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自XX年1月以来,××镇降雨量偏少,气温异常偏高,旱情呈持续发展趋势。导致我镇水库、坝塘蓄水量下降,给全镇的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给全镇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旱灾发生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组织全镇人民群众开展抗灾自救,最大限度将农作物的损失降到最低,尽一切可能保证人畜饮水。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受灾基本情况
其中团结村、庆明村、芭蕉林村、下胜村、星光村五个村旱情最为严重。给全镇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截止XX年12月30日,全镇共有14609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受灾。其中粮食作物受灾3669亩;经济作物受灾10890亩,成灾1215亩。小麦受灾3669亩。油菜受灾803亩。蔬菜受灾1100亩,成灾215亩。茶叶受灾8937亩,成灾1000亩。其他杂作物受灾50亩。到目前为止,预计因灾导致全镇直接经济损失达 万元。
二、下阶段将开展的抗旱减灾工作
1、加强水资源管理,强化用水调度。认真摸清水源现状和用水需求,抓住有利时机增加水库坝塘蓄水量。
2、积极与县气象局加强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3、加强抗旱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宣传,大力推广使用旱地龙等抗旱剂和薄露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
4、切实抓好抗旱设施的维修养护。组织力量对抗旱提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养护,同时抓紧渠道清淤和维修。
5、开展灾情核查上报工作。
三、抗旱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民自救意识不强,被动应付。
2、抗旱经费严重不足,投入偏少,不能满足全镇的抗旱自救要求。
3、整体抗旱能力不强,抗旱设备损耗失修。
4、抗旱有偿服务收费难以落实,缺乏新的运行机制。
5、蓄水工程少,工程性缺水严重,导致了“水在河里流,人在田里愁”的现状。
为确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实际困难,我镇将积极向上级领导在救灾资金和救灾政策方面争取对××镇的支持。
2018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两次较强雨雪降温天气过程,造成部分农业设施受损,蔬菜、果树、油菜等作物受冻。据中国气象局预报,未来10天,黄淮及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其中,黄淮中西部、江汉、江淮西部等地平均气温偏低4℃-6℃,局部地区最低温度将低于零下15℃,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防范应对工作,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强化责任落实。目前正值数九寒天,低温雨雪天气多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也将造成局部地区鲜活农产品运输受阻。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立足抗灾夺丰收,自觉把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天气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分析研判影响,提出应对措施,逐项抓好落实,切实减轻灾害影响,确保春节期间蔬菜等农产品稳定供应,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监测预警。目前,“拉尼娜”已经形成,增大了极端天气发生几率。要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提出应对措施。组织专家根据作物生育进程制订完善防范预案,明确防范的重点地区、重点作物、重点时段。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媒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及早落实防范低温雨雪天气的具体措施。
推进科学防灾。加强露地蔬菜、油菜和果树田间管理,指导农民及时清沟理墒、排涝降湿,预防减轻渍害影响。露地蔬菜、油菜等农作物可采用薄膜和草苫覆盖等措施提高抗冻性。果树可采取基部培土、树干包扎、果园熏烟等措施防寒防冻,及时清除积雪。设施蔬菜主产区,要及时加固温室大棚等设施,防止温棚垮塌,并科学调控温度,增强保温抗寒能力。尤其是蔬菜育苗要加强苗床保温,强化苗期病害防控。加强小麦分类管理,关注墒情、苗情、冷空气及雨雪天气过程,及时采取保温保墒措施,加强晚弱苗管理,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
搞好指导服务。及时组派专家指导组和工作督导组,深入抗灾一线,查灾情、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因地制宜落实好各项防御措施。加强救灾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调剂调运,保障抗灾自救、恢复生产需要,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加强信息引导,及时反映灾区在组织抗灾救灾、恢复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中的典型和经验,鼓舞士气、营造氛围。
促进产销衔接。春节即将来临,正值农产品消费旺季。各地要针对节日消费特点,指导农民适时采收、及时补种,增加市场供应数量。密切关注鲜活农产品市场动态,加强供求信息发布,促进产销有效衔接,确保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不断档、不脱销。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提高运输效率,促进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快速、有序流通,保障市场稳定供应。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3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