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秦朝第一个挖渠的人

修建水渠是最常见的水利工程了。早在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是人名哦)的建议,并由他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水渠——郑国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被称为“天下第一渠”。

秦朝第一个挖渠的人

水利工程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利于发展农业,造福黎民百姓。没有人会把它与间谍活动关联在一起。但是在战国时期,郑国渠就是一个例外,它不仅在当时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水利工程,还与间谍活动有关。事先没有谁能没料到它的修建,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历史上还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郑国渠的修建,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故事。这在《史记》中就有所记载。据载,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为了巩固国家实力,秦国在商鞅的领导下开始实施变法,这便是著名的“商鞅变法”。正是由于这个变法,秦国看到本国土地辽阔,更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就打算利用这个优势大兴水利,修建河渠以供给水源,方便百姓生活更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便利。秦国由此变得日益强大起来,领土也不断扩展。秦国开疆扩土的野心,也在一天天的增长。韩国与秦国是邻居,其国土刚好占据在秦国对外的交通要塞上。秦国不乐意了,这可是挡路石,不搬不行啊。

这个时候的秦国,经过变法后,兵力强盛,士兵们个个都英勇善战,无所畏惧。这样的强国,对周边的国家无疑会是一个定时炸弹。邻国韩国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国,国内上下整日提心吊胆,来自秦国的突然袭击,不知哪天会降临。而秦也早已视韩为绊脚石,开战是迟早的事了。

秦国终于行动了,于周赧王八年(前307年)一举夺下了函谷关,征战之路顿时豁然开朗起来。韩国和魏国见势不妙,联合起来抗秦,于公元前293年又在今洛阳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结果还是打不过骁勇善战的秦国军队,反而实力大受重创。两年后,秦又占领了韩国的重镇宛。韩国迫于秦的威逼,只得向秦割土赔罪,如此无法阻止秦日益膨胀的野心。到了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秦王下定了决心要除掉邻国韩国,加紧实行自己的吞并计划。韩国在秦的连续攻击之下,已处在了灭亡的边缘,但还在顽强抵抗着。

李冰,秦朝第一个水渠工程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人是李冰父子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这人叫做郑国。

公元前246年,战国末期,有一个当时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六国时期,根据历史的发展,秦国当时是最强大的国家,且有吞并统一六国的趋势,韩国只是秦国相邻的一个小国,如果秦国要统一六国的话,韩国无疑首当其冲,于是一个既愚蠢又聪明的计划就从韩桓王脑中诞生了。

他找来了当时韩国出名的水利工程师郑国,郑国是一个老实人,参与过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等水利工程。这么一个有技术的人,韩王把他作为间谍出使秦国,为秦国建造水渠。这是一个策略,一个“疲秦”的策略。战争拼的就是资本,国家有钱有粮才能有资本去打仗,所以韩王派郑国去给秦国建造贯通秦国的大水渠,修建水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8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