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皮处理方法
1.生皮分批和称量:将生皮按厚薄、面积大小、鲜或干生皮及干燥程度、保存时间等进行分批,尽量把性质相似的生皮组成一个生产批次,手工操作以20—30张一批为宜,并称重,生皮重量作为用水量的依据。
2.浸水:目的使皮板中水分接近鲜皮状态,改善其软度,加水量以干重的20倍或鲜皮的10倍,水温为常温以不低于20度为宜,每公斤水加餐洗精3毫升、JFC0.5毫升。 浸水时间24—36小时,在浸水过程中要间歇地翻动毛皮,并防止皮板露出水面。
3.脱脂:目的是除去毛皮上的污物、血迹及油脂等,用水量同上,水温35—40度,水中加适量餐洗精或洗衣粉浸泡,搓洗1—2小时。
4.复浸:目的是使皮板进一步回鲜,皮纤维松散便于揭里去肉,加水量同上,每公斤水加浓硫酸1毫升,硫代硫酸钠1克。 复浸时间2—5小时,以皮板肿亮、柔软为度,复浸过程中亦要经常搅拌、翻动。
5.揭里去肉:复浸后要用碳酸钠溶液中和,把PH值调至7.5左右并维持2小时以上,再进行揭里去肉,方法是从尾部开始,向头部方向揭,用钝刀或铲刀剖铲,也可用手撕,但要防止揭破皮板。
6.浸酸:目的是使皮板纤维组织软化膨胀、为鞣制工序作准备,加水量为皮重的15—20倍,水温35度左右。每公斤水加食盐50克、芒硝50克、浓硫酸3毫升、甲酸1毫升、JFC0.5毫升。 浸酸时间24小时左右,
也可适当延长并经常翻动皮张,浸酸效果检查是将毛皮对折、板皮向外,在对折处用手挤压,若形成白色压痕、皮张很软即可,再将皮捞起挤水,待基本不滴水后即可放入鞣液中鞣制。
7.鞣制:目的是使皮板纤维松散稳定,并使毛与真皮结合更加牢固。鞣液配制加水量为皮重的15—20倍,每公斤水中加入甲醛8—10毫升、食盐40克、芒硝40克。
水温最好保持在35—37度。将浸酸后的皮投入并搅拌半小时后,用碳酸钠慢慢分3—4次将鞣液的PH值调至8—8.5。鞣制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
浸水洗皮:将经过处理的鲜皮,置于缸内用清水浸泡,水温适宜。然后将浸过的皮张放入稀碱液内搓洗。
下缸鞣制:按明矾4份,食盐3份、清水100份的比例配制鞣制液。
先用温水妥明矾,再加入食盐和清水,混合均匀。
将毛皮用清水漂洗,最后用蓖麻油10份、肥皂10份、水100份的比例配成溶液,涂于半干状态的毛皮肉面,并适当喷此水使其回潮,再用塑料薄膜包扎好,用石块压平。
晒皮刮软:经过下缸鞣制压平的皮张,放在草地上挂晒,用手顺着毛势梳理,使其恢复毛势原状。
然后用钝刀刮除皮下残存的脂肪。
整理毛型:待皮张干燥后,用浮石或砂纸将肉面磨平,取下修整边缘。
最后用梳子梳毛,过长的部位可以适当修剪,使毛形整齐美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97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