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设计一个农业技术推广方案
分类: 教育/科学 >> 院校信息
解析:
给你个例子:
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农业部关于发展2004年粮食生产的总体部署与目标任务,制订以下“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一、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 *** ”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全国特别是粮食主产省区农技推广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较多、专业覆盖面较广和推广体系较健全等优势,积极配合农业部有关司局,围绕“一个目标”(确保粮食总产不低于9100亿斤),狠抓“三项工作”(推广主导品种,配套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服务“五大行动”(夏粮增产行动,春夏播面积恢复行动,大秋作物增产行动,科技提升行动,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举全系统之力,为实现2004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二)目标任务
在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10个优势产业带的15个主产省区,建立良种良法示范点26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13个)(附件1),示范推广新品种50个、关键技术15项。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为四大粮食作物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培训技术骨干、乡村农技员、示范户、种粮大户500万人次。通过示范与培训活动,辐射和带动15个省区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
(三)技术路线
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为对象,以优势产业带为单元,以品种为主线,组装综合配套技术。在每个优势产业带设立若干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确定1-2个主导品种,推广1-2项关键技术,辐射和带动良种良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统一部署、分头实施和广泛发动、多方参与的工作原则,组织相关省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力量,积极投身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科技行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信息发布、技术示范、逐级培训、服务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措施,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
二、主要内容
(一)水稻
在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等3个优质水稻产业带,设立示范点9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6个),示范主导品种18个、主推技术4项。
1.华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博优235、博优998、丰华占、矮秀占。
(2)主推技术(1项)
水稻抛秧和免耕抛秧技术。技术要点:选用塑料钵体软盘育秧;旱育秧培育适龄壮秧;抛秧的大田施足有机肥,免耕抛秧的大田采用秸秆还田;亩抛基本苗6-7万株;适时施用分蘖肥和化学除草;中期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适时施用穗粒肥,间歇灌溉;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2.长江流域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12个):丰川三号、D优13、金优463、先农16号、两优培九、绵Ⅱ优838、丰两优1号、中优448、T优207、金优117、丰优香占、扬两优6号。
(2)主推技术(2项)
抗药性稻螟虫综合治理技术。技术要点:调整播期,避过一代螟虫产卵高峰期,降低害虫在水稻上的落卵量,减少虫口基数;做好田间清理工作,有条件地区实行深水封灌减少害虫越冬场所,降低虫源数;集中秧田防治,重治一代,压低二代基数;停用高抗性的药剂,换用抗性较低的药剂,实施混合、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稻瘟病综合治理技术。技术要点:应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和种子消毒处理;栽插前使用药液浸秧;通过调节播期、田间密度、田间湿度和施肥量,增强抗逆性;系统监测病情,适时采用喷药防治。
3.东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辽粳9号、辽粳294。
(2)主推技术(1项)
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旱育秧培育壮秧;施足有机肥,精细整地;稀植或超稀植;中期露田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二)小麦
在黄淮海强筋冬麦、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和大兴安岭沿麓春麦等3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3个),示范主导品种10个、主推技术4项。
1.黄淮海强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6个):郑麦9023、豫麦34、8901、9409、济麦19、洛麦20。
(2)主推技术(2项)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对中筋、强筋小麦,选用肥水条件较好的高肥地块和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的品种;将底肥和追肥的比例由7:3改为5:5,追肥时期由原来的起身期推迟到拔节期,地力较好的地块可推迟到拔节与挑旗之间。
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足墒播种;选用早熟、耐旱、容穗量大的品种;增加磷肥施用量并全部底施;春季控制用水,实现亩产350-400公斤目标,只需在拔节期浇1水,实现亩产400-450公斤目标,最佳浇水时期为拔节期和开花期。
2.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扬辐麦2号、扬麦13号。
(2)主推技术(1项)
稻茬麦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用越冬期抗寒抗冻害力强的矮秆、半矮秆紧凑型品种;适期播种,共生期一般掌握在10-15天,不宜超过20天;精确套播,基本苗一般比常规耕播高产栽培法增加10%-30%,确保全苗齐苗。
3.大兴安岭沿麓强筋春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龙麦26、垦大6号。
(2)主推技术(1项)
保优与节本标准化生产技术。技术要点:在轮作的基础上,选用大豆茬(避免甜菜茬);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适时播种,边播种边镇压;在3叶期采用顺垄法压青苗2次;合理肥水运筹。
(三)玉米
在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和黄淮海专用玉米2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2个),示范主导品种9个、主推技术3项。
1.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龙丰二号、益丰10、四密25、平安18。
(2)主推技术(2项)
大垄双行覆盖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稍长的品种;适时化除覆膜;选用长效碳氨或涂层尿素作底肥;及时放苗补苗。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技术要点:适期放蜂,防治一代玉米螟在产卵初期为第一次放蜂适期,产卵始盛期第二次放蜂;防治二代玉米螟,于8月初及8月12日左右放蜂两次;保证亩放蜂量为1-1.5万头,总数2次,每亩设放蜂点2-4个;根据当时当地的主风向和风速安排放蜂和各点蜂量,将蜂卡撕成小块,在放蜂点附近选择一株玉米,将蜂卡用秫秸皮或针线别在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基部的三分之一处,如遇大雨,须延期放蜂,并将蜂卡放在阴凉黑暗处暂时保存;配合使用菌剂消灭幼虫。
2.黄淮海专用玉米产业带
(1)主导品种(5个):郑单958、浚单20、登海3707、鲁单984、蠡玉16。
(2)主推技术(1项)
夏玉米免耕覆盖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根据玉米用途选用优质专用玉米品种;麦收时麦秸直接粉碎还田;确定底施化肥量,调整施肥深度,将全部磷、钾肥和少量氮肥做底肥,施肥深度在8-10厘米为宜;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及害虫防治;在定苗后及早追肥,促幼苗早发。
(四)大豆
在东北内蒙古高油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2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7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2个),示范主导品种13个、主推技术4项。
1.东北内蒙古高油大豆产业带
(1)主导品种(8个): 铁丰31号、辽豆11号、吉育45、吉育43、黑农41、东农434、吉林35、吉林47。
(2)主推技术(3项)
“垄三”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分层深施肥,化肥做种肥时,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5~6厘米处,化肥做底肥时,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10~15厘米处;采用机械在垄上进行双行等距精量播种,播量每公顷保苗20~35万株。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技术要点:选用矮秆、半矮秆抗倒伏品种,并选用合适的播种机械进行精量播种,按平窄密、大垄密和小垄密三种方式确定行距;增加肥料投入,重点是增施有机肥,搭配施用化肥,施用量要较常规垄作增加15%以上,还要因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搞好播前或播后苗前的化学除草,根据当地杂草群落,选择效果好、污染小的除草剂,实现一次性的彻底除草,以防草荒。
重迎茬控制技术。技术要点:合理轮作,尽量避免重茬、减少迎茬;选用抗孢囊线虫或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并适当增加播种密度;采用松、翻、耙、旋相结合的深松耕法;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加强田间管理。
2.黄淮海高蛋白大豆产业带
(1)主导品种(5个):冀豆12、徐豆9号、豫豆25、鲁豆10、豫豆22。
(2)主推技术(1项)
高蛋白大豆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抢墒免耕播种,采用条播或点播,争取五苗(早、全、齐、壮、匀);中耕灭茬,及早间、定苗;科学施肥,采取前茬重施磷肥(施足底肥),花期追施氮肥,后期根外喷施;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对旺长的大豆施用多效唑进行控制;出苗20天后要灌水防旱,同时中耕松土保墒;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苗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虫、草害,中期防治好蛴螬,后期要防治大豆食心虫。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制订《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每个主要粮食作物成立1个技术推广督查指导组,中心领导任组长,相关省区农技推广站(总站、中心)及中心有关处室人员为组员,具体组织实施每个作物的技术推广方案(附件2)。
(二)发布技术信息
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四大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实用技术手册,按作物、产业带介绍主导品种及其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免费印发各示范点。在四大粮食作物生长关键季节,利用《农民日报·中国农技推广周刊》、《中国农技推广》和《中国植保导刊》及“中国农技推广网”发布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粮食政策、市场供求等信息。组织相关省、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等传媒开辟专栏或专题节目,按照农时及时发布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技术信息。通过在农民活动集中场所举办宣传栏、墙报,利用送科技下乡、热线电话咨询和发放明白纸、信息卡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传播粮食生产实用技术。
(三)组织技术示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有关省区、县农技推广部门建立13个标志性良种良法示范点(一个业务处室负责一个示范点)(见附件),其余13个示范点由相关省区农技推广部门会同有关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建立。各粮食主产省区要组织县农技推广部门在重点县、乡村设立集中连片的示范点,做到1县1个示范区(面积万亩以上)、1乡1个示范片(面积千亩以上),形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网络。在生产关键季节逐级组织现场观摩或实地培训,利用示范点带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开展逐级培训
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术培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培训粮食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农技骨干(1000人次),相关省、地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培训县级和重点乡镇农技人员(20万人次),相关县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培训乡镇农技推广员、示范户和种粮大户(480万人次)。
(五)狠抓服务指导
加强与农业科研、教学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在生产关键季节,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系统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现场咨询指导。组织各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苗情、墒情、虫情、病情系统调查和监测,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技术对策,并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配套服务,推进农资产品连锁经营与配送服务,因地制宜提供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收获等社会化服务。协助有关部门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的农资产品。
(六)强化督促检查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责任到人”的方法切实将本方案落到实处。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每个粮食作物生产的前、中、后期要向上一级农技推广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每个作物的关键生产季节要派员实地督查指导。各地工作进展及督查情况将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简报》和“中国农技推广网”予以通报。
全国农技中心办公室 2004年3月22日印发
申请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要做哪些程序?请详解
疫情防控农产品供应工作方案
受疫情影响,传统交易方式被打破,农副产品供应受到一定影响。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地方首责,把农副产品稳产保供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下面是分享的农产品专项整治方案资料,欢迎参阅。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部署,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势,确保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全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尽快复工复产。根据县新冠肺炎指挥部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对保障农副产品生产供应认识受疫情影响,传统交易方式被打破,农副产品供应受到一定影响。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地方首责,把农副产品稳产保供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落实首要领导负责制,坚持把农副产品保供应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作为保障人群众生活的要事来抓,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切实抓好防控措施和农业生产复产复工双落实,确保全县农副产品有效安全供给。
二、把握重点,抓好 ?五保四送?工作落实?五保四送?即:保?菜篮子?充足、保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计划和在建项目和在建项目投产达效、保运输渠道畅通、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服务。
五保 :
(一)保?菜篮子?充足。
一是加强蔬菜生产供应能力。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尽早动员广大菜农,科学安排茬口,提前制定种植计划,及早动手、选好品种、备足种苗,合理安排瓜菜种植品种,确保早春蔬菜不断档。加强蔬菜生产基地间的互助合作,有序组织相关劳动力在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及时采收、及时上市,日产量达30吨以上。
二是加强肉蛋奶生产供给。落实好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提高猪肉市场供应保障能力,确保猪肉日产量达40吨以上。进一步加大家禽、牛羊等畜产品消费引导宣传,加快畜禽养殖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有效增加替代供给,保障日供牛肉3吨、羊肉2吨、禽肉10吨左右,鲜蛋50吨、牛奶3吨以上。
三是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高起点抓好麦田春季管理,指导农民根据苗情、墒情,因地制宜做好镇压划锄、保墒增温,控旺防倒、促弱转壮,组织引导农机、植保等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按着?7个10?的目标,强化工作统筹,高质量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及早规划建设成方连片千亩示范片、百亩示田,积极落实?一减四增?工作任务。高效率抓好农资供应,各乡镇、各部门要及时打通乡村运输梗阻,确保农资运输畅通,抓住当前农资复工时机,协调农资经营企业做好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储备调运工作,鼓励农资企业、经销商、农户开展?点对点?送货服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哄抬特价行为,确保春耕生产需要。
(二)保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对河北古船、益彰、双荣、北京宝金龙等6个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市县领导干部包联制度,确保复工复产、尽快达产达效,实现年度效益目标。保障养殖企业正常运行。结合生产实际和职工状况,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复工生产实施方案。对所有员工进行摸底调查,每天填报健康登记表;每天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登记,测量体温,进入消毒室实施喷雾消毒;安排专人对生产区、生活区进行全方位消毒,建立场地、车间员工和食堂工作人员防护情况检查台账;不定期在企业工作群转发各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发布防疫知识,保障复工复产工作有序进行。
(三)保计划和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项目安全复工。加快推进阜城县王集乡辣椒玫瑰产业园建设和阜城县阜城镇精品梨园建设2个现代都市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能够如期完工。积极动员河北新好福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猪繁育场尽快投产运行,稳定提供商品猪供应。
(四)保运输渠道畅通。要维护好农副产品正常的流通秩序,打通?菜篮子?产品流通运输堵点,严格落实国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关于交通运输管理的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把?菜篮子?等农产品纳入生活必需品保障范围,不得封村断路,不得拦截蔬菜、水果、畜产品、种畜禽和农资等运输车辆,确保通往蔬菜基地、畜禽养殖场、屠宰加工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的道路畅通。重点建设好崔庙镇张桥村冬桃、大白乡小黄庄鸭梨两个特色产业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中心。依托阜城县农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联合邮政快递、圆通快递、供销云仓、京东联合仓等资源,实现快递物流进村,帮助农民实现产销衔接,打通运输配送中梗阻,助推产业发展。
(五)保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农林综合执法大队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农业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和衔接,决不能出现因疫情期间需求量大或有滞销情况而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同时要全面开展农资打假春季专项整治行动,灵活调整监测方式,产品抽检涵盖全部产地环节、覆盖主要品种,精准锁定监测参数,确保监测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双轨制?网格化排查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动物疫病防疫队伍对全县养殖场(户)、屠宰场点、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排查监管,确保做到全覆盖。严格动物运输车辆管理,抽调专门人员,设立公路临时监督检查站。加强对动物运输车辆的检查、消毒与防疫。严格做好人员疫情防控。指导养殖、饲料、屠宰、加工等企业,严格落实防疫主体责任,督促企业采购充足的口罩、测温枪、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做好对各场所和设施设备的消杀防疫工作。对所有员工登记造册,检查职工健康状况,排查是否有来自重点疫区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加强与所在地卫健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联系,设置厂区疫情防控隔离点,引导员工提高防范意识,全力以赴确保生产经营人员安全。
四送:
(一)送政策。严格落实疫情期间促进复工复产的有关政策。
在财税政策方面,严格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2020年第8、9、10号公告相关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企业,由企业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对投产当年营业收入达5亿元以上、对经济发展贡献前10强的食品企业,按前3年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50%-100%额度给予奖励;后3年按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30%-50%额度给予奖励,具体比例另行确定。年缴纳税收在3000万元以上的,实行?一事一议?。
在金融扶持方面,落实好国家对生产、运输、销售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的专项再贷款政策和财政贴息政策;执行好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对辖区重点领域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0.5-1个百分点。
在降低费用方面,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减免疫情防控期间停工高压企业容量电费,工业用水价格、用天然气价格均下调10%,期限为3个月;对企业生产经营用气、用水实行?欠费不停供?,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由企业补缴各项费用。
在缴纳社保费用方面,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援企稳岗补贴政策,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将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年度的起止日期推迟3个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在用地政策方面,自然资源与规划等部门要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对国家级龙头企业和省政府确定的行业领军企业发展所需建设用地优先满足供应。对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在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食品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涉及占用林地的,按最低标准收取植被恢复费。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二)送科技。
一是进一步强化技术指导。为避免人群聚集,减少人员接触,创新技术指导方式,将互联网与农业技术推广相结合,把线下工作搬到线上,通过网络视频形式组织专家会商,通过微信公众号、录制微视频、农技推广云平台、视频会议、农博士在线进行网上培训与指导,组织全县农技人员开通微信群和专家热线电话,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加强蔬菜大棚、日光温室等田间管理,不断提高农田管理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强?院县合作?。通过网络、视频、电话等形式,实现专家与农民点对点、屏对屏的培训指导,坚持不误农时、不误农事,同时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做好合作项目技术示范,指导瓜菜、高梁、大豆、花生、桃、梨、葡萄等农产品春季生产。三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增加食品产业科技投入,加强食品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送信息。
一是深挖本地市场。积极协调对接,强化部门协作,开展基地农产品进企业食堂、进机关食堂、进干部职工家庭?三进?行动,全力发动企业及政府部门干部职工支持本地农产品销售;引导基地、企业开展线上平台销售,进一步拓宽电商配送业务,化解供销矛盾。
二是推动网络销售,进一步加强与商务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引导农业企业通过县供销社与阜城县德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销售合作,深化与我县京东扶贫小站合作,充分挖掘线上平台销售潜力,全方位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链,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市场。
三是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加强信息公开,通过新闻媒体、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平台,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生活物资价格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居民均衡消费,指导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做好逆周期生产工作。
(四)送服务。
一是优化服务便民利企。对在线申报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统一实行网上审批。主动对接省市重点项目和农业产业项目,对于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以及企业生产经营项目的农业产业招投标项目,积极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一对一指导帮助建设单位办理前期手续。
二是开展?抗疫情、解农困、促生产?行动。着力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鲜活农产品、饲料、化肥、农药、种子种苗、兽药等方面困难与问题,落实省、市、县三级联动,对供需矛盾、运输不畅等具体问题,迅速协调解,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和农生产稳定发展。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做好调查研究。各乡镇、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抓紧了解因疫情冲击影响农副产品供应的情况,了解?菜篮子?生产情况、春耕备耕情况、农副产品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农副产品运输受阻情况。加强对农副产品供应能力、产量、本地需求、外调能力等信息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解决农副产品供应中问题。
二是搞好宣传引导。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利用电视、网络等手段及时将各项抗疫情、促生产、保供应政策举措传达到基层一线、经营主体、农民群众,积极倡导冰鲜农副产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习惯,树立健全的消费观念。各乡镇、各部门要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三是加强督导落实。县疫情防控制指挥部办公室与县委政府督查室将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开展督导检查,对在应对疫情冲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供应落实上工作不利的,使农民群众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党纪问责。
四是强化部门协同。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给各项政策举措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确保农产品供应,维护好全县正常的经济与社会秩序。
?
田间药效的试验要求:
田间小区试验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植物种类、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研究农药在应用上的各种效应,鉴别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的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影响,是综合评价农药的使用与推广价值所必须的步骤,是新农药室内试验过度到大田实际应用的中间纽带。为了正确评价一种农药,使药效资料符合农药登记的要求,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可比性,并要与国际上的试验方法取得一致,以便交流,田间药效试验应按着统一的试验程序,严格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内容力求
全面。试验单位和地点应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统一安排。
1)每一个新研制的农药、新剂型应在我国不同气候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耕作区完成两年以上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2)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是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最基本条件,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试验地,要求地势平坦,土壤类型、肥力基本一致,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一致,排灌方便的田块,并应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及水量。不要将试验地选在树林、房屋、河流、池塘及大路边的田块。否则会影响试验的代表性。
3)试验作物和防治对象的选择:一般来说,新农药、新剂型在进入田间小区试验之前,基本掌握了它的试验作物和防治对象,为了获得理想结果,应选择敏感品系作物进行试验,创造和提供有利于防治对象发生的条件。也就是说该药的防治对象是什么,选择的防治对象的寄主(为害作物)是什么。根据这些来选择在哪种作物上进行试验。所选择的作物应该有防治对象发生(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发生的条件),否则没有防治对象试验无法进行,防治对象的发生程度一般中等偏重且发生均匀为宜。?
4)田间试验小区设计:?
试验药剂应选择三个不同的试验剂量,对照药剂可使用一个常用剂量,也就是用当地推广使用的有效计量。对照药必须选用已登记注册过的产品,并经过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剂型和作用方式接近于试验药剂。试验同时要设有只喷清水的空白对照,共五个处理。?
试验小区一般情况下应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处理最少4次重复。一种单剂的田间试验不得少于20个小区。?
小区面积:各种试验的要求不一样,应该按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规定的面积执行。但应注意试验地周围及小区之间应该留有保护行。?
5)施药方法:施药方法应与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采用常用器械施药,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如果是喷雾,使用的药剂要做到正反面均匀周到,否则会直接影响药效结果。?
施药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试验药剂的种类、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特点以及作物生长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自然环境因素和试验的具体要求等来决定。例如:速效性好和持效期长的药剂,调查时间就不能相同,后者就应该延长调查时间并增加调查次数。?
药剂剂量的表示方法:试验报告中药剂使用剂量应以公斤或升/公顷的制剂量表示,也可以用克(有效成分)/公顷,果树则应用毫克/公斤表示或用稀释倍数表示。?
在试验中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非靶标生物要使用其它药剂处理,应对所有的试验小区(包括空白对照)进行均一处理,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尽量使用作用方式不同的药剂,使其干扰因素保持在最小程度,并在试验报告中提供这类施药的准确记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7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