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疾病

泥鳅养殖市场前景看好,不少朋友都纷纷加入泥鳅的养殖行列,从这些年的情况看,泥鳅养殖风险不大,收益丰厚。风险大不大其实是相对的概念,我们认为只有掌握了全面的养殖技术,才能在市场价格不错的情况下大笔大笔赚钱,养殖技术不过关,泥鳅经常生病,产量提升不了,市场价格再高也是白搭,所以我们中国水产养殖网除了会在近期陆续介绍一下泥鳅的养殖技术,还会介绍一下泥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技术。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这一次我们主要介绍。泥鳅在饲养过程中发病很少,泥鳅发病多是因为日常管理和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一旦发病,治疗起来也很困难,因此对泥鳅的疾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是泥鳅的饲养环境要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进行。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不能作为泥鳅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二是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在鳅苗下池恰进行严格的鱼体消毒,杀灭鱼体上的病菌,同时使鱼体处以应激状态,促进泥鳅分泌大量黏液,在下池后,能避免病原体感染。三是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太稀,则造成水面资源的浪费;放养过密,由容易导致泥鳅生病。四是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池水水质,增加池水溶氧,调节池水水温,减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的是,在加注新水时,每次的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以换掉池水的1/5左右为宜;在换水时要注意,在注入地下水或冷浸水时,要进行充分的曝气和自然升温,避免因池水温度忽高忽下二引发疾病。五是加强饲料管理工作。泥鳅是一种杂食性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以及其他浮游生物;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是泥鳅贪食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发肠炎等疾病。六是在饲养过程中,定期用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消毒,调节水质,杀灭池中的致病菌。在成鳅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提高产量。放养后根据水质使用追肥,保持水质一定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状态。

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疾病

洪涝灾害后养殖户如何防控病害及措施

水产养殖一般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杀菌消毒?

通过水产用杀菌剂来进行消毒杀菌,比如三氯异氰尿酸粉、苯扎溴氨溶液、溴氯海因粉、戊二醛溶液、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溶液等等。

水产养殖中一般采用固体消毒剂和液体消毒剂来杀菌消毒,常见的固体消毒剂有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常见的液体消毒剂有强酸碘、聚维酮碘、戊二醛、苯扎溴铵、二硫氰基甲烷等。

水产养殖采用什么方法杀菌消毒比较安全?

水产消毒要根据水产养殖的特点,在选择消毒剂时,主要考虑选择对病原体的杀灭力强,对鱼虾毒性小无损害,消毒物体易溶于水,在消毒的环境中比较稳定和使用方便常用的消毒剂,比较符合的有丹麦DCW杀菌溶液。

青蒿未是否能用在水产养殖杀菌消毒

青蒿未一般不用在水产养殖杀菌消毒,水产养殖消毒剂的种类:

1.1卤素类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主要是指溶于水中能产生次氯酸的一大类消毒剂,目前常用的含氯消毒剂主要有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氯胺-T、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氯溴三聚异氰酸等。该类消毒剂主要通过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破坏其磷酸脱氢酶或与蛋白质发生氧化反应,致使细菌死亡。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氧化或氯直接作用于菌体蛋白,形成氮-氯复合物,干扰细胞代谢,引起细菌死亡。含氯类消毒剂目前在水产上应用最多,市场巨大,其中二氧化氯更被人们推崇为绿色消毒剂,它高效广谱,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均有杀灭作用。是一般氯制剂杀灭能力的2-6倍,它作用水体后不生成有害物质(卤代有机物),机体不易产生抗药性,无残留,是一种绿色环保消毒剂,随着近年来二氧化氯价格的下降,其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含溴消毒剂

近年来,溴类杀菌消毒剂逐步兴起,已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其典型代表物为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和最新研制出的富溴。该系列消毒剂主要通过在水中形成次溴酸,降低微生物的表面张力,破坏有机物保护膜,促进卤素与病原菌蛋白质分子的亲和力,提高杀菌活性。与传统的氯制剂相比,该类消毒剂具有杀菌效力更高、广谱、药效更持久、不易挥发、对金属腐蚀性小等优点。

含碘消毒剂

水产上常用碘、碘伏和聚乙烯酮碘(PVP-I)。碘可氧化病原体胞浆蛋白的活性基团,并能与蛋白质结合,使巯基化合物、肽、蛋白质、酶、脂质等氧化或碘化,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该类消毒剂亦为广谱消毒剂,对大部分细菌、真菌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

1.2酚、醛、醇类消毒剂

酚类 如来苏儿、苯酚、复合酚可使菌体蛋白变性、沉淀或使一些氧化酶等失去活性,对细菌、真菌和大部分病素养有效,对芽孢无效。

醇类 乙醇、异丙醇等可使菌体蛋白变性,干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主要对细菌有效。

醛类 甲醛、戊二醛等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结合,蛋白质变性,酶失活,对细菌、芽孢、病毒、寄生虫、藻类、真菌均有杀灭作用,其中戊二醛具有广谱、高效、速效、低毒等特点,水产上已逐渐开始使用,开发前景巨大。

1.3酸、碱类消毒剂

酸类 柠檬酸、醋酸、乳酸、甲酸、过氧乙酸可使菌体蛋白变性、沉淀或溶解,对多种细菌、真菌等均有杀灭效果。醋酸有杀虫和水质改良的功能;过氧乙酸杀菌效果好,分解产物安全,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碱类 常用的有氧化钙(生石灰)、氢氧化铵溶液(氨水)。氧化钙与水混合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大量热,能快速溶解细菌蛋白质膜,使其丧失活力,从而杀死池中的病原体和残留于池中的敌害生物。由于价格低廉,大量用于清塘和疾病预防。

盐类 常用的包括氯化钠、碳酸氢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硫酸亚铁、硼砂等。氯化钠的水溶液可作为高渗剂,通过药浴改变病原体的渗透压,使细胞内液平衡失调,常用于防治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病;硫酸氢钠与食盐合用,常用于防治水霉病;EDTA是广谱的金属络合剂,在水产上常用作软水剂。 

1.4重属盐类

高锰酸钾、硫酸铜、汞盐、银盐等能与细菌蛋白质结合,产生蛋白盐沉淀,主要对细菌与真菌有效,对芽孢、病毒效力差。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通过氧化细菌体内活性基团而发挥杀菌作用,常用于池塘消毒,鱼种消毒及其它水生动物体的消毒。最近,人们又研究开发了高铁酸钾、高铁酸锶、高铁酸钡等高铁酸盐类消毒剂,比高锰酸钾氧化活性,杀菌力更强,被称为是一类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水产消毒剂。

1.5季铵盐类消毒剂

新洁尔灭、洗必泰、度米芬、消毒净、百毒杀等。分子结构中的疏水基团可渗入细菌胞浆膜和蛋白质层,使细菌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导致菌体内的酶、辅酶和代谢产物外漏,妨碍细菌的呼吸及糖酵解过程,并使细菌蛋白变性,具有杀菌浓度低,毒性和 *** 性低,无腐蚀和漂白作用,水溶性好,性质稳定等优点,其在低浓度下抑菌,高浓度时杀灭大多数细菌繁殖体和部分病素养,但对结核杆菌、绿脓杆菌、芽孢和大部分病毒的杀灭效果较差。

1.6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化钙、臭氧等。具有强大的氧化能力,与有机物相遇时放出新生态氧,氧化细菌体内的活性基团。这类消毒剂杀菌能力强,易溶于水,在水中分解产生氧,亦可作为增氧剂,是近年来人们公认的无公害消毒剂。

1.7染料类消毒剂

亚甲基蓝、吖啶类等可与菌体蛋白的羧基或氨基结合而影响菌体代谢。亚甲基蓝除用于杀菌、消毒外,还可用于一些原虫病(如小瓜虫病)的治疗,是被美国FDA通过的药品之一。

1.8中草药类消毒剂

利用中草药消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中草药以其效果好,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毒副作用低等优点逐渐进入了水产消毒药市场。常用的有大蒜、烟草、大黄、乌桕、苦楝、五倍子、大黄、枫树叶、辣蓼、樟树叶、车前草、地锦草、菖蒲、桉树叶等。

水产养殖预防水质污染,疾病蔓延用什么杀菌消毒?

水产养殖杀菌消毒剂的选择:

1.漂白粉:漂白粉为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钙和水反应后生成性质不稳定的次氯酸,其杀菌作用主要依赖于分解产生的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离子,次氯酸会立刻分解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从而对细菌原浆蛋白产生氯化和氧化反应,发挥杀菌作用。其杀菌消毒效力受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和pH的影响较大。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增强,在碱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减弱。

2.二氧化氯 (ClO2):在常温下为淡**气体。既是一种氧化剂,又是一种含氯制剂。是继第一代消毒剂漂白粉、第二代消毒剂优氯精、第三代强氯精之后的第四代消毒剂。二氧化氯的有效成分与病毒的衣壳蛋白之间有吸附作用,致使病毒颗粒表面聚集了高浓度的消毒分子,从而加强了它的杀灭作用。不但能用金属容器配制或贮存;切勿与酸类有机物、易燃物混放,以防自燃。

3.氧化剂类:高锰酸钾别名为灰锰氧、锰酸钾、锰强灰黑紫色结晶体,具有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易溶于水,液体为玫瑰色,利用分子结构中不稳定的结合态氧,遇到有机物或酶能释放出初生态氧,迅速使有机物氧化,使酶蛋白和原浆蛋白中的活性基团如巯基(-SH)氧化变为二硫键(-S-S)而失活,从而达到杀菌作用。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强氧化剂。与某些有机物或易氧化物接触,易发生爆炸。

4.季铵盐类:公认的低效消毒剂,容易产生耐药菌,不能杀灭革兰氏阴性菌。消毒液自身易受微生物污染.不能杀灭芽孢,有残留,对铝制品有明显腐蚀性。

5.苯酚/煤酚皂 :中效消毒剂,腐蚀性强,不易降解,对环境危害大。不能杀灭芽孢。A/B级洁净区应使用需经除菌过滤。

水产养殖水消毒一般采用什么方式?有什么特点?

水产养殖常用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法:即采用沉淀池过滤或沸石粉吸附,将养殖水体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去除,此方法不会对养殖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其弱点是对于资源的浪费却是惊人的。

2、化学药物处理法:此方法是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养殖处理方法,即采用生石灰、漂白粉、絮凝剂、含氯或含溴消毒剂以及一些染料等有机或无机化合物来改善水质,这种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能在短期内产生效应,但其在改良水环境的同时,会对水产养殖动物产生不良影响,有些甚至会对环境与食品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3、微生物调控法:即利用有益微生物在水体吸收氨氮、亚硝酸氮及硫化氢等,有效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同时抑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这是一种治本的环境处理方法,也是推行绿色养殖的最佳措施。

室内杀菌消毒用什么方法好

1、室内杀菌消毒的最好办法就是专业的杀菌消毒机构,而且可以通过全新的光触媒技术,有效针对不同污染源的特性,将其彻底清除干净。2、除了专业杀菌消毒机构小草之外,如果能够在室内安装一个三十瓦低臭氧紫外灯,每日照射一小时以上的时间,也可以有效的杀死空气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3、另外,中药药熏,中药喷洒,过氧乙酸热蒸也是较为不错的室内杀菌消毒办法;只是,在使用完这些方法之后一定要通风散气。

二次供水杀菌消毒一般用什么方法比较安全?

之所以要对二次供水进行杀菌,主要是清除管道内的生物膜。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有二氧化氯消毒和丹麦DCW杀菌系统消毒。就安全性而言应该是丹麦DCW杀菌系统了。二氧化氯是一种易爆炸气体。二氧化氯遇光时易分解生成氧和氯而引起爆炸,一般都是在现场现配现制。丹麦DCW杀菌系统通过电解盐形成次氯酸来制取杀菌溶液,杀菌后可降解,无毒安全,操作简单。

水产养殖杀菌消毒剂有没有食品级无残留的?

奥克泰士D50主要成分为过氧化氢 银离子,食品级高浓缩型杀菌消毒剂。无色无味无毒无残留。其杀菌性能远高于常见的氯类、季铵盐、单纯过氧化氢、醛类等消毒剂,由于奥克泰士具有生态无残留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水质改善、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包装和食品加工工业等。特别适用要求较高的生产场所、进出口产品等的消毒杀菌、防霉保鲜。奥克泰士D50 为多组份消毒剂,所采用的氧化剂为过氧化物,它与稳定剂结合形成复合溶液。作为催化剂添加的痕量银离子可以保持长久的效用。银离子的杀菌作用是基于单价银离子通过共价键和配位键来与细菌蛋白质牢固结合,从而使细菌钝化或沉淀。

特点:

能够快速杀灭包括①鱼类包括:爆发性出血病、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病、溃疡病、球菌病、细菌性、肝胆综合症、艾美虫病、鳃霉病、水肿病、白点病症、气泡病症、中华鳋病症、锚头鳋病症、三代虫病症、胞虫病症、指环虫病症、红鳃病、寄生虫、鳃腺炎、烂体病症、眼球白浊病、腹水病、车轮虫病、柱状病等近千种微生物引起的病变。

②蟹类包括:肠炎病、黑鳃病、烂鳃病、水肿病、纤毛虫病、颤抖病等病症。

③虾类包括:纤毛虫病、暴发性、流行性虾病、红腿病、烂眼病、褐斑病、白斑病、烂腮病、荧光病、红胃病、真菌病害等病症。

④其它水产疾病防治。

并且无色无味无毒无残留,不会对水体产生任何副作用。无论在鱼、虾、贝、蟹不同养殖品种和卵、苗种、成品不同的生长阶段及工具、饲料等都可以应用。相比氯制剂、溴制剂、醛类消毒剂,其对水产动物的无 *** 性、安全性高。

山西水产养殖消毒用什么?

山西搞水产养殖,建议首先化验一下水体重金属含量。至于养殖消毒,这和其它地方没有什么不同的:针对地方细菌活动特点进行(这非常重要。并不是随便用那种消毒剂都可以达到自己预想的有效目的的)。如果自己不知道,建议向你们当地水产药物商店咨询,他们非常熟悉的。

洪涝灾害后水产养殖户要注意几点

一、水体消毒杀灭病原菌。

水灾后的养殖水体因流入大量泥浆、地表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外来水源等,水体浑浊,透明度低,病原菌复杂繁多。为防止灾后疫病暴发与传播,应对养殖水体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水体消毒剂一般有生石灰 (使用剂量: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0克)、二氧化氯 (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3~0.4克)、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03~0.04克,以溴氯海因计)等,任选一种全池泼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

二、死鱼无害化处理。

水灾过后常出现大量死鱼,应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含焚烧)等。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最为有效。水灾后,还应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

三、坚持巡塘及时发现病害。

在洪灾过后恢复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有效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

四、准确诊断科学用药。

水灾过后,养殖水体的生态失衡,水质不稳定,鱼体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此时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保障养殖水环境稳定,保障鱼体健康与水产品质量安全。

五、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

1、草鱼出血病:

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或者季胺盐络合碘消毒剂全池泼洒,在7~9月之间每10天一次,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升;内服大黄、板蓝根、鱼腥草等天然抗病毒中草药。预防用法用量:按0.5克总重量/每公斤鱼体重计算药量,称取药物,温火煮沸10~20分钟或沸水浸泡20~30分钟,冷却后拌饲料投喂,连续投喂3天即可;治疗用法用量:按1.0克总重量/每公斤鱼体重计算药量,药物处理方法同前,拌饲料连续投喂5~6天即可;制备药饵用法:以上中草药可直接作为添加成份添加至相应饲料中,制备成膨化颗粒饲料药饵,直接用于草鱼出血病的预防与控制。使用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是预防草鱼出血病最为有效的方法,注射免疫:适用于10厘米以上的鱼种,于腹鳍基部注射,每尾0.2~0.5毫升;高渗浸泡:适用于10厘米以下的鱼种,先将鱼在2%食盐水中浸泡2~3分钟,然后转入5~10%疫苗液(池水稀释),浸泡5~10分钟即可。浸泡液重复使用时需要添加适量疫苗液以保持疫苗浓度。夏花鱼苗浸泡:采用尼龙袋充氧浸泡,疫苗浓度2~3%,浸泡30~60分钟即可;因运输而延长浸泡时间对鱼苗无影响。

2、草鱼细菌性疾病:

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打印病、疖疮病、白头白嘴病、烂尾病等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虽然细菌病原不同,但预防和治疗措施有相似性。全池泼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对草鱼的烂鳃病效果显著;全池泼洒1~2次(隔天1次)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克)、或者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或者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3~0.4克)等对草鱼的细菌性疾病效果明显;在防治草鱼的肠炎、赤皮、疖疮等细菌病时,可以适当添加大蒜素(每公斤体重0.2克)、或者恩诺沙星(每公斤鱼体重0.05~0.1克)、或者氟苯尼考(每公斤体重0.02~0.05克)拌饲料内服,连续服用3天。

3、主要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

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主要感染鲫鱼、白鲢等,症状表现为体表、鳃盖、鳍条基部充血出血,眼球凸出,肛门红肿,腹腔有腹水。全池泼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化水均匀泼洒)或者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3~0.4克)等消毒药物一次即可;内服恩诺沙星或者氟苯尼考效果显著,其剂量与用法为:恩诺沙星(每公斤鱼体重0.05~0.1克)、或者氟苯尼考(每公斤体重0.02~0.05克),连续服用3天。此外,该病对拉网操作非常敏感,在拉网前1~2天,全池泼洒一次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0.5克)或者拉网操作后全池泼洒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克)可以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4、黄鳝出血病:

黄鳝出血病是网箱养殖黄鳝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主要症状为患病鳝鱼不摄食,全身发红、出血。养殖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鱼体应激以及病原菌感染是该病的主要原因。水灾后,因养殖环境条件的剧变,极易诱发黄鳝出血病的暴发。黄鳝摄食正常时,在其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 (0.05~0.1克每公斤鱼体重,连续投喂2~3天)或者氟苯尼考(0.02~0.05克/每公斤体重,连续投喂2~3天),可有效预防黄鳝出血病的发生。治疗黄鳝出血病时,可以全池泼洒(含网箱)强氯精(每立方水体0.3~0.4克)或者二氧化氯(0.2~0.3克),同时内服氟苯尼考即可 (0.05克/每公斤体重,连续投喂2~3天)。

5、河蟹病毒病:

河蟹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病原混合感染引起,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水灾后由于池塘环境改变、水质变化、水草减少等原因,极易诱发河蟹病毒病发生与流行。河蟹患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有:胸足痉挛发抖,病蟹上岸、上草,不摄食;吐出的水泡先呈黄绿色,后变为棕黑色。河蟹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改善养殖环境与水质,尤其是水灾后,要适当降低水位,以便水草恢复,泼洒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提高透明度,避免剧烈操作加重河蟹的应激反应,投喂精饲料并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河蟹体质和抗病能力;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升)可以有效杀灭水体中的病毒。疾病发生后,可以连续泼洒聚维酮碘2~3次,间隔一天泼洒一次;内服大黄、板蓝根、鱼腥草等天然抗病毒中草药,用法与用量为:按1.0克总重量/每公斤鱼体重计算药量,称取药物,温火煮沸10~20分钟或沸水浸泡20~30分钟,冷却后拌饲料制成药面或药饲投喂,连续投喂4~5天即可。防治河蟹的病毒病时,一定要保证河蟹吃进足够量的药物;此外,还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病毒西药(如病毒灵,剂量:0.05~0.1克/每公斤体重,连续投喂3天即可),其效果更为显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及时捞出病蟹和死蟹,集中进行消毒处理并深埋。切忌将患病池水外排。

6、小龙虾病毒病:

小龙虾暴发性病毒病由病毒感染引起,可造成大量死亡,通常死亡小龙虾体表症状不明显,实验室检测技术可以快速确诊该病。预防小龙虾病毒病时,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免疫促进剂,如寡聚糖、壳聚糖、多种维生素等,提高小龙虾的抗病毒能力。小龙虾病毒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与“河蟹病毒病”相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及时捞出病虾和死虾,集中进行消毒处理并深埋。切忌将患病池水外排。

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一)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主要是保证灾情之后无大疫,就是消灭自然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土壤中的病菌被雨水冲出来,也会引发疾病。为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因此对养殖场内外环境及畜禽尸体处理等场所进行大消毒。

(二)死亡畜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有掩死的或病因不明死亡的畜禽要及时无害化处理,做到四不准一处理原则:“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加强免疫接种。要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就是猪要做好猪瘟、口蹄疫、兰耳病的免疫接种,鸡要做好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兰囊、新支二联疫苗的免疫接种,鸭要做好禽流感、鸭瘟的免疫接种,羊要做好双价型口蹄疫,羊痘、三联四防疫苗的免疫接种。

(四)加强饲养管理。洪涝灾害后,主要防治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钩端螺旋体等病的发生,在饲料中加入抗菌药物,如红弓链、阿莫西林、四环素等抗菌药物,在饮水中加入营养药物(如金维肽、电解多维、复合VB等)以提高机体抗病力,同时防治饲料发霉,在饲料中要加入防霉剂,确保畜禽饲料安全,确保养殖环境卫生,促进畜牧生产尽快恢复,防止疫情传播,降低畜牧业生产损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3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