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里长虫子怎么防治
杏树蜜虫以卵在杏的腋芽处越冬。桃蚜在翌年3月开始卵化,含苞待放时达到盛期,花开放后即近结束。展叶后,成虫或小若虫群集在叶背后危害,并不断孤雌繁殖,5月危害激烈,繁殖最快,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农药消灭病虫害,见效快、功效高、不受时间或地域的限制,因而大部分朋友所喜爱;可根据有害生物、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农业栽培技术,有目的地改变农田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害。比如可以培育与利用抵抗力强的品种、改变耕作栽培方式、合理调整农作物品种的布局、尽力加强田间管理等,下面来看看杏树有哪些蜜虫防治方法吧
1、冬季清除枯枝落叶,刮除粗老树皮,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烧毁。
2、 蜜虫的天敌很多,如瓢虫、食蚜蝇、草蜻蛉、寄生蜂等,对蜜虫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要尽量少喷洒广谱性杀虫剂和避免在天敌多的时期喷洒,以保护天敌,利用天敌消灭蜜虫。
3、药剂涂干:用40%氧化乐果1份,加多功能植物增效剂1份,加水2份,混合配成药液。用毛刷在树干上涂刷10厘米左右宽的药环。若树皮粗糙,可先将老翘皮刮掉再涂药。涂后用报纸或塑料薄膜包扎好即可。
4、树干注药:在主干上用铁锥由上向下斜着刺孔,深达木质部,然后用8号注射器注入40%乐果,封闭孔口,2~3天后可将95%以上的蜜虫杀死。
5、蜜虫发生期防治:早春在桃芽萌动,越冬卵孵化盛期是防治桃蚜的关键时期,此时用菊酯类农药或硝亚基杂环类杀虫剂——吡虫啉(3000倍)、3%啶虫脒2500-3000倍喷一次“干枝”,可基本控制危害。危害期,应在虫口数量没有大发生之前喷药,可用10%吡虫啉3000-4000倍,或48%乐斯本乳油2000倍,或35%硫丹乳油1500倍液,或50%辟蚜雾3000~4000倍液即可达到防治果树蜜虫的效果。
农药污染,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及杂质超过农药的最高残留限制而形成的污染现象。残留的农药对生物的毒性称为农药残毒,而保留在土壤中则可能形成对土壤、大气及地下水的污染。
农药的使用对动植物、土壤、水质的危害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先就如何进行防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药的管理以及对农药使用的宣传
农药的管理在我国不是很严格,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尽完善,导致农药的使用泛滥。今后,相关部门应该做合理的规划,将农药使用细则规范化,争取做到有理有据、有效使用。
在我国,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集约化、机械化,大部分的生产活动还停留在小规模作业,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为了追求作物的产出量及经济效益,往往会过量使用农药。所以,相关部门在对农药进行合理的管控下,应该在农民中加强农药使用知识的宣传,并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源头上控制农药的使用量。
(二)适时监测农药污染浓度
在各地农业集中生产区域应建立健全农药监测机制,定时监测弄作物、土壤、水质中农药的残留量,统计数据,做长期规划,根据水体和土壤自身对农药的缓冲能力和自净能力,考量环境的容纳力,在相关环保部门和执法部门的协助下,逐步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
(三)加强农药污染的执法力度
现有农药的使用量均已超出规定用量,在加强宣传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农药污染导致的危害性的执法处理。现阶段,可从经济处罚入手,逐步发展到民事、刑事的执法上来。只有国家和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农药的使用才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才能不断强化人们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好地享受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农药生产工艺
农药污染性强,潜伏时间长,低剂量即可致死,加之我国现有农药使用不规范,农药污染问题日益显著。治污治本,要想源头上解决,必须从农药生产的源头入手,加大农药生产流程和工艺的基础研发,提升其性能水平。在入场农业和其他林业的生产中,积极研究污染系数低的农药品种,有效控制农药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合理管控有毒有害气体、废水、固废的排放,更新生产线与生产装备,优化工艺流程,确保农药污染的最低限值。积极研发植物源农药,替代毒性较强的农药,进而减少和避免农药污染问题的发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8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