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猪养殖业面临的什么样困境
环保是今年养猪业的热点也是痛点,很多养殖场也因此挥泪退市。其实这两年生猪业包括畜牧业的转型不得不说是环保倒逼,目前我国养殖布局与资源承载能力不匹配,而且经济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实在已经不合时宜。同时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粮食资源的趋紧也是我们不得不转型和环保的原因,同时也是我们面临的僵艰巨的任务。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长谈的问题——养殖成本的不断攀升。可以说国内猪市的竞争力已经是内忧外患。与发达国家相比,出栏率以及母猪年提供育肥猪等方面,我国仍有一定差距。而且大量的洋猪肉冲击也说明了一些国内猪肉市场存在的问题。
最后就是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大疫情来临之时我们的应对能力依旧有待增强,而且预防疾病的意识还不高,饲养理念需要提升。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猪养殖历史悠久。由于我国人民群众饮食习俗缘故,猪肉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肉食,鸡肉牛羊肉次之。而我国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猪肉产量的一半有余。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在养殖规模、养殖技术和养殖效益上与美国、欧盟等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导致进口肉品数量屡创新高。多发性疾病、滥用抗生素、养殖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存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
一、我国养猪业现状
1、小散户养猪:普通饲养1-5头,粗放式生产。
2、大散户养猪:即养猪专业户,普通饲养规模从几十头到上千头不等。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一定的投入,创造专门的养猪场,有专人尽职管理。
3、规模化养猪:普通每场年出栏几千头到上万头。这种生产方式专业性很强,投入大,要有一批专业人员尽职生产管理。
据国家统计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统计数据可知,2001年至今,我国养猪产业化程度逐年提高,呈加速增长趋势。 散户由于风险不可控,不能保证其适当盈利,已经徐徐在退出。今年,在行情利好的因素下。大型养猪集团、饲料企业都发布了自己的养猪准备,增添生猪养殖。其产能将可以达到上亿头。
二、疫病重杂,多发
疫情的净化和控制是养猪生产的保证。近年来,世界畜牧业的疾病流行情况令人堪忧,各地猪场疾病流行情况不容乐观,传统的流行疾病依然威胁猪场安全,猪病流行形势依然严重:寒寒季节仔猪腹泻、伪狂犬病;蓝耳病呈散发,总体较平衡,猪瘟、口蹄疫免疫防控不能松弛。当前,在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疫病综合防御措施,来防治动物疫病。
三、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事故的发生露馅了我们养殖环节中还存在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猪肉的卫生安全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越来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这会赠相关产业造成重要的经济损失,而且使整个产业陷入困境。抗生素滥用、兽药残留,这些现象造成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不相信,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整个行业的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5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