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凤台县属于哪个市

凤台县属于淮南市。

凤台县属于哪个市

凤台县,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古称州来,又谓下蔡,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北邻亳州市蒙城县,西北接亳州市利辛县,西连阜阳市颍上县,隔淮河南望淮南市寿县,东连淮南市区。县域呈东南、西北斜形,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约42公里,总面积1100平方千米。

凤台县地处淮河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夏冬长,春秋短,光照充足,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酿成局部洪涝干旱。无霜期较长,4至9月份东南风和西南风较多。

温度根据1949年至1985年气象资料记载,全县年平均温度为15.1℃。1月份最冷,月平均温度为1.1℃;7月份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温差年均较差为26.9℃。极端最高气温为1959年8月24日的41.1℃;极端最低气温为1969年1月31日的-21.7℃。

凤台县的地理环境

凤台县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40至19.45米不等,地面自然比降为1/7000至1/10000。由于河流变迁,交互沉积,以及历次黄、淮泛的侵蚀和堆积,加之人为活动的影响,形成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点。

凤台县耕作土壤19个土属,以黄土、坡黄土、白黄土、淤土、黑土、青白土田、淤坡黄土等为主,共占全县耕作土壤的89.9%;其中黄土面积最大,为610945亩,占42.8%。

凤台县地表水总量239.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4.36亿立方米。降水及径流量自北向南递增,随降水量多少而产生丰水年或枯水年。据县水文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905.2毫米,年平均径流量深296毫米,径流总量为3.22亿立方米。储于河、沟、塘、渠之中约1亿立方米,可供利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凤台县

凤台县的自然资源

位于安置大道于安四路交叉口西南角。

地图显示凤台公交枢纽站位于安置大道于安四路交叉口西南角,占地面积50亩。

凤台县,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古称州来,又谓下蔡,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

凤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有煤、磷矿石、石灰石、紫砂土、耐火土等多种矿藏,尤以煤的储量为最,可开采量达120亿吨;磷矿储藏量为180万吨;紫砂石境内储藏量为70万吨;高岭土境内储藏量为3000万吨。境内已建成新集、张集、顾桥等煤矿,“亚洲第一大深井煤矿”——顾北大型煤矿也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开采;凤台电厂建设如火如荼。凤台已成为安徽“火力三峡”的重要基地和全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

凤台县地表水总量239.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4.36亿立方米。降水及径流量自北向南递增,随降水量多少而产生丰水年或枯水年。据县水文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905.2毫米,年平均径流量深296毫米,径流总量为3.22亿立方米。储于河、沟、塘、渠之中约1亿立方米,可供利用。

凤台县属淮河水系。流径县境的有淮河、茨淮新河、西淝河三大河流,另有港河、架河、泥河、黑河、永幸新河5条小河。有焦岗湖、姬沟湖、城北湖、花家湖4个湖泊,面积为46.33平方公里。有大沟25条,总长207.99公里;中沟363条,总长773.6公里;干渠750条,支渠10000条,总长723公里。全县总计水面16.76万亩,占总面积的10.8%。境内小型河、塘、湖、沟、渠纵横交错,形成水利排灌网络。 境内地处淮北平原南缘,具有典型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性生物气候特征。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相应形成的叶带土壤为棕壤和黄棕壤。由于全县大部分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因而地下水能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同时,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人为经济活动频繁。加之历代黄泛、淮泛,对于平原地区的古老土壤进行侵蚀和覆盖,故县境土壤类型比较复杂。在淮河以南李冲回族、大山两乡的低丘坡地分布着石灰(岩)土、紫色土、黄棕壤3个土类,面积为32548亩,占全县耕作土壤面积的2.25%(非耕地面积未计)。沿河湾地为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及沿河湖洼地,大部分受历次黄泛影响,大量泥沙掩埋着原耕地土壤,形成了潮土土类、黄潮亚类,分为淤土、沙土、两合土和飞沙土4个土层,共16个土种。包括沿淮、淝河在内,全县面积为155315亩,占全县耕地面积10.7%。沿淮、淝、港河谷平原中的近河阶地,自西南部的淝北村沿堤经白塘、钱庙、杨村一带,包括城郊、桂集、马店以及毛集的大部分和丁集部分地区,分布着潮棕壤,地下水位较砂礓黑土和潮土都低,局部地区因漂洗作用,土体石灰质淋溶彻底,无砂礓,无石灰性。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仅有白黄土、坡黄土、淤坡黄土3个土属,16个土种,面积为267408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8.5%。靠西北的河间浅洼平原中分布着砂礓黑土类和普通砂礓黑土亚类,分为黑土、黄土、青白土3个土属,8个土种,面积为681531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7.0%。

西淝河近河阶地上分布着水稻土,一般是潮棕壤和砂礓黑土,经过长期种植水稻后发育而成的。包括潴育型和侧漂型两个亚类,坡黄土田和砂礓黄土田、黄白土田3个土属。面积为312344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1.6%,其中潴育型46727亩,占这种土类的15%;侧漂型265617亩,占85%。

全县耕作土壤19个土属,以黄土、坡黄土、白黄土、淤土、黑土、青白土田、淤坡黄土等为主,共占全县耕作土壤的89.9%;其中黄土面积最大,为610945亩,占42.8%。较好的土种有坡黄土田、老城坡黄土、油黑土、青白土、白黄土田、两合土、淤坡黄土、淤心两合土、容淤白黄土、砂礓黄土田、淤土等,占全县耕作土壤的25%。多分布在城郊、桂集、顾桥、马店、丁集、张集、毛集等乡。较差的土种有飞沙土、蒙沙两合土、壤心淤礓黄土、沙心淤底两合土、沙土、沙身淤、新积黄土、淤身两合土等,面积为69864亩,占全县耕作土壤面积的4.9%。

县境属于落叶阔叶林带,长期以来由于人工开发利用等因素,一些早期的古老原始植被已很难见到。现今所见到的多为人工植被,大部分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县境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地区,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经长期不合理砍伐,到建国初期,境内只有少数小块次森林和零星古老的单株树木生长,覆盖率为7.99%。解放后,大兴植树造林,以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为主。落叶阔叶树种有山槐、刺槐、谷种杨树、苦楝、川楝、白榆、泡桐等50余种。针叶树主要有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池杉、侧柏、千头松等20余种。常见的风景观赏树种有雪松、龙柏、广玉兰、白玉兰、黄杨、桂花等10种。经济林有14科、16属,主要有银杏、桃、李、桑、枣、荆条、紫穗槐等60余种。河湖滩地以芦苇群落为主,分布在沿河两岸、湖泊低洼地。水生植被常见的有金色藻、黑藻及菱、藕、芡实、浮萍、紫萍等浮水植物。

1985年,全县有农林场5个,共有森林地面积2432亩,其中用材林1190亩,立木蓄积量4976立方米;四旁植树面积18326亩,立木蓄积量23779立方米,其中经济林4792亩。淮河大堤、西淝河大堤和凤利、凤蒙、凤颍公路,初成林带。区、乡、村路渠树配套,已形成千亩大方。1800余条大、中、小沟,530余条乡、村大道,环抱农田,树木交织成网。1985年,森林面积为29.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6年的2.14%,提高到19%。成片造林19万亩,堤、沟、渠、路和四旁植树919万株,立木蓄积量57万立米,达到平原绿化县标准,成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之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2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