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的竹溪县梅子贡茶业
因唐时武则天钦定竹溪梅子垭茶为贡品,“梅子贡”因此得名,并为竹溪县赢得了“贡茶之乡”美誉。多年来,梅子贡公司坚持依托华农大、湖北农科院等走科技兴茶之路,现已开发出“梅子贡”绿茶、乌龙茶、茶食品三大系列50多种产品,其中乌龙茶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重大科技成果。产品通过了有机茶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QS认证和C标认证,先后荣获中国安全信用品牌、湖北省第二届二十佳名优茶品牌、湖北省首届十五佳无公害名茶、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和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等殊荣。
2009年8月,总投资3500万元的有机茶食品项目正式建成投产;2010年4月正式启动总投资3300万元的有机茶超微粉开发项目,预计2010年8月底正式投产。
公司总部:竹溪县工业园区
公司茶园地址:竹溪县汇湾乡双竹园 据史料记载,梅子贡茶起源于春秋,弛名于盛唐。相传庐陵王李显被贬途径竹溪梅子垭正值酷暑,染疾昏厥于此,时人采梅子贡茶煮而饮之,饮后病愈。李显逐取梅子茶贡奉于武则天,武皇品尝后大加赞赏,钦定为贡品,“梅子贡”因而得名,并播于天下。后明朝朱元璋又钦定梅子贡茶为贡品,并责成地方官员岁岁纳贡。
“长江三峡水,楚地梅子茶”更是古往今来人们对梅子贡茶的高度赞誉。 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前身为竹溪县梅子垭茶场,始建于1969年。梅子垭是位于汇湾乡政府西南约六公里的一座大山,山顶海拔1200多米,周围群山起伏,植被繁茂,人烟稀少,空气十分清新。
2005年3月27日,随着拍卖师手起锤落,原汇湾乡梅子垭茶场以406万元拍卖价被原场长叶艳买断。集体企业变成了私营企业,实现了体制的变更。
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组建后,先后斥资500多万元购置茶叶加工和质量检测设备,邀请华农大茶学博士倪德江教授传授制茶技术和生产工艺,整体提高了茶叶加工水平和企业生产能力。组建以来,先后聘请浙江农大茶学博士生导师刘祖生、中国茶叶研究所教授梁月荣、华中农业大学茶学博士倪德江亲临指导,传授加工工艺,古老的梅子贡茶重新焕发青春生机。
2007年6月,公司与十堰市农科院合作的《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科研课题的子课题《梅子贡有机乌龙茶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喜获成功,结束了湖北只生产绿茶的历史,突破了北纬31度以北不产乌龙茶的禁区。据实验测算,每亩高产茶园在不影响绿茶生产的情况下,年可采摘乌龙茶鲜叶500公斤,可增收1000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观。
2008年,公司在竹溪县汇湾乡双竹园和青龙寨、县河茶场、天宝张家山茶场新建了4个乌龙茶车间,当年生产55吨有机乌龙茶全部销售一空。
2009年3月18日,公司总部由汇湾乡双竹园迁至竹溪县工业园区。以梅子垭为核心基地,以县工业园区新总部为对外窗口。
2010年8月20日上午,竹溪县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微粉和茶多酚生产线投入运行。这是湖北省第一条、我国第三条生产线。该项目是梅子贡公司与日本上海劳耐克石公司签约开发的,总投资2600万元。年可生产茶微粉、茶多酚共250吨,新增产值1.5亿元。
竹溪县瓦房沟种植专业合作社怎么样?
芝麻饼是竹溪传统特色小吃,用上好白面,配以芝麻、酥油、碱面等上炉烘烤而成,工序复杂,做法考究,香酥味美、口感筋道、酥脆可口。竹溪芝麻饼又以黄土岭最为有名。高速时代 的人们返璞归真,又企图在传统手工艺品中找寻丢失的感情,这些家庭作坊传统手工食品又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并从单一的甜味,研发出椒盐等多种口味。
此外,蒋家堰的碗糕、猪血包在当地也颇有名
中峰:贡米
贡米自古就是竹溪的金字招牌,中峰镇群山环绕,沟壑幽深,独特的温差和泉水灌溉,使稻谷生长周期长,米质白如玉,晶莹饱满,色泽光亮,口感清香,色若润玉,营养丰富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不打农药、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且兼具补脾胃、益肺气之药效,早在唐代孝和年间即被中宗李显钦定为朝廷贡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贡米之乡”美誉
龙坝:陶器
《竹溪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湖南宝庆府地皮冲制陶世家毛朝富、毛朝贵兄弟二人,为探寻陶土陶场,择中本县北乡龙家坝地带,建陶场。
毛家窑陶器主要采用无砂砾猪肝土制作,制作工艺要经过选土、和泥、制坯、上釉、窑烧五大工序。成品陶器外表呈板栗色,光滑美观。
水坪:生姜
水坪镇特产“阎坝生姜”是我国中部四大名姜之一,以色泽金黄、质脆不烂、个体较大、质地细腻、辛辣味足而著名。2011年被评为“湖北地方名优蔬菜”。全县在阎家坝、水坪镇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常年亩产达到2-3吨。
县河:云海
县河马鹿山四季云雾缭绕,宛如仙境。雨后的清晨站在马鹿山之颠俯首望去,能看到漫无边际的云层,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其日出和日落时所形成的五彩斑斓的"彩色云海",最为壮观. 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马鹿山云海也通过摄影家的镜头走向全国。
新洲:野生鱼
新洲镇水资源丰富,有竹溪河及其流域支流贯穿其间,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地表水量大。这些自然环境都为新洲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潘口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在新洲乡境内形成了达5.8万亩的库面,新洲科学谋划,利用丰厚的自然资源,引进水产养殖大户投放鱼苗30余万斤,实施拦河自然养殖,肉质鲜嫩有纫性 营养价值丰富 .年产野生鲜鱼可达15余万斤。
汇湾 :茶叶
竹溪栽种茶叶已有千年历史,有着“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汇湾镇是有机绿茶主要产地,汇湾的茶园大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海拔高度,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有利于茶树吸收空气中的营养物质。且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用任何人工合成制剂,深耕除草不用机械,采摘、加工、贮藏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有机茶质量标准操作,保证了茶品无公害化、有机化、绿色化。该镇茶园总面积达5.2万亩,茶叶专业村12个,全镇70%的人生产、生活与茶相关全年累计生产茶叶20万公斤
泉溪:洋芋
竹溪种植土豆的历史悠久,而泉溪镇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滤水透气,温湿适宜,可耕性好,尤其适合土豆、魔芋生长,此地盛产的高山土豆富含17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淀粉含量高达19%,栽培地点均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自留种,非转基因,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并采行自然方法防治病虫害 空气质量和灌溉用水都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此外,泉溪还是魔芋和种芋繁育基地,魔芋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万亩以上。
丰溪:药材
丰溪镇地处鄂、陕、渝三省交界处,素有“踏上鸡心岭,一脚踩三省”之称,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降雨量800毫米,适宜120多种药材的生长,药中精品“秦归川莲”就出产此地,素有“高山中药库”、“黄连之乡”的美称。该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初步成为鄂、陕、渝周边地区较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
桃源:核桃
竹溪县桃源乡“纸壳核桃”享誉内外,其特点为果面光滑美观,果仁色浅,仁香而不腻,无污染,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果壳厚约1毫米,手捏即开,取整仁,故名“纸壳核桃,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全乡核桃累积发展面积已达8000余亩。
向坝:民歌
向坝是民歌之乡,地处大巴山深处。这里的民歌宛若烂漫的山花,漫山遍野。质朴的山民,唱着他们世代相传的民歌,过着桃花源般山里的日子。在这里,歌是山民的乐,歌是山民的魂。歌承载着向坝人的情怀,彰显着向坝人的胸襟,是一种情感化、艺术化和音乐化了的语言
十八里长峡:双胞胎
竹溪县双坪村地处风景秀丽的十八里长峡省级自然保护区。从二十世纪初以来,全村188户居民已经出生26对双胞胎,按科学界一般统计的数据,人类双胞胎出生率为1%到2%,而在双坪村,达到了5%,被外界称为神奇的“双胞胎”村。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2.8%,红豆杉、锦鸡等珍稀动植物随处可见。双坪村一带还是堵河发源地之一,山间溪流不断。据村民讲:“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村民祖祖辈辈喝的都是高山泉水,双胞胎也许和这些泉水有一定关系。”
城关:东门小吃街
记忆中的竹溪东门古街,历史感浓厚。灰蒙蒙的青砖、斑驳的墙壁、零落的黑瓦,让人误以为这是城市遗忘的角落。竹溪东门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六百余年历史,古城门、徽派民居、古街风貌依旧。 六百余岁的城门洞犹如蹲在历史角落的留守老人,半眯着沧桑之眼,旁观着利来利往的市井人,审视着陈新更替的竹溪城。
与古城古街搭配的是一些古老的作坊、行当:打被捂(棉被)套铺、柴火炒栗子店、糖果店…来此走一遭,仿佛穿越至上世纪中叶。实际上,古街很是破败与杂乱;然而,透过其表,仍能追视明清时期的繁华,就如从残破的秦砖汉瓦中可以解读曾经的过往。
古街汇集数十家小吃店,大多数店面无招牌无店名,甚至无需店面,大锅小盆占街为市,成为名符其实的小吃一条街。这里汇集了竹溪特色的传统小吃和美食,是竹溪小吃文化、民风民俗、市井演绎的活化石。
竹溪县瓦房沟种植专业合作社是2018-04-09在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地址位于竹溪县泉溪镇瓦房沟村。
竹溪县瓦房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3420324MA4CWHC02H,企业法人张汉业,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竹溪县瓦房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土豆、魔芋、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种植及销售,为本社成员提供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竹溪县瓦房沟种植专业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34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