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中亚水资源缺乏的政治原因

中亚水资源冲突和冲突升级的原因

中亚水资源缺乏的政治原因

中亚五国水资源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水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客观原因,还有各国经济发展战略、水资源利用开发、人口快速增长和环境约束等社会经济原因。

(一)中亚水资源自然分布、开发利用和消费水平不均衡

一是中亚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河流下游国家的水资源短缺。乌兹别克斯坦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704立方米,土库曼斯坦为232立方米。相比之下,哈萨克斯坦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4 484立方米,塔吉克斯坦为1.117 1万立方米,吉尔吉斯斯坦为1.039 4万立方米[2]。二是中亚各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存在差异。属于上游国家的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使用量总共占17%,而下游国家即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水资源使用量分别占52%、20%和10%。三是中亚各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从目前情况看,中亚五国水资源利用效率都很难达到联合国《关于非航海用国际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例》所规定的公平性标准。

(二)独立之前的农业区域差异化战略

沙皇时代对中亚国家实施的农业政策——棉花资源战略是中亚水资源冲突激化的开端[3]。苏联时期区域之间的农业分工和动力分工体系及盲目的灌溉农业扩张战略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不均衡利用。1998年,俄罗斯学者科特尔亚科夫(Kotljakov)认为,苏联时期的灌溉农业开发政策是中亚农业用水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4]。20世纪60年代初期,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灌溉农业区均增加1.5倍,哈萨克斯坦增加1.7倍,土库曼增加2.4倍。90年代初独立后,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遏制。当前,中亚五国的灌溉土地面积在199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50万公顷。

(三)政治方案的缺失

长期以来,联合国和中亚五国过度关注技术效率和灌溉面积的缩小,而没有关注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解决方案。联合国中亚问题专家温萨尔(Weinthal)于2006年认为,中亚水资源专家总是把简单的技术解决方案等同于复杂的政治解决方案。因为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不仅遇到技术层面问题,还会为保守的政治家所左右 。世界银行承认减少水稻灌溉和棉花种植面积是不可能的。也有人认为,棉花不仅保证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性,还会带来丰厚的外贸收入。因此,中亚各国政治家不愿意支付更高的改革成本以支持社会政治变革[5]。

(四)各国继续强调粮食安全和食物自给自足的农业政策

独立后,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的结构变化非常快。例如,棉花种植面积增加近25%,小麦种植面积增加75%,水稻种植面积增加219%,蔬菜种植面积增加129%,导致水资源依赖性农业的迅速扩张。土库曼斯坦灌溉农田面积从150万公顷增至180万公顷。土虽然采用稳定政策,使棉花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57万公顷,但小麦种植面积却从35万公顷增加到55万公顷。1991年,乌兹别克斯坦拥有灌溉农业土地420万公顷,2000年扩大到450万公顷,2005年进一步扩大到492万公顷。在快速实现食品自给自足的政策指引下,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了10%(1992年为166.67万公顷,目前为142.5万公顷左右),但规模仍然很大;严重依赖水资源的小麦、水稻和蔬菜等种植面积增长过快,平均增加了30%左右。

(五)环境包容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中亚五国人口增长较快,联合国经济环境和社会合作组织的最低估算为1.7%[6]。按照这一估算,到2025年,中亚五国人口将达到7 000万。另一方面,化肥和有害杀虫剂使用量增加。目前,中亚各国,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灌溉农业区化肥使用量是1992年的两倍之多,且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过多的化肥和农药渗透到地下,导致地下水资源的二次污染。根据荷兰经济学家斯普尔(Spoor)2000年的估计,每年至少总量达8 400万吨的咸盐流入河流。上游国家工业企业和采矿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导致中下游国家灌溉水和饮用水的污染。再说,河水已经出现断流。1960年,锡尔河有560亿立方米河水流入咸海。到1970年,锡尔河河水不再流入咸海。而到1980年,阿姆河河水也不再流入咸海。1980年,咸海或分为两个部分:北部小海和南部大海。咸海的生态灾难已经很严重,如咸海盐碱度提高,至少24种咸海鱼种被灭绝。目前,至少200万人口生存在恶劣的环境中,承受着由饮用水导致的肿瘤、呼吸道综合症、偏瘫和痴呆症等慢性病折磨, 咸海区域婴儿的死亡率达到10‰[7]。

(六)中亚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实施的一系列能源开发和灌溉区开发项目

一是塔吉克斯坦于2003年重新启动的罗贡和桑图达(The Rogun and Sangtuda hydroplants)水力发电项目[8]需要大量水资源。二是土库曼斯坦于2000年启动的金世纪湖项目对阿姆河的影响甚大,直接影响乌兹别克斯坦的利益。三是阿富汗经济重振导致水资源利用量的增加。阿富汗2007年提出的有关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新政策显然对阿姆河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新政策提出的“仙女山”(Good Hill)项目,将从阿姆河支流抽水送达阿富汗的重要农业区——马扎里谢利普。

(七)中亚各国水资源相关设施的主权控制

一是吉尔吉斯斯坦利用其所控制的锡尔河河坝和大量的水库水力发电,导致下游国家的水资源短缺。二是塔吉克斯坦控制卡拉库姆(Kayrakum)水库,直接影响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用水。根据有关协议,该水库每年只能调用60亿立方米的水流量,实际年调用水流量为120亿立方米(如果土库曼斯坦的灌溉农业区开发计划一旦实施,这一协议就得调整)。乌兹别克斯坦控制图亚穆云(Tuyamuyun)水库,影响土库曼斯坦的水资源利用。而哈萨克斯坦控制恰尔达拉(Chardara)湖,也影响乌兹别克斯坦的水资源利用。这些水库和湖泊的主权控制导致民族之间的严重对抗和纠纷。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认为,中亚国家的许多改革不是为了节约水资源,实际上正在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量[9]。

总之,在中亚地区,对水资源贡献最大的国家水资源开发利用最少,而对水资源贡献最少的国家水资源实际使用量却很高。中亚水资源问题容易引发小范围的冲突,进而演变为国际冲突的可能性增大。中亚各国独立后实行的土地私有化催生了无数的小农场主。随着小农场主的发展,中亚各国面临新的水资源冲突。小农场主对设施农业的成本敏感性导致传统灌溉技术投入不足。目前,下游国家的灌溉农业区小农场主已经对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资源质量表现出极大的不满[10]。中亚各国杂居的民族多样性可能使小范围的冲突进一步变成村级,甚至是局部的区域型冲突[11]。因此,如何协调这一矛盾,将是避免冲突升级,实现区域长久稳定的关键。

三 中亚水资源合作开发进程

独立初期,中亚五国就感觉到水资源开发合作将是一切合作的核心,因而签署了框架性的合作协议,并不断商定、不断探索新的高效率的合作框架。这一过程探索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合作模式。但是,所有合作协议或多或少存在不确定性。

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非常的广,主要以大水灌溉为主,耗费水资源较多,那么有哪些小麦节水灌溉措施吗?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小麦节水灌溉措施

1.播种进行贮蓄灌溉。小麦播前采用大定额灌水,使50至200厘米土层的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增加深层根比例。

2.灌小麦关键水。根据小麦需水特性和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效应,采用灌关键水的方法是一项有效的节水措施。据研究,在灌足底墒水的情况下(冬前墒情较好),灌冬水的效果较差,以灌拔节水和孕穗水的效果较好;在冬前墒情不好的情况下,以灌冬水和孕穗水的效果较为好。

3.硬化水渠,以减少渗漏;平整土地,提高灌水质量,对骨干水渠(沟)要加设防渗设施。在采用地面灌溉时,要平整好土地,土地平整可提高灌水效率的30%至50%,节约用水50%以上。

4.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采用喷灌、滴灌、渗灌及管道灌溉等先进的灌水技术,是节水的有效途径。喷灌可比地面灌溉节水20%至40%,其小麦耗水系数只相当于畦灌耗水系数的25%至30%;渗灌比畦灌节水40%左右,滴灌可比畦灌省水4至6倍。这些先进的灌溉技术一般不导致土壤板结及养分淋溶,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养分转化,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5.灌溉与其它农艺措施相结合,麦田灌水后,采取及时中耕松土、地膜覆盖等蓄水保墒措施,可以防止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