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宁夏有草原么?

有宁夏草原保护与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

宁夏有草原么?

发布人:孙全兴 发表日期:2006-9-25 点击次数:840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新《草原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政策措施,通过各级政府、农牧和草原部门的共同努力,使全区草原保护与建设事业跨上了一个新高点。

自2003年全区天然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以来,各级政府和农牧、草原部门以及公安机构采取有力措施,把禁牧作为我区生态建设“一号工程”来抓,积极稳妥地推行禁牧封育政策,落实各项管理和技术措施。全区近4000万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植被覆盖度和产草量明显提高,我区天然草原产草量平均提高30%。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2003年以来,自治区整合资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大力扶持发展人工种草,培育壮大后续产业。人工草地每年以100多万亩的超常规速度发展。目前,全区人工草地面积达到800万亩,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原比例达到1:5,在全国排在前列。人工种草等后续产业的培植壮大,促使我区畜牧业向舍饲、半舍饲以及园区化的集约型发展方向。禁牧3年多来,全区羊只总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比禁牧前增长了22%;农牧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768元,比禁牧前增长了31%。草原生态建设和草畜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初步形成了草原绿起来、产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的互动机制。

近年来,我区积极争取中央草原项目支持,在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从2003年国家启动建设退牧还草工程以来,我区已累计争取到项目工程草原围栏任务1960万亩,累计争取到中央国债专项资金2.9亿元,累计向农牧民兑现禁牧饲料粮补助折现金1.1亿元。仅2006年,我区就争取到退牧还草工程任务600万亩,争取到的项目总资金达到1.3亿元。到目前,我区已累计完成退牧还草工程草原围栏1810万亩,占全区天然草原总面积的49%,完成天然草原补播改良135万亩。我区退牧还草工程先后顺利通过了国家审计署的中期审计和国家发改委委托的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的中期评估,得到了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在推行禁牧政策、实施国家退牧还草工程、大力开展人工草地建设工作的同时,我区在草原法规体系建设、草原制度建设、草原监理、草原防火、草业技术推广、草原生态及生产力监测、草原鼠害虫害防治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区是全国各省区中第四家由人大立法机关修订出台了新的地方草原法规;在全国率先开展划区轮牧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综合试点;在全国第一家系统开展利用狐狸等天敌控制草原鼠害试验和示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草原工作要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新《草原法》和新修订颁布实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对草原实行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把草原的功能从经济目标为主,转移到生态经济社会并重、生态优先上来,实现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转变,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实现全区2800万亩可利用草原全部围栏化。

现阶段,各级农牧和草原部门要坚决贯彻自治区禁牧政策不动摇,认真组织实施好退牧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培育壮大草产业,切实做好草原防火工作,加强草原基本制度建设,建立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长效机制,要以自治区草原监理中心挂牌成立为契机,尽快成立本级草原监理机构,建立起完善的草原监理执法体系和草地资源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草原行业工作水平。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据2004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天然屏障与高原“绿岛” 宁夏有名的山地有贺兰山和六盘山。 贺兰山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达3556米。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1500米以上出现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生长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大约2000米以上,有以云杉、油松等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带以上,有一定面积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是较好的夏季牧场。贺兰山的山脊是中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盘山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 被誉为“塞上江南”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现为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10公里。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平原面积较广。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过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积水汇集于注地。人为地增加了许多湖泊。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建国后加强了排水措施,盐碱滩被改造成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干,垦为农田。现在平原上还有不少湖泊,这些湖泊已成为今日发展淡水养鱼的重要场所。 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区 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黄土覆盖,厚的地方可达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渐减。六盘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六盘山以北的地区,由于降水少,流水对地表切割作用较小,除少数突出于黄土瀚海之上、状如孤岛的山峰之外,一般为起伏个大的低丘浅谷,相对高度在150米左右。凡有河流流过的地方,经河流的冲积,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山地,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油产地。许多低丘缓坡也多开垦成农田。丘陵坡下,开挖一排排窑洞,是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这里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在人们对黄土丘陵地区长期垦殖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根治的出路在于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广辟水源。 风沙侵袭的灵盐台地 在黄土丘陵区以北、银川平原以东,即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台面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较多。西部,低矮的平梁与宽阔谷地相交错,起伏微缓。谷地里散布有面积不大的盐池、海子,生产食盐、芒硝等盐类矿点。 台地区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水质差,水分条件不好。风沙侵袭严重,沙荒多,农田少。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丛,这里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天然牧场 在宁夏不大的版图上,包含了类型多样的地貌: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谷一应俱全,使宁夏呈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2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