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栽植过程要经过哪些环节?
树木栽植过程要经过起苗、运输、定植、栽后管理四大环节。每一个环节必须进行周密的保护和及时处理,才能防止被移植的苗木失水过多。移栽的四个环节应密切配合,尽量缩短时间,最好是随起、随运、随栽,及时管理,形成流水作业。
1.苗木准备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植的质量、成活率、养护成本及绿化效果。栽植的苗(树)木来源于当地培育或从外地购进及从园林绿地或野外搜集。不论哪一种来源,栽植苗(树)木的树种、年龄和规格都应根据设计要求选定。苗木挖掘前对分枝较低、枝条长而比较柔软的苗木或冠丛直径较大的灌木应进行拢冠,以便挖苗和运输,并减少树枝的损伤和折裂。对于树干裸露、皮薄而光滑的树木,应用油漆标明方向。
为了既保证栽植成活,又减轻苗木重量和操作难度,减少栽植成本,挖掘苗木的根幅(或土球直径)和深度(或土球高度)应有一个适合的范围(表10~1)。乔木树种的根幅(或土球直径)一般是树木胸径的6~12倍,胸径越大比例越小。深度(或土球高度)大约为根幅(或土球直径)的2/3;落叶花灌木,根部直径一般为苗高的1/3左右;分支点低的常绿苗木,土球直径一般为苗高1/2~1/3。土球直径也可以按下式计算:
土球直径(cm)=5×(树木地径~4)+45
乔木树种土球挖掘的最小规格
地径/cm3~55~77~1010~1212~15
土球直径/cm40~5050~6060~7575~8585~100
应按操作规范起苗,防止伤根过多,尽量减少大根劈裂。对已经劈裂的根,应进行适当修剪补救。除肉质根树木如牡丹等应适当晾晒外,其他树种起苗后最重要的是保持根部湿润,避免风吹日晒。苗木长途运输时,应采取根部保护措施,如用湿物包裹或裸根苗蘸泥浆等。为减少常绿树枝叶水分蒸腾,可喷蒸腾抑制剂和适当疏剪枝、叶。苗木运到施工现场如不能及时栽植,要进行假植。关于起苗、包装、运输、假植参见有关章节。起苗后栽植前对苗木要进行修枝、修根、浸水、截干、埋土、贮存等处理。修枝是将苗木的枝条进行适当短截,一般对阔叶落叶树进行修枝以减少蒸腾面积,同时疏去生长位置影响树形的枝条;针叶树的地上部分一般不进行修剪,对萌芽较强的树种也可将地上部分截去,移植后可发出更强的主干。裸根苗起苗后要进行剪根,剪短过长的根系,剪去病虫根或根系受伤的部分,主根过长也应适当剪短;带土球的苗木可将土球外边露出的较大根段的伤口剪齐,过长须根也要剪短。修根后还要对枝条进行适当修剪,减少树冠,有利于地上地下的水分平衡,使移植后顺利成活,修根、修枝后马上进行栽植。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裸根苗根系泡入水中或埋入土中保存,带土球苗将土球用湿草帘覆盖或将土球用土堆围住保存。栽植前还可用根宝、生根粉、保水剂等化学药剂处理根系,使移植后能更快成活生长,同时苗木还要进行分级,将大小一致,树形完好的一批苗木分为一级,栽植在同一地块中。
2.土壤准备
整地整地主要包括栽植地地形、地势的整理及土壤的改良。首先将绿化用地与其他用地分开,对于有混凝土的地面一定要刨除。将绿地划出后,根据本地区排水的大趋势,将绿化地块适当垫高,再整理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然后在种植地范围内,对土壤进行整理。有时由于所选树木生活习性的特殊要求,要对土壤进行适当改良,若在建筑遗址、工程遗弃物、矿渣炉灰地修建绿地,需要清除渣土并根据实际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必要时换土。对于树木定植位置上的土壤改良一般在定点挖穴后进行。
栽植穴的准备树木栽植前的栽植穴准备是改地适树,协调“地”与“树”之间相互关系,创造良好的根系生长环境,提高栽植成活率和促进树木生长的重要环节。首先通过定点放线确定栽植穴的位置,株位中心撒白灰作为标记。栽植穴的规格一般比根幅(或土球直径)和深度(或土球高度)大20~40cm,甚至一倍;绿篱等应挖槽整地;成片密植的小株灌木,可采用几何形大块浅坑。穴或槽周壁上下大体垂直,而不应成为“锅底”或“V”形。在挖穴或槽时,肥沃的表土与贫瘠的底土应分开放置,除去所有石块、瓦砾和妨碍生长的杂物。土壤贫瘠的应换上肥沃的表土或掺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
绿篱苗高度挖槽规格(宽×深)
单行式双行式
0.5~1.40×3060×30
1.0~1.250×3080×40
1.2~1.560×40100×40
1.5~2.0100×50120×50
在土壤通透性极差的立地上,应进行土壤改良,并采用瓦管和盲沟等排水措施。在一般情况下,可在土壤中掺入沙土或适量腐殖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其通透性,也可加深栽植穴,填入部份沙砾或在附近挖与栽植穴底部相通并深于栽植穴的暗井,并在栽植穴的通道内填入树枝、落叶及石砾等混合物,加强根区的地下排水。在渍水极严重的情况下,可用粗约8cm的瓦管铺设地下排水系统。
乔木种植方法是怎样的
园林树木栽植的原理,就是要遵循树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提供相应的栽植条件和管护措施,促进根系的再生和生理代谢功能的恢复,协调树体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发育矛盾,表现出根旺树壮、枝繁叶茂、花果丰硕的范壮生机,圆满达到园林绿化设计所要求的生态指标和景观效果。具体栽植应按以下三条原则进行。
一、适树适栽
中国地域辽阔,物种丰富,可供同林绿化选用的树种繁多。近期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生念的火注日益加强,园林绿化的要求和标准也不断提高,南树北移和北树南引日渐普遍,国外的新优园林树木也越来越受列国人的青睐。因此,适树适栽的原则,在园林树木的栽植应用中也愈显重要。
首先,必须了解规划设计树种的生态习性以肢对栽植地区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有相关成功的驯化引种试验和成熟的栽培养护技术,方能保证效果。特圳是花灌木新品种的选择应用,要比观叶、观形的园林树种更加慎重,因为此类树种的适应性表现除了树体成活以外,还有花果观赏性状的完美表达。因此,贯彻适树适栽原则的最简便做法,就是选用性状优良的乡十树种,作为景观树种中的基调骨干树种,特别是在生态林的规划设计中,更应实行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以求营造生态群落效应。
其次,可充分利用栽植地的局部特殊小气候条什,突破原有生态环境条件的局限性,满足新引入树种的生长发育要求。例如可筑山、理水,设立外围屏障;改土施肥,变更土壤质地;束草防寒、增强越冬能力。在城市园林树木栽植中,更可利用建筑物防风御寒,小庭院围合聚温,以减少冬季低温的侵害,延伸南树北移的疆界。
还有,地下水位的控制在适地适树的栽植原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地下水位过高是影响园林树木栽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现有园林树木种类中,耐湿的树种极为匮乏,一般园林树木的栽植,对立地条件的要求为:土质疏松、通气透水,特别是雪松、广玉兰、桃树、樱花等对根际积水极为敏感,栽植时可采用地形改造、抬高地面或深沟降渍的措施,并做好防涝排洪的基础工作,有利树体成活和正常生长发育。
适树适栽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慎重掌握树种光照的适应性。园林树木栽植不同干一般造林小,人多以乔木、灌木、地被树木相结合的群落生态种植模式,来表现景观效果。因此,多树种群体配植时,对树木树种耐荫性和喜阳灌木配植何置的思考,就显得极为突出。
二、适时适栽
园林树木的适宜栽植时划,应根据各种树木的不同生长特性和栽植地区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落叶树种多在秋季落叶后或在春季萌芽开始前进行,此期树体处于休眠状态,生理代谢活动滞缓,水分蒸腾较少且体内贮藏营养丰富,受伤根系易于恢复,移植成活率高。常绿树种栽植,在南方冬暖地区多行秋植,或于新梢停止生长期进行,冬季严寒地区,易因秋季干旱造成“抽条”而不能顺利越冬,故以新梢萌发前春植为宜;春旱严重地区可行雨季栽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生态建设的要求愈加迫切,园林树木的栽植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反季节”、“全天候”栽植已不再少见,关键在于如何遵循树木栽植的原理,采取妥善、恰当的保护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栽植成活率。
春季栽植从植物生理活动规律来讲,春季是树体结束休眠开始生长的发育时期,且多数地区土壤水分较充足,是中国大部地区的主要植树季节。中国的植树节定为“3月12日”,即缘于此。树木根系的生理复苏,在早春即率先开始活动,因此春植符合树小先长根、后发枝叶的物候顺序,有利水分代谢的平衡。特别是在冬季严寒地区或对那些在当地不甚耐寒的边缘树种,更以春植为妥,并可免去越冬防寒之劳。秋旱风大地区,常绿树种也宜春植,但在时间上可稍推迟。具肉质根的树种,如山茱萸、木兰属、鹅掌楸等,根系易遭低温伤冻,也以春植为好。春季各项工作繁忙,劳动力紧张,要预先根据树种春季萌芽习性和不同栽植地域土壤化冻时期,利用冬闲作好计划安排。树种萌芽习性以落叶松、银芽柳等最早,杨柳、桃梅等次之,榆、槐、栎、枣等最迟。土壤化冻时期与气候因素、立地条件和土壤质地有关。落叶树种春植宜早,土壤一化冻即可开始。
华北地区园林树木的春季栽植,多在3月上中旬至4月中下旬。华东地区落叶树种的春季栽植,以2月中旬至3月下旬为佳。
秋季移植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地区,以秋季移植更较相宜。此期,树体落叶后,对水分的需求量减少,而外界的气温还未显著下降,地温也比较高,树木的地下部分尚未完全休眠,移植时被切断的根系能够尽早愈合,并可有新根长出。翌春,这批新根即能迅速生长,有效增进水分吸收功能,有利于树体地上部的生长恢复。
华北地区秋植,适于耐寒、耐旱的树种,目前多用大规格苗木进行栽植,以增强树体越冬能力。华东地区秋植,可延至11月上旬至12月中下旬。早春开花的树种,应在1l一12月种植。常绿阔叶树和竹类植物,应提早至9一lO月进行。针叶树虽春、秋都可以栽植,但以秋季为好。东北和西北北部严寒地区,秋植宜在树木落叶后至土地封冻前进行;另外该地区尚有冬季带冻土球移植大树的做法。
雨季(夏季)栽植受印度洋干湿季风影响,有明显旱、雨季之分的西南地区,以雨季栽植为好。雨季如果,处在高温月份,由于阴晴相间,短期高温、强光也易使新植树木水分代谢失调,故要掌握当地雨季的降雨规律和当年降雨情况,抓住连阴雨的有利时期进行。江南地区,亦有利用“梅雨”期进行夏季栽植的经验。
三、适法适栽
园林树木的栽植方法,依据树种的生长特性、树体的生长发育状态、树木栽植时期以及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等,可分别采用裸根栽植和带土球栽植。
裸根栽植此法多用于常绿树小苗及大多落叶树种。裸根栽植的关键在于保护好根系的完整性,骨干根不可太长,侧根、须根尽量多带。从掘苗到栽植期间,务必保持根部湿润、防止根系失水干枯。根系打浆是常用的保护方式之一,可提高移栽成活率20%。浆水配比为:过磷酸钙lkg+细黄土7.5kg+水40kg,搅成浆糊状。为提高移栽成活率,运输过程中,可采用湿草覆盖的措施,以防根系风干。
带土球移植常绿树种及某些裸根栽植难于成活的树种,如板栗、长山核桃、七叶树、玉兰等,多行带土球移植;大树栽植和生长季栽植,亦要求带土球进行,以提高成活率。
如运距较近,可简化土球的包装手续,只要土球标准大小适度,在搬运过程中不致散裂即可。如黄杨类须根多而密的灌木树种,在土球较小时不包装也不易散。对直径在30cm以下的小土球,可采用束草或塑料布简易包扎,栽植时拆除即可。如土球较大,使用蒲包包装时,只需稀疏捆扎蒲包,栽植时剪断草绳撤出蒲包物料,以使土壤接通,便于新根萌发、吸收水分和营养。如用草绳密缚,土球落穴后,需剪断绳缚,以利根系恢复生长。
希望能帮到您!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园林植物移栽成活的原理是什么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建筑界分享更多干货
第一步:起挖
土球是保障苗木存活的关键,苗木土球直径标准为其胸径(1.3米处)的7-8倍,反季节植树土球标准为其胸径的8-10倍,浅根性植物土球厚度为其直径的2/3,深根性植物土球厚度为其直径的1.2倍,棕榈科植物土球直径为其地径的2倍,灌木土球直径按其自然冠幅的0.4倍。
第二步:装车
1、对于大冠幅苗木,用软质材料保护树干并用草绳收拢冠,减少因装车运输造成的枝干断裂。
2、用机械吊树时,要做好树干的保护,用草绳、苗布或废旧衣物等等均可,必要时在树干上钉一圈儿模板。
第三步: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特别是反季节栽植时苗木需要覆盖遮阴网并在车内部安置冰块制造局部环境,土球上洒水保湿,切忌叶片洒水会加快蒸腾造成苗木缺水死亡。
第四步:验收和卸
苗木到场后,最好是在车上就进行验收,可以避免苗木被二次转移后的责任不清楚问题。 验收乔木一般从以下几点出发:
1、乔木规格:胸径/地径、高度、冠幅是否符合公司要求
2、土球大小、绑扎方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重点检查土球是否有破损,是否存在假土球现象
3、检查树皮是否有破坏,树皮对苗木来说非常,若是大面积破损或是环剥,成活率堪忧。
另外,需注意苗木卸车使用吊车,在树干部位使用软质材料保护好后再绑扎,避免树干破皮。
第五步:挖树穴
种植穴比土球至少大60㎝以上,深30㎝以上,清除杂物及石块,然后底部回填碎土呈倒锅底状, 树穴内回填的种植土需使用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种植土,可根据土质情况进行改良,配合沙和泥炭土等;
第六步:修剪
在树木起挖前对苗木进行修剪,可以一定程度改变苗木短期的生长习性,减少苗木对水分的需求,蒸腾作用的弱化,这样在苗木到场后及时补水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特别是反季节栽植,如紫叶李的栽植采取此种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成活。
注意:大型乔木一般是种植前就需要修剪好,而中小型乔木可以种植完成后再修剪。苗木刚从苗场起挖出来的时候可以做轻微修剪,但毕竟他们不专业,不建议交由他们过度修剪,摘掉叶子就可以了。
第七步:种植
苗木种植时,需要用吊车配合人工栽植,苗木的栽植高度根据项目回填土高度栽植高度高于地平线5-8cm,这样在经过沉降后,苗木土球低于地平5cm左右,可以形成暗盆,提高景观效果的同时提高苗木保水能力。
第八步:浇定根水
苗木浇水前三次要保证交足水,浇足水的标准为,树的胸径(cm)×10×15cm。前三次对苗木的补水足够后可以大大提高苗木根系生根速度,提高成活率。
注意:浇定根水时,一般支撑未搭,所以浇水时一定要注意均匀浇,避免苗木土球松动,损伤根系。
9
第九步:支撑
苗木搭设支撑为标准的四角支撑,对于较高的乔木,需要搭设二层支撑,支撑材料选用杉木杆或是钢管,一般直径8cm-10cm,杆尖不低于5cm。
注意:搭支撑前要注意保护苗木枝干,避免支撑的力量损害树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1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