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有什么地方好玩的吗?
横县好玩的:
九龙瀑布群位于圣山西镇龙林场大吾分场内,离县城48公里,距南宁118公里。在2.5平方公里内分布着十多条落差30多米,宽20多米不等的瀑布。瀑布以"群"为特色,相距100-300米。风景区内林木参天,浓绿荫翳,藤条交错、溪流潺潺、野趣盎然。主要景点有:群龙迎宾、双龙戏珠、紫龙相会、九龙入宫、龙女吐珠、神龙庆殿、白龙山潭、金龙垂涎、青龙点水、环观林海、密林探幽、赤壁列阵、龙狗巡山等。景区内开辟有鲤鱼山度假村,建有古朴清幽的民族风情楼,是人们避暑、观光、游览、探险、度假的好地方。
伏波庙位于县内云表镇站圩东南3公里的郁江北岸,距县城30公里,背靠昔日横县六大名山之一的乌蛮山,横州古八景之一的"乌蛮积翠"就成景于此山。面朝有"广西第一滩"美称的十里伏波长滩,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边的功德而建。庙宇占地面积为333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36.7平方米,由南至北依坡势逐建钟鼓楼、牌坊、前殿、回廊、祭坛亭、中殿、后殿七大部份。经初步考证,庙宇始建于东汉建亭三年即公元170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现在所见到的庙宇,则是明清时期重修的建筑。
伏波庙在珠江流域同类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及影响最大。整个庙宇周围浓荫遮掩,而特殊的气流却使屋顶终年不落一叶,瓦面清洁异常,充满神灵之气。
承露塔在峦城镇附近郁江岸边的一个山丘上。明万历年间(约公元1573-1620年)由知县童时明创建,清道光二十二年(842年)再重修。塔身呈八角锥形,塔基底宽24人合抱,墙壁厚度24隅青砖,塔高7层共39米。塔基的夹墙内有螺旋式石阶梯可步行直上。塔顶的葫芦形塔尖1974年被雷击,崩塌了一小边,但整个塔身完好无损,古风犹存。1983年,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一级保护文物单位。
海棠桥位于县人民政府驻地西侧香稻溪注郁江入口处,横跨香稻溪。桥长30米,高9米,桥面宽1.8米,土石结构,是原县城往西部地区必经之桥梁。桥建于朱淳熙年间,海棠桥两岸历来盛长海棠花,花红柳绿,溪水潺潺,轻风拂面,景色十分宜人。每当晚暮垂空,多有云雾浓聚,转则烟雨,瞬间即逝,乃美称"海棠暮雨",为横州古八景之一。1988年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在此桥畔建了海棠亭,此后还陆续修建了怀古亭、淮海祠、北宋名人秦观塑像等,使千年古迹又添新景。晨曦黄昏,晴晚月夜,人们依栏临江,两旁垂柳,鸟叫蝉鸣,乐趣无穷。
西津湖位于县城西南,西津水电站而得名。离县城6公里,交通便利,湖区正常水位为海拔61.5米。西津湖风景区界定范围为14.5平方公里。景区内水面宽阔,群山葱翠,环境幽雅,自然生态优良,湖区景致十分奇特,于宽阔的西津湖上游水面顺流东眺,圆日跃出瞬间,天边水面一片火红,宏伟的西津电站大坝犹如空中飞虹,连接于水天之间,令人陶醉。
横州公园位于县城北面,占地330亩,内有烈士纪念碑、广西省工委纪念馆,以及一批有民族风格的组合凉亭等园林设施。公园内绿化覆盖面达85%以上,其中有成片高大的玉兰树,有一排排坚韧挺拔的松林,有四季常青的天竹桂,还有假槟榔、桃、芒果等30多种风景树和经济林,构成了该园特有的"树木繁荣,绿树成荫,空气清香,冬暖夏凉"的优美环境。
横县种植茉莉花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产茉莉花以花期早、花期长,花蕾大、产量高、质量好、香味浓而著名。据资料记载,横县茶文化历史悠久,种植茉莉花历史已有400多年。
横县是国家林业部和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的“中国茉莉之乡”,也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茉莉花常年种植面积7.5万亩,白玉兰花1.5万亩,年产鲜花6万多吨;种植茉莉花的农户有6.8万户,花农30多万人,每年花农销售茉莉花收入达3亿多元,人均约1000元;全县拥有花茶加工企业180多家,年加工茉莉花茶100万担,茉莉花产量和花茶产量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位于县城的西南茶城,营业面积3.6万平方米,经营户320多家,辐射十多个省、市,年交易额6亿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花茶交易市场。
图为横县连片种植的茉莉花。
地处广西东南部的横县,县城距广西首府南宁100公里,交通便捷;珠江主流河段郁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县,常年通行1000吨船舶。有湘桂铁路、黎钦铁路和桂海高速公路、南梧高速公路过境,县内有2条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有4条二级公路正在建设,桂东南交通枢纽的地位初步奠定。横县矿藏丰富,已探明并逐步开采的矿产资源有金、铜、芒硝、膨润土、石灰右、三水铝等20多种;其中,石灰石储量3000亿吨,芒硝储量10亿吨,居全国第二;
横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尤以粮、蔗最多。1985年,全县粮食总产3.05亿公斤,甘蔗(包括果蔗)66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4.7倍和128.4倍。农业总产值24756万元(1980年不变价计),其中种植业产值16278万元。1950年至1985年,全县向国家提供粮食13.77亿公斤,年均3825万公斤,最多的1983年达9518万公斤,人均110公斤。1985年,全县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5.7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4%。种植业还为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9.1%的制糖业提供原料。蔗糖业提供的税利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7.7%。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起设建设科、农业局(科)等,主管农业生产。后又陆续设良种场、推广站、种子站、测报站、土肥站、农科所。在各乡(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村设专职农业技术员。1985年,全县农业部门有干部176人,其中技术干部143人(县37人、乡镇106人)。在技术干部中,有农艺师44人,农业技术员28人。 民国18年(1929年),横县(含原永淳)工业,仅有铁器制造、木器制造、炮竹制造、酱料制造、酸卤制造、竹藤棕草制造、服装用品制造、雕刻和摄影共18家,从业人员41人。
民国19年,永淳县政府投资4万元(桂币),在永淳县城(现峦城镇,下统称峦城)兴办文化用品制造厂,从业人员70人。同年8月,横县县城(现横州镇,下同)先后兴办度量衡制造厂(店)4间,从业人员10人;峦城兴办6间,从业人员15人。
民国32年,全县铁器制造者、木器制造者、陶器制造者、铜器制造者、竹器制造者、皮鞋制造者、土布制造者、土带制造者、布鞋制造者、毛巾制造者、草席制造者、炮竹制造音、酱料制造者、酸卤制造者、烟丝制造者、服装制造者以及民间酿酒、碾米、榨油、榨糖等制造者发展到904家,1187人。
民国38年,横州有县政府直接管办的横县电灯公司、横县印刷厂2间以及惠泰隆酱园、大昌正记酱园、均安酒坊、宝华茶厂、恒昌织布厂、陈益栈织布厂、朱名琛织染布厂和峦城有翁联栈织布厂、大米加工厂,百合有和隆锅厂、达裕锅厂,南乡有天亮锅厂、遂祥锅厂、合山锅厂、西津锅厂等私人经营或联合经营的工业企业。这些工业企业,除横县电灯公司和永淳的大米加工厂采用机器生产以外,全部都是使用手工工具生产。
1950年8月,横县人民政府接管民国县政府办的横县印刷厂和横县电灯公司。5月,林赞和、赖国祯、黄金海等19户,在峦城兴办峦城公益酒坊。同年6月,来亢宗在横州兴办福民织布厂。
1951年6月,灵山县平南锅厂的梁著光搬到南乡兴办利华锅厂,8月,又与南乡遂祥锅厂以及西津锅厂搬到南乡合并,成立利群锅厂。峦城邓天郝、黎子雄在峦城分别兴办天兴号织布厂、黎子雄织布厂。11月横县印刷厂正式命名为地方国营横县印刷厂。
1952年2月,横县专卖公司接管峦城公益酒坊。同年4月,横县电灯公司改名为横县电厂。
1953年5月,峦城的黎植萱在峦城兴办黎植萱织布厂。8月建立中国茶叶公司广西省梧州支公司横县茶叶收购组。同年11月,峦城公益酒坊转为地方国营横县峦城酒厂。
1954年1月,横州福民织布厂和陈胜玉、蒙澡织布厂合并,成立先声织布厂。2月横州私营的宝华茶厂并入横县茶叶收购组,改名为公私合营横县茶厂,8月转为地方国营横县茶厂,12月中国茶叶公司广西省公司接收,又改为广西省横县茶厂。这一年工商业者学习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后,接受国家统购包销的11户25人,接受国家委托加工订货的有酱料、酿酒、碾米、纺织、土制锅头等59户122人。1955年2月,峦城翁联栈织布厂、天兴号织布厂、黎子雄织布厂、黎植萱织布厂合并,成立峦城联合加工厂。同年6月,横州私营的惠泰隆酱园、大昌正记酱园合并,成立公私合营横州大昌酱料厂。8月,广西省劳改局驻横县马岭劳改农场兴建谢圩糖厂。
1956年2月,南乡的合山锅厂和南宁地区办的邕宁镇龙锅厂搬到南乡并入利群锅厂,成立公私合营南乡锅厂。百合的和隆锅厂和达裕锅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百合锅厂。峦城联合加工厂改为公私合营峦城棉织厂。当年,参加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135户,586人(其中工人319人),资金231399元,组成合营企业26个。资本最多的是惠泰隆和新申米厂,前者资本1950年1.8万元,合营时投资8560元,后者1952年10362元,合营时投资8857元。雇工最多的是朱名琛染织厂,1950年37人,合营时53人。资本最少的是利成号,合营时投资851元。
1958年3月,横县兴建第一个地方国营工厂横县淀粉厂。5月,槎江镇红星铁木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部分过渡到国营,成立地方国营横县农械厂。6月至12月,横县硫磺厂(12月改为地方国营横县化工厂)、横县造纸厂、横县造船厂、横县农药厂、横县水泥厂、横县玻璃厂、横县槎江炼铁厂、横县江口炼铁厂、横县江口化肥厂、横县六蓝加工厂、横县六景炼焦厂、横县云表糖厂、横县尖顾铅矿、横县水滴铅矿、横县昌六铅矿、横县那阳煤矿等16个地方国营厂、矿上马。8月,自治区兴建的西津水力发电厂破土动工。这一年,全县工业企业职工人数达2550人,总产值为1208万元(其中区办工业69.2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46元(区办工业4099元),发电量9.25万度,供电量8.85万度(其中工业用电5.06万度),茶叶341.45吨(区办工业),混合机制糖1248吨,黄片糖413吨,白酒1098吨,酱料606吨,锅头4.14万只,水泥1767吨,铁木制小农具1.92万件,木制家具0.98万件,人、畜力车2650架,棉布79.6万米,皮鞋1.6万双,制皮600张。1959年1月,地方国营横县农械厂改名为地方国营农机修造厂。5月,自治区驻横县国营良圻农场内兴建良圻造纸厂。8月,公私合营南乡锅厂和公私合营百合锅厂搬迁横州,合并成立地方国营横县锅厂。同年12月,专为西津水力发电厂施工所需而兴建西津动力厂。
1960年8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砖瓦厂。10月,公私合营横县峦城棉织厂大部分人灵和主要设备搬迁横州,并入公私合营横县棉织厂,改名为地方国营横县棉织厂。1961年10月,地方国营横县水泥厂、横县玻璃厂、横县那阳煤矿并入地方国营横县锅厂。1958年6月至12月上马的地方国营横县化工厂等16个企业和1960年8月兴建的地方国营横县砖瓦厂,全部下马。这一年,全县工业企业只有职工1689人(其中区办企业129人),总产值997.89万元(其中区办企业50.64万元),比1958年减少33.76%和17.39%。
1962年2月,横州均安酒坊并入横州大昌酱料厂,改名为公私合营横县大昌厂。
1964年6月,自治区办的西津水力发电厂1号机组发电。同年6月,横县电厂改为横县供电所。
1965年5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化肥厂。
1966年,全县工业企业有干部、职工1763人(其中区办工业445人),总产值3196.55万元(其中区办工业1784.3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8131元(其中区办工业40097元,县办工业10715元)。主要工业产品有:发电量24775.97万度(区办24774万度),供电量2986万度(其中工业用电1504方度,农业用电825万度,生活照明用电657万度),茶叶1099吨(区办工业),混合机制糖26105吨,黄片糖562吨,白酒972吨,酱料552吨,锅头25.46万只,钙镁磷肥8046吨,铁木制小农具1.65万件,木制家具3.55万件,人、畜力车1818架,棉布37.20万米,皮鞋2.33万双,制皮1145张。
1968年5月,西津动力厂下马。
1969年6月,在地方国营横县锅厂内增加钢铁生产,成立地方国营横县钢铁厂。10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菌肥厂。
1970年8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水泥厂。8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炸药厂。
1971年5月,筹建地方国营横县氮肥厂。
1973年10月,地方国营横县炸药厂下马。
1974年5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自来水厂。9月,地方国营横县氮肥厂建成投产。
1975年5月,自治区驻横县国营良圻农场兴建良圻糖厂。8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罐头厂。10月,横县建筑工程公司(大集体)兴办该公司直辖的石灰厂、红砖厂和水泥构件预制厂。
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有干部、职工3295人(其中区办工业1195人,县办工业2100人,各占总人数的36.27%和63.73%),总产值11128.99万元,(其中区办工业7259.8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65.23%,县办工业3869.18万元,占34.77%),全员劳动生产率33775元。主要产品有:发电量100546.07万度(其中区办工业100025万度),供电量5011万度(其中工业用电2732万度,农业用电1149万度,生活照明用电1130万度),混合机制糖9213吨(其中区办工业3757吨),黄片糖1255吨,白酒1982吨(其中区办工业208吨),酱料1745吨,锅头28.71万只,碳酸氢铵15673吨,腐植酸铵磷9693吨,钙镁磷肥18656吨,铁木制小农具18.94万件,木制家具5.86万件,人、畜力车323架,交流电动机2465台,手扶拖拉机拖卡1140辆,动力粉碎机、动力碾米机1317台,棉布149.92万米,电炉钢3200吨,钢材4830吨,冷拔线材747吨。
1979年10月,地方国营横县菌肥厂转为南宁地区横县制药厂。
1980年6月,地方国营横县化肥厂转为地方国营横县白水泥厂。同年5月,横县革命委员会贯彻执行197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共中央统战部等六个部门关于把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区别出来问题的请示报告》,对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后在企业内工作的14户、31人进行区别,结果,资本两千元以上,雇工4个人以上的工业者有朱名琛染织厂、达裕锅厂、和隆锅厂、大昌正记。惠泰隆、均安等6家,占有少量生产资料,一般不雇用工人,自己从事劳动,依靠劳动收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手工业者4家;占有一定生产资料,雇用1-3个工人,自己从事劳动,以维持生活主要来源的小业主4家。从业人员中,定为其他劳动者的6人,小手工业者8人,小业主2人,学徒2人(其余定为原工商业者)。
1982年2月,筹建地方国营横县石塘糖厂,12月建成投产。
1984年6月,兴建地方国营横县汽车修配厂。
1985年1月,筹建地方国营横县峦城糖厂,1986年12月建成投产。
1985年,横县工业企业属自治区办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茶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津水力发电厂、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良圻农场造纸厂、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良圻农场糖厂。列入县办地方国营的有:横县糖厂、横县石塘糖厂、横县峦城糖厂、横县钢铁厂、横县锅厂、横县氮肥厂、横县水泥厂、横县白水泥厂、横县食品厂、横县制药厂、横县罐头厂、横县棉织厂、横县印刷厂、横县农机修造厂、横县汽车修配厂、横县自来水厂、横县供电公司、横昌矿产公司。列入轻工部门大集体的有:横县木器厂、横县五金厂、横县皮革厂、横县标件厂、横县机电厂、横县铸造厂、横县松脂厂、横县服装厂、横县印制厂、横县羽绒厂。列入基建部门大集体的有:横县石灰厂和横县水泥制品厂。全县总共34个厂,干部、职工7236人(其中区办工业1415人,县办工业5722人),总产值16315.41万元,比1978年增长46.6%(其中区办工业8603.41万元,增长18.51%;县办工业7712万元,增长99.32%)。全员劳动生产率22548元,下降33.24%(其中区办工业下降6.25%,县办工业下降26.85%)。这一年的主要产品有:发电量107626万度(其中区办工业106967万度),比1978年增长7.04%,供电量增长1.21倍(其中工业、农业和生活照明用电分别增长1.27倍、8.18%和2.23倍);混合机制糖和自酒增长2.9倍和37.45%;酱料和碳酸氢铵增长12.49%和89.44%;人畜力车和手扶拖拉机拖卡增长2.84倍和27.05%;黑色水泥和6.5公厘冷拔线材增长2.62倍和4.87倍;电炉钢和8公厘轧钢材增长3.22倍和35.68%;锅头和棉布下降19.89%和3.28%。这一年生产白色水泥5510吨,园钉292吨,石灰2900吨,水泥预制件2100平方米,水果罐头1483吨,板兰根冲剂274.31万块,罗汉果止咳冲剂635.84万块,五花茶冲剂223.16万块,石林通片1039.47万瓶。
1985年,各项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县办工业总产值:制糖占33.74%,食品占13.62%,金属占11.55%,建材占8.25%,化肥占5.77%,皮革制品占4.11%,机械占3.7%,制药占2.36%,纺织占1.47%,印刷占0.98%,木制品占0.88%,电力占1.56%,自来水占0.44%,其他占12.57%。 公元前206年横县已有商业活动。
1887年,横县圩场,装卸商品之埠头遍布全县。乾隆十一年(1887年)的《横州志》记载:“横(县)之境,距城各百里,而遥为圩场者凡三十,至贸易米、盐之谓埠,则十而有三。三十圩即横州、谢圩、滩头圩、乔庆圩、云表圩、安乐圩、石罅圩、那阳圩、罗凤圩、木山圩、荒岭圩、博合圩、邓村圩、六加圩、筋竹圩、江口圩、南乡圩、西宁圩、飞龙圩、石柱圩、小里圩、莲塘圩、龙头圩、复旺圩、陶圩圩、石塘圩、校椅圩、青桐圩、花桥圩、刘公圩。十三埠是:清江、学前、小里、逢湾、西津、飞龙、平佛、滩头、南乡、甜菜、平塘、米埠及盐总埠。
民国22年部分关于商业的记载,以百合为中心,其次为县城,再次为南乡,全县商店214间,资本总额22893元(横县当年每担稻谷集市成交价5.64元,相当于4259担谷的价值)。入口货以洋纱、火油、生盐为大宗;出口以谷、米、牲畜、油料、茶叶方大宗”。民国32年编的《横县志》第五册中记载:民国29年全县有24个圩场,其中有23个圩场设有商店共1085间,资本总额2711788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7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