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古人是怎么养猪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人是怎么养猪的

中国古代养猪有长达几千年的历史。

让大家惊讶的是,最初的养猪竟然主要不是为了吃肉。

我们一点点来说。

野猪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生活的地域辽阔,几乎遍布中国全境。

中国人很早就把野猪当做狩猎的对象。

商周时期,中国还没有完成成为农耕民族,还保留了很多的渔猎习惯。

当然,狩猎是不靠谱的,可能长时间没有打到猎物。

所以逐步中国人开始驯养猎物,野猪就是被驯养的猎物之一。

当时野猪大体还是放养,同鹿之类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到了秦汉时代,中国人基本放弃渔猎,完全农耕了。

农耕需要肥料,古代又没有化肥,多依靠人畜的粪便。

很快,人发现了一个很好的肥料来源,就是猪。

猪这种东西的特点是吃得多,拉的多。

猪粪质地较细,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猪粪分解较慢,适宜做基肥,一头猪的粪便可增产200-300斤的粮食。

由此,猪从放养变为了圈养。

古代农民和猪是住在一起的。

其实,直到民国时期,很多农民任何和牲口同居一室,导致很多传染病。

当年猪有自己的猪圈,同主人的房屋是相连的。

在粮食不丰富的时代,猪主要吃各种草,冬天用农作物藤叶煮猪食。

猪长肉很慢,但肥料出的不少。

在唐代之前,中国人吃猪肉的并不多。

这主要是当时阉割技术虽然有,但还不太高明。猪如果不阉割,肉味会有一股骚味,而且长肉比较慢。

这种肉没人爱吃。

从唐代开始,阉割技术有很大提高,猪肉也开始有不少人吃了。

诗经杜甫居川时有“家家养乌鬼”(四川称用作祭神的猪为乌鬼)的诗句,足见养猪业的盛行与普遍。

不过,直到宋明时代,猪肉并不流行,被当做低等肉食。

为啥?

中医理论认为,猪肉对身体不好,会导致人的虚胖。

所以,宋代苏东坡搞个东坡肉,就是很大发明了,因为当事人吃猪肉很少。

《水浒》写的是宋代,但其实反应的都是明代的东西。

水浒中,好汉们吃牛肉、吃羊肉、吃鸡肉甚至吃狗肉,但很少吃猪肉。

随着明代引进了西洋农作物,特别是适合做饲料的红薯、花生的作物,明清的养猪规模又有扩大,全国各地都养住了。

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生育、兖、徐者,耳大;生燕、冀者,皮厚;生梁、雍者,足短;生辽东者,头白;生豫州者嘴短;生江南者,耳小,谓之江猪;生岭南者,白而极肥”。当时四川的养猪业居全国之首,荣昌的白猪,松潘的香猪,都是闻名遐尔德特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