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西南大学水产养殖研究生在哪个校区

荣昌校区。

西南大学水产养殖研究生在哪个校区

据西南大学官网显示,西南大学水产养殖研究生在荣昌校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创建于1985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拥有一支以教授带头、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以长于“教学、科研、生产”的三栖型教师为主体,以“985”、“211”大学博士为后备军的师资队伍。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中心,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机制,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得到了水产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的组织机构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906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物和植物的繁殖、育种与增养殖技术,具备水产动物的营 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渔业水域环境调控、水产养殖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水产养殖生 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产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接受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水 产经济动物和植物增养殖、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水产生物育种及渔业水域环境调控等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包括形态与结构、分类、生态、生理生化、遗传育种等)和环境科学 (包括水环境化学、水环境工程学或水处理技术等)的基本理论;

2.掌握水产经济动物和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育种以及渔业水域环境 管理、调控和生态修复等方面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和其他经济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 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

4.了解内陆水域(池塘、湖库、江河和稻田等)、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 基本方法,并应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

5.了解水产增养殖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6.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

8.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10.具备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 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水产科学。

核心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普通动物学、普通生态学、水生生物学、鱼类学、微 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养殖水化学、水产增养殖学(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 和海藻等)、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生物饵料培养、水产动物疾病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水生生物认识实习、水产养殖生产实习、水产养殖综合与创新实践、毕 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普通动物学实验、水生生物学 实验、鱼类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组织胚胎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养殖水化学实 验、生物饵料培养实验、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渔业经济与管理》、《鱼类学》、《动物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病害学》、《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生物饵料培养》、《观赏水族养殖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特种经济动物增养殖学》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水产类企业:渔业资源调查、水产养殖、饲料生产、病害防治、技术开发; 食品类企业:水产加工、产品研发、水产销售。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随着全省沿海经济开发的推进,我国海洋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之全国海洋渔业资源的限制捕捞,水产养殖业会成为朝阳产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海洋特色明显的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的前景会越来越好。近些年,全国水产养殖生产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渔业重点省的优势养殖区域和主导养殖品种正在逐步形成;水产养殖经济运行基本平稳,水产养殖产品价格上升,比较效益进一步提高,有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此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业的不断重视,水产养殖业地位越来越高,行业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从每年的人才需求看,毕业生数量总是满足不了行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因而就业前景非常广阔。近些年,全国水产养殖生产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渔业重点省的优势养殖区域和主导养殖品种正在逐步形成;水产养殖经济运行基本平稳,水产养殖产品价格上升,比较效益进一步提高,有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此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条件。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之全国海洋渔业资源的限制捕捞,水产养殖业会成为朝阳产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海洋特色明显的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近些年,全国水产养殖生产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渔业重点省市的优势养殖区域和主导养殖品种正在逐步形成;水产养殖经济运行基本平稳,水产养殖产品价格上升,有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为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和深造前景。

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人事处

科研处

成果推广处

财务处

科技条件处

工会

总务科

检查审计室

保卫科

工业化养殖研究室

生态工程研究室

海洋渔船与装备研究室

加工装备研究室

质量与标准化研究室

信息与战略研究室

渔业装备实验中试基地

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渔业船舶与装备研究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船舶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健康养殖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工业化养殖中试基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池塘生态工程中试基地

国家渔业机械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农业部环保设备及船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海洋捕捞与养殖机械专业站

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审图中心(上海)

国家水产品加工装备研发分中心(上海)

水产养殖工程是专门从事水产养殖装备及技术研究的传统优势专业领域,始于建所初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解决制约我国淡水养殖增产的瓶颈问题,渔机所率先研制发明了“叶轮增氧机”,从而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向“高产密养”发展奠定了装备技术基础。50年来,该专业领域科研人员先后创新研制了叶轮式增氧机、水力挖塘机组、工厂化水产苗种繁育系统、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等一系列先进的水产养殖装备,不断推动水产养殖装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该专业领域以养殖可持续发展为首要目标,着力开展养殖水净化机理、水处理技术及关键装备、工业化养殖模式构建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研制的微滤机、自动化水质监控系统等养殖水处理关键技术和装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为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池塘生态工程是二十一世纪初建立起来的专业领域,由养殖生态工程、渔业数字化、养殖机械化等研究整合而成。主要从事养殖环境与生态工程、养殖设施、渔业数字化和养殖机械化等方面的理论技术研究,依托建设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池塘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池塘养殖工程与设施功能实验室”。2005年以来,该专业领域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农委科技兴农重点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等各类课题20余项。

该专业领域重点开展养殖环境科学与生态工程化技术、养殖设施与规范化技术、渔业数字化技术与系统、养殖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系统等的研究,建立了国内首个池塘养殖数字化管理系统和生态工程化养殖小区模式,并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老旧池塘改造与养殖模式升级工作。

海洋渔业工程领域集合了渔机所二大传统优势专业一渔业仪器和渔船甲板机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渔机所在渔业仪器领域,先后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双曲线时差定位仪”和“探鱼仪”.九十年代率先实现“全球卫星导航仪”《GPS》的国产化;在渔船甲板机械领域,成功研制了国内第一台“中高压液压围网起网设备”、“双钩型织网机”,以殛载人航天工程的“高海况打捞设备”。这些成果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力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填补了我国海洋渔业装备的空白,缩小了与世界海洋渔业装备技术的差距,部分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该专业领域重点从事近海、远洋渔船捕捞机械液压系统成套装备研究与推广应用,以及鱼群水声探测技术研究及助渔仪器研究,推动海洋捕捞工业化高效生产。研究海洋渔业和工程专业化装备,拓展应用于深水网箱和大水面网箱养殖系统、高海况飞船返回舱打捞系统、深水勘察船勘察提取设备及其波浪补偿控制系统、海洋工程变幅起重系统等,提高了专业领域的集成创新的能力。

水产品加工机械工程研究创建于建所初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始,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船用卧式平板冻结机”、“卧式片冰机”和“鱼片联合加工机”等装备,突破了我国以盐腌为主要手段的水产品加工储存方式,走出了我国水产品加工装备研发的第一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成功研制了“鱼肉采取机”、“管冰机”、“高温高压杀菌装置”、“冷热风干烘设备”等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水产品加工、流通以及水产品价值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专业领域重点开展水产品保鲜保活、水产品初加工、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及水产品船上加工等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依托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948”以及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平台,先后取得了“冷冻鱼糜加工技术及装备”、“海参前处理加工生产线”、“蛤类清洗分级技术”等科研新成果并获省部级奖。 饲料加工机械工程研究是随着我国池塘养殖规模与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主要解决养殖过程中渔用饲料加工装备的技术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渔机所先后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套“平模式硬颗粒饲料加工成套设备”、第一台“膨化颗粒饲料机”,承担完成“啤酒糟饲料蛋白加工工艺及设备”、“卤虫卵加工设备”等国内空白项目。这些成果随着深化研究和应用推广,对我国淡水水产养殖和渔用饲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该专业领域将重点开展动植物复合发酵饲料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并持续开展挤压脱水、干燥及膨化设备的改进与完善。研究成果“发酵豆粕加工工艺及设备研究”,通过对发酵系统优化、关键设备及零部件改进,有效地提高了发酵豆粕的质量和产量,在多家饲料生产企业中得到成功应用。

渔业船舶的研究始于渔机所建所初期。长期以来,渔机所在渔业船舶专业领域主要就围网、拖网渔船及渔业辅助船舶等开展设计研究,研制了多个优良船型,先后完成了我国第一批围网渔船、混合式渔船、拖网渔船、冷海水运输船等各类型渔业作业船舶和渔业辅助船舶,其中围网渔船是我国最早的围网钢质渔船,部分船型经多家船厂建造,数量达近万艘,成为东海渔区的主要船型之一。这些船型的推广普及,为我国渔业船舶设计和制造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为我国捕捞渔业装备的现代化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专业领域重点开展渔业作业船舶工程技术、渔船节能技术的研究,承接船舶设计业务。开展了上海市和江苏省渔船更新改造标准化船型研究与设计,并与北车合作研发了我国第一艘电力推进36.5 m渔船。2012年,更新改造的SH821型标准渔船船型被评为“全国十大标准化优秀船型”。

渔业机械、仪器产品、船用产品、环保产品的质量检验、检测,相关产品的标准化研究和检测方法研究,相关产品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任务、第三方公正性检测任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7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