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新大牧业信誉怎么样

好。

新大牧业信誉怎么样

1、质量好:新大牧业产品货真价实、按时付款,质量在线,一流的队伍高效的管理。

2、信誉好:新大牧业恪守诺言、实事求是得到社会的公认好评。河南省新大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更专业的高端生猪供应商。公司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总部企业基地,是一家集种猪育种,安全食品、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牧企业,新大牧业正式成为温氏股份在河南省的第一家养猪子公司。

养猪日赚1亿!山东、河南、湖北超9万家企业养猪,但最牛是重庆

7月21日,河南枫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枫华种业)宣布终止上市辅导备案。这已是它第二次终止上市辅导了。

 6年内,两次谋划IPO,又两次宣布终止。作为河南的重要生猪企业之一,枫华种业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心?尤其在猪价大好形势下,更是令人意外。

 7月22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致电了枫华种业相关尽职人,他表示,此次公司终止上市准备,主要基于2018年、2019年业绩下滑的考虑,后续将会根据公司业绩情况再次启动上市准备。

 两次终止上市准备

 2019年亏损2.96亿

 资料显示,枫华种业为驻马店市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其主营业务为种猪和商品猪的养殖和销售和种猪改良、繁育与推广。种猪主要供赠生猪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仔猪主要供赠生猪养殖户,商品猪则销往规模屠宰企业。

 早在2014年,枫华种业开始踏上IPO之路,但一年后终止上市准备,并于2016年登绿渎三板。

 2017年9月,枫华种业重新开始上市准备,与东吴证券正式签订辅导协议,再次谋划IPO。时隔三年,2020年7月21日,枫华种业再次宣布终止上市辅导。

 对于此次终止上市辅导,枫华种业相关尽职人赠出的理由为2018年、2019年公司业绩下滑。

 Wind数据显示,枫华种业2017年、2018年、2019年营业收入分辞为3.27亿元、3.05亿元、1.84亿元,同比变动22.11%、-6.62%、-39.76%;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依次为6005万元、-246万元、-2.96亿元,同比下降16.18%、104.11%、11897.88%。

 据知道,2018年由于猪肉价格向来处于行业低谷,生猪企业业绩受到一定影响。不过,2019年以后,由于生猪供赠紧张,猪价反弹,猪企在二季度开始步入盈利期,至今大多数猪企仍处于盈利状态,甚至盈利实现大幅增长。

 那么,枫华种业又是何缘故,不但没有扭转,反而在2019年潞傍亏损?

 枫华种业2019年年报里解释称:“由于本年度首席季度公司发生非洲猪瘟导致生猪销售数量减少,从而公司营业收入降低。另外,由于公司下属分公司发生非洲猪瘟导致场区许多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和猪只死淘较多,导致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及营业外支出数额较大,从而利润较低。”

 另外,年报显示,2019年枫华种业存货减少72.23%,固定资产减少27.04%,在建工程减少54.27%。

 上述枫华种业尽职人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目前,许多猪场暂时无法使用。即使在消毒后,也需要1年左右搁置期,外加部分猪场设备老化等缘故,综合考虑后,公司决心选择重新建立新的猪舍。

 其实,岂止枫华种业一家。近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巴山牧业在发布年报里称,2019年营业收入4223万元,同比下降3.62%;亏损2077.48万元,同比下降289.59%,公司业绩由盈转亏,也是这一缘故。

 短债压力较大

 开启频繁融资模式

 实际上,业绩受到影响的枫华种业,其现金流也吃紧。

 截至2019年末,枫华种业账上货币资金720万元,同比下降减少62.96%。同时,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也由2.29%降至1.39%。

 负债方面,截至2019年末,枫华种业仅短期借款就达6400万元,一年到期非流动负债达3655万元。现金难以笼罩短期债务。

 不过,为了缓解现金压力,枫华种业也是使出浑身解数。

 记者在枫华种业年报里发明,2017年,其进行了一次1.4亿元的定增募资,主要用于现有猪场改建为母猪场扩建工程及扩群引种、鲍庄种猪场建设工程等。但是,其间,枫华种业进行了两次募捐资金使用变更。在变更资金用途里,其中归还郑州银行信阳分行贷款128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约6720万元。

 记者注意到,截至2019年末,枫华种业募捐资金尚未使用尽毕,募捐资金账户余额仅剩11.75元。

 另外,2018年至2019年期间,枫华种业向银行和非银机构间接融资2.69亿元,融资形式主要包括融资租赁、保证贷款、抵押贷款等。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枫华种业在与大型猪企合作的同时,也开始“变卖”猪场。

 2019年7月3日,A股生猪公司傲农生物拟与枫华种业设立河南傲农枫华现代农业开辟有限公司,开展生猪养殖及销售等业务。目标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由傲农生物认缴出资2400万元,占注册资本60%,枫华种业出资1600万元占,占40%。

 傲农生物表示,目标公司成立后,将购买枫华种业驻马店在建年存栏5万头种猪和商品猪场资产,具体内容以双方后续签订的资产购买协议断定。

 同时,为了进一步缓解资金压力,2020年初,枫华种业宣布,拟定增募捐资金不超3000万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6月7日,枫华种业定增获河南农开豫兴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全额认购,每股4.5元,实际募资金额2500万元。据知道,该基金由河南省农业综合开辟有限公司下属两家基金公司发起设立,背后控股股东为河南省财政厅。

 一生猪行业人士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枫华种业的频繁融资说明其资金链是相当紧张的,在融资的同时,还要出售资产,侧面反映了生猪企业防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另外,在他看来,这也意味着生猪行业“大鱼吃小鱼”,行业兼并的时代即将开启了。

曾几何时,农村有俗语“要读好书,读不好书,回家养猪!”但现在养猪早就和“没文化、差人一等”的旧形象彻底告别!如今全国不仅有超35万家企业养猪,甚至有公司仅靠养猪就能日赚1亿!从地域上来看,山东、河南、湖北共有超9万家企业养猪,但最牛的还是重庆......

中国猪业十年巨变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猪养殖相关企业35.54万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河南以3.39万家猪养殖相关企业排名第一,山东以2.93万家排名第二,湖北以2.80万家排名第三,前三大省份共有猪企超9万家!

但有趣的是,湖南身为年出栏超6000万头的生猪大省,却并未进入猪企数量排名前五!第四为云南、第五为安徽、第六为四川。

可见湖南地区的散户最多、最为坚强,挺过一次次危机,坚持到了养猪业以规模产能为主的今天。

要知道,从2000年至2020年短短十年间:年出栏99头以下的小散户,市场比重从85.1%下降到26.3%;但是年出栏500~999头的规模场,市场比重从2%增长至10.8%;年出栏1000~9999头的大猪企,市场比重从4.8%增长至28.2%!

可见近10年来,以前的养猪主体小散户已大量淘汰!但值得重视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散养户也“升级”成了小规模养殖,因为年出栏100头到499头的群体市场比重从6.2%增长至16.6%,而这部分增长大量来自于小散户。

但无论怎么说,散养户都已不再是市场主流,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市场占比已高达60%!这一点在山东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山东猪企狂奔

山东是全国畜牧大省,自“十三五”以来全省肉蛋奶年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稳居全国首位!而其中生猪产业占比最大,2021年山东省畜牧业总产值2904.2亿元,生猪产业贡献占比超30%。

值得重视的是,山东二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是294.6万头,但这20家企业有能繁母猪存栏85万头左右,占全省总量近30%!而在非瘟前,这一数据还只有40余万头。

可见非瘟这几年,山东的猪企在加速狂奔,产能增长飞快!

山东2021年出栏生猪4402万头,全国排行第四,但其中20家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比就高达35%!

据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秘书长周开锋透露——在数量上,山东中小养殖户从2015年的104万降至2021年的25.9万,降幅高达75.1%;在出栏量上,山东中小规模场占比从2015年的57.1%降到2021年的37%,降幅达20.1%。

可见,养猪确实很赚钱,但最赚钱的还是“有技术、有资源、有资本”的规模场。

河南与牧原包揽全国第一

当然,猪企最多的还是河南,河南全省不仅有猪企多达3.39万家,其中甚至还有牧原这样的巨无霸!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河南2021年生猪出栏量为5802万头,位居全国第三,年末生猪存栏量为4392万头,位居全国第一。

更喜人的是,今年上半年,河南也出栏生猪3222万头、同比增长8.6%,猪肉产量256万吨、同比增长7.5%,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难得的增长!

此外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拥有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有60个,全国也只有500个,河南占比超十分之一!这使得河南2021年外调生猪(含猪肉)2758万头,居全国第一。

河南包揽了众多“全国第一”,规模猪企功不可没,尤其是牧原这样“全球第一”的猪王。

牧原8月销售生猪488.7万头,同比增长高达89.8%,实现销售收入116.6亿元。

更令人羡慕的是,牧原的造肉成本控制在15.5元/公斤左右,若按每头猪均重100~110公斤计算,其8月盈利约33.28亿元~40.9亿元,基本实现日赚一个亿的“小目标”。

但牧原的步伐只会因此加快,他们1-8月已共计出栏4076.2万头,赶超2021年全年水平!因此牧原最新表示,今年产能或达7500万头,实现产能大跃进!

牧原的大跃进,不仅在于他们养猪技术过硬,更在于他们通过资本撬动市场的能力绝佳!自2014年上市以来,牧原已经累计募资融资278亿元!

在这近300亿资金的加持下,牧原的资总产从2013年底的32.35亿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1772.66亿元,涨了整整54倍!估计最开始买牧原股票的人,现在别墅都靠大海了。

湖北、重庆都很牛

在生猪大省里面,湖北似乎比较低调,但他却是“大型猪企”得最多的省份。

其全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57%,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超过700家,排全国第一!

这700家猪企助力湖北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猪生产基地,正常年份出栏生猪4000万头,外调800万头。

并且在2021全国生猪产业都备受打击之时,湖北却实现了高达56.40%的出栏增长速度,全年出栏生猪4115.08万头,增速全国第一!

尽管这其中有2020年非瘟受挫导致产能下降的影响,但也不能掩盖湖北产能提升效率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以温氏为例,温氏在经历非瘟前是年出栏2230万头的“猪王”,但直到2021年温氏年出栏量还只有1321.7万头,或许要到明年才能恢复到两千万头以上的出栏量。

湖北2022年上半年出栏生猪近2400万头,预计今年能出栏4300万头以上,并且湖北的种猪育种水平位于全国前列,每年都有大量种猪外销。

但规模化最牛的还是重庆,重庆以82402平方公里的面积,2021年出栏生猪1806.9万头,坐拥1.62万家生猪养殖相关企业!是全国养猪企业最多的城市!其次是恩施0.54万家、驻马店0.48万家。

小散户和规模化的冲突

但尽管中国养猪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加速,行业内依旧有大量声音坚持认为“中小散户才是中国猪业的未来”,因为受到中国特有的经济形势所引导,大量农场农民需要通过畜牧业来提升产值、奔向小康。

我认为从猪企新增数量的变化上来看,目前中国猪业猪企的数量确实饱和,规模化发展已经度过了“入场阶段”。

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猪养殖相关企业7597家,同比减少高达51.31%!

可见资本已经认识到“养猪赚钱”的艰难,敢于在上半年创办的猪企,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大企业的项目扩张,还有一部分小散户“升级”,因此真正“新入场”的猪企已少之又少!

至于说中国规模化究竟是否还会继续,小散户是否只能淘汰?我个人的想法是,规模化一定会继续,因为只有这样生猪产能才易于调控、猪周期才能熨平,猪价才不会大起大落!

而小散户未必就是被淘汰,小散户在中国猪业发展的过程中,在有关部门指引、大猪企合作的步伐下,很有可能会升级成“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场”,也有可能会成为大猪企的“合作场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0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