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打药阿米妙收后多久可以吃
黄瓜在出现病虫害的时候才需要进行打药,正常情况下打药是不利于黄瓜生长的,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如下:
1、霜霉病
属真菌性病害,其发病部位在黄瓜中上部叶片,在田间观察时应掌握以下要点,每日上午8时左右,看叶背面是否有水浸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是否有灰霉层,若具备这三点可确诊为霜霉病。适宜发病环境是温度16℃~22 ℃,相对湿度在83%以上。该病病菌有两怕,即怕干燥、怕高温。干燥时病菌3~5天自然死亡。在棚内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把温度控制到45℃2小时,在喷施适当的药剂防治,很容易的控制此病。
药剂防治:可选用安克、普力克、灭克、霜脲锰锌、抑快净、金雷多米尔和阿米西达。另外,在防治霜霉病时,要注意细菌性角斑病的同时发生,可以在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中,加入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
2、灰霉病
症状:可为害瓜、叶片和茎蔓。为害瓜条多先侵染败落的花,使花腐烂,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后,再进一步侵染到幼瓜,被害小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其上密生灰白色霉层。叶片发病多为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病斑,直径20~50毫米,病斑边缘明显,表面呈浅红褐色,生有少量灰霉。茎蔓受害引起局部腐烂,严重时病茎折断,整株死亡。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温室内本病常在入冬后湿度大、放风不及时且温度低时开始发生。温度20℃左右,阴天光照不足,相对湿度在90%以上,结露时间长,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若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在90%以下,病害则停止蔓延。
药剂防治:保护地内发病初期可选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次每亩250克,熏3~4小时。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1500倍液,或2.5%适乐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利霉康500倍液,或25%阿西米达悬浮剂1500倍液。每6-7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要求药要喷到花及幼瓜上。在始花期沾花时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25%适乐时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沾花或喷花效果明显。
3、白粉病
症状:先在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厚密,不久连成一片。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后变灰白色,最后叶片呈黄褐色干枯。茎和叶柄上也产生与叶片类似病斑,密生白粉霉斑。在秋天,有时在病班上产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此病在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初期霉层下部表皮仍保持绿色,与其它叶部病害容易区别。此病的适宜温度条件是20~25℃, 适宜相对湿度是35~45%。所以,白粉菌对温、湿度的要求是,不冷不热、不干不湿。幼嫩、徒长的植株易感此病。
防治方法:白粉菌对“硫”特别敏感,在定植前按每亩用硫磺粉1.8公斤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一昼夜,可杀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闷一次,然后播种或定植。在黄瓜生长期间,硫磺粉可减量一半,时间减为一夜即可,隔5~7天再熏闪一次,效果良好。当田间发生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0%世高2500倍液,或2%加收米400倍液等,每隔5~7天喷一次,并农药的交替使用。在喷药时,不要忽略对地面的喷撒。
4、病毒病
症状:黄瓜病毒病主要危害叶和瓜。苗期、成株期均能发生。幼苗期发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浓绿与淡绿相间呈花叶状。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节间短而粗,叶片明显皱缩增厚,新叶呈黄绿相间花叶,病叶严重时反卷,病株下部老叶逐渐枯黄。瓜条发病后停止生长,表面呈深浅绿相间的花斑。严重时瓜表面凹凸不平或畸形,发病重的植株,节间缩短,簇生小叶,不结瓜,导致萎缩枯死。主要靠蚜虫、飞虱、田间操作传播。在高温、干旱、日照强的条件下发病重。缺水、缺肥、管理粗放、蚜虫多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育苗时用遮阳网降温、遮光,远离带病作物。移栽后立即用“天达2116”10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喷雾和灌根,促苗防病。发病初期可用20%毒克星500倍液或20%病毒A500液喷雾,每7天一次。
5、细菌角斑病
症状:幼苗期子叶上产生圆形或卵圆形水浸状病斑稍凹陷,后变褐色于枯。成株期叶片上初生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乳白色黏液,干后形成一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状物,病斑后期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及幼瓜条上病斑水浸状,近圆形至椭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常开裂,潮湿时瓜条上病部溢出菌脓,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变色,一直延伸到种子,引起种子带菌。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土壤中的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农事作业在田间传播蔓延。病菌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寄主。发病的适宜温度18一26℃,相对湿度75%以上,湿度愈大,病害愈重(网文)
阿米妙收(苯甲·嘧菌酯)可防治锈病、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纹枯病、白腐病、黑星病、早疫病、疮痂病、斑点落叶病等病害,尤其是对蔓枯病、炭疽病、霜霉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一、阿米妙收农药治什么病
1、适用作物:阿米妙收(苯甲·嘧菌酯)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蔬菜、西瓜、葡萄、果树、药材、花卉、园林等。
2、防治病害:阿米妙收能让病原真菌菌丝体无法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并且有效控制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等多种病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可用于防治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纹枯病、白腐病、锈病、黑星病、早疫病、斑点落叶病、疮痂病等病害,尤其是对蔓枯病、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使用方法
1、水稻:如果是防治稻曲病,每亩地使用30-50ml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稀释喷雾。如果是防治稻瘟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时,每亩地使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稀释喷雾。如果是防治纹枯病,在发病初期或分蘖中期用药,每亩地使用20-30ml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稀释喷雾,7-10天后或孕穗中期(破口前5-7天)时再次用药。每季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28天左右。
2、花生:防治花生叶斑病时,每亩地使用30-50ml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稀释喷雾。安全间隔期为20天左右,每季最多使用2次。
3、西瓜:防治西瓜蔓枯病、炭疽病时,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亩地使用30-50ml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30-45kg稀释喷雾,每季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14天左右。
4、黄瓜:防治黄瓜蔓枯病、炭疽病时,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亩地使用30-50ml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稀释1500倍后喷雾(即兑水45-75kg),每季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7-10天左右。
5、冬瓜:防治冬瓜蔓枯病、炭疽病时,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亩地使用30-50ml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稀释1500倍后喷雾(即兑水45-75kg),每季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7-10天左右。
6、辣椒:防治辣椒炭疽病、早疫病时,在初果期以及盖顶着色时,每亩地使用20-50ml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稀释喷雾。安全间隔期为7-10天左右,每季最多使用3次。
7、油桃:防治油桃炭疽病、黑星病、缩叶病时,在花谢三分之二以及幼果期,每亩地使用100ml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稀释喷雾。
8、香蕉:防治香蕉叶斑病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防治香蕉黑星病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每季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28天左右。
9、葡萄:防治葡萄霜霉病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2500倍液。防治葡萄黑痘病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200-2000倍液。防治葡萄炭疽病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14天左右,每季最多使用3次。
10、大蒜:防治大蒜叶枯病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200-2000倍液。
11、柑橘:如果是防治柑橘砂皮病、脂点黄斑病、炭疽病,在谢花三分之二以及着色期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000-25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30天左右,每季最多使用3次。
12、花卉:防治花卉炭疽病、黑痘病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
13、番茄:防治番茄茎枯病、早疫病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
14、草莓:防治草莓白粉病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
15、桃树:防治桃树褐斑穿孔病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14天左右,每季最多使用3次。
16、芒果:防治芒果炭疽病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21天左右,每季最多使用3次。
17、豇豆:防治豇豆炭疽病时,每亩地使用40-60ml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稀释喷雾。安全间隔期为7-10天左右,每季最多使用3次。
18、姜:防治生姜炭疽病时,每亩地使用40-60ml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稀释喷雾。安全间隔期为14天左右,每季最多使用3次。
19、梨树:防治梨树黑星病时,叶面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14天左右,每季最多使用3次。
20、马铃薯:如果是防治早疫病、黑痣病,在齐苗期时,每亩地使用20-30g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稀释喷雾。如果是防治早疫病、炭疽病,在盛花期时,每亩地使用30g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兑水稀释喷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2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