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烂肚
引起金鱼患出血病的因素较为复杂,一般有病毒性、细菌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引发:
1.病毒、细菌(一般认为由单胞杆菌)和寄生虫侵害鱼体致使鱼体周身或局部受损。
2.水质关系 不管用自来水养鱼,还是湖水或井水养鱼,需经过静置或曝晒2—3天后,才可使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轻则使鳍鳞充血,重则会使金鱼致死。
[症状] 周身鳍(基部更甚)、鳞间或局部充血、溢血、溃疡、鳞片脱落;重则口腔、眼及内脏均有出血现象,病鱼呆浮或沉底懒游,轻者食欲减退,重者拒食、体色暗淡、消瘦、分泌物增加,并发细菌性水霉病、败血症而死亡。
[发病季节] 终年可以发生,尤其以6—10月为多见。
[防治方法]
(1)除注意上述致病因素的预防外,在溢血处检查有无寄生虫,有则捉除。同时,用红汞涂擦患处,然后放在小盆中漂洗一下再放回原池(缸)静养,每天1次,痊愈为止。
(2)把病鱼放入10—20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的药液或2%一3%的盐水中浸泡10一15分钟后,过洗入池(缸),隔天1次。zg
(3)严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100万单位的卡那霉素或8万一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病鱼水浴静养2—3小时,多则半天后换入新水饲养。每天1次,一般2—3次即愈。
过饱和的氮气与氧气是引起气池病的主因,其他溶于水中的气体尚有氢气与二氧化碳等,但是含量较少,且二氧化碳进入血中之后多数会与钙盐等结合,因此不易形成气泡阻塞血管。在台湾多数水产养殖的水源是地下水,若将地下水(尤其是深度超过90公尺)抽出后直接导入鱼池中,而没有经过减压是曝气处理,会使地下水中的氮气迅速被释出,进入鱼体组织内而发病。这时地下水中含氮量不一定过饱和,而是因为没有曝气或减压所造成。另外,有些地区的土壤就含有多量硝酸盐化合物,使该地区之地下水就含有过饱和氮气,以这种地下水为鱼池水源也易引起气泡病。 春季时,在自然情况下池水中也较易累积大量氮气,这些氮气的来源是水中有机物被分解成游离氨,之后转换成硝酸,再经去硝化作用成亚硝酸,最后亚硝酸再被分解所产生(Warren,1981)。观赏鱼发生本病的原因大多是加压帮浦的使用不当,送入过量的气体入水中,使水中气体达到饱和状态而造成。
溶氧量过饱和常见于夏季高水温期,再加上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太多,经日光照射下,这些植物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而产生本病。一般溶氧之饱和度高于125%被认为是有危险性(但不得低于70%),若高于300%则有致死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