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白菜种植面积
广西白菜种植面积是20万亩。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二年生草本,高可达60厘米,全株无毛,基生叶多数,大形,倒卵状长圆形至宽倒卵形,顶端圆钝,边缘皱缩,波状,叶柄白色,扁平,花鲜**,萼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直立,淡绿色至**。花瓣倒卵形,果梗开展或上升,种子球形,棕色。5月开花,6月结果。
白菜的相关介绍
白菜原分布于中国华北,中国各地广泛栽培。白菜比较耐寒,喜好冷凉气候,不适于栽植在排水不良的粘土地上。白菜营养丰富,菜叶可供炒食,生食,盐腌,酱渍,外层脱落的菜叶尚可作饲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白菜原分布中国华北,中国各地广泛栽培。白菜比较耐寒,喜好冷凉气候,因此适合在冷凉季节生长。如果在高温季节栽培时,容易发生病虫,或品质低劣,产量低,所以不适合在夏季栽培。它对低温的抵抗能力非常强。
温度达负3度以后,如能逐渐升温,也能恢复生长,但若达到负8度以后,气温继续下降到负11度左右时,则不能恢复正常生长而遭受冻害。白菜适于栽植在保肥、保水并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与砂壤土及黑黄土,不适于栽植在容易漏水漏粪的砂土,更不适于栽植在排水不良的粘土。
水稻又分双季早稻和晚稻、一季稻(中稻)、再生稻等。其分布很广,北至黑龙江漠河,南至海南岛的崖县,西至新疆,东至台湾和黑龙江和三江平原,低至东南沿海,高至海拔2600的云贵高原都有水稻栽培。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目前的水稻种植可分为六个大区:
我国的六个稻作区:
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区 黑龙江流域以南、长城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主栽品种以早粳和特早熟早粳为主。该区大于零度积温3500-3700度,年降水量350-1100毫米。稻作期一般4月中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西北干旱单季稻作区 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北方大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西部、新疆、宁夏、甘肃大部。品种主要是早熟早粳、中粳。该区大于10度积温2000-4500度,无霜期100-230天,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大部地区气候干旱,光能资源丰富。稻作期一般4月-10月。
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区 地处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东南部、山东、山西、河南大部、安徽和江苏淮河以北地区、陕西中北部、甘肃兰州以东地区。种植品种以粳稻为主。诚地区大于10度积温4000-5000度,无霜期170-230天,年降水量580-1000毫米以上,东春干旱,雨量大多集中在夏秋。
西南湿润单季稻作区 地处我国中西部及高原地区,包括四川、湖南西部、贵州大部、云南中北部、青藏高原河谷地区。水稻垂直分布明显,低海拔以籼稻为主,高海拔以粳稻为主,中间地带籼粳混栽。该区大于10度积温3000-6500度,年降水量500-1400毫米。生长季180-260天。稻作期3月下旬-10月。
长江流域湿润单双季稻作区 地处南岭以北、秦岭以南、包括江苏及安徽中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盆地、陕西和河南的南部。早稻品种多是籼稻,中稻品种多为籼型杂交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以粳稻为主。该区大于10度积温4500-6000度,水稻生产季210-260天,年降水量700-1600毫米。
华南湿润双季稻作区 南岭以南,包括云南西南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省(区)。种植品种以籼稻为主,山区也种粳稻。本区大于10度积温6500-9000度,水稻生长季260-365天,年降水量1300-1500毫米或以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0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