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南方伏旱怎么回事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南方伏旱怎么回事

1.气象因素:高温、低湿和少雨是伏旱的主要气象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土壤中的水分量减少。

2.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过度开垦、采伐森林、沙漠化等都会造成土地的退化,增加土壤的水土流失,从而使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形成伏旱。

3.水资源约束: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原因,某些地区在夏季水资源相对匮乏,而水资源不足也是制约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4.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可引起伏旱。例如,在林区大规模烧山放牧会导致土质受损,植被死亡,进而导致土地退化和水源枯竭。还有一些人为活动,如水污染,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导致植株的生长受到阻碍。

综上所述,伏旱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问题,涉及天气、自然、人为因素等等。为了减轻伏旱造成的影响,需要人们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水资源,以更好地应对伏旱风险。

南方伏旱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减少,加上人类活动中的过度开垦土地、乱砍乱伐等行为,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使得南方地区出现了较长时间的旱灾。

此外,南方伏旱还与气候异常现象如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海温异常等因素有关。为缓解南方伏旱问题,应采取适当的节水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广节能减排等措施。

降水偏少是旱灾显而易见的成因之一,不过,自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的极端高温,也是今年旱灾的重要诱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降水的变化已经不足以完全解释干旱强度和范围的变化,高温引起的蒸散发(土壤水由植物茎、叶面和植株间土面转移到大气中生成水汽的过程)增强,成为加剧干旱的重要因素。

高温少雨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是,今年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强盛;

7月以来欧亚中高纬呈“两脊一槽”型,伊朗高压异常东伸,西太副高西伸脊点异常偏西、偏北、面积偏大,且副热带高气压持续时间很长。

伏旱是盛夏时期的干旱。它是我国南方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气候现象。梅雨季节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降水较少,如果台风等活动较少的话,蒸发量会大于降水量,形成伏旱。

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少台风活动时,容易出现严重干旱,降水量显著少于多年平均值的现象。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伏天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起,大约在每年7月12日之后的10天里。)

随着气温的升高,陆地气压降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逐渐西移,正常年份在7月中旬-8月中旬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控制下,下沉气流十分强盛,长江中下游地区难以形成降水;

7、8月又多晴朗天气,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盛夏伏旱。所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盛夏伏旱形成的天气系统是:副热带高气压(夏威夷高压)或反气旋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5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