全乡动物防疫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全乡动物防疫工作,层层签订责任状,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五统一”(即统一供应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效果评价、统一免疫档案、免疫户口册规范化填写和免疫标识佩戴)和“五不漏”(即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具体要求,抓住重点时期、重点地区、重点环节,扎实抓好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适时补针、不留空白,确保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猪、大牲畜、羊、禽疫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1、5%、2%、6%以内。并认真做好免疫户口册、免疫档案、免疫耳标的填写录入工作。*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发展与保护并重的思想,坚持“少死就是效益”的理念,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根据省、市、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今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中,在全乡11个村委会全面推行“统一组织、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动物疫病防控模式。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行“321”防疫新技术:即“三苗同步、二点注射、一次完成”的防疫新技术(猪瘟+蓝耳病、口蹄疫三苗二针二点注射),扎实高效地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抓好畜禽疫病监测工作,科学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乡畜禽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均达上级要求。
(三)强化监管,产品质量安全稳定
坚持多措并举,从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入手,狠抓源头整治,强化执法监管,落实责任追究,不断提升兽药饲料监管水平,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对新建畜禽养殖场,下派技术人员全程监管指导,对已建、改扩建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实行备案登记,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一对一”科技联系人制度。二是强化兽药饲料监察。严格实行兽药、饲料备案登记制度,全面开展兽药饲料抽检工作,组织开展兽药、饲料专项整顿活动,规范兽药、饲料生产和使用行为,确保了畜牧业投入品质量安全。三是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督工作,强化了出入境监督检查和车辆消毒,切实提升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率和市场监督的到位率,达到“以检促防”的工作目标,确保畜牧业安全。四是强化对畜产品产地的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市场销售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督,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对乡内兽药经营户进行清理整顿,积极开展兽药gsp认证,全乡兽药饲料产品质量承诺和诚信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乡已有2家兽药经营户通过兽药gsp认证。结合我乡实际,上半年共抽取饲料监督检验2个样,抽取兽药监督检验2个样。*年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达到100%。全乡持续保持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零”。
(四)科技先行,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畜牧科技的推广普及力度。一是认真抓好畜种改良、饲草饲料青贮氨化、疫病防治、科技培训等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普及,全乡畜禽良种覆盖率、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畜禽个体产肉量显著提高。二是积极开展畜牧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大力推广熟改生喂技术,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养殖户科学养畜水平和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建立乡、村科技服务网络,健全了“种、料、防、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强,效果不断提高。全乡畜禽生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五)突出项目,带动发展效果明显
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兴乡、兴业的大事来抓,坚持全员上阵、主动为先,走出家门,立项争资,大力开展项目引进和建设。在项目引进和建设上,始终坚持两个“ 主动”。一是主动申报项目,争取政策支持。二是主动协调服务,力促项目投产见效。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程,我们主动与土管等部门和项目落户所在村委会取得联系,积极衔接协调项目前期、建设过程中和落户投产后的一些具体问题,全力搞好服务工作,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下、早投产、快见效。通过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实现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推动发展”的目标。今年来,我乡向上级申报了1项畜牧类项目,其中获批建设项目达到1项。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我乡畜牧业发展后劲,有力推动我乡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畜牧业生产保持了良好发展的态势,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资金缺乏,已建成的规模养殖场(小区)不能满负荷生产,不能实现预期效益。
二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滞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市场发育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然突出。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大部生产要素的流动还处于自发状态,缺乏优化组合,制约了畜牧业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技术创新,影响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三是动物防疫工作难度大,形势严峻,畜产品质量安全仍然存在隐患。
四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软硬件建设不配套,必要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缺乏,与畜牧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四、*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质、扩量、增效为主攻方向,深入推动发展现代畜牧业。坚持种养结合,大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健全畜牧业政策支持体系,提升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进一步增强畜禽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发展思路
*年XX县乡畜牧业发展思路是:紧紧围绕全年畜牧业工作目标,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手段,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推动XX县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肉类总产量14000吨,禽蛋产量500吨。肉猪出栏10、5万头,肉牛出栏9500头,肉羊出栏35000只,肉禽出栏48万只。畜牧业现价总产值比上年增6%,畜牧业收入比上年增7%。
(四)工作重点
1、调整优化生产结构,提高畜禽综合生产能力。在稳步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重点引导发展草食家畜,加快全乡草食家畜发展步伐,同时稳步提升家禽等传统产业,深入优化畜牧产业内部结构。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对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标准,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畜禽综合生产能力。
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是切实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加大经费物资投入,确保防疫疫苗、器械和储备物资供应。三是围绕“真苗、真打、真有效”的工作目标,树立常年防疫理念,推行“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定期监测抗体”的防疫制度。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和“五统一”(疫苗、免疫程序、操作规程、效果评价、免疫标识)、“五不漏”(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要求,认真落实行政干部包村,防疫人员包片、包场的双线包保制度,全面推行“统一组织、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动物疫病防控新模式,推广“三苗同步、二点注射、一次完成”的“321”防疫新技术(猪瘟+蓝耳病、口蹄疫三苗二针二点注射),建立牢固的防疫屏障。四是加强防堵和消毒净化工作,严防疫情传入。五是建立健全疫情预测预警机制,开展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疫情 “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
3、狠抓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机制,加强全程监管,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实行“一对一”科技联系人制度,对新建畜禽养殖场,下派技术人员全程监管指导,对已建、改扩建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实行备案登记,严格进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兽药饲料监察。严格实行兽药、饲料备案登记制度,全面开展兽药饲料抽检工作,组织开展兽药、饲料专项整顿活动,规范兽药、饲料生产和使用行为,确保了畜牧业投入品质量安全。三是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督工作,强化了出入境监督检查和车辆消毒,切实提升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率和市场监督的到位率,达到“以检促防”的工作目标。四是强化对畜产品产地的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市场销售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督,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动物标识工作由标记阶段向识别和可追溯阶段转换。
4、加强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畜牧科技的推广普及力度。一是认真抓好畜种改良、饲草饲料青贮氨化、疫病防治、科技培训等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普及,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畜禽个体产肉量。二是结合畜牧科技入户工程,采取包片到户、定责任、抓落实等方式,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户科学养畜水平。三是加强乡(镇)品改点和村级冻配罐点建设、饲草饲料生产示范基地、科技培训基地等基础建设,建立科技服务网络,健全“种、料、防、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效果。
5、加强项目资金引进,促进畜牧业发展。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在招商引进和项目建设上,始终坚持三个“ 主动”。一是主动申报项目,争取政策支持。二是主动走出家门,开展招商引进。三是主动协调服务,力促项目投产见效。全力搞好服务工作,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下、早投产、快见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09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