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2013年感动中国的姓名及事迹是什么?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013年感动中国的姓名及事迹是什么?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二位: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

颁奖词崇仁厚德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事迹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三位: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

颁奖词心比金坚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事迹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四位:带领村民致富、老百姓的贴心人——段爱平

颁奖词一秉至公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事迹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五位:“油菜花父子”35年的追梦路——沈克泉 沈昌健

颁奖词梦想天开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事迹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11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六位: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格桑德吉

颁奖词格桑花开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事迹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

 导语: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财富。尊重劳动就是尊重人本身。下面是写我身边的劳模精彩征文1000字,欢迎参考。

篇一:写我身边的劳模精彩征文1000字

 构筑国家法律殿堂殊为不易,守护好这座殿堂,同样艰难。一个合格的守护者,不仅需要扎实专业的法律功底,而且也需要一种高境界的精神力量,也就是精神高地,从而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xx市人民检察院案管办主任张xx就是这样一群守护者中的一个。2009年进入检察系统工作以来,她流下了数不清的汗水,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也用理想信念和职业操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筑就了一个检察官应有的精神高地。

 有一种经历叫财富

 她出生在xx市一个偏远的农村,贫困的童年让她过早的体会到了生活维艰,体会到了父母对她的一片期望,养成了简朴自律的生活习惯、勤恳务实的工作方式和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更让她体会到了基层群众对法律的敬畏与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也正是因为如此,她选择了法律专业,并于2006年取得司法资格a证,成为一名律师。自己生活条件好转后,她并没有忘记仍然贫困的家乡,节尽可能提供法律志愿服务和法律咨询。2008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xx市检察院后,她始终不忘初衷,继续坚持公正执法、为民用法,以务实的态度践行?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价值追求,坚守法律的尊严。

 有一种倔强叫执着

 从为民辩护到法律监督,身份的转变促使她更加严以修身,更加注重党性修养和个人法律功底的提升。连续两年,她代表xx院参加上级院举办的业务技能竞赛,均取得第二名的成绩,被评为xx尔市检察机关业务技能竞赛优胜个人。进入检察系统以来,她先后在监所科、民行科工作过,无论在哪个科室、干的什么岗位工作,她都始终坚持业务学习,坚持用权为公,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检验。2013年,时任民行科副科长的她发现一起二审判决的某某单位租赁合同纠纷案存在疑问,面对单位倒闭多年、案情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对当事人对法律公正的渴望,她倔强的从头开始,逐一走访当年知情人,多方调查了解,查阅了该案的所有案卷材料及有关文件资料,最终形成各方认可的完整证据链条,并建议xx尔市检察院提请抗诉,最终自治区高院支持了这一主张,推翻了该案的一、二审判决,她制作的该案法律文书也被自治区院评为优秀法律文书。2013年12月26日,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开始正式上线运行,为确保xx院应用系统顺利运行,已经怀孕8个月的她,坚持带领案管办同事一边学习研究,一边加班加点对业务部门进行信息采集、权限配置等基础性平台搭建工作,并组织各业务科室对应用系统进行调试,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收集汇总上报和集中解答,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自己的执着和倔强,为检察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一种品质叫忠诚

 对于她的?死性?,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忒实在。但她始终坚守忠诚老实,始终坚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无论是作为科员,还是现在的科室负责人,她始终坚持这种老实的态度,直面矛盾,解决问题。在去年案件质量评查过程中,她和20名评查小组成员用一个星期时间,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各项工作情况进行了质量评查,共审查案件936件,案卷1300余册,查阅工作资料4552份,对查找出的15类2763个问题进行了一一记录。作为案件质量评查小组的组长,她亲自撰写案件质量评查报告,对业务部门老领导和朝夕相处的同事在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在全院干警大会上进行了实事求是的通报,对个别严重的点人点案进行了分析研判,督促承办部门对评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从办案程序、办案期限、法律文书制作等方面着手,主动监督、全程监控,年内向办案程序不规范的业务部门发出书面预警通知8次,有效破解案件管理?有形无效?、流程监控?有名无实?等难题,进一步规范了业务部门的办案行为。

 张xx同志对法律尊严的坚守、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检察事业的忠诚,展现了一名新时期检察官的劳模风采,得到了院领导、检察干警、业务单位和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篇二:写我身边的劳模精彩征文1000字

 魏江涛,销售运输公司调度室主任。1990年甘肃煤校毕业,先后在马矿掘进队工作6年、销售科6年、销售公司马矿营业室3年,2005年起,担任销售运输公司调度室主任。23年来,他目睹过煤矿工人承受的生命风险,为多出一吨煤所付出的艰辛;经历过市场竞争、发展用户的心酸,见证过保电煤、保重点用户时的焦虑,更体会过市场?过山车?般的变化,用户的冷眼和难堪。但这一切,都是每一位销售人成长必经的风雨洗礼,为了华煤的发展,他无怨无悔。因为这是销售人的职责和使命!梅花香自苦寒来。初次涉足调度工作,他纯粹是一个全然不知的门外汉,真正担当起这付重担时,才发现调度工作与以前从事岗位有着天壤之别。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他有时也会困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他时刻铭记这些古训和鞭策,树立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为了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岗位,他一有时间,就跑矿井、跑站点、跑用户,掌握情况、熟悉业务。在对调度工作有了一定掌握后,就从各矿井的煤质特性、生产能力、赋存情况以及市场声誉等方面入手,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配煤技术,通过配煤销售、优劣互补的办法,力求资源合理配置,做到了质量协同、供需协同,保持了集团公司各矿井产销协同;根据公司当月销量安排,结合用户需求数量、品种、生产、库存等情况,统筹协调铁路计划提报、装车站点安排、公路运力调配,实现以运促销、以运保产,确保销售各环节顺畅运行。

 风雨造就人生路。?煤炭市场好转了,搞销售的更难了?。这句话,对外行来说也许是?笑话?,但其中滋味,只能由营销人员自己品尝。2011年煤炭市场需求旺盛,销售运输工作十分紧张,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产品资源和运输资源,保证电煤、冬季供暖煤、重点用户、化工用煤,给谁供,怎么供,给销售人带来很大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省委省政府下达了关于保电煤、保民生、保发展的调度指令,省发改委、工信委还派人到华煤蹲点,督导集团公司落实调度令。1月9日晚8时,集团公司召开了保电煤专题工作紧急会议,做出了停止窗口销售,全力以赴保电煤的决定。会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为了不延误指令的传达,他同运输部门其他同事立即驱车前往各营业窗口,发送电煤调运单、现场协调资源量、安排电煤装车、监督停止窗口销售。面对客户的不解、指责、谩骂,他一身担当。由于工作细致、周到、及时,赢得了用户的理解和信任;直到各环节顺畅进行,他才拖着疲劳的身躯回家,打个盹、吃个早点,又匆忙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一转眼又到了2012年。进入5月份以后,煤炭市场逆转的信号越来越强烈,集团公司周边几个重点用户耗煤量锐减、煤价一降再降、各矿井库存爆满、产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重重压力之下,调度协调工作又处在了既保销售,又保生产的风口浪尖。为了保证山寨煤矿的出矿量,他会同地销部的人员多次跑煤制甲醇公司,协调增加进煤量;为了保证马矿和东峡的正常生产,他协同外销部的领导跑平凉电厂,商量增加进煤量。7月份,公司开展了为期30天的电煤转运销售,再一次启动了长距离公路运输销售工作。为了解燃眉之急,他按照领导安排,组织专门车辆,现场指挥运作,为设备运输打开通道;大柳煤矿存放的6万吨掘进煤,出现了自燃着火的苗头,为尽可能降低企业损失,他积极安排运输车辆、努力协调上站空间,现场蹲点督促出矿,在7日内完成了突击拉运任务。

 进入2013年,安新片几矿煤炭库存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矿井的正常生产。他身先士卒,带领调度员和其他部门领导,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矿井之间,落实调运指令、安排车辆运输,协调矿井、联系用户,连续作战10多天,完成了出矿量40多万吨,为矿井正常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春节期间,华矿、砚北等主要矿井停产、列车到达集中,装车站点少、机力配备不足、重车积压、排空困难,各种因素给铁路运输造成障碍,他深知责任重大,毅然决定到砚北站和集配站现场蹲点,及时与矿井、铁运处、安口南站沟通,加大上站量、加快装车频率,最多完成过一天装车14列的好成绩,创下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日发运记录。

 平凡的岗位塑造人生,涛涛江水涤荡生命,这是他姓名的寓意,也是他追求的境界和奋斗的目标。当前煤炭市场的`激烈竞争仍在持续,销售人肩上的担子依然不轻,面对困境,魏江涛一定会肩负起使命,继续尽职尽责、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为销售运输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三:写我身边的劳模精彩征文1000字

 贾xx,男,汉族,19xx年xx月出生,19维国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xx市丁桥镇新仓村村民委主任兼调解主任、中共丁桥镇新曙农机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及理事长、xx市政协委员,先后获得优秀党员,20xx年-20xx年连续三届xx市?十佳调解员?、20xx年xx市优秀调解员、20xx年xx市?金牛奖?、xx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20xx年8月,丁桥镇新曙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贾xx自告奋勇担任在新曙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致力于推进粮食功能区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带领全村农民实现粮食增产增收。在担任理事长期间,亲自下地丈量土地,以确保土地流转顺利开展;亲自下田操作农机设备,以提升农机使用率;亲自参加培训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20xx年,贾xx牵头55户农户率先开展土地流转托管新模式,共托管土地2xx亩。该2xx亩土地是新仓村土地流转新模式下的试验田,据统计,该晚稻总产量约xx万公斤,平均每亩产量585.37公斤,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为加快本村土地流转开了个好头。在20xx年水稻高产示范竞赛活动中,贾xx牵头的新仓村晚稻高产示范方获得了xx市一等奖。

 为推进和实施省级水稻提升项目,贾xx开始着手规划合作社运营,引进粮食烘干机2台,拖拉机2台、插秧机4台、育秧流水线2条、育秧硬盘50000 只,新建智能玻璃温室及附着设施240平方米,烘干用房5xx平方米,育秧温室xx40平方米,育秧用房5xx平方米,硬化机耕路3000米,新修 u70*80排水沟200米,不断完善项目硬件基础设施。同时深入群众,了解农户流转意向,20xx年,按照?平等、自愿、有偿?原则,实现新增流转面积 530亩,涉及农户319人,为合作社经营壮大奠定了扎实基础。为增加粮食产量,又引进示范品种?秀水xx4?和新杂交水稻示范品种?甬优538?,合计种植面积500余亩,贾xx和农技师顾永兴一起参与项目创建,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长势情况,采用育秧、机插、统防统治等技术,全面参与新品种的管理工作,亲自下田观察病虫害,一发现问题马上联系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指导。在经过200多天的努力下,贾xx所管理的杂交水稻示范田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通过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抽样检测水分、净度,按实际丈量面积,折算实际杂交水稻单产,最高田块亩产量高达833公斤,粮食总产量实现68.5吨,真正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机化?的区域农业发展新模式。

 20xx年3月,新仓村党总支决定成立中共新曙农机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任命贾xx为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员,贾xx充分践行?五(吾)带头?精神,敢于担当,率先垂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签署党员带领创业带头创业承诺书,成立党员帮扶小组,帮组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贾xx是第一个会操作合作社全部机器的党员农机手,包括育秧生产流水线、烘干机、插秧机、烘干机、收割机,并指导其他党员一起从事田间生产工作。20xx年,新曙农机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以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为契机,开展?党群致富联合体?创建活动。贾xx高度重视党建工作,通过?两室一基地?建设、?六上墙?制度建设、发扬党员?吾带头?意识和?创新和拓展帮扶?新思路,成功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示范点,为农民创造致富平台奠定基础。同时注重运用党员电教手段对全村党员和合作社社员进行科技知识,特别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为此,贾xx对电教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添置了笔记本、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对技术培训教室进行规范化管理,使之成为全村党员和村民学习科技,特别是农村实用技术的主阵地。贾xx在合作社内建立了党员电教点,为种植户提供了极大帮助,实现了学习和实践的?零距离?。

 为更好实现合作社与农户双赢模式,贾xx认真摸索土地流转政策,从20xx年推行的每亩650元流转托管费用政策调整为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壹亩壹股的入股政策。该政策以每股450斤本地晚粳米进行保底分红,也可以在年度结算单位内,对未领取的大米在每年xx月底按本地晚粳米当时市场进价折合现金领取,即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保证了农民的口粮,增加了收入,更提高了粮食产量,真正实现了双赢模式。20xx年底,贾xx参与合作社第一次分红,累计向农户发放红利xx万元,让农民真正尝到土地流转带来的?甜头?。去年,又增加投入,进一步壮大合作社规模,要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在农业领域的典型。到目前为止,已先后投入资金700万元,配备插秧机7台、收割机4台、烘干机3台、育秧流水线4条,以及催芽器、秧盘、叉车等现代农业生产装备,形成了粮食生产育秧、机耕、机播、施肥、防病、收割、烘干?一条龙?全程机械化作业。贾xx在土地流转中也出台措施,要求农户以组为单位,集中连片流转,符合要求的才进行流转。这一举动加快了那些存在犹豫的农民的流转意向,也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保障。截至20xx年底,合作社已流转面积318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 62.77%,吸收社员xx18户,占全村总户数76.17%,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目标。20xx年,贾xx为解决农村养殖户环境污染问题,投入xx0万元,建设沼液储存池4只,5.6公里的田间作业道,添置了运输车辆、泥浆泵、柴油泵、水带、电力设施等配套设施,建成了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同时顺利完成?嘉优中科?制种稻项目、三新技术推广项目和无公害水稻标准化示范生产项目,使粮食生产真正走上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自然灾害永远是农业发展绕不过去的砍。去年xx月受23号强台风?菲特?影响,新仓村80%以上水田受淹,灾情十分严重。凌晨,被暴雨惊醒的新曙农机专业合作理事长贾xx,看着持续暴涨的水位,深感灾情严重。灾情就是命令,贾xx第一时间召集合作社全体班子成员,果断启动救灾应急机制,组织成立50多人的抗洪救灾突击队,积极投身抗洪救灾第一线。在村委会的统一部署下,合作社做好24小时值守,确保抗洪抢险信息畅通。突击队分成小分队奔赴全村各个严重灾区巡察险情,及时抢险,切实保障全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担当起全村抗洪救灾的重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洪灾,合作社一班人在理事长贾xx的带领下,舍小家顾大家,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积极主动调动拖拉机、挖掘机、抽水车、喷雾机、水泵等各类农机具30多台套,投入抗灾50多人次,不计得失,全力以赴无偿为全村人民群众抗灾服务,并免费提供铁锹、雨衣、水靴等抗洪物资,共排涝水稻2600多亩,蔬菜300多亩,转移受灾群众xx人,为企业转移物资70 多万元并无偿提供储存服务,帮助养殖大户抢运畜禽20000多只,深埋无害化处理死畜、禽15000多只,切实解决好受灾农户的困难。而合作社抗洪救灾突击队员们全然顾不上自家农作物和财产水淹受损,连续五天忘我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直至全村抗洪救灾任务完成。

 贾xx带头创业的事迹得到村里百姓的认可,也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各项考评中名列前茅,20xx年获嘉兴市劳动模范。贾xx的认真付出和带头创业的精神不断感染身边的党员群众,很多党员积极愿意跟随他投入到创业致富的道路中去,不断关注百姓生活,努力实现全村共同致富。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