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目前我国存在哪些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发生的原因

1.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存在哪些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发生的原因

(1)农业生产过程造成的产品污染

农副产品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大量化肥、农药和兽药,而化肥、农药和兽药等生产资料因其质量和使用不当都会导致农产品化肥、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或其他产品安全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化肥、农药、兽药残留可存续时间都比较长,不仅造成当季产品安全问题,还将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后续产品污染。

(2)农业生产环境被污染造成的产品污染

农副产品从种养到收获需要经过自然生长过程,其赖以生存的大环境由土壤、水和气候等要素构成。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采掘业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农业生产过程自身形成的化肥、农药、兽药残留污染,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区生产环境污染对农产品安全的威胁已经到了严重程度。比如2010年海南水胺硫磷污染就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灌溉用水。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已经成为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已有众多河流、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根据近日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这些被污染水体和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度严重,并且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近来出现的“毒大米”也主要是因生产环境被污染所致。由于食品被污染,进而将会导致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比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化肥、农药残留、超标,兽药、生物激素和生长促进剂等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这种源头性污染都将造成大量含有危害物质的粮食、蔬菜、水果、肉与肉制品、乳及乳制品等不合格产品充斥市场,它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食品加工过程造成的污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人们消费食品的习惯逐渐由初级农副产品为主向加工食品过渡,当前加工食品消费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在食品加工过程,因加工设备、加工工序与加工技术落后,以及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例如: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或在食品中非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等),不合理和违法使用色素、添加剂,加工场地的环境严重污染等等都将产生加工过程的污染,影响食品安全,严重的将形成有毒食品。

3.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当前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屡禁不止。这些违法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经营轻管理,重生产轻卫生,这种现象如果不能消除将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二)流通过程形成的污染

食品从产地到消费者餐桌需要经过收获、加工、包装、储存与运输等多道工序,在这过程中,由于收获、加工时间掌握不好与遭遇不好天气,或使用不合格的包装材料,或储藏不当,或不合理的装运,以及收获、加工、包装、储存与运输设备与技术等等众多因素,都将造成产品腐烂变质或被污染或造成破损等而产生产品安全问题。 三、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法律制度和监管层面分析

1.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

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得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一些现有的标准不统一,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缺陷

我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职责不清,各职能部门之间就会出现争着监管和重复执法的现象,或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些现象将导致监管不力和执法不严,从而给某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博弈空间。

3.监管人员渎职与腐败

食品安全问题除了违法经营企业和黑心商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外,还和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官员的不负责任、不作为,或者是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是收受贿赂、钱权交易,或者是渎职行为有密切关系。这种种行为交织在一起,使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化,查处起来困难重重,阻力非常大。

1水产品中渔药残留来源

水域环境、苗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方

面均可能造成水产品药物污染,影响水产品质量。导致水产品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

(1)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或禁止使用的药物。个别养殖业和加工企业业主,受到利益驱使,有意使用违禁药物;或者市场上一些渔药成分不明,养殖户盲目违规用药,造成有毒药物残留。

(2)不正确使用或滥用药物

。养殖户用药

2渔药残留的检测

时有定方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国际上公认的定量方法是色谱法。2.1

气相色谱法(GC)

GC有许多高灵敏、通用性或专一性强的检测

会下,设立食品中兽药残留法典委员会。兽药残留法典委员会负责讨论药物残留的有关问题,并

决定食品中兽药允许残留量。

(2)美国?美国涉及到兽药残留管理的机构有3个,分别是国家环保局、食品药物管理局、农业部。残留计划由农业部食品安全与监督局负责具体实施。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海湾水产品实验室将研究兽药残留及其检测方法作为主要工作。1982年,在美国农业部的资助下建立了?避免食品动物中残留数据库(FARAD)?,供兽医和养殖者查询,现已发展为国际性数据库(SFARAD)。

(3)欧盟

2006年1月新的?欧盟食品及饲

料安全管理法规?开始实施,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该食品安全法的标准,否则欧盟委员会有权取消其进口资格。3.2

渔药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制订

出于对食品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考虑,MRL评估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负责确定药物的MRL,并经该组织的食品兽药残留委员会(CCRVDF)作出进一步评价后公布。欧盟规定,对几乎所有的兽药包括应用于水产已数十年的知名化学药物,都要进行MRL评价。此项工作已于1999年12月结束,结果是将兽药分4个附录,分别为:确定MRL的兽药、无需提交MRL的兽药(宠物用药)、暂定MRL的兽药、未确定MRL的兽药,最后一类已被禁止使用。药残包括产品的任何可食用部分中残留的化合药物原药和(或)其代谢物,还包括这些药物的相关杂质残留。CAC对兽药残留的最高限量指对食品内部或表面法定允许或认为可以接受的最高兽药残留浓度(根据鲜重以mg/kg或?g/kg表示)。根据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无任何毒害的残留种类和残留量来确定,用允许日摄入量来表示,或根据一个临时允许日摄入量确定。

在确定一项最高残留量时,还考虑到了植物性食品和(或)环境中的残留问题。另外,最高残留量可能会被调低,以便与兽药合理使用量保持一致,并考虑到有可供利用的实际化验方法。兽药的良好使用规范(GPVD)指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官方推荐或核准的兽药使用方法,包括对停药期的规定。

器供选用,如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氮、磷检测器(NPD)等,检测限一般为?g/kg级。但是大多数兽药极性或沸点偏高,需繁琐的衍生化步骤,因而限制了GC的应用。2.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法灵敏度高、可靠性强,且重复性好、速度快。目前大多数水产品药物残留分析都采用HPLC法,包括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呋喃

[10,11][12]

唑酮、恶喹酸等。2.3

联用技术

近年来串联质谱在水产品的检测中得到应用。联用技术是现代药物残留分析乃至整个分析化学方法上的发展特点,兼分离、定量和定性(分子结构信息)于一体,因而特别适用于确证性分析。常用的联用技术有GC?MS、LC?MS、TLC?MS、CZE?MS等,LC与MS/MS的联用技术具有比单纯GC?MS、LC?MS及MS/MS有更高的专一性和灵敏度。在串联质谱方面,以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为主。2.4

免疫分析技术

免疫分析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免疫分析技术无论作为药残的检测手段还是样本净化方法,都能使分析过程特别是前处理步骤大大简化,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固相免疫传感器等。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ELISA,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样品容量大、仪器化程度和分析成本低的优点。目前几乎所有重要的水产品药物残留都已建立或试图建立ELISA检测法,如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己烯雌酚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