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设计园林道路?
如何设计好园林景观道路呢?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应该如何设计园林道路?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方法/步骤
1.首先对园林道路尺寸与密度进行规划布置
园路的尺度与分布密度应根据人流的密度客观、合理地设计。游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公园主入口等)尺度和密度要大;休闲散步区域则相对减小,要尽可能多地保留绿地。此外,为方便游人在园内参加各种活动,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
另外,由于现代园林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传统的园路分级已经不能满足游人的需要。近几年新兴的一些园林形式,如世博园等,由于人流、车流均较多,因此其园路系统应更加多元化、多层次布置,园路的尺度相比传统园林要更宽大,以满足游览者和车辆通行的需求。
2.然后对园林道路线形进行研究设计
园路设计既要控制好合理、宜人的尺度关系,线形设计也是园路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线形设计时,我们应该遵循?符合功能需要,因地制宜,具有美感,契合整体园林环境?的原则。
园林中的主要道路是整个路网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其线形设计应力求简洁,方向指引明确,使游人能快速、通畅地到达各个景点;次要道路是深入到景区的通道,线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分流趋势和各景区的冷热程度等因素,应避免多条道路交于一点,使游人搞不清楚游览方向。休闲小径、游步道是与游人最亲近的道路,遍布于景区的各个角落,它不要求?快捷、指引性强?,相反地,游步道会特意设计成弯绕、起伏的效果,以便让游人从各个角度去欣赏园林景色。小径的布置是为了组织风景,延长游览路线,扩大景区的深度与广度,线形设计应贴合景区的特点,或幽静神秘、或迂回曲折,要做到?曲径通幽?。线形设计还应根据实际环境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的安排线路,要尽可能地利用原地形的起伏与分布情况,正确处理自然与人工对人的关系。
3.路口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主干道从公园大门入口处起,联系各个主景区、次景区和公共服务区的游览大道。主干道应考虑人车公用,特别是一些大型客车、园务车以及消防车的通行,道路宽度一般为4~6米。主干道一般距离中心景区较远,避免过多的机动车与人流。地面铺装通过不同的材料、质地、色彩以及图案的导向性,合理地组织各个景点,是对整个公园的性质、风格、造园手法最直接的体现。
园路路口的设计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自然式园路系统中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则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字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导游性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园路的路口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2)尽量靠近正交。斜相交时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越绿地。(3)做到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4)要有景色和特点。尤其在三叉路口,可设计花坛等装饰性景物,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4.转弯曲折 为景观道路提高舒适及趣味性
园路经常是迂回曲折的,一方面是地形、地物的要求,当道路在前进的方向遇到山体、水体、建筑或山路较陡时,为了减缓坡度,就需要盘旋而上,或者绕路而行;另一方面,这种自然蜿蜒起伏的道路还能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要做到?因地制宜?,?得主随形?,?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自然式园路设计还应在道路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但切忌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要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5.技术性的坡度设计要精确把握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已迈入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更加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分享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工程开工前期的资料收集与管理
(1)图纸及图纸会审资料
施工方需向建设方索取完整的图纸资料,并包括建设单位对图纸会审的记录材料。图纸工程量是直接计量的依据,图纸外量须有复杂审批手续方可计量。图纸不仅是施工的技术依据还关系施工方的经济利益,是工程资料建立的首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图纸工程量与现实相差较大的情况,尤其是土方工程。如果施工方按照设计七方量施工,将无法达到建设方要求的景观效果。要达到效果就须大大增加土方量,而监理、审计方往往根据图纸设计量控制工程增量,这样就会出现各种矛盾,须耗费大量精力协调各方关系,还要办理各项变更手续。如果我们在建立图纸资料时注意细节、考察现场,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2)技术交底资料
该资料是合同段绿化工程涉及的所有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规范,是各项施工活动的行业标准,如有分项分包工程,施工方须将标准细化、量化,签订责任书,以确保工程质量,一旦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就有据可依,便于管理。
(3)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计划等资料。该资料对日期、材料、人员、机械等元素进行合理安排,保障工程按期有序进行。一般需报建设、监理单位备案。材料不足,人员配备不齐、机械重复往返等都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状况,虽有偶然因素,但主要是施工组织设计的失误。如果施工方案恰当、组织合理,就不会到处搞突击,无序调动机械,既造成经济浪费还要延误工期,因此,合理完善的`施工组织资料,既可节约资金又能提高工作效率。以上三项是施工前期的资料工作,内容单一。管理虽然相对简单,但要求全面详实。既要方便施工阶段查用,还要为验收计量阶段出具各项依据,确保施工方利益。
二、工程施工期间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1)工程开工报告
施工单位进场后提交给建设、监理单位的开工申请。各分项工程开工前还须提交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收到回复后开始施工。该资料是工程序列要求的环节,按规定内容填写即可。
(2)工程原材料质检、实验资料
包括合同段绿化工程所需苗木检疫、检验证明、原材料及构件出厂证明、质量鉴定报告、原材料实验报告等资料。该资料不仅是原材料进场的前提,还将附在分项计量资料上,否则监理方有权不与计量,给后期的结算工作带来麻烦。
(3)工程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是施工单位记录施工数据的原始资料,是计量的基础数据。包括测量数据、栽植数据、隐蔽工程记录资料等。由于绿化工程是综合类工程,涵盖许多分项施工内容,涉及各独立专业的数据资料均要按相关行业标准记录整理。在该资料整理过程中,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注意细节的把握。我们公司就有资料员在做施工资料过程中,就曾因专业知识不过硬,原始记录缺项,造成无法计量而造成经济损失。原始资料是资料整理过程极其重要的部分,须有专人、专项管理,资料细节的缺失和失误,将会给施工方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原始资料是计量的基础数据,是经济利益的基础保障,在记录整理过程,应随时与监理、审计方沟通,并有两方的签字认可,方可作为计量依据。隐蔽工程应提前通知监理、审计现场查验,避免出现漏报、错报情况。
(4)变更资料
由于不可预见原因,施工方与建设方均有可能提出工程变更。一般由建设方以业主指令形式通知变更。施工方应记录变更原因、变更数据等资料,由监理、审计方签字认可,作为变更计量依据。由于各分项工程交叉进行,许多工程段将重复建设,此资料就可作为重复计量的依据,避免施工方的损失。
(5)计量资料
一般以工程量确认单的形式记录工程量。依据原始数据记录,分项计算并填写工程量确认单(必要时附简图说明)。由监理、审计单位审核签字后作为结算依据。该资料就是将原始记录以统一的格式量化作数字,便于计算填写结算资料,有规范可依,填写较为简单,但要确保不漏项,不出错,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工程施工资料是记录整个施工阶段数据的基础资料,分类复杂,专业要求高,必须严格要求、高标准完成。只有完整清晰的工程资料,便于查验各个施工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并能根据基础数据及时修正工程细节,保障工程质量,获得合理企业效益。
三、竣工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1)分项工程完工、整验、评定资料
分项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由监理方检验合格后出具分项工程完工证明,方可进入工程结算阶段。
(2)结算资料
合同段工程全部完工后,施工单位依据计量资料,按规定格式做出结算报告,连同施工过程中各项变更证明,各分项工程验收证明,竣工图纸等资料交审计部门审核。该过程中应由施工方专业人员配合审计部门,提供完整的审计资料。精确计算工程量,合理利用工程定额,是该资料整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3)竣工报告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报告,由建设单位会同相关单位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一般情况的在工程整改完成后,各单位签字认可,工程正式完工。
(4)交接资料
是施工单位与管理单位就材料、公共设施、水电管网等内容进行交接建立的资料,便于工程的后续管理。竣工资料涉及建设、监理、审计等重要环节。按照各方不同要求,整理出相关完整资料,该资料的管理相对专一,按各专业要求管理即可。交接材料作为工程的结束材料最后按工程编号归档。
(5)施工总结资料收集与管理
该资料是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内部对合同段工程的总结材料,包括施工总结和技术总结。通过回顾施工过程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并指出今后工作的方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5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