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粕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在水产养殖中,对底部淤泥较少、底质较为贫瘠的池塘可以起到增加肥力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养殖品的品质,增加养殖经济效益。此外,茶粕还用于清塘消毒。
利用茶粕清塘消毒,主要是利用茶粕中的茶皂素,该物质对众多生物和害虫都具有趋避和毒杀作用,适量的茶皂素能够有效的杀死池塘中的蝌蚪、螺蛳、福寿螺及部分水生昆虫。
茶粕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蛋白质以及茶皂素,其中有机物的含量高达65%~70%,大约是鸡粪中有机质含量的2倍,经发酵后可制成茶粕有机肥。
其与禽畜类粪便生产出来的有机肥相比,重金属含量低得多,基本上不存在兽药和农药的污染,茶粕有机肥是一种无公害、无污染、易降解、绿色环保的有机肥料。
使用注意事项
1、如果过量使用也会杀死虾蟹。
2、茶粕使用时间以上午8-9时为好。鱼、虾混养池不宜使用,因为鱼、虾对茶粕的忍受性差别很大。因此可用茶粕来杀死池中杂鱼;可用茶粕来促进对虾脱壳、调节水色。
放养后用茶粕5ppm来杀死水中罗非鱼,对虾脱壳时可用3ppm-6ppm刺激其脱壳,若要定期使用可15-30天使用一次。池水中pH在9.0以上时,酌量使用可降低pH值。若被钟形虫寄生时,可用茶粕10ppm-15ppm药浴2天再换水。
3、正常对虾脱壳会受月亮盈亏影响,因此在农历初一及十五对虾大量脱壳前后不要使用。水质偏酸须以熟石灰来调整的地区,也不宜使用茶粕。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现今的水产养殖大都是以高密度池塘养殖为主,一般都会有亚硝酸盐的存在,亚硝酸盐会将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极易诱发疾病的发生。在很多情况下会全池暴发疾病,引起大量死亡,其诱发草鱼出血病就是其中一种。
亚硝酸盐产生原因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残饵、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没有科学使用化学消毒剂,将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杀灭,使亚硝酸盐不能及时被分解,从而造成亚硝酸盐集聚。亚硝酸盐是水体中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在整个氮素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需要的时间不长,由多种微生物进行分解完成这个过程;从氨氮到亚硝酸盐由亚硝化细菌经过硝化左右完成这个过程,亚硝化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8分钟一个世代,因此其转化的时间不长;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进一步通过硝化左右完成这个过程,硝化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其繁殖速度为18个小时一个世代,因此由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就长很多。
应对方法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亚硝酸盐含量,确定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平常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勤开增氧机或经常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坚持每隔1年——2年对池塘底部淤泥进行清淤改造。
根据天气、池塘水质情况,适时肥水,使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培养或增加优质藻类。通过藻类对氨氮的吸收,使氨氮向亚盐的转化减少;提高藻类浓度以吸收更多的硝酸盐,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硝化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而被藻类利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自然界中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但因其繁殖时间长(约20小时一个繁殖周期)限制了硝化细菌的应用效果。
很多鱼塘因各种原因会造成底质恶化,淤泥深厚,最容易产生亚硝酸盐,暴发持久且顽固性鱼病,因此,应定期使用底改药剂,或者改为底层增氧(如微孔增氧机等)的方法亦可。晴天中午开,阴天早上开,连绵阴雨半夜开,泼洒药物开;傍晚不开,暴雨不开。闷热天气长开,凉爽天气短开;半夜长开,中午短开;施肥长开,不施短开;风小长开,风大短开。
在养殖前期,要创造条件促进硝化菌的生长建立起硝化体系。除保证充足溶氧外,有研究表明,向模型体系中投加Mo元素(亚硝酸氧化酶的活性中心Mo-Fe-S)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硝化作用的进行,缩短了亚硝酸盐积累所持续的时间,并加快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速度在养殖密度过高或是养殖池塘溶氧比较低时,要创造反硝化细菌的适合生长条件,促进反硝化作用对氮的转化。比如在养殖水体中投加能量物质(有机酸、乙醇等)能够促进反硝化作用的进行,但是能量物质一定要投放充足,不然会导致反硝化作用进行的不彻底,仅能完成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亚硝酸盐无法进一步转化为氮气(N2),造成亚硝酸盐的过度积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1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