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服务“三农”绘就乡村新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服务“三农”绘就乡村新景

农行西藏分行以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构建“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新优势,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十大体系”。

持续加大政策资源倾斜力度,采取扎实有效工作举措,全面做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综合化金融服务,为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新的金融力量。

创新产品“贷”动乡村产业兴旺

农行拉萨分行“奶牛贷”发放仪式在曲水县曲水镇茶巴朗村举行。首发仪式现场,农行拉萨分行为10户农牧民代表发放首批“奶牛贷”450万元。农牧户代表激动地说:“我现在养了20多头奶牛,今天拿到农行发放的‘奶牛贷’后,我准备扩大奶牛养殖规模,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农行西藏分行立足资源优势,聚焦西藏七大特色产业,加快产品创新,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供给,以金融之力赋能产业发展。

该行以“惠农e贷”为基础,创新推出“乡村振兴牦牛产业贷”“乡村振兴青稞产业贷”“318幸福旅游贷”“农机具购置贷”等一系列特色信贷产品。

有力支持了日喀则“6+N”特色农牧业、墨脱茶叶、亚东鲑鱼、隆子奶牛、那曲牦牛产业、察隅生态农业、林芝松茸等一批高原特色产业规模化、现代化。

农行西藏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530.36亿元,较年初新增60多亿元;乡村产业贷款余额31.54亿元,较年初新增7.99亿元;“钻金银铜”四卡农牧户贷款证达到45万多张,持卡户户均贷款近7万元。

智慧金融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以灿烂桃花闻名全国、以生态建设家喻户晓的林芝市嘎拉村传来喜讯——农行林芝分行首批“智慧乡村”在这里揭牌。

吃上“生态饭”的嘎拉村是农行林芝分行首批掌上银行村之一。随着农行西藏分行推出的一揽子智慧金融产品在该村落地实施,如今农牧民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农行便捷的智慧金融服务。

美丽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代名词,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魅力所在。

农行西藏分行把美丽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聚焦“水电通信路,科技文卫保”等重点领域。

主动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生工程、数字乡村等行动,以金融手段助力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同时,推进重点涉农场景建设,以智慧政务、三资平台、聚合码、兴农商城等场景建设为依托,大力支持家庭旅馆、民宿等乡村旅游业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吃上生态饭,共享宜居生态建设成果。

农行西藏分行乡村建设行动贷款余额184.46亿元,较年初增加5.52亿元;挂牌了14个智慧乡村示范点,打造了县域智慧高频场景419个,建设了5270个掌上银行村,新设了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

倾情付出满足群众金融需求

冬季的阿里,气温已然零下20多度,农行改则县洞措营业所的员工冒着严寒,开着流动金融服务车,历时13天,行程超800公里,把一揽子金融服务送到平均海拔4800米的古姆乡群众家门口。

13天的时间里,他们跑遍了古姆乡3个行政村,为当地农牧民提供贷款受理、社保卡激活、现金存取、密码重置、短信签约、转账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并手把手教群众利用农行掌上银行办理话费充值、余额查询、惠农e贷申请等线上业务……

“为民服务”是农行西藏分行金融服务的宗旨所在。高原农行人始终坚持金融服务为民本色。

依托“物理网点+自助设备+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三农金融服务点+流动金融服务”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持续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力度,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农行西藏分行已在全辖区建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5523个,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97.44%,网络和通信条件具备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全年开展流动金融服务3.09万次,有效满足了农牧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

如何利用金融服务来振兴农村?

近年来,邮储银行阳江分行深入贯彻全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围绕“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和产业带”。在上级行信贷政策支持下,将小额信贷定位为长期核心战略信贷产品,以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为宗旨,大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内部经济效益和外部社会效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邮储银行阳西县支行信贷经理带澄城村牡蛎养殖场开展“春耕备耕”调研。

截至2023年3月末,该行全市小额贷款净增超过3.5亿元,贷款净增目标进度居全省第一。据悉,为做好小额贷款业务发展,2023年,该行将采取以下措施确保落实。

制定阶段目标,加强监督分析。

第一,每天汇报完成情况,逐一跟进业务处理进度和汇报效率。二是以平常心分析每个团队的效率、亮点和不足,互相提高。三是及时组织现场督导帮扶,督促开发目标早日完成。通过加强对小额信贷的考核和监管,通过业务通报、督导帮扶、领导谈心等方式了解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做好过程控制,确保超额完成一季度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目标。

到3月底,该行全市小额贷款目标圆满完成,完成率超过60%。

推进特色营销,稳步拓展市场。

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分析和行业研究,制定专项营销方案,在外联营销活动中加强业务营销和发展指导,特别是对重点行业、平台和产品的精细化指导,确保精准营销。

抓住营销的关键时间,通过梳理营销团队前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要求,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大明星产品营销比重,调整农贷业务比重,发挥网贷模式优势提高效率。

打造专业团队,增强内生动力。

一方面,人员支持到位。这一行为保持了小额贷款客户经理队伍的相对专业性和稳定性,坚持落实客户经理配置要求,进一步充实了客户经理队伍,快速完成了38名客户经理的配置,占全行营销人员的25%。

另一方面,激励考核到位。全面推进“逼才”战略,建立红黄牌考核机制和积分排名机制,充分激发团队活力;优化绩效考核,针对信用贷款账户管理工作压力大的情况,引导客户经理加强风险控制,加大信贷业务账户管理点激励力度,确保风险可控。

优化产品,增强增长能力。

第一,加快产品创新。本行积极探索和推广创新信贷产品,为“三农”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通过签署联盟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发放烟草贷款个人产业链网贷,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

二是加强政银企联盟,成功实现政府补偿担保贷款发放,以更有针对性、更高效的产品支持乡村振兴。

三是加大创新数据金融的推广和运用,成功向信用用户发放网贷,促进信用贷款快速健康发展。

[]刘鑫

相关问答:2020年阳江首套房贷款利率 央行基准利率是4.35%;一至五年包括五年,央行基准利率是4.75%;五年以上的贷款,央行基准利率是4.9%。个人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下包括五年的贷款,央行基准利率是2.75%;五年以上的贷款,央行基准利率是3.25%。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设定了明确的三个阶段性目标,将为今后一段时间内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会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

当前,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推进,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金融支持农村发展产品单一,主要以信贷为主,已不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显现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使农业融资受到较多限制,需要农村融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金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抵押担保措施,完善金融融资服务体系等。

首先,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融合财政支农资金,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用,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战略。

其次,构建多层次的银行支持体系。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大商业银行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明确专门的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发挥好“国家队的引领作用,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推动乡村振兴的商业可持续发展;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让农村金融要回归本源。农村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要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创新支农产品,加强对农民“面对面的金融服务,让普惠金融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第三,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用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和挂牌融资,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加快推动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发上市等。打开资本市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大门。

让我们不断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方法、新路径,努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金融智慧和力量。

金融服务应用在三农领域,传统的做法多在供应环节,也就是鼓励农民养殖或者种植方面,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金融服务项目其实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个人建议如下:

1、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规划互补的项目:国内市场目前乃至今后的很长时间,将处在一个供过于求的状况。金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销售能力,而不应该再去鼓励提高供应能力,供应已经过剩了。

2、鼓励产区直销模式:去中间环节是一种先进的营销模式,也是建立农产品竞争优势的必然趋势。金融服务应该给与三农领域,有销售能力的个人或者团队更多的支持,好产品也需要好的销售能力。

3、三农领域的从业者,要有使用金融杠杆的能力:金融是什么?金融是杠杆。金融服务可以帮助有能力的三农从业者,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做农产品的朋友,也要有意识的加强自身对金融服务的学习和了解,用资金来撬动更大的市场和蛋糕。

产业+平台+金融,才是做大做强农业的最终途径_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下,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显著改善,但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还不足以满足农村人口对金融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只尔滨东升村基本金融服务的覆盖与使用进行调查,经数据分析后发现东升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均存在一定问题。为完善东升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三点关于改善东升村基本金融服务的创新型建议:一是改善东升村金融环境,发展合作金融、民间金融。二是健全东升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普惠工作。三是积极探索东升村金融服务创新。

今年,国家继续注重三农问题,加大多三农的扶持,出台了多个政策。振兴农村是要激活农村市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民消费,让农村焕发新的活力,但是这些都需要金融力量的支持,需要金融来服务农村。

振兴乡村,就要加快农村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势必就要解决涉农企业和农民群体的贷款或是说融资问题,发展需要资金,而一边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核流程慢,一边又是农村企业或是农民的信用问题,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又存在季节性,短期性的特征,种一季农作物可能就是三五月就出产了,但是银行贷款审批来回下来都两三个月过去了,还不一定能得到贷款呢,如果是等着钱买肥料,这样,哪里还看到希望?

加快金融服务下乡,一是可以加快涉农企业发展,帮扶农民发展生产;二是资金放出去了,金融机构也要后续跟进资金的落实和使用情况,是否专项专用;三是金融机构人员也深入企业和农户,倾听他们的心声,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多把关,协助他们改良改进产品,对接销路,确保放出来的资金能按时回笼,有借有还,循环使用。

在广阔的农村市场,金融服务是可以大有所为的,可以解决农企、农户融资问题;可以获取拓展新市场,享受农业发展的政策红利。希望更多金融机构能下乡融入乡村,为振兴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有效的科学投资,责任到户,责任到人,坚决度绝政府行为。

很简单金融是服务项目的项目不赚钱是还不起的所以要建立行业金融服务用本地本村的产业建立专业小额金融服务扶持指导参股本地产业和创业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很及时,很有价值和意义。乡村振兴,很需要金额服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投资亮点和财富焦点,是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时代大文章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是国策,更是中国特色,中国必须也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然而,乡村振兴,不再是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而是乡村成为一个经济体,乡村本身就是一个产业,一定要把乡村看作一个产业来发展,只有实现了乡村经济产业化,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人民富裕。

乡村产业化,必须有金融的支持,没有大金融,就没有乡村产业化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乡村产业化,在于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与乡村经济,乡村就是一个产业经济体,而不是传统意义的乡村。

乡村振兴,亟待金融支持,亟待大金融服务来助推中国经济迈上新时代。

中央各种惠农政策多的数不清,比早先是好了。但具体到惠农金融,各地差异太大了。除了大户,家庭农场融资较容易,大多数农民信用贷额度有多少?惠农的宅基地抵押试点结果如何?

归根到底还是对农户的支持力度不够。当然这里面有政策的原因。设想如果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一样值钱,没有了城乡两元化土地政策。资金会主动的往升值潜力大的地方流动。这个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

农村大有作为,广阔大地更有发展,应推动金融多样化,贴切农村农业农民发展,让百姓的发展有资金

现在每天在新闻上看到好多这方面的新闻信息,自己周围也有类似的例子,关于这个,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金融服务应用在三农领域,我们这边有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当地的一个信用社给某些信用好的村子村民只要携带户口本,五户联保,直接到信用社领五万元贷款!然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款,如果有一个人不还款,那么剩下的四个人承担担保责任并且信誉也会受到影响!

针对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出发点是好的,是想给农户贷款帮助农户创业,但是这样的创新相当于把原来本属于银行工作的风险防控转嫁给农户,直接用连坐的方式让联保农户给那个未还款的农户贷款买单,真不敢恭维!

其实,金融服务三农方面,我觉得还有很多可以做的。

比如,在农业生产方面,对需要购买农业机械的村委会或者村民合作社进行贷款发放,购买收割机,播种机,打药机等等生产必需的农机设备,一方面设备的购置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另一方面设备可以产生收入,用收入来偿还贷款,这样还款来源有保障,能降低风险!

在农业养殖方面,可以与县农委或者畜牧局及商务局开展多方合作,对有养殖需求的农民或者合作社及村集体进行贷款,帮助购买种鸡种猪等,农委和畜牧局的技术员对农民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帮助农民开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成活率及肉类品质,帮助拓展销售市场,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盈利,帮助偿还贷款!

在农产品供应这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协调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开展农产品高品质培养,深加工销售,及高附加值增收的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协助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加大农超对接,从地头到餐桌渠道建设力度,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实实在在获得利益,这样也能有足够的资金和意愿来偿还贷款,促进金融服务农业的良性循环!

这个才是金融对农业的助力作用的重要体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3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