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鲫鱼肚子里有白色的面条虫怎样防治

专家说这是舌状绦虫,建议最好不要食用带有寄生虫的鱼 近日,市民钟先生从萧金路水产批发市场买了条鲫鱼,回家剖开一看,里面竟有一条条像面条一样的虫子在蠕动。钟先生顿时傻了眼:肚子里有这种寄生虫的鲫鱼,从没见过。 区农业局水产科科长卜利员说,这属于舌状绦虫,一般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小兴凯湖、内蒙古的黄旗海以及长江流域,在萧山还从未发现过。舌状绦虫常侵害鲫、鲌、鳑等鱼,一般寄生在鱼的体腔里,使寄主腹部膨大,用手轻压,会有坚硬的感觉。这些绦虫同鱼的内脏紧密交错,使得消化道性腺、肝、脾等内部器官遭受压迫,正常机能被破坏,鱼体瘦弱甚至死亡。 据《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舌状绦虫的成虫寄生在水鸟的肠中,通过鸟粪排泄到水体里,感染幼原尾蚴的甲壳类也能把病原体从一个水体带到另一个水体。 卜利员建议市民最好不要食用带有寄生虫的鱼。关于防治方法,他建议水产养殖户在春天时要晒干池塘底,用生石灰清塘,以毒杀带病的甲壳类和随鸟粪排下的卵。同时要除去水面上的植物,防止形成草丛。

鲫鱼肚子里有白色的面条虫怎样防治

夏天鱼病该如何去防治呢,我的鱼老生病~

_流行时间:养殖全过程中皆可能发生此病。__发病原因:由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棘头虫等寄生于肠壁粘液,破坏粘膜层引起炎症或穿透肠壁,引起内出血。__症状:病鳝食欲减退,体质瘦弱或食量一直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解剖病鳝可见肠道内壁呈红色、白色丝状虫体,长约2~3cm。有少数病鳝表现挣扎、抽动、游窜现象,易与发狂病混淆,但寄生虫病不会出现暴发性死亡。_预防:每月定期一次,按每公斤鲜饵添加黄鳝电解多维或电解维他3克+拌料101_5毫升+加香水产酵母3克,连用3天,一般一个养殖周期最少需要3个疗程。如食用蚌肉,则需煮熟投喂。__治疗:在鲜饵中添加灭虫优,1日1次,连用5~7天。_

夏季是鱼类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鱼病流行的高发期。常见的鱼病有传染性鱼病、寄生性鱼病及泛池。

一、成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

1、传染性鱼病:传染性鱼病包括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病和细菌引起的肠炎、赤皮、烂鳃,这三种病也称“老三病”。预防措施有:

①池塘每隔10-15天用1ppm漂白粉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浓度全池泼洒1-2次;

②流水养殖采用药物挂袋效果较好,每隔10-15天挂一个疗程。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每袋150克,或漂白粉每袋250克放入水中,连挂三天,也可用5-1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

③出血病可采用武汉科洋生产的“克暴灵”全池泼洒,以1米水深计算,每瓶10亩,或硫酸铜0.7ppm全池泼洒,连用两天,每天1次;

④肠炎、赤皮、烂鳃病常以并发症形式表现出来,可采用北京中大安特生产的安特氯海因,每瓶4亩全池泼洒,或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

2、寄生性鱼病:寄生性鱼病有中华鳋、指环虫、锚头鳋和鱼鲺病,可用武汉科洋生产的“克虫王B”,每瓶5亩全池泼洒,或北京中大安特生产的鱼用敌百虫,每袋4亩。

二、鱼种常见的鱼病

1、鱼种传染性鱼病:常发生的有肠炎、赤皮、烂鳃、白头白嘴、烂尾病等。治疗措施为:

①肠炎、赤皮、烂鳃的治疗同成鱼养殖;

②白头白嘴,以水深平均1米计算,用生石灰15公斤全池泼洒;

③烂尾病也称尾柄病,以水深平均1米计算,用安特氯海因每瓶4亩全池泼洒。

2、寄生性鱼病:寄生性鱼病如中华鳋、指环虫、锚头鳋和鱼鲺的治疗同成鱼养殖。另外还有原生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如车轮虫、斜管虫和小爪虫病等。车轮虫、斜管虫的治疗可用克虫王B兰瓶,每瓶5亩,或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小爪虫病的治疗可用1-2克/米(水深)亚甲基蓝全池泼洒。

三、泛池:夏季池塘极易出现泛池,是池塘水中溶解氧不足引起的一种死鱼现象,多发生于5-9月份。一般情况下,天气闷热,阴天气压降低,暴雨过后等,池塘会出现泡沫并伴有腥味,鱼虾常常浮于水面聚集于池边。其预防措施为:

1、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每隔10-15天换一次水,水质浓度过高应及时加注新水,水源条件较差的可设一个存水池。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左右。

2、注意巡塘,发现泛池立即打开增氧机,同时注入新水,减少或停止投饵。

3、用明矾或石膏粉全池泼洒,也有一定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7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