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利用与评价
3.5.1 土地利用现状
海南岛东北部土地利用现状可划分为灌溉水田、旱地、果园(茶园)、橡胶园、有林地、疏林地(灌木地)、迹地、草地、城镇、农村居民点、荒草地、水库、湖泊、滩涂(礁、暗礁、干出礁)、独立工矿用地、铁路、高速公路、主要公路等。
灌溉水田分布于北部、东部海积平原、河流冲积平原和中部的山间谷地、山间平原,面积2186km 2。其中北部琼山区的东营镇—灵山镇—桂林洋、文昌市的铺前镇—罗豆农场、澄迈县的金江镇—瑞溪—永发镇、琼山区的东山镇—定安县定城—新坡镇—美仁乡、临高县的加来农场、波莲镇—博厚镇、儋县镇—东城乡、屯昌县的屯昌镇—南吕镇—枫木镇、文昌市的东阁—文教镇—朝阳乡—九曲江乡、万宁的和乐镇成片大面积分布,其他地区零星分布,西、南部中低山、丘陵区仅山间谷地局部分布。
旱地主要分布于北部海口市、琼山区、澄迈县、临高县火山岩台地区、中部定安县的火山岩台地区及琼海市烟塘镇玄武岩台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为玄武岩砖红壤,分布面积2045km 2。
果园(茶园、桑园)主要分布于琼山区永光镇火山岩台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火山灰石质土,种植荔枝、龙眼、菠萝等果树,分布面积375km 2。由于近年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热带种植业,一些有林地、疏林地、旱地正开辟成果园地,果园地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橡胶园分布于东、中、西部的花岗岩丘陵、低山地区和北部火山岩台地、丘陵区,坡度多在15°以下,分布面积2135km 2。是海南岛东北部分布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用地,不仅分布面积广,而且大部分连片集中。橡胶园用地自20世纪初就开发利用,自50~70年代呈快速扩大,为海南的经济发展、我国国防、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效益的降低与下滑,部分橡胶园用地改为他用,如改为果园等,面积呈减少的趋势。橡胶园土地类型为花岗岩砖红壤、花岗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砂页岩褐色砖红壤等,土壤适应性较广。
有林地呈现不间断分布,分布面积8020km 2。其中在西南部黎母山—五指山的中低山地区,呈现大面积的连续分布,分布有热带雨林、常绿季雨林等。海南岛东北部森林覆盖率大于50%,有林地是海南岛东北部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地,从滨海平原、台地、丘陵至中、低山地貌区均有分布。分布区的土壤类型有玄武岩砖红壤、花岗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花岗岩黄壤、滨海风沙土、火山灰石质土等。
水库、湖泊近百座,水面面积404km 2,较大水库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南扶库水库、福山水库、跃进水库等。
3.5.2 土地资源评价
本次调查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不同于农业、林业部门的评价区划,采用了遥感资料成果、土壤养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地质地貌调查成果及调查中发现的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等,对土地资源作出区划评价。
3.5.2.1 玄武岩-砂砾层台地-平原耕作区
分布于北部的临高县、澄迈县、琼山区、定安县和东部的文昌市,面积6010km 2。
本区以台地、平原地貌为主,在琼海市有低丘地貌。整体地势南高东低,海拔高度一般在30~150m之间,坡度较缓,临高县、文昌市等平原区坡度小于5°;琼山、定安、澄迈等台地区地势有起伏,除突兀低丘山包外,整体坡度小于10°。
区内主要地层为多期次喷发的玄武岩和第四纪滨海相、河流相的松散沉积层。土壤类型主要为玄武岩砖红壤、基性岩火山灰土、火山灰石质土、水稻土。玄武岩砖红壤土层深厚,厚度一般大于1m,质地黏重。由土壤养分分析可知,玄武岩砖红壤是海南岛东北部养分含量最高的土壤类型,氮、磷、有机质、腐殖质含量均较高,但钾含量偏低;土壤母质中植物所需的有益元素Cu、Zn、Mo、S、Co、N、P含量相对较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土地利用应因地施肥,加大钾肥的投放量,提高土壤养分的均衡性。
浅海沉积物砖红壤质地轻,含沙量大,养分缺乏,是养分最低的土壤类型。土壤母质中有益元素的含量最低,因此,土地耕作应全面、大量地施肥,才能达到其他类型土壤的养分含量水平。
土壤环境地质问题也相对突出,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玄武岩分布区土地利用成本低,效益高,环境地质问题较少,可以加大利用力度;而第四纪松散层分布区的土地利用应该慎重。北海组(Qp2b)地层土层松散,阶地地貌部位坡度大于5°,易发生水土流失,目前该类母质土壤主要作为人工林地,种植桉树及其他速生林等,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建议在该类土壤上不仅选种合适的灌木,也应考虑引种合适的草被,才能有利于水土保持,据本次调查,可考虑引种鸡草(文昌市宝陵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经验)。
全新统、上更新统八所组(Qh、Qp3b)s 松散砂层分布区易发生土地沙化灾害。土地耕作,应考虑合适的植被覆盖率(大于50%),才不致引发土地沙化的灾害问题。
3.5.2.2 玄武岩台地经济林区
分布于澄迈县的福山镇地区、琼山区的云龙地区和琼山区的三门坡农场—定安县的黄竹镇地区,面积1531km 2。
本区主要为玄武岩台地,整体地貌呈不规则起伏,相对高差一般小于50m,坡度一般小于10°。
土壤类型为玄武岩砖红壤,主要经济林为橡胶林。土壤环境地质条件较好,土地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较少,可继续加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土壤养分主要缺乏钾,施肥时应加大钾肥的投放量。
3.5.2.3 滨岸防护林区
分布于东、北部海岸带近岸约1~3km 宽的条带范围内。
地貌类型为滨海沙堤、阶地,地势低平,标高一般小于30m,坡度小于3°。
土壤类型主要为滨海风沙土、浅海沉积物砖红壤。该区土壤养分贫乏,地质环境脆弱。目前主要的土地利用为防护林种植,树种有木麻黄、椰子树等。近几年人工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且多设置于该区带内,造成了局部地段,如文昌市海南角的土地沙化灾害、文昌市冯坡镇防护林断链等,对防护圈内其他土地利用区的生态造成了威胁。
该区对生态保护极为重要,不能盲目毁林改变土地用途,任何其他方式的土地利用,如建高位养虾池、开采石英砂钛矿等,都应遵循科学论证、适量布局的土地利用原则。
3.5.2.4 花岗岩丘陵耕作区
分布于定安县岭口镇—屯昌县黄岭农场一带,面积1090km 2。
地貌类型为花岗岩丘陵,相对高差一般小于100m,坡度一般5°~0°,丘陵主体山峰坡度一般小于30°。
土壤类型为花岗岩砖红壤,与其他土壤养分相比,其钾含量较高,其他养分含量中等。地球化学背景中K、Na、Ca、Mg元素含量较高,农业地球化学质量较高。
土地利用主要为橡胶林林地及丘陵坡脚、山间平原的水稻种植。
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是在丘陵缓坡(10°~15°)砍伐橡胶林,换种果林。由于花岗岩砖红壤含有石英沙砾,质地为沙—壤土,易受雨水冲刷,引发水土流失。因此,采取间种或梯形种植方式是土地改变利用类型时必须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3.5.2.5 花岗岩、砂页岩低山丘陵灌木草原区
分布于白沙县、屯昌县、琼中县、琼海市,呈间断性的不连续分布,地形地貌起伏变化较大,有标高大于500m的低山,也有标高小于100m的山间小盆地,面积近1000km 2。
土壤类型主要为花岗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花岗岩**砖红壤,土壤养分中等—贫乏。由于地形地貌较陡,土层较薄,有裸石出露等原因,不宜于耕作。
区内主要生长次生林、灌丛、草被、橡胶林等,土地利用率较低。
该区存在明显的林地退化现象。在白沙、屯昌、琼中、琼海境内存在面积不等区块的林地退化。林地退化现象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乱伐盗采森林有关。
该区由于地貌地质条件的限制,土地利用方向应向热带高效林业方向发展,逐渐淘汰经济效益较低的灌木、杂木,增加名贵树种,恢复热带雨林的生态特征。
3.5.2.6 花岗岩低山、丘陵雨林经济林区
分布于琼中、屯昌、白沙的鹦哥岭、光头岭一带,面积1244km 2。
主要地貌为中低山,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一般大于200m。鹦哥岭一带为原始雨林区,面积近300km 2,其土壤类型主要为花岗岩黄壤、**赤红壤,土壤养分贫乏。
在琼中县中平镇一带为低山季雨林区,面积约400km 2,土壤类型主要为**砖红壤,土壤养分贫乏。
琼中县乌石农场—儋州市松涛镇一带为丘陵地貌区,主要为橡胶林区,土壤类型为花岗岩砖红壤,土壤养分中等—贫乏。
该区域受山地丘陵地貌的限制,不宜于开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局部小范围存在林地退化现象。应注意保持和恢复该区域内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8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