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磊的主要事迹
1993—2000年,从河北衡水农校毕业, 在国营农场工作,从1995年开始不用除草剂、化肥、农药,进行生态有机农业实践。
2000,辞去国营农场工作,回村承包50亩农田进行生态有机农业实践。
全国各地许多人到该小型农场参观学习,感化了很多人。
安 金磊系河北省枣强县马屯镇东紫龙村村民。他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已被化学物质污染得病入膏肓的今天,反其道而行之,他种庄稼既不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也不使用转基因种子,而是使用传统的普通农家肥和自己培育的种子,结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造了一个现代农业的神话。他在自家耕作的50亩庄稼地里参透了 自然,弄清了天人合一和与环境共生存同毁灭的自然命题。15年前安金磊走出农校到农场做技术员,第一次接触农药时,深感其气味难闻。一次,听一人讲其子吃了几个西瓜后即呋喃丹中毒,高烧不退,把中考都耽误了。从此,他就立志要做拒绝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第一人。1997年,农场改制解体,安金磊回到家乡,以50元/亩的价格承包了村子边缘的40亩荒废的偏远薄地,当时别人仅愿出2元/亩,最高者也仅出6元/亩。华北地区农业向来以种植棉粮为主体,而安金磊却别开生面,他把承包的40亩地分成多块,种上了不同的庄稼。同时,他的种植方法也异于常人:既不除草,也不用化肥、农药等含化学成分的物质,而是以日常积攒的粪肥和杂草秸杆的浸泡堆积肥即传统的农家有机肥为肥料。“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安 金磊认为,土地本是一个天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和微生物等等。这个系统越丰富就越稳定。草是庄稼的好邻居,它既能使农田丰收却减少 劳动之苦,而且还能解除植物的多种疾病。用农药是图一时之快,虽然把害虫除掉了,但同时也把一些对庄稼有益的虫子杀死了。比如蚯蚓———防止土地板结的天 然卫士,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蚯蚓使土壤的松软程度远胜过机械深耕,而且蚯蚓的排泄物对土壤有肥沃作用;有点生物知识的人都知道,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中的 有害物质会随空气和水乃至食物链四处蔓延,从而使破坏面越来越大,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最终威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目前的生态系统为何遭到破坏就与这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还与工业生产的“三废”等有关。为 了给麻雀提供食物,安家专门种了一亩的稷子。起初,麻雀来食者寥寥,渐渐地就达上万只,令人称奇的是麻雀只吃预备的稷子和棉田里的椿象、蚜虫等害虫,根本 不去碰周围别的庄稼。为了不伤害蛾子和蚜虫,安家把玉米和芝麻种植在棉田的边缘,安金磊说:“蛾子更喜欢玉米,有了玉米就不去棉花上了,蚜虫不喜欢芝麻的 味道,会远远地躲开,这样棉花就沾光了”。为了给土地减轻负担,安家的土地实行轮番休息,今年这片,明年那片,休息的土地什么都不种,任其荒草丛生。安全 磊认为,土地是有语言的,我们需要融入进去才能读懂它。土地像人一样,它们也是需要休息的,只有休息好了,才能让它们为我们长久地供给。“万事开 头难。”由于安金磊是种植自己培育的种子和使用传统农家有机肥种庄稼,所以刚开始其产量并不高,但几年后,土地恢复了天然的生命力,安家的庄稼就明显比别 人家的都要好。玉米虽小,但颗粒饱满而坚硬,而用化肥的地里长出的玉米颗粒都很干瘪;棉花个头不大,可纤维明显比别人家的长。2004年华北地区大面积发 生枯黄萎病,绝收的棉农大有人在,有三四成收成即是幸运,可安家的棉花虽然也受到了些影响,但仍然保持着最合适的含水量,亩产达200公斤。2006年初 秋,正值棉花收获时节,但连续两个月的伏旱使棉花严重干渴,成片死亡,但安家的棉田里却是一片油绿,植株齐人胸膛,无一株有病状。由于安家的棉花绒长,抗 拉性明显优于其他棉花,2007年安家的棉花被一纺织厂商以9元/公斤,远高于市价5元/公斤的价格全部收购。安金磊说:“我们对土地应该抱以感 恩的心,大地给予我们的太多,我们不应该伤害土地,土地并不完全属于人类,我把土地看作是与人类同等重要的生命。”多么深刻的认识!是啊,人类社会正在努 力构建和谐社会,其实人与自然之间也应构建一种和谐关系,尤其是与为我们提供生存基础的土地。为了达到自己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安金磊家里用 的东西全是来自大自然:洗碗用丝瓜瓤,做饭、烧水用玉米棒,洗头用碱面。每天进门,顺手从藤蔓上摘下新鲜的薄荷叶,放进茶壶泡水喝;饭后的碗筷先用玉米面 粉擦一遍,再用清水一冲即可。用后的玉米面粉拌上些瓜果菜皮,便成了狗的美餐。玉米、芝麻、棉花等秸杆全部留下,堆积为次年的肥料。在安金磊的潜移默化下,当地村民深受其影响。有的瓜果农户不再使用化肥、农药,改用传统农家有机肥,并把遗留在棉地里的塑料膜捡回来。随着安金磊影响的扩大,远道而来取经的农户越来越多。如今,36岁的安金磊是着力推广有机农业的香港公益机构———社区伙伴的座上宾。同时,受邀出访泰国,还在云南、四川登上了“农民生计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的讲台,并入围《南方农村报》、天涯社区和中山大学公民社会中心联合主办的“最具行动能力三农人物”的评选。当 然,在追求农业高产乃至超高产的今天,要改变广大农民朋友已根深蒂固的使用高科技转基因种子、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种庄稼的观念,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他们一 时难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医远比我们的祖辈好得多,可为何患病率和所患疾病的种类都超过了我们的祖辈?据专家研究 发现,这其实与我们的日常食物和生存环境受到了污染有相当大的关系。既然症结已经明确,我们为何不尽快想办法弥补呢?我想安金磊模式就是一剂良 方,虽然刚开始实施时效果可能不明显,但只要坚持不懈,待到土地天然的生命力恢复,即可立竿见影,事半功倍。这样既保证了食物的绿色性,又维护了生态系统 的平衡,何乐而不为?前些时日,听我国健康首席专家赵霖教授在央视2套的《健康之路》讲健康知识时说,我国土地的污染程度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说明我们 是大有希望的。请相关部门尤其是农业部门、环保部门、教育部门和大学生村官及基层党员群体要迎难而上,加强对农业、环境的监管和对国人的宣传、教育。其中 又特别是对广大农民朋友和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帮助他们改变观念,从头做起、从我做起,摒弃农业目前不科学的种植模式,还原其原本科学的种植模式,为国人乃 至全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驾护航,使人类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翁牛特旗黑鱼泡子有机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自治区首家发展有机农业的民营企业,2003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2004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005年农业部命名为有机农业示范场。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公司的生产基地已由“中国北方有机水稻第一村”,引发和带动了翁牛特旗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继而成为全市、全自治区发展有机农业的一面旗帜。
打品牌,开创有机农业的先河
公司的前身是黑鱼泡子有机农场,它的创始人是时任黑鱼泡子村村委会主任的官凤忠。1998年,官凤忠首先在自己家及直系亲属的承包稻田里搞了40亩有机水稻(当时是绿色食品)栽培试验,秋后虽然单产比普通水稻低了一些,但是由于没有施用化肥、农药,大米质量明显提高,价格是普通大米的两倍,对全村农民启发很大。1999年,全村有机水稻(转换期)的试验示范面积扩大到900亩。2000年,村委会挂上了“黑鱼泡子有机水稻示范农场”的牌子。2002年,农场的2000亩水稻、800亩水产、1000亩中草药、2800只羊,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南京国环有机认证中心的认证,是全国第二家,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有机水稻的认证。当年,2000亩(转换期)有机水稻平均比普通水稻每亩多收入400多元,参与种植的农民户均增收6000元,农场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3年,公司注册成立,有机农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05年末,公司建立了五个基地(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有机水产养殖基地、有机中草药栽培基地、有机庭院经济基地、有机沙产业开发基地),两个加工厂(有机大米加工厂、有机肥料加工厂)和两个繁育场(有机种子繁育场、有机畜禽繁育场),把有机农业发展到翁旗的东部稻作区和相邻的敖汉旗、奈曼旗。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到12000亩,而且有机大米、有机水稻种子、有机牛、羊、鸡、鱼和鲜蘑、沙棘果也获得了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的正式认证。
建基地,抓好生产第一车间
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基地,就是有机食品生产的第一车间,而作为农户,则是有机食品生产的工人。为了强化有机农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确保有机食品的质量,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是推行有机农业(食品)标准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机农业国家标准和农业部颁布的有机农业技术规范,具体来讲是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制种用种、统一育苗插秧、统一除杂提纯、统一使用肥料、统一收割脱粒、统一加工销售。例如,稻种由公司统一提供,有机肥也由公司统一调拨,秋后收购稻谷时扣除费用。秋天收割脱粒,统一在公司指定的场园,脱粒后不准往家里存放等等。统一的技术规范,推动了各农户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
二是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公司建立健全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农户的“农事记录”,公司的影像资料,举报奖励制度,惩罚措施等。如果有人使用了化肥或除草剂,举报者得到奖励,违规者将停止使用该地块3年,并按照亩数、产量交纳一定的罚款。
三是解决肥料问题。公司统一建立有机肥厂,每年生产有机肥5000吨。公司还采取了有机畜禽实行分户饲养、保本增值的办法,为470户每户提供4只羊,为800户提供2万只土种鸡,主要是为了粪便还田,发展有机农业。
四是搞好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几年来,公司筹集资金先后围封沙地1万亩,造林5000亩,飞播牧草5000亩,修水塘2000亩水面,修干渠2000延长米,使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了“山青、水绿、空气清新”。
五是聘请专家加强技术指导。公司聘请吉林市农科院退休的水稻育种专家为技术顾问,具体负责公司的有机水稻育种和有机水稻的栽培工作。聘请承德市华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带着他的弟子到公司搞有机生物菌肥开发。在翁牛特旗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开展有机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科技水平。
拓市场,为农民架起致富金桥
有机食品质量好、价格高,适合一定的消费群体,产品销售是一个关键问题。公司正是发挥了龙头企业的作用,一头联农户,切实抓好生产,另一头联市场,把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架起农户与市场联系的桥梁。
一是建立销售分公司和办事处。先后建起了上海黑鱼泡子有机大米销售公司,设立了北京、沈阳、重庆3个办事处。通过分公司和办事处,黑鱼泡子的“环康”牌有机大米已销售到北京、沈阳、重庆、天津、南京、温州、济南、泰安等地。
二是重点抓好团购推销工作。几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环康”牌有机大米先后打进了国务院老干部活动中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单位,团购单位达到了26家,每年通过团购销售大米140万斤。
三是想方设法挤进大型超市。公司生产的有机大米先后挤进了北京的易初莲花超市(泰国的连锁店),重庆的兴隆百货商城(重庆市最大的超市)等。通过大型超市的销售,逐步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
翁牛特旗黑鱼泡子有机农牧业开发公司通过打品牌、建基地、拓市场,带动农民发展有机农业。到目前,公司的有机农牧业已带动农民1000多户,户均每年增收4000多元,年可创社会效益400多万元。
目前市场上的农产品争打有机牌,有机农业无形中成为一大热点。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新近在此间表示,在中国大规模推行有机农业,此路不通。有机农业盲目趋热不可取,而且要防止其中的不诚实行为。
这位中科院院士在新近的一次农业论坛上说,有机农产品作为一种高档农产品,在生产中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只允许采用绿色生态的生产方式,不允许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对土壤品质也有较高的标准。这样的高门槛决定了有机农业只能小面积、少量地做,满足一小部分高端消费者的需求。
张启发说,在中国大规模推行有机农业,肯定此路不通。大量地做难点很多。他举了一个生物农药的例子。有机农业生产中,不可使用化学农药,允许使用生物农药。但生物农药的效果有局限,特异性十分强,一般一种药只能灭一种虫。像水稻这样的农作品,一个生产周期中会出现不止一种害虫。用生物农药,灭了一虫,再出虫的时候,又要找一种药,生产过程十分繁复,成本很高。
这位中科院院士呼吁,国内的农业人士要更多关注大多数百姓吃的问题,主攻力量始终要对准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确保供大多数人消费的农产品优质、安全,价格适中。他说,如果按严格的要求操作,有机农产品的高成本注定了它的高销价,其市场份额不可能很高。如果借着有机的牌子进行市场炒作,那么其中必然会有不诚实的行为。国内有些地方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里,其实是打化学农药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77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