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徐州农业公司调查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徐州农业公司调查

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近几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实施为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我们对贾汪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贾汪区位于徐州市东北38公里苏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6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万亩。距徐州市区38公里,区位优势独特。下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贾汪是一个农业大区,境内旅游资源、林果资源丰富,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平原面积较少,山地、塌陷地大量分布,境内有大小山头283座,山区面积占52%;农业人口33万,占全区50万总人口的66%。近年来,我区立足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一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区的重点工程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大棚蔬菜、花椒、杏、菌、石榴、蒜、养殖、加工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1、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农业四大园区:

⑴、紫庄设施蔬菜示范园。该园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徐州旺佳农林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400个占地1000亩的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和蔬菜交易市场,成为全市单体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设施蔬菜基地。黄瓜、番茄、香瓜、芸豆等优质蔬菜,均达到无公害标准,并注册“紫健牌”无公害农产品商标。2007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实现利润218万元,菜农仅蔬菜一项人均收入6000多元,经济效益明显,对塔山、汴塘等东部乡镇连片发展设施蔬菜起到了带动作用。

⑵、江庄优质食用菌产业园。该园依托徐州龙兴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资3000万元,建设标准菇300栋,占地300余亩,在全市单体规模最大。产业园集科研、制种、生产、加工于一体,是一个菌种供应、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一条龙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2007年优质高档食用菌产出1200吨,产值1600万元,并带动了周边村组建设菇棚70栋,栽培面积5万平方米。

⑶、塔山生猪规模养殖基地。该园在徐工集团3600万元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建成存栏生猪5000头、年提供种猪2000头、瘦肉型生猪20000头的养殖基地。目前,我区大吴久久畜牧有限公司、青山泉百草园生态牧业种猪场、江庄四通万头生猪养殖小区等生猪养殖小区,受该项目影响决定增加投资、扩大规模。2008年全区发展规模养殖329户,年出栏7.83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52%。

⑷、大洞山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大洞山观光农业园,以徐州第一高峰一一大洞山为中心,依托周边的鹿楼石榴园、宗庄桃源、十里花溪、督公湖等旅游资源建设,占地18000亩,荣获“江苏省农业观光园”称号。该园申报了“大洞山”品牌,其主要特色果品石榴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年产无公害石榴20500吨;2008年实现产值5300万元,利润3220万元,项目区人均增收3200元。目前,已引进徐州旺佳农林牧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龙翱集团投资大洞山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建设。今年还将投资2亿元,启动督公湖、茱萸寺等重点项目的开发。

2、龙头企业正在壮大。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5家。其中徐州丰裕饲料加工有限公司年产值,创利润,带动农户,已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徐州龙兴实业公司占地3000亩,拥有菌房2500栋,年产值6000万斤。已形成加工食用菌5000万斤的核心示范区,形成辐射10000亩、菌房8000栋、年产2亿斤的食用菌产业带,使食用菌产业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大吴久久畜牧有限公司规模养殖基地、青山泉大鹏养猪基地等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年出拦量50000头以上,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3、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各乡镇以城镇建设为平台,催生了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如塔山耿集的大蒜市场、贾汪镇鹿楼石榴市场、紫庄镇蔬菜市场都已初具规模,并影响和辐射到了邻近其他乡镇。我区积极实施龙头带动,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目前,全区种植业“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4、管理机制基本完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区农口各部门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确定了今后3—5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的工作目标、产业布局、实施措施。各乡镇有分管农业副书记、副镇长主抓农业产业化生产工作。目前,全区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制度平台已经搭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很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较低,农村经济特色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且不稳定。2004--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96元、1530元、1645元、1736元、2810元,比上年增幅分别为5.6%、2.3%、7.5%、5.5%和10.8%,明显表现出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在大棚蔬菜发展上,虽然种植面积有1万亩,但30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很少。同时,各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3、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一方面龙头企业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除贾汪镇的丰裕饲料加工有限公司外,大部分属企业规模小、装备差,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4、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由于我区独特的性质,不属县级、不属徐州市郊区,既享受不到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又不享受徐州市区待遇,地方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明显不足。民间资金没有真正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壮大,阻碍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下,素质低。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使不少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得不到长足有效的发展,往往起步较好,发展不利。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我区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着力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思想,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二是企业必须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避免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使龙头企业向大(带动面大)、高(技术含量高)、长(产业链条长)的层次发展。三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发展,运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管理农业企业,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

3、抓特色产业培育,扩大生产基地规模。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大棚蔬菜和食用菌产业、养殖产业、饲料加工产业、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作为全区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尽快建设一批3000亩以上连片大棚种植区,发展一批蔬菜种植专业大户、基地村、重点乡镇,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因地制宜培育和兴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通过3—5年的努力,把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进军,力争两年内建成以瑞克斯旺有限公司、徐州龙兴公司为龙头的万亩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种植大区。

4、完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通过有意识地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下大力气抓好农副产品直销市场建设,实现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化中介经纪人队伍,鼓励更多的有经营才能的人参与到产业化营销体系中去,实现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组织体系的完善,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5、加强扶持引导。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方面工作。要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重点产业发展,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的损失。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开发、扶贫信贷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产业化经营。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6、强化保障机制。建立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以农民专业协会为基础,逐步建立政府扶持、协会会员自愿参加的生产风险基金,帮助农民自我保护,调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1月12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走势16.39元/公斤(注: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均价得出的平均价格走势),比11月9日(16.41元/公斤)生猪均价下跌0.02元/公斤。今日全国生猪出栏价较昨日平稳微落,高价区回落,低价区微幅反弹,区域差异较前期明显缩小,四川等地价格走势优势已消失,猪价整体底部调整中。养殖盈利继续缩水,自繁自养头均盈利已缩水至450元/头以下,外购高价仔猪育肥临近亏损边缘,压栏成本压力持续增长,补栏意愿降低,若后期猪价走势仍弱,仍将引发局部出栏潮。

根据现场走访及参考多方资讯分析,近期疫病仅在个别地区散发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并不比往年高。因此笔者认为局部散发的疫情不足以影响全国猪价,充其量仅为本轮猪价下跌的导火线,今轮猪价暴跌应与去冬今春大面积腹泻密切相关。

去年12月至今年3月,自北向南爆发严重的仔猪腹泻,导致很多猪场产房仔猪短时间内大量死亡,个别场仔猪(特别是以十天龄内仔猪)死亡率接近100%,致使很多母猪无仔可带,加上该病也造成个别母猪(特别是新母猪)死胎流产,从而打破原来的生产节律。于是,短时间内大量母猪同期断奶,同期配种,同期生产,该批次结果就是十月份后大量肉猪同期上市。此外,今年夏天为2006年以来,疫病最为贫乏的年份,该对应仔猪成活率高,其上市率为近年少有,此为今轮肉猪跌价的主因。

而上轮腹泻更加剧了6-9月的肉猪供应不足,因此猪价历史性的高位长时间运行,加上人工、饲料等价格走势上升因素,养殖者乐观认为春节前肉猪价将维持在18元/kg以上,良种毛猪9-10月又是一年中养猪最适宜的时节。于是,很多养户为获取更多利润更愿意养“超大猪”供应。近期生猪的“井喷式”上市,加上“超大猪”的急于出栏,加速了猪价的暴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