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植东魁杨梅的园地土质很好,为什么结不好果?还要枯枝落叶,直至死树
杨梅树只长个不结果的“病因”有五点:
一是光照不足,杨梅树周围的大树树冠过大,遮住了阳光,杨梅树得不到充分的光照;
二是土壤太肥沃了,杨梅树只会纵向长个,不会横向长叶,也不利于结果。
三是气候多变,下雪、暴雨、冷空气接连光顾,而春天是杨梅生长的关键季节,所以气候多变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杨梅树的生长和结果,
四是年龄还没到 ,
五是没有授粉公树。
杨梅树不结果的矫治技术
1.于7月底至9月底用200×10的负6次方~500×10的负6次方 多效唑喷树冠,浓度依品种和树势而定,如叶质厚、树势强旺的浓度相对要高些。当年喷药,次年即可投产,药效2~4年,药效消失后,可连续使用。也可按树冠投影面积每平方米土施0.5克多效唑。
2、修剪与压梢
春季采取“控上促下、控外促内、疏剪大枝、多留小技”的原则修剪,或“开天窗”促进树冠通风透光,促进开花结果。秋梢停止生长时,可用绳拉枝,吊药水瓶,或用树枝撑枝,使树冠开张,增加大枝张角度,缓和树势。8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花芽分化期在距树冠1~1.5米处枝干上用刀环割1~2圈,促花着果。环割枝应占全树1/2~2/3。春季2~3月或秋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果园还应深翻断根。
3、配公杨梅树授粉
生产上要求每60~90株杨梅树不少于2株公(雄)杨梅树。对现有适龄不结果园的雄株配置方法是:短期措施,开花期采取人工挂雄枝,帮助授粉受精;长期措施,采取按比例高接雄枝或补栽公(雄)杨梅树。
4、施肥与培土
以猪牛栏腐熟肥,堆沤制肥和垃圾过筛肥为主,1年施3次,第1次2月下旬,第2次5月中下旬,第3次8月初。每株大树施垃圾土肥15~30公斤加土杂肥40~50公斤。每年培土一次。每株200~250公斤。
5、防治病虫
杨梅抗病力较强,但树上有蚧壳虫、避债虫等发生时,也应在幼虫期喷药防治,叶片易受斑点病感染,应喷0.5%波尔多液防治;枝干上癞病虽较少发生,也应防治,在剔除病斑后,用1:6~10浓碱水涂刷伤口消毒
葡萄种植技术包括病虫害的防治,还有就是要用什么农药等等,怎么提高座过滤,怎么防止葡萄长成小圆果的发
1 选择良种,宜地建园
首先要选择品质优良的品种和适宜的砧木。蕉柑经过几百年的种植,生产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品种群,如以果实品质、稳产性能和经济寿命等指标作为选择标准,可选择白1 号蕉柑、南3 号蕉柑和新1 号蕉柑等中小果型品种,砧木应选择红皮酸桔、归湖酸桔和江西红桔。
种植园地也是影响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潮汕地区选择秋冬季气温日较差大且无霜冻,光照时间较长,土层深厚,土壤为红黄壤土或含有小砂石的壤土,果园周围生态环境好,有清洁水源且地下水位适宜的园地。
2 保持果园通风透光
果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不但有利于实现立体结果、提高产量,而且还能促进果实着色,使果实风味浓郁,提高果实的综合品质。
合理的种植密度易实现果园通风透光。建园时采取计划密植模式,每667 m2 种植100 ~ 120 株,果园封行后采取疏大枝和间伐的措施,最终维持50 ~ 70 株/667 m2 的种植密度;也可采取每667 m2种植50 ~ 70 株模式,推迟投产,培养较大的树体,快速覆盖土地表面,投产便可达到较高的产量。两种种植模式,投产4 年的总体经济效益无差异。
修剪是维持果园长期通风透光条件的必要措施,也是保持高产优质的有效措施。幼年蕉柑每次培养新梢前都要修剪,以整形为主,短截徒长枝和壮枝;在嫩梢伸长期间,对嫩枝进行调整,疏除过弱和过强枝,维持树冠均衡生长。
对结果树采取1 年2 次修剪,分别为夏剪和冬剪。夏剪时间为秋梢放梢前15 ~ 20 d,主要短截树冠中上部外围粗度0.5 ~ 0.8 cm 的落花落果枝组和各类衰退枝组等,留长6 ~ 9 cm 枝段,疏除株间无果的交叉郁闭枝,每株要短截30 ~ 50 个枝,培养健壮的秋梢结果母枝。冬剪在采果后至春芽长1 ~ 2 cm 时进行,疏除冬梢、树冠内膛的弱枝及少量徒长枝、伤残枝和过密枝组,封园的还要疏除株行间的交叉枝,回缩树冠中上部外围结果枝组和衰退枝组,剪口粗度0.8 ~ 1.0 cm,留6 ~ 10 cm 枝段,通过回缩和疏剪确保树体之间间距在0.3 m 以上;对老龄树还要回缩压顶和开天窗,把过高或衰退大枝序从基部剪除,使之通风透光,促进树冠中下部和内部枝条结果,促发健壮春梢营养枝,减少弱枝群,更新复壮树冠。
3 培肥土壤,保持土壤健康
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加上大气和水体污染,当前大部分蕉柑园的土壤存在有机质含量低、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土壤酸化严重、有益微生物群少、土壤中有害病菌多,在生产上表现为土传病害增多,烂根导致树体黄化现象严重,根系吸收营养效率低下,蕉柑果实品质严重下降等问题。蕉柑的优质高产离不开健康和肥沃的土壤,如果土壤不健康,施再多的肥也达不到目的。
根据蕉柑的需肥特点和当地气候特点,要年施6 ~ 7 次肥:萌芽肥1 次、花后壮果肥1 次、促秋梢肥2 ~ 3 次、壮果壮梢肥和冬肥各1 次。在此基础上,首先要每年重视石灰等碱性物质的施用,调节土壤pH 值。3 月上中旬,利用雨后追施熟石灰,第1 年每667 m2 施100 ~ 150 kg,以后每年每667 m2 施50 ~ 100 kg。其次要长期坚持每年6 月和12 月2 次穴施重肥,用肥量占全年总肥量的75% ~ 80%,包括有机肥、EM 菌等有益微生物和化学肥料,这2 次肥中有机肥的含氮量占全年施氮量的50% 以上,即每生产1 000 kg 鲜果,施优质豆饼100 kg 以上。大量元素化学肥料施在底层,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和EM 菌等有益微生物与有机肥混和为中层,上层覆盖1 层5 ~ 10 cm 土壤。如此养分释放周期长,每次肥可基本满足半年的树体需求,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树势,可长期保持蕉柑每667 m2 产量在4 000 kg左右,且果实品质优良。
4 病虫害合理防控
柑橘生产管理中,要树立健康的栽培理念,把病害虫的发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首先要利用植物本身对病菌及逆境的抵抗能力培养健壮的树势;其次利用天敌捕食作用,维护果园良好的生态系统;最后是生物生存竞争关系,接种并护养果园内有益微生物。
(1) 维持健壮的树势。施肥、修剪、疏果和病虫防治是蕉柑生产中必要的管理措施,为长期维持健壮的树势,不能破坏树体的收支平衡。具体来说,对果园中结果过多的树体要加强管理,在加强疏果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增施肥量和夏季修剪等措施培养秋梢结果母枝,维持健壮的树势。
(2) 维护果园良好的生态系统。既要防治病虫,又要保护好果园的生态系统,要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坚持“预防为主、关键时期用药、对症下药”和“轮换用药”的方针。蕉柑果实采摘完后,首先要做好清园工作,用石硫合剂、矿物油、炔螨特和毒死蜱等药物,对果园内各类病菌、介壳虫、红蜘蛛等进行清剿,降低果园病虫害基数;其次在6 ~ 7 月和9 ~ 10 月,用苏云金杆菌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加入吡虫啉或扑虱灵等,预防少量嫩梢上的潜叶蛾、柑橘木虱、柑橘凤蝶和吸果夜蛾等害虫;再次在春梢和秋梢抽发期,用宝卓加展着剂,或螺螨酯( 或乙螨唑、或联苯肼脂) 加1.8% 阿维菌素等,再加入代森锰锌或安泰生等,防治柑橘红蜘蛛、炭疽病等病虫害;最后在4 月中下旬、5 月上旬、秋梢自剪前和暴风雨后,及时用咪鲜胺或爱苗或百泰等杀菌剂加啶虫脒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防治病虫。
(3) 接种并护养果园内有益微生物。果园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益微生物,但大量使用化肥、杀菌剂和除草剂,导致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越来越少,造成蕉柑病虫害难以防治。现在作为商品的有益微生物菌种有EM 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有机物料腐熟剂等,成品的生物有机肥有土根旺、土里木美等。这些有益微生物施入果园后,受环境条件和生产管理措施的影响,在短期内成为果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很难,需要多年增施有机肥,持续施入有益微生物菌肥,减少不良管理措施的使用,最终使果园内的有益微生物成为优势种群。果园有益微生物增多后,土传病害减少,2 ~ 3 年可解决柑园生理性黄化问题,也可减轻柑橘疫菌褐腐病和柑橘树脂病的防治压力。
首先,对有益微生物菌种进行扩繁,用20 kg 红糖+30 kg 冷豆浆液+50 kg 冷开水配制成液体,加入0.5 kg EM 菌等有益微生物,繁殖7 ~ 10 d 后即可。其次,制备有益微生物发酵液,用20 kg 大豆制成豆浆100 kg 左右,加入上述扩繁的菌种液10 ~ 20 kg,发酵12 ~ 15 d 即可使用。发酵液稀释至0.8% ~ 1% 浓度,加入过磷酸钙上清液、硫酸镁、硼砂等叶面喷施,既能为蕉柑补充所需的营养,又能给果园接种有益微生物菌种。在开花前后喷施具有保果作用,在9 ~ 10 月果实膨大期多次使用,可提高果实品质,来年花多花质好。再次,制备生物有机肥,结合有机肥的施用,5 月和11 月在100 kg 大豆饼粉中,均匀混入钙镁磷肥30 kg、硫酸镁4 kg、硼砂1.5 kg 和硫酸锌1 kg 等,泼撒入EM 菌的扩繁液或发酵液,至大豆饼粉手握基本能成团,不能过湿或过干,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护堆肥, 30 d 后可穴施入果园中。最后,力争人工处理或用地布覆盖果园杂草,不用或少用除草剂,选用高效优质的农药防治病虫,减少用药次数。
5 保护果实外观品质
生产实践表明,用2,4-D 和赤霉素保果会促进蕉柑果实增大,果皮增粗、增厚,果汁量下降,不利于提高蕉柑果实内外品质。且蕉柑坐果率较高,生产上不提倡使用2,4-D 和赤霉素之类激素保果。为保证蕉柑产量,在培养秋梢结果母枝的基础上,开花前和谢花后用有机营养叶面肥( 腐植酸类、氨基酸类、海藻提取物类等叶面肥,或豆浆发酵的营养液等) 保果2 次即可。如果花量较少或花期天气不佳,可在有机营养叶面肥中加入爱多收( 或细胞分裂素类) 保果1 ~ 2 次,也能实现丰产,且粗皮大果的数量下降70% 以上,日灼的果实大幅下降,可溶性固形物提高0.5%。
蕉柑的果皮相对其他柑橘品种的果皮,对外界环境更敏感,易受到农药、叶面肥、病虫和阳光的伤害,形成伤斑,造成果皮相对不美观。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防治病虫时所用农药和叶面肥,要重视厂家推荐的使用浓度,每次防治病虫的农药和叶面肥不要超过4 种,特别要注意使用厂家已复配好的农药时,可能会出现某种农药有效成分过高,使用叶面肥时,叶面肥的总量不要超过0.5%。配制药液时,乳油的药剂先倒入药池,加总用水量的20% ~ 25% 搅拌均匀,再分批加其他药剂和一定量水并搅拌,若是2 000 倍以上的农药,要先用少量水稀释。
在5 ~ 6 月结合防治病虫害,可用12% ~ 16%的过磷酸钙浸水24 h,取上部的清液作为叶面肥,每50 kg 药液中可加入0.5 kg 磷肥的浸出上清液。连续喷磷肥水2 ~ 3 次,果实的果皮光滑且较薄,日灼较轻。
你问的问题太大了,不好回答你。只能给你找一段参考
1 园址及架材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度50㎝以上,有排灌条件,向阳、通风的田、土建园。
水泥桩的规格为10㎝×10㎝×2500㎝,钢丝为16号。
2 土地整理时间及施基肥
在8月初挖沟开厢,沟距2.5m,沟深、宽50㎝。挖好后应及时翻挖厢体,翻挖深度在30㎝以上,并整细、整平。基肥用农家肥和渣肥5000—6000㎏,使用富磷钾菌3—5包,与农家肥混施;并施入钙镁磷肥100㎏,有机复合肥50—70㎏。施肥后,把土和肥拌匀。
3 苗木定植的时间、方法、株行距和架式
3.1 定植时间:12月15日至1月15日为宜。
3.2 定植方法:苗木定植前要将苗木的根系剪留20—25㎝长,不足20㎝长的根系只剪出新伤口即可。顶端芽眼选好的剪留2—3个。苗木剪好后用清水浸泡24小时。喷50倍石硫合剂消毒后再定植。栽植前应先将穴底的土向中间垒成一个小土堡,然后将苗木主根的下端放在土堡上,根系向四周摆好,将土回填一半,用脚踩实。每厢栽2行,栽后盖上地膜和天膜。
3.3 株行距:株距70㎝、80㎝、100㎝,小行距1m,大行距1、4m,667㎡栽500—800株。
3.4 架式:单臂水平式篱架。
4 定植当年的病虫害防治
当新梢长到15—20㎝高时,开始第一次喷药,可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或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倍,防治葡萄霜霉病、炭疽病、黑痘病、白腐病、黑腐病、褐斑病等病害。也可用1:0.7:200倍波尔多液。喷药时以叶片背面为主,雾滴要细并喷均匀,不能喷得大量流水。
用0.3%绿晶乳油1000倍或10%歼灭乳油4000—6000倍防治各种害虫。
5 定植当年的新梢管理
葡萄定植发芽后出现一片真叶时,开始抹芽,抹芽的原则是每株保留一个新梢。当新梢长到25—30㎝高时引绑在竹竿上,1.2m高时引绑在第一道钢丝上。注意及时中耕除草。当新梢长到40—50㎝高时进行第一次摘心,摘心后发出的顶端副梢,选一个强壮夏芽副梢作延长梢,向上延长生长,以下发出的夏芽副梢留1片叶反复摘心。并及时引绑上架。当新梢长到1.5m高时,进行第二次摘心,摘心后顶端发出的副梢长到四片叶时摘心。
6 定植当年的施肥
当年雨水多时,应以施有机复合肥和渣肥为主,少施粪水;若天旱时以施渣肥和粪水为主,配合施用有机复合肥。施有机复合肥时每株25—30g,,施在距主根25㎝以外的位置。以穴施为主。
肥料要坚持勤施薄施,种植当年幼树整个生长阶段所需的养分以人工追施的办法来解决,即将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按比例溶解成液体肥,浇到葡萄根系分布范围内的土壤中。
施肥要求:浅施,人粪尿与水的比例以1:4为宜,随着种苗不断生长逐步提高到1:3;6月以前以氮肥为主,6月以后增施磷钾肥。
根外施肥:在每次喷药时加入叶面肥;可加好帮手,每150g加水50㎏。
7 定植当年的秋季管理
主要注意对秋梢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把达到标准以外萌发的新梢全部抹除。病虫害防治可选用80%必备可湿性粉剂、科博可湿性粉剂加0.3%绿晶乳油1000倍液或10%歼灭乳油4000—6000倍液常规喷雾。
8 定植当年的冬季管理
在每年的12月下旬开始修枝。修枝的方法是以当年的生长粗度达0.8—1㎝、高度1.4m,剪留80—100㎝高,粗度0.6㎝以下的剪留20㎝高,主杆上的副梢全部剪除。剪枝后把主杆放平,绑在距地面70㎝的第一道钢丝上。
当冬季修剪结束后,应把园中的落叶和枯枝全部清扫干净,并将清扫出的杂物焚烧或深埋,减少病菌虫卵的残留和传播,清扫后全株与地面喷一次50倍液的石硫合剂。
9 定植第二年的综合管理
9.1 在葡萄萌芽前(大约在2月上旬)施一次农家肥或50%有机复合肥(每株50—70g),施肥后将土填平后浇一次透水。
9.2 待葡萄芽萌动至变绿前,注意防治黑痘病、霜霉病、褐斑病、炭疽病、锈壁虱、螨类、蚧类。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 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倍,0.3%绿晶乳油1000倍液混施。虫害发生严重时,可用10%歼灭乳油4000—6000倍液常规喷雾。
9.3 当芽眼萌发后能分辨出主芽和副芽时,开始进行抹芽,把没有果的副枝抹掉,保留主芽;高度在1.4m的树,地面以上70㎝以下芽眼全部抹掉。每隔10—15㎝留1个结果枝,1个结果枝可保留1个果穗,没有结果的新梢可作预留枝保留。高度在1.4m以下的树,在顶端保留1个强壮芽做延长梢,不留果,开及时引绑上架。当年生长高度达1.4m时摘心,摘心后发出的顶端副梢留5—7片叶后摘心;高度在80—100㎝的树,留3—4个新梢,同时可留2—3个果穗;80㎝以下的树不留结果枝,在顶端保留1个强壮芽做延长梢。
9.4 3—4叶期,喷一次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0.3%绿晶乳油1000倍液,加多抗霉素300倍液,防治黑痘病和炭疽病等病害。虫害发生严重时,可用10%歼灭乳油4000—6000倍液防治。花序分离期,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0.3%绿晶乳油1000倍液防治各种病害。用10%歼灭乳油4000—6000倍液防治各种虫害。
9.5 在开花前3—5天,把果穗以下的副梢全部抹除。果穗以上副梢留1片叶反复摘心,果穗以上把直径小于5—7㎝的叶片剪除,摘心后发出的顶端副梢留2—3片时反复摘心。
9.6 开花前1—2天,喷一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加10%歼灭乳油4000—6000倍液,防治病虫害。
9.7 幼果膨大至成熟期,对果穗进行整理、疏果,把授粉不良的果粒和果穗疏除。强壮树势的树每株可留2.5—3.5㎏,树势弱的树可留1—2㎏,当年剪枝高度80㎝以下的树不留果。同时可施用50%有机复合肥每株50—70g,连续施2—3次,每次间隔15—20天,距主根40—50㎝处作穴或开沟施入。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科博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0.3%绿晶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穗轴褐枯病等病害。用10%歼灭乳油4000—6000倍液防治虫害。
9.8 采收后到落叶期。此时期是来年春季生长的营养积累期,应注意肥水管理,在9月至10月伏旱过后秋雨来时,重施一次农家肥,或50%有机复合肥,每株50—70g。
9.9 第二年冬季把结果树的结果枝留4—6个芽,其余的剪除,未结果树的延长梢把1.4m高处以上部分全部剪除,副梢全部剪除。冬季管理与第一年相同。
10 定植第三年的综合管理
葡萄从定植第三年起的抹芽,结果枝副梢处理,施肥,病虫害防治都与第二年基本相同。夏季管理:主杆高度达到1.4m高的树不再留延长梢。树形管理:从第三年起靠近主杆位置的预留枝要保留,如靠近主杆位置的新梢果穗很好,就保留此新梢用于结果,可不留预留枝。冬季修剪,将当年靠近主杆的结果枝留4—6芽,其余的全部剪除。如果当年的结果部位有结果枝,同时靠近主杆还有预留枝,就将预留枝4—6芽剪除,以上结果枝不留芽全部剪除。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7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