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现在正在从事蚯蚓养殖吗
蚯蚓价值
人工养殖蚯蚓工作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它的用途很广,经济价值高.可作为畜,禽,&127;鱼类等的蛋白质饲料,可利用蚯蚓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化废为肥,消除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蚯蚓还可利用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作用.此外还有很多的药用价值,提取"蚓激酶""氨基酸",作为轻工业的原料,生产美肤剂化妆品.蚯蚓粪是优质肥料,是一种土壤改良剂,蚯蚓粪可以用作栽花,种菜等农作物的肥料.蚯蚓用途很广,可以在我国农村和城市试验推广.
蚯蚓2700种
世界上蚯蚓的种类很多,约有2700百多种.我国的蚯蚓品种有16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要开展人工养殖蚯蚓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蚯蚓有哪些种类?哪些是属于野生种?哪些不适合人工养殖?哪些品种适合于人工养殖?把问题了解清楚了,我们就可以从中选择出最适合人工养殖的品种.
介绍几种适于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
青蚯蚓威廉环毛蚓 俗称青蚯蚓.巨蚓科,环毛属.个体较大,一般体长150-250毫米,宽8-12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5.2克,体色为青**或灰青色.卵包呈梨状,每一卵包有一条幼蚓,极少数有两条,这种蚯蚓吞土量大,是一种土蚯蚓.喜欢生活在蔬菜地或饲料地里,喜欢吞食肥沃的土壤,野生习性较强,&127;江苏省海安县有这种蚯蚓适合于人工养殖.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选出"参环毛蚓"适于人工养殖(北京的环毛蚓,&127;个体较大,野生习性强,不适于人工养殖). 参环毛蚯蚓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选出的"参环毛蚓",适合于人工养殖.是广东省的优势种.个体较大,体长120-240毫米,宽6-12毫米,鲜体重每条20克左右,青灰色,每平方米可收蚯蚓10-20千克.另外,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均有分布,也适于人工养殖.
红蚯蚓(可以吃垃圾的环保蚯蚓)赤子爱胜蚓 俗称红蚯蚓,分类上属正蚓科,爱胜蚓属.属于粪蚯蚓.个体较小,一般体长90-150毫米,宽3-5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0.50克.生殖带在X节.体色为紫红色,尾部浅**.卵包较小,呈椭圆形,两端延长,一端略短而尖,每个卵包内有3-4条幼蚓,少则2条,多则6条.&127;这种蚯蚓喜欢吞食各种牲畜粪,倾肥性强,在腐熟的肥料堆或纸浆污泥中可以发现,是属于粪蚯蚓,适合于人工养殖.(1)北京条纹蚓 北京本地良种.属于粪蚯蚓.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野生赤子爱胜蚓中,选育出来的.体长100-60毫米,体宽4-6毫米.鲜体重每条平均0.70克,最大的可达1.8克.条纹明显,生殖带在X节.适应性强,繁殖率高.&127;喜欢吞食纸浆污泥,牲畜粪,蘑菇渣等.要求饲料湿度70%-80%.是北京本地良种,适于人工养殖.(2)北星2号 引进品种.属于粪蚯蚓.天津市科委1979年从日本北海道引进.体长90-140毫米.体宽3-5毫米,鲜体重平均每条0.5克左右.生殖带在XXV-XXXIII节,生育期70-90天,喜欢吞食牲畜粪,倾肥性强.适合于人工养殖.属于粪蚯蚓.(3)重庆赤子爱胜蚓 是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选育出来的,适合于人工养殖.(4)眉山赤子爱胜蚓 是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选育出来的,适合于人工养殖.
背暗异唇蚯蚓 北京市和德州市都有这个品种.体长90-260毫米,宽3-6毫米,鲜体重量每条0.7-1.3克.环带为马鞍形,在XXVI-XXXVI节.体色为暗粟色或灰褐色.喜欢生活在含有机质丰富而湿润的土壤中,是一种适合于人工养殖的品种,但繁殖率较低.另外,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选出"异唇蚓"虽能繁殖,但繁殖率不如赤子爱胜蚓.
蚯蚓饲料 蚯蚓饲料的种类 蚯蚓
饲料
的配制
饲料的好坏决定养殖蚯蚓的成功与失败的关键.饲料的调制和发酵工作,是蚯蚓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蚯蚓繁殖的快与慢,很大程度决定了所准备的饲料.;如果饲料发酵得好,营养丰富,C/N的比例合适(在20-30之间),蚯蚓生长速度就快,繁殖率就高.如果饲料发酵好(特别是利用鸡粪,兔粪,猪粪,羊粪等做原料的),就会造成蚯蚓死亡或繁殖率低的后果.因此,必须重视饲料的调制和饲料发酵的工作. 蚯蚓的饲料来源很广,凡是无毒的有机物质,经过发酵腐熟后,;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蚯蚓的饲料种类很多.有畜禽的粪便,如马粪,牛粪,猪粪,鸡粪(氮素饲料)等.有各种植物的器官,如稻草,麦秸,玉米秸,树叶,木屑(碳素饲料),此外西瓜皮,烂番茄,糖醛渣,蔗渣,烂水果等.有各种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如酒糟和啤酒渣等.;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 蚯蚓的生长繁殖,;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主要的营养指标是碳氮比例(C/N).目前人工养殖的"北星2号"蚯蚓,对碳氮化的要求20-30之间,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能过高,过高反而会有害蚯蚓.因为蛋白质分解时,产生恶臭气味和氨气,对蚯蚓生长不利.因此,氮素饲料不宜单独使用,必须适量搭配碳素饲料,使C/N比调整在20-30之间,碳素饲料也不宜单独使用,由于营养不全面,也不利于蚯蚓生长繁殖.饲料搭配的基本原则是:碳氮比例要合理,一般粪料60%,草料40%.品种尽量多种多样.蚯蚓是杂食性动物要求营养丰富的有机物质.蚯蚓繁殖快或慢很大程度决定于氮素营养,特别是有效氮.
蚯蚓的饲料是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有机废物,;如各种牲畜便和秸秆等.这些有机废物必须以过堆制发酵后,蚯蚓才能吞食利用,没有充分发酵的饲料,作为蚯蚓的饲料,会使蚯蚓大量死亡.因此搞好饲料的发酵,是人工养殖蚯蚓的关键,一般有机废物经过三四次的翻堆腐熟后,就可作为蚯蚓的饲料.
饲料的调制发酵 (1)饲料的发酵 蚯蚓是杂食性环节动物.喜欢吞食腐殖化的植物性有机质,;或发酵过的畜禽粪便,有机废物都要经过发酵.
发酵前,所用的畜禽粪便,如马粪或猪粪都在经过洒水,捣碎;如果农作物秸杆,如稻草或麦秸,最好用铡刀切成6-9厘米长,再浇水,拌均匀,使其充分湿润然后开始在地面堆制.
堆制的方法,采用一层秸杆,约20厘米厚,一层牲畜粪,约10厘米厚,并充分洒水,所含水分为50%-60%之间.逐层堆积,依次类推,堆积1米高左右,长度不限.
堆料时,要求堆料松散,不要压实,以利高温细菌的繁殖,上面可用塑料布覆盖,以达到保温保湿之目的.
15天左右翻堆1次,把上面的堆料翻到下面,四周的堆料翻到中间,并把堆粪料松拌匀,添加水分,以改善空气条件和水分状况,达到促进微生物繁殖和堆料的腐熟的目的.
饲料堆腐过程,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是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前熟期(糖类分解期)堆积的有机废物经过3-4天后,里面的碳水化合物,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等被高温微生物的利用,温度可上升至50-60摄氏度之间,大约10天左右,温度开始下降,半个月左右可翻堆1次,并添加水分,保持水分在60%-70%之间,同时改善空气条件.
(2)纤维分解期 这个时期系高湿低温发酵阶段,含水分大约70%之间,纤维素细菌开始分解纤维素,经过半个月左右,再翻堆1次并补给水分.
(3)后熟期(木质素分解期)主要由蘑茹菌参与分解,发酵物质为黑褐色的细片,;木质素被分解在发酵过程,各种微生物交互出现,死灰,这时微生物数量趋于衰减,微生物遗体也是蚯蚓的好饲料.
(2)饲料的鉴定投试 腐熟标准为:腐熟好的饲料,黑褐色,无臭味,质地松软,不粘不滞,表示腐熟
为了慎重起见,取部分饲料投入蚯蚓床上,然后放上20-30条蚯蚓在料床上,;如果蚯蚓很快进入料床内,不往外爬,表示饲料已经充分腐熟,符合蚯蚓的口味,可以使用.
如果蚯蚓不愿进入料中或往外逃逸,说明饲料腐熟不完全,要继续发酵后才能使用
蚯蚓大世界
蚯蚓又名"地龙",俗称"曲",是尽人皆知的环节小动物,凡有泥土的地方,如庭院,屋前宅后,路旁岸边,田野等处,都有它的居住场所,可谓比比皆是.据明代李时珍解释:"蚓之行也,此而后伸,其偻如丘,故名蚯蚓."古书(礼记* 月令篇)中有"孟夏之月蚯蚓出,仲冬之月蚯蚓结"的记载,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蚯蚓的习性和生长规律.在动物分类学上,蚯蚓属毛足纳,寡毛目.它有水生和陆生两种, 以陆生蚯蚓与人类关系为密切.蚯蚓虽然体躯粘糊糊,长相难看,人们往往一屑一顾;但它的一生,却默默无闻地, 辛勤地为人胶耕耘着,早在1882年,达尔文曾说过,蚯蚓在混合土壤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不断地通过自己的身躯把大量底层土壤暴露在空气中,并把这些土壤堆积在洞口,这样就把细致的混合物质带到表层.指出了蚯蚓对改土肥的作用.我国劳动人民早就有利用蚯蚓作为饲料的习惯,如从野外掘取蚯蚓喂养鸡,鸭; 或在翻地时将鸡,鸭放牧,任其寻食蚯蚓.但是,随着畜,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饲料不足,特别是蛋白质饲料不足,已成为当前较为突出的矛盾. 为此各国相继开始了蚯蚓养殖业.蚯蚓富含蛋白质.据对赤子爱胜蚓分析,干体含粗蛋白61.02%, 粗脂肪含量高于鱼粉.可见,人工养殖蚯蚓业的兴起,是提供蛋白质饲料的一条新途径.蚓粪是优良的机肥料,据分析,含全氮0.82%,全磷0.80%, 全押0. 44%, 有机质29.93%.此外,蚯蚓食性广,可用以处理垃圾,化害为利;还可制成药品.随着工业生产的当展,蚯蚓还可作为罐头,食品,化妆品等的原料.总之,人工饲养蚯蚓方法简便,各地可以就地取材,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蚯蚓养殖业.
中国蚯蚓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和命名的蚯蚓约有2000多种.在澳洲有一种被称为"巨蚯蚓"的,有9尺多长,最长的竟有15尺.我国幅员辽阔,蚯蚓资源丰富,计有四个科:正蚓科,链胃科,巨蚓科,舌文科,共140余种蚯蚓,其中100余种系环毛蚓属.在我国峨眉山万年寺一带,有2-3尺长的蚯蚓.在无锡发现一种"杜垃蚓",长达2.4尺.苏州,无锡的合胃蚓长达3尺左右,而普通蚯蚓只有3寸长.在西藏高原的冰川上,还可以见到一种冰蚯蚓,它们在冰天雪地中依偶尔吹来的一点花粉顽强地生存着.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南方的红壤到北方的黄土地区,除盐碱土及干旱的沙漠地区外,其他各类土壤均有分布.据初步估计,每平方公里约有蚯蚓3-6万市斤,比相同面积上的人口总数还多几倍.
最早人工养殖蚯蚓的,当首推新西兰和美国.最近十几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三废"的污染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经试验研究,人们发现蚯蚓是处理"三废"的"廉价劳动力",从而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继新西兰和美国之后,日本,加拿大,印度,缅甸,菲律宾,以及我国的台湾省相继开始了蚯蚓的人工养殖.蚯蚓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逐步导致蚯蚓养殖的工厂化和商业化.据蚯蚓养殖专家估计:美国现有的蚯蚓养殖场,每天可以处理150吨垃圾;在日本,每季度增殖及其粪土达2000吨;加拿大的一个德国移民养殖的蚯蚓,&127;每星期能吃掉20吨垃圾,并收获同量的蚓粪,再用这些蚓粪拌合泥苔和细砂,包装后运销各处的苗圃,温室,超级市场和百货公司,作为花卉的肥料,很受欢迎.近年来,我国台湾省的蚯蚓养殖业发展也相当迅速.目前,台湾比较成功的出口项目之一是蚯蚓,仅1977年-9月,就向中东提供了32.000吨鲜蚯蚓,还培育了一种新的蚯蚓品种-THE-RETI-MA,繁殖率在15000倍以上,即每隔六小时就能繁殖一次.近两年来,我国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山东,吉林,福建,北京,天津,四川,湖南,新疆等省市相继开始了人工养殖蚯蚓.天津市还从日本引进了一套蚯蚓工厂设备,由日本专家指导蚯蚓生产.据上海市金山县的初步测算,全国已有1000多个县饲养日本蚯蚓"大平二号".目前在不海市金山县,崇明县,川沙县人工饲养的蚯蚓共有三种,除本地赤子爱胜蚓和威廉环毛蚓外,还从日本引进了"大平二号"蚯蚓.
人工养殖蚯蚓与开发利用的热潮已席卷全球, 现将一些国家养殖开发利用情况例举如下:
美国蚯蚓美国开发人工养殖蚯蚓的时间较早, 现在大大小小的蚯蚓养殖场已遍布全国.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7年9月22日)的报道,一致认为"养殖蚯蚓, 一举三得".近几年来,美国的蚯蚓养殖业又开始兴旺起来了,他们对养殖蚯蚓这一行业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养殖蚯蚓行业是一个很好的行业,此行业是"盈利的行业,健康的卫士,环保的功臣".目前美国约有300个大型蚯蚓养殖企业,并在近年成立了"国际蚯蚓养殖者协会". 一些蚯蚓养殖公司,正在着眼于"放眼全球","立足本地"的环保主义, 利用养殖蚯蚓来处理大城市后院的垃圾.预计到2000年,把大城市后院的垃圾, 送进垃圾填埋场的数量将减少一半.他们组织了1200名的城市居民,凭票发给他们的是蚯蚓,用于处理家庭垃圾,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一家钱伯蚯蚓养殖公司,一年就可以出售蚯蚓4000磅, 每磅售价约为20美元,从而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美国纽约州的街头上,出现一种流去摊贩,专门出售蚯蚓荷包蛋的摊贩. 大盒的价格为17.99美元.小盒的价格7.99美元,现在已经成为纽约市民喜欢的食品.美国科学专家们,对家庭养殖蚯蚓的综合利用作出如下的评价:" 利用蚯蚓处理家庭有机废物,净化住宅环境,为家庭提供了优质肥料(蚯蚓粪)用作种花,种菜的肥料,对喜欢家庭园艺的人来说,具有特殊价值."美国有一位农场主,使用堆肥养殖蚯蚓,连续60年获得了丰收, 所种植的农作物的产量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很好.美国一位蚯蚓专家,在1977年,写了一本关于蚯蚓的专著, 专门评述蚯蚓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态,生活习性和改良土壤的作用,并且介绍了19 个农民如何通过养殖蚯蚓来为农业和园艺服务的经验. 日本蚯蚓 20世纪70年代, 日本曾派代表团到美国学习关于蚯蚓的养殖经验. 到了80年代,日本蚯蚓养殖业已经遍布全国.大型的蚯蚓养殖农场已有200多家.静冈县1977年建立了1.65万平方米的蚯蚓养殖工厂, 蚯蚓利用来处理有机废物和造纸厂的纸浆等.每月可处理有机废物3000吨,并且生产蚯蚓饲料添加剂.兵库县蚯蚓养殖工厂为满足人民养殖蚯蚓的需要,养殖10亿条蚯蚓,用于处理食品厂和纤维加工厂的10万吨污泥,化废为肥.在北海道,建立了有机废物再循环的试验场,其试验目的: 在于利用废物转化为蛋白质,以满足人民的需要,试图改变日本人的食物结构,增加蛋白质的数量.其方法如下:
将稻壳粉碎后,加入相当于稻壳重量的2%的糖,搅拌均匀,经过灭菌后,再接种蘑茹,从而生产出蘑茹蛋白质.剩下的蘑茹渣,可以用来喂牛,生产出来的牛肉, 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牛粪里再加入锯末,搅拌均匀,经过发酵后,再用来养殖蚯蚓, 所生产的蚯蚓用来养鸡,养鸭,养鱼.蚓粪和鸡粪再用来肥田种植水稻.这种循环复式农业, 只要投资2亿日元,预计经过2年就可收回投资.由于日本的蚯蚓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已成立了全国性的蚯蚓协会, 会员已达到1500余人,他们推动了日本的蚯蚓养殖业的发展.日本宫崎医科大学的美原恒教授,他利用蚯蚓提取蛋白酶获得了成功, 此药可以代替"尿激酶",是治疗"心肌梗塞","脑血栓"的特效药.
加拿大蚯蚓的法国移民克劳克,向安大略州的环境厅提出申请,利用蚯蚓处理城市垃圾,生产有机肥料(蚯蚓粪),再掺加一些泥炭加工处理后, 作为园艺作物的营养土,运销到世界各地,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英国蚯蚓 1982年11月19日,英国的(每日电讯报)上报道: 研究农场食用蚯蚓的昆虫学家刘易斯博士对蚯蚓的评价是:农场养殖的食用蚯蚓,它像牛排一样富有营养, 蚯蚓体中含有蛋白质70%左右,并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 他还用蚯蚓喂猪和家畜进行试验,证实利用蚯蚓来喂牲畜可以长膘,用蚯蚓作为鱼饲料, 所喂的鱼比一般的商品鱼更好吃.英国每年生产4200万吨牛粪,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污染环境. 只要利用蚯蚓来处理其中1/3的牛粪,就可获得生产价值大约3亿磅的蛋白质,可以作为饲料的一种补充.这笔钱相当于我们花在进口蛋白质的款项.蚯蚓粪可作为园艺作物的优质肥料, 认为人工养殖蚯蚓是很有前途的事业.英国著名的蚯蚓专家爱德华兹,他是(蚯蚓生物学)一书的作者,1980年在英国的洛桑试验站,开展蚯蚓处理有机废物(猎粪)转化为蛋白质饲料的试验.(国外科技消息)在1988年14期报道:英国用猎粪生产动物饲料.英国康普罗斯泰公司,已建立一个利用蚯蚓处理猎粪的工厂,利用蚯蚓来处理固体的猎粪转化为蛋白饲料,用来喂鱼和家禽,蚯蚓粪是优质肥料, 可以与工业化肥相竞争. 这个工厂有处理10万头猪所生产的猪粪的能力,在亨德地区有90万头猪,今后五年计划要建立12个工厂,霍尔德内斯厂将雇用40人从事于这项工作,这个工厂可以消除猪粪对环境的污染,而蚯蚓是高蛋白,可以用来代替鱼粉和大豆,供作饲料.
意大利蚯蚓
意大利的蚯蚓养殖业,已成为一种新兴行业.于20年前, 在佛罗伦萨附近建立一个蚯蚓养殖公司,其养殖面积达16公顷,是欧洲最大蚯蚓养殖场, 从事于加利福尼亚的种蚓繁殖,繁殖的种蚓源源不断地供应全国各地蚯蚓养殖户.这个公司还承担养殖蚯蚓,用于处理畜牧场的牛粪,繁殖的蚯蚓作为畜禽的蛋白饲料; 所生产的蚯蚓粪作为花卉肥料营养土销售给法国.蚯蚓的另一用途是,用来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其方法是建立一个装垃圾的塔, 垃圾从塔顶装入,经过发酵后,放入蚯蚓去处理垃圾,经过2-3个月后, 从塔的底部分离出有害物质和腐殖土,并收回金属塑料,玻璃等.意大利的利卡比市,用蚯蚓处理垃圾的方法是,先把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开, 有机垃圾经过发酵处理后,放入蚯蚓,每平方米放入2万条蚯蚓,经过蚯蚓的一段时间处理后,原来的有机垃圾就变为蚯蚓粪,其养分的含量比普通肥高得多, 再用蚯蚓粪作为小麦,豌豆肥料,增产效果极为显著,每平方米的蚯蚓价值达8000法郎,获利可观, 因为有利可图,养殖者很乐于养殖蚯蚓. 德国蚯蚓 在德国盛行利用蚯蚓处理家庭食物残渣,清除厨房的垃圾,通过蚯蚓处理转化为腐殖土,作为优质肥料.其办法是:在住宅的阳台上,设置一个长90厘米,宽60厘米,高30厘米的木箱, 内装有2/3的掺有碎纸屑的泥土,再放入500-1000条蚯蚓,隔2-3天,倒1次厨房食物残渣以喂养蚯蚓,蚯蚓吞食有机废物后,它的排泄物与沙土混合造成腐殖土, 然后用来栽花美化环境.由于饲养蚯蚓方法简便,利润高,目前已有上千个企业从事于这种事业,在德国已形成一个新兴行业.1989年有关报道,德国开始养殖一种蚯蚓(美国加利福尼亚红蚯蚓),用来处理家庭有机废物,只要花20美元,就可以买到1箱红蚯蚓(每箱800条), 用来处理家庭的生活垃圾如菜叶,果皮,咖啡渣,剩饭等,蚯蚓把这些生活垃圾转化为腐殖土, 有人还用担当蚓作为食品(蚯蚓剁碎后加入食盐和胡椒),吃起来像鸡蛋一样有味道.
苏联蚯蚓 前苏联的农业杂志,在1984年报道: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堆肥,每方堆肥中,接种蚯蚓5000条至3万条,经3-4个月后,便可制成蚯蚓堆肥,施用这种蚯蚓堆肥, 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坑病能力,果实色泽鲜艳,外观品质都有所提高. 蚯蚓堆肥还适用于花卉,果树,蔬菜等行物. 荷兰蚯蚓 荷兰皮顿蚯蚓养殖公司,利用蚯蚓处理城市垃圾,这个公司拥有1600万条蚯蚓,利用迷宫系统养殖蚯蚓繁殖快.其方法是:建立直径为11米,高为30厘米, 八角形的蚯蚓池;放入50吨垃圾,并投放200万条饥饿的蚯蚓,大约90天后, 就可以把有机废物转化为肥效很高的肥料.荷兰农业大学土壤专家万比斯特从事于这项研究,40个八角形的蚯蚓养殖池能处理一个5万人城市垃圾. 菲律宾蚯蚓 (世界农业)1984年10期报道,在菲律宾蚯蚓养殖技术已经标准化.一般由蚯蚓养殖公司向蚯蚓养殖户提供种蚓,饲养者把收获的蚯蚓卖给公司,供出口或国内加工和消费.目前饲养蚯蚓的人数达5万人之多,大家认为蚯蚓是废物处理机,一切有机废物都可被蚯蚓吞食.目前养殖的蚯蚓7个品种.其中有一种蚯蚓来源于中国,吕宁国立大学正从事于本国的蚯蚓品种进行试验.一些慈善机关负责人认为:深信养殖蚯蚓是解决菲律宾低收入经济来源的好办法.
西班牙蚯蚓 在西班牙一些地区正在试验,推广红蚯蚓养殖业,此项养殖业,本小利厚,是农民"生财之道",发展红蚯蚓养殖,可把垃圾处理和肥沃土壤结合起来,目前在西班牙已建立了15个蚯蚓养殖场. 在加太罗尼亚地区的阿雷依斯德尔镇已建立红蚯蚓养殖试验场,用蚯蚓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已取得显著效果.经蚯蚓处理的腐殖土, 在市场上每600克可卖2个多美元.腐殖土用来栽花肥效很好.在城市垃圾场, 气味难闻,经过蚯蚓处理后可消除难闻的气味. 印度蚯蚓
(北京晚报)1995年1月12日报道, 印度正在利用蚯蚓处理城市中堆积如山的垃圾,它借助于印度本地一种蚯蚓,把它放在垃圾坑里或垃圾箱里. 蚯蚓就以垃圾为食,然后排出一种精细而松脆的堆肥. 澳大利亚蚯蚓
(北京晚报)1996年11月7日报道,澳大利亚的环保专家提出,一个家庭就地消化垃圾的办法.专门制作一种底部有许多小孔的箱形铁盒,放进有泥土有蚯蚓的浅坑里.家庭中的生活垃圾去除玻璃,塑料,金属,鱼刺后,将这些菜叶,面包屑, 果皮,剩饭菜,统统扔进铁盒里,蚯蚓就从小孔进入铁盒里吃垃圾,蚯蚓随吃随排泄, 垃圾是随消耗随添加,等到铁盒箱满时,将箱子倒扣过来, 把蚯蚓粪与垃圾一起倒在坑里,再过一段时间,土坑填满后,可以取出来当花卉肥料使用,也可用来种菜之用.
中国新蚯蚓展览室
我国于1979年,从日本引进"大平2号"蚯蚓和"北星2号"红蚯蚓.从日本引进的这两个蚯蚓品种同属于赤子爱胜蚓.其特点是适应性强,繁殖率高,适于人工养殖.我国从1980年开始,在全国各省(自治区)市进行试验与推广.同年在上海召开蚯蚓协作会议.1982年10月份,农业部在江西省赣州地区畜牧研究所,举办蚯蚓讲习班.1983年在陕西省咸阳市,召开了全国蚯蚓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50余人.现在全国已有600多个县,开展人工养殖蚯蚓工作.全国蚯蚓会议指出:人工养殖蚯蚓适合于"自繁,自养,自用"的方针,不要盲目购买大量种蚓,以免经济上受到损失.人工养殖蚯蚓的出路,在于开展综合利用,繁殖的蚯蚓作为鸡,鸭,牛蛙,鳝鱼和甲鱼等的蛋白质饲料,蚯蚓粪作为蔬菜和花卉肥料或作为饲料添加剂.现在我国对人工养殖蚯蚓的研究,试验,养殖和开发利用情况介绍如下:
天津蚯蚓
市科委从日本北海道引进的"北星2号"红蚯蚓,共有50万条, 分别在天津市饲料研究和双港大队进行人工养殖引种试验工作,其目的是利用蚯蚓处理猪粪,牛粪,鸡粪以及城市有机生活垃圾.从中获得大量的蚯蚓蛋白质饲料, 以及把城市有机废物转化优质肥料(蚯蚓粪),然后用来种花,种草达到美化城市之目的, 同时也达到消除有机废物,减少对环境污染问题,并于1980年召开引种成功鉴定会.
中国农科院蚯蚓
土壤肥料研究所杨珍基,谭正英等研究人员,1980年, 开始从事于蚯蚓处于有机废物,化废为肥,从而消除有机废物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蚯蚓粪作为花卉肥料和其他农作物的肥料以能美化城市的研究工作. 中科院西北所蚯蚓
黄福珍研究员, 长期从事于蚯蚓改良土壤的研究,从事于从蚯蚓中提炼抗癌药---"福乃康"药物的研究. 四川蚯蚓
动物学会,于1982年3月27日至30日, 在重庆召开蚯蚓养殖与综合利用学术讨论会,全国有15个省(自治区)市的蚯蚓科学工作者参加了大会,并提出论文和总结报告60余篇,编成论文集(蚯蚓的养殖利用),并于1984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此书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有关蚯蚓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介绍蚯蚓的生长,发育.繁殖,生态, 区系,品种选育与改良,饲料配方与加工制作,养殖工艺,养殖密度和管理技术. 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废物,蚯蚓喂鱼,养对虾,养猪,养鸡,养鹌鹑以及蚯蚓的药用价值等,内容相当丰富.
上海自然博物馆蚯蚓陈赛英同志,长期从事于蚯蚓品种方面的研究,并与海安县饲料研究所和上海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协作,开展蚯蚓养殖与利用研究. 金山蚯蚓科委,在1980年进行"大平2号"红蚯蚓人工养殖试验, 很快在该县推广22个蚯蚓养殖试验点.利用蚯蚓喂鸡,喂鸭,其增产效果显著. 江苏海定蚯蚓1986年在全县推广人工养殖蚯蚓和蚯蚓选种方面的工作,认为当地的环毛蚓和" 曲塘一号”红蚯蚓, 可以作为当地人工养殖品种. 研究人员在全县7366养殖蚯蚓农户中,开展良性循环生态农业的研究,利用牛粪,养殖蚯蚓,蚯蚓喂鸡鸭,蚯蚓粪和鸡粪喂猪,猪粪产沼气,沼气渣,喂蚯蚓和种蘑茹,进行多级循环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上海农科院畜研所蚯蚓20世纪80年代,引进露天红蚯蚓0.5吨,进行处理牛粪试验,蚯蚓养殖面积为4.05亩(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公顷=15亩,下同),全年总产出蚯蚓11642千克,全年增殖20倍.研究人员认为,人工养殖蚯蚓的生产成本低, 每千克的生产成本只有0.99元,蚯蚓可作为畜禽的蛋白质饲料. 山东莱阳农学院蚯蚓开展蚯蚓高产养殖技术研究利用蚯蚓代替进口鱼粉,蚓粪代替部分能量饲料用来喂猪,喂鸡,喂鱼等试验.采用露天养殖蚯蚓的方法,蚯蚓亩产达5253.9千克;采用塑料大棚养殖蚯蚓,亩产蚯蚓达15000千克的好成绩.利用蚯蚓喂罗非鱼试验,增产极为显著. 沈阳农大蚯蚓
崔玉珍等研究人员,从事于养殖蚯蚓处理有机垃圾的研究试验,他们认为养殖蚯蚓是增加有机肥源的有效途径,并认为利用有机垃圾养殖蚯蚓,蚯蚓繁殖快,蚯蚓粪是优质肥料,养分含量高,蚯蚓可作为优质蛋白饲料.华中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陈祖建等研究人员, 利用低等动物处理农副产品废弃物的研究,进行养蛆,养蜗牛,养蚯蚓等的循环利用.
清华大学蚯蚓环境保护系胡秀仁等研究人员,在1985-1989年,从事蚯蚓处理有机垃圾试验,认为养殖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工艺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投资不多, 没有2次污染,可作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方法之一.具有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光靠蚯蚓处量数量庞大的垃圾是难于实现的必须因地制宜,同生态工程, 生物工程相结合,开展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或利用农村城镇的多余劳动力,分散养殖,才有更显著名经济效益. 重庆一师
蚯蚓岳清泉等研究人员,于1981年,进行四川眉山赤子爱胜蚓选育与养殖试验,认为当地的眉山赤子爱胜蚓具有的特点是:聚居性好,生产性能稳定,在省内具有明显的分布区,抗病性能强,具有一定价值的地方品种,应当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可以利用眉山赤子爱胜蚓与进口赤子爱胜蚓进行杂交,以培育出更高产量的新品种.此外还进行利用蚯蚓提取"蚕保素"试验,结果证明: 在桑叶上喷洒蚕保素后,可以提高蚕的抗病能力,并且能增卵和增丝,从而增加蚕丝的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北京双桥蚯蚓养殖场方田同志,利用猪,牛粪养殖蚯蚓快20年的历史了. 对人工养殖蚯蚓有丰富的经验,养
问:水上面建鸡场,上面养鸡,下面养鱼,这样的养殖基地可行吗?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真正运行起来会困难重重。
在水面建厂养鸡水下养鱼,这样的项目有些模仿“鱼桑”项目,有点废物利用绿色循环的意思,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作用起来会困难重重。因为目前这样的项目不多,能够借鉴的经验也太少,很容易翻跟头。
一,鸡鱼共养有好处
阿坤查阅了好多资料,认真学习了下这种养殖方式,总结下有几点优势。首先水面养殖节约了占地,不需要再土地上建厂房,只需要承包些池塘就够了,其次是鸡粪最大化利用,实现效益多大化,不仅能够赚养鸡钱,还顺便挣了养鱼钱,最后是这种模式省工省时,不需要人口收集粪便再喂食鱼,省掉了这一环节。
二,鸡鱼共养的坏处
其实很多普通人并不了解,还不知道鱼还可以吃鸡屎长大,恐怕有些人会再也不吃鱼喽,并且鸡鱼共养也并非全是好处,阿坤认为有以下坏处,首先养鸡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粪便,这些粪便中含有许多菌类,像大肠杆菌便是其中一类,粪便经过自然发酵会产生热量和氨气,若粪便没有处理发酵好,直接倒入水中,容易造成水温升高、水污染等问题,只能养殖一些耐缺氧的鱼种,像罗非鱼和埃及塘鲺鱼等等,还要不停地给水面供氧才行。
总之,尽管这种养殖方法还没有普及,但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实践,先不说能不能赚钱但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养殖模式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下,是可以实现的,是可行的一种养殖模式。
水上面建鸡场,上面养鸡,下面养鱼,这样的养殖基地可行吗?
随着场地租金的增长,现在很多养殖场都在慢慢做立体养殖,例如在水产养殖中很多朋友喜欢在芋塘上面或是边上搭棚来养殖鸭和鹅,有的在塘边养猪之类的,这样的好处是不仅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合理地利养殖畜禽时所产生的粪便,从而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那么在养殖鱼时能不能在水面上建鸡场,上面养鸡,水中养鱼,这种养殖基地可行吗?
踏火在水产行业做了这么多年还真没有见过在鱼塘水面上建场养鸡的(也许是我没遇到过),因为鸡不比鸭和鹅这一类水禽,鸭和鹅不怕水,生活的环境湿度大一些问题不大,而且也不是一天到晚关在水面上,一般白天都是放出来,只有晚上才赶进棚里去。而鸡的生存环境如长期比较湿的话会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密度高的情况下更易出现问题。所以一般鱼场的老板也不会冒这个险去做,一般最多也就是在鱼塘的堤上散养一些鸡。
另外在水面养殖鸡虽然鸡粪可以用来养鱼,但是鸡粪相对鸭粪和猪粪这些来说,其里面的有机质和残余的蛋白含量会更高,因此这一类粪便进入鱼塘之后如果量稍一多的话则很易引起水质变差,养殖的鸡少可能问题不大,但是鸡一多的话鱼塘里的鱼根本养不好。因此在水产养殖中,如果塘里要用鸡粪则也是用一些发酵好了鸡粪,没有发酵的鸡粪一般的养殖户是不敢大量用的。
因此说,如你想在鱼场养殖鸡的话,个人建议你最好是在塘堤上养殖,或是在塘边的水面搭棚来养殖也行,但是最好不要将鸡粪直接排入鱼塘,特别是底质肥水源不好的塘一定要注意这,要不天气变化时塘里的水很易出现问题。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水上面建鸡场养鸡,下面养鱼,这个模式好,早在70年代已经有了,这个养殖方法也有具体的要求,一,水面积不能太少,并且一定要有活水,池塘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二,鸡场的复盖面积不能超过池塘的1/3之一,鸡场必须建在池塘的出水口。三,鱼种的放养搭配,我国的四大淡水鱼全部要合理投放,养殖4斤重以上的青鱼,要在池圹里投放螺丝,青鱼10斤重以内不要捕捞,正是快速成长的阶段,在放养四大亲鱼的同时,适当的投放鲤,鲫鱼。投放一年内的亲鱼最好不要捕捞,到第二年底再捕捞,捕捞时选择大的,留下小的继续养殖,如果管理的好,两年后的四大亲鱼都在10斤以上了。鸡鱼套养这个模式好,节省了空间,土地投资,节省了鱼饲料的投资,方便管理,值得提倡,最后加一句,池塘内安装增氧设备,备用。
早在1997年的时候,我们村有一个人就做了这种养殖模式,那时他是养肉鸡,他的那个鱼塘很大,有十七亩多地那么大,基本是一个长方形的鱼塘,他在最窄处建了一条通桥(钢木结构),能养1500多鸡,它的设计还算很合理,鸡舍半封闭,鸡粪和费饲料全部落入鱼塘,外加直接抽取塘水冲洗鸡舍(底部粪便)。
他的这种设计只能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应用,冬季不行,我们这里冬季气温低。
第一年效益很很好,鸡和鱼双丰收,收入双倍增长。
到了第二年就出问题了,他的鸡得了病,感染了鱼塘,当他顾着挽救鸡群的时候,鱼塘水质突然恶化了,给他来了个措手不及,他赶紧再挽救鱼塘,最后的结果是鱼塘救过来了,损失差不多三分之一,鸡却没有,死掉了一半多,最后便宜处理掉了。
后来他吸取了教训,改建了鸡舍,采取了半岸通桥鸡舍,发现问题,只需1个小时,鸡就可以全部回到岸上,他也加强了对鱼塘水质的管理,他每年可以在在鱼塘上养殖3批肉鸡,给鱼塘节省80%的鱼饲料。
几年后由于市场不好,他就改行了,他那套设施就转给了别人,2012年土地流转,那片鱼塘改建成了一个市郊公园,原来的模样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其实这种养殖方式并不占多大优势,除了节约用地以外,就是节省鱼饲料投放时间,如果换个方式采取岸养,机械投料反而比这种更安全,更经济,更容易疾病防控。
总之就是一种生产方式吧,高收益伴随高风险。
水上面养鸡、水下面养鱼,这样的养殖模式看起来很好,可是我国目前没有这样的养殖模式。 不过,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想不到的不一定别人想不到,我们不敢做的不一定别人不敢做!在水面上养鸡,我们会考虑湿度会不会比较大。毕竟如果养鸡的环境湿度比较大,对于鸡的生长或者产蛋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国外,就有人利用 水上面养鸡、水下面养鱼这样的养殖模式,大家可以去看看越南那边,他们那边是有这样的养殖户。
其实在水面上养鸡、水面下面养鱼,还是有很多优点。比如 节约了养殖空间,还有就是节约了鱼的饲料成本。 但是因为鸡的本身原因,所以说在水上面养鸡的话,那么对鸡场的建设有一些特定的要求。
一、水上面养鸡、水下面养鱼,为什么能节约养殖空间,节约饲料成本?我们都知道池塘的上面,是有足够的空间未被利用。池塘有多大,水上面未被利用的空间就有多大。 如果我们能将池塘上面的空间利用起来,那么这个被利用的空间,就会产生额外的收益。 同时也是节约了一定的养殖空间,就比如在池塘上面建立养鸡场。而且养鸡场的鸡,每天会排泄大量的粪便。鸡的粪便对于鱼来说,算是一定的饲料。毕竟 鸡属于直肠动物,其粪便中会含有很多未被消化的食物,对于鱼来说其营养很高。
不过虽然鸡粪对于鱼来说算是一定的饲料,可我们最好是投放经过发酵的鸡粪。因为没有发酵好的鸡粪,会含有大量的病菌,对于鱼的生长不好。我们在发酵鸡粪的时候,发酵所产生的热能,能有效的消灭大部分的病菌。
但是 未发酵的鸡粪也能投喂给鱼吃,只是说经过发酵的鸡粪会比较好一些。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一点,池塘的面积需要足够的大,才可以在上面建立鸡场。因为鸡场内的鸡,排泄的粪便还是比较多,当超过池塘的承载量时,池塘的水质会逐渐的变差。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是定期给池塘进行换水工作。
二、鱼塘上面建立鸡场,需要保持一定的防风透气性如果鸡长时间的生活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那么它的产蛋性能和自身的生长,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以,如果要在池塘上面建立鸡场养鸡,就必须想办法降低鸡场内的潮湿度,毕竟池塘上方的空气湿度比较高。
降低鸡场潮湿度的最好办法,就是使鸡场保持一定的空气流通,让潮湿的空气不会一直聚集在一定地方。不过因为 在晚上,池塘上方会比较寒冷,容易形成冷风直吹,所以我们建立的鸡场也要保证一定的防风性。 因此我们在池塘上方建立的鸡场,最好是围墙的上部处于漏空状态,而围墙下部处于密闭状态。这样既能防止冷风吹伤鸡,又能防止鸡场内太过于潮湿。
总结:水上面建立鸡场,上面养鸡、下面养鱼,这样的养殖模式还是可以。不过最好不要这么做,毕竟这样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如果鸡场比较潮湿,对于鸡的生长和产蛋都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来说,在我国还没有人这么做,但是在国外就有人这么尝试,特别是越南那边!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很骨感。现实中这样的养殖却少有人去实行。
水上面建鸡场,上面养鸡、下面养鱼,这样的养殖方式听起来不错,循环利用的养殖方法,这样的养殖方法理论上有两个好处,
而这样的方法养殖坏处却要比好处多
1,池塘上建鸡场养的鸡容易得病。 鸡是喜欢通风干燥的场所,在池塘上养鸡,下面的水气挥发上来鸡舍潮湿,容易滋生细茵影响鸡的 健康 ,冬天鸡场下面来风,吹的鸡爪受冷容易站不起来。
2,鱼塘里的鱼儿肉质不好影响销售。如果这个方式池塘养的鱼是用来卖的话,建议不要这样做,为什么? 告诉你一个真实事件,我朋友是养鸡的,当然他不是在池塘上面养鸡,只是鸡场门前有口池塘,他便将鸡粪全铲到池塘里,鱼儿有吃的肥料,到年底他将鱼塘里的鱼清出来卖却被村里的人骂,因为鱼吃出来一股味,难吃的很,他也被传的周边都知道了名声也坏了,之后他家卖鱼都没人买,大家都知道他家鱼的肉质不好有股味道,不管鱼是喂什么的大家都不买他家的。
3,两边都得不了益。从上面所说的可以看出来,出发点是为了能够循环利用养殖,但是缺点带来的却是,鸡养不好了容易得病,长势不好形成不了效益,鱼儿虽然喂养成本降低了,但是肉质不好,变成了一次性生意,人家买了一次鱼之后都不买了,搞得两个养殖的效益不升反降。
1,鸡场建鱼塘里上需分上下层建设,上层是鸡休憩的场所,下层是鸡活动场所,这样上层不受潮湿影响,鸡休息的好,病就少了。
2,鸡场建设不能占池塘的1/3,只能占更少的地方,这样,池塘和鸡场才能形成良好循环。
3,鱼塘必须有足够的新鲜水流入。因为鱼塘有鸡鸡粪的掉入,当中会含有细菌,池塘水没有新鲜水流入的话,久而久之,塘水质变差,鱼儿容易得病,鱼儿肉质也会变差。
4,鱼塘里的供氧要保证,鸡粪会产生热量消耗池塘里的氧气,所以鱼塘里新鲜水要充足,或是有供氧设备保证。
水上面建鸡场,上面养鸡,下面养鱼,这样的养殖基地可行吗?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针对你这个问题,在国内的话只能说: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水上养殖的利弊:
第一、水上养殖的好处
鸡舍建在鱼池上面,鸡舍里养鸡,鸡粪直接喂养鱼池里面的鱼,消除了处理鸡粪的麻烦及开支,同时节省了一部分养鱼的饲料开支。
水上养鸡,鱼池是一个天然的降温环境,这对于夏季养殖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一面,节省了鸡舍降温的开支。
第二、水上养殖投资在这里以养10000只鸡来计算,如果养1万只鸡需要配套60亩的鱼池。因为,如果鱼池太小,鸡粪直接排到鱼池了,鱼吃不完鸡粪的话,最后直接造成鱼池就成为一个抽粪坑了。那么在鱼池上方建设折一万只鸡的鸡舍,再加上这60亩地的鱼池,成本在这里就不给计算了。再加上一些其他设施的成本,没有个100万以上基本动不了。
第三、环境污染治理
现在国家对养殖污染的治理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只是养殖,不管污染的话,基本是不可能了。很现实的一个例子,我们村有个水库,后来让人承包养鱼,喂得就是鸡粪加饲料,周围养鸡的鸡粪都给拉去直接倒在水库了,本来一个非常干净的,充满童年回忆的水库,最后变成了臭气熏天的水库。不过去年镇上给收回了,不让在承包养鱼了,水库里的水全部放干重新蓄水。所以,如果你真想用这个模式养殖的话,环境污染这块是需要重点考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吐槽!
关注养殖达人,谈天说地话养殖。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告诉我!
水上年建鸡场,上面养鸡,下面养鱼,这样的养殖基地可行吗?
题主是在说笑吧,你是养鱼还是养鸡场下面建个大粪坑啊。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用鸡粪来养鱼吗?但是,你认为什么鱼吃鸡粪呢?
我就不明白了,养鸡场建在陆地上多好,还节省很多投资,而想把鸡场建在鱼池上面,你知道工程有多大,投资要多花多少吗?这样说吧,你建一个鱼池上面的养鸡场,可以在陆地上建两个同等规模的养鸡场,这是何必呢?
再说,养鸡场产生的污染物鸡粪等,是很难溶于水的,如果全部放入鱼池中的水体中,会使水体变得十分浑浊,十足像个大臭粪坑,这样还可以养鱼吗?肯定是不行的。
养鸡场要保证干燥,在鱼池上面,会是鸡舍变得很潮湿,这样就会使鸡舍滋生细菌,这样不利于鸡身体 健康 的。
这样做,投资大,还不利于鸡生长,关键鱼池还会被破坏,水体根本不适合养鱼。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这就是我们古代所创的桑基鱼塘,早在齐民要术当中就有记载。这么优良的模式在古代就有创立,但是现在却不能使用这种模式了。主要是为什么呢?上面养鸡,下面养鱼是行不通的。如果你想行得通,就必须要对污水进行处理。
为什么行不通?如果你在大型养殖场上过班,你就会知道。你去鸡场看一看,现在养鸡基本上都是用药物来堆积而成的。小鸡刚出生时就开始打疫苗,然后就要使用抗球虫的药物,还要使用诺氟沙星等治疗肠炎的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的抗生素。
①抗生素残留严重:抗生素的残留特别严重,这样的抗生素会对池塘当中的微生物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水产的生长 ,尤其是一些名贵的水产,他们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
②尿酸较多营养过剩: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鸡粪当中尿酸过多,会对水体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水体整体呈酸性,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除非极个别特殊的鱼,其他的鱼是生存不了的。
为什么古代却可以?①他们不使用抗生素:因为古代他们并不使用抗生素,因此排在粪便当中更不会有抗生素残留,这样鱼和其他的微生物在水中就可以共存。
②散养数量少:而且他们主要是以散养的状态,养殖的数量比较少。在齐民要术当中就有记载,上面搭设凉棚,主要是几根竹竿搭建而成,下面是于生活的场所,周围几户农家种的还有桑树等,现在的养殖模式是什么样子呢?一个养鸡场最少要有2万只以上,一只鸡一天至少要排50~100克的水粪,2万只鸡一天要排出多少呢?也就是要排一吨的粪便,对于这样的粪便一个池塘能装得下。
怎么才可以养鱼呢?首先我们要对鸡粪进行处理,要把它的污水处理干净。但是据我所知,能将生产污水以及粪便处理得达到养殖标准的还没有几家鸡场,仅仅是一个新希望六合有一个示范基地,他们才是将污水处理以后达到了排放以及农田的使用标准,其他的更不要说了,使用标准都达不到。如何达到养殖的标准呢?
水面上建鸡场,上面养鸡,下面养鱼这种模式笔者认为不好,首先一个是成本太高了,地面上围一个养鸡场用不了其一半的钱;二是很难保证鸡舍内不漏风,毕竟鸡不但怕热同时也怕冷。要是养鸭子到可以考虑考虑,水源那么近,加上鸭子又是喜水的动物。
养鸡的利润本来就不高,所以每一份投入都必须精打细算。尤其是大份额的场地建设费用、养鸡场设备费用等,一个小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导致白养几十,甚至上百只鸡。还有一个也是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鸡场的地面该如何建造?题主最初的想法肯定是觉得上面的鸡粪,可以用来喂食下面养的鱼,其实也没错,但问题是鸡粪这么下去?
利用人工收集显然不现实,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把鸡场地面做成网格状,随便用水冲或者用扫把扫都轻而易举。但是上面的鸡会不“乐意”的,网格养鸡,非常容易发生鸡腿病,何况还是在湿气本来就比较重的水面上,发生率更高。而且太过于透风,还会提高引发各种类型传染病的几率,本想着一举两得,到头来可能连一个都得不到。
鸡是喜干厌湿的动物,要想配套养殖,首先一定要了解所养殖品种的特性和生活习惯,以及各类传染病的诱因。比如题主说的养鱼水塘,其实在上面养些鸭子、鹅这类喜水的动物,可以更好的合理利用本地资源,达到双收益也更容易一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7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