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农药对环境污染有什么样的生态效应?

农药残留主要是通过对农作物施药的方式进入环境系统并引起污染的。土壤是最主要的承载体,起着污染物“储蓄池”的作用,继而在土—水—气圈和生物圈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一过程中农药化合物在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中发生了吸附和迁移、化学和生物转化、分解和代谢等变化,各种生物体在这一环境和生态系统中与残留农药不同程度的接触和吸收,并以食物链的方式在生物体之间进行着传递和富集,引起了农药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目前国内外对农药的环境生态效应是通过指示生物如蜜蜂、家蚕、鱼、鸟、寄生蜂、土壤微生物、蚯蚓、水蚤和藻类毒性试验,以及作物药害试验等进行安全性评价。作物及其农副产品中的残留农药则直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而引发健康问题。农药残留毒性主要通过环境与作物两条途径同时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因此,环境的清洁是农作物栽培、食品安全和人类生活健康的前提。

农药对环境污染有什么样的生态效应?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有什么危害,农药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

1 水体中农药的来源途径

水体中农药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向水体直接施用农药;含农药的雨水落入水体;植物或土壤粘附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生产农药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等都时刻危害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平衡。

2 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的危害

在有机农药大量使用期,世界一些著名河流,如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等的河水中都检测到严重超标的六六六和滴滴滴。有时为防治蚊子幼虫施敌敌畏,敌百虫和其他杀虫剂于水面;为消灭渠道、水库和湖泊中的杂草而使用水生型除草剂等造成水中的农药浓度过高,大量的鱼和虾类的水生动物死亡。还在一些农药药夜配制点有不少药瓶和其他包装物,降雨后会产生径流污染,施药工具的随意清洁也造成水质污染。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1 土壤中农药的来源途径

农药进入土壤的途径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农药直接进入土壤包括施用的一些除草剂,防治地下害虫的杀虫剂和拌种剂,后者为了防治线虫和苗期病害与种子一起施入土壤,按此途径这些农药基本上全部进入土壤;第二种是防治病虫害喷撒农田的各类农药。它们的直接目标是虫、草,目的是保护作物,但有相当部分农药落于土壤表面或落于稻田水面而间接进入土壤。第三种是随着大气沉降,灌溉水和植物残体。

2 土壤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壤生物的影响

土壤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而降低农产品质量。农作物吸收土壤农药主要看农药的种类,一般水溶性的农药植物容易吸收,而脂溶性的被土壤强烈吸附的农药植物不易吸收。

在前苏联的实验资料中显示水溶性农药乐果很易被莴苣,燕麦和萝卜等作物吸收,作物与土壤中农药浓度之比为5.3—4.8。植物对乐果的吸收系数是很高的农作物还易从砂质土中吸收农药,而从粘土和有机质中吸收比较困难。蚯蚓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无脊椎动物,它对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但有些高毒农药,比如毒石畏、对硫磷、地虫磷等能在短时期内杀死它。

除此之外,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人们关心的又一个农药对微生物总数的影响,对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而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的是杀菌剂,它们不仅杀灭或仰制了病原微生物,同时也危害了一些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随着单位耕地面积农药用量的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地消弱,而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的负面作用将会更加地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由于农药污染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距离的不同,空气中农药的量分布为三个带。第一带是导致农药进入空气的药源带。在这一带的空气中农药的浓度最高,之后由于空气流动,使空气中农药逐渐发生扩散和稀释,并迁离使用带。此外,由于蒸发和挥发作用被处理目标上的和土壤中的农药向空气中扩散。由于这些作用,在与农药施用区相邻的地区形成了第二个空气污染带。在此带中,因扩散作用和空气对流,农药浓度一般低于第一带。但是,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气团不能完全混合时局部地区空气中农药浓度亦可偏高。第三带是大气中农药迁移最宽和农药浓度最低的地带。因气象条件和施药方式的不同,此带距离可扩散到离药源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远。

农药对大气污染的程度还与农药品种、农药剂型和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易挥发性农药,气雾剂和粉剂污染相当严重,长残留农药在大气中的持续时间长。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风速起着重大作用,高风速增加农药扩散带的距离和进入其中的农药量。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造成了土壤、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同时,在动、植物体产生了化学农药的残留、富集和致死效应,已经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中业已存在的害虫自然控制机制,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有效的生态防治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壤性状恶化,产品品质下降,环境污染和产收比差距大。以土壤性状恶化为例,大量施用单一的化肥,易让土壤固结部分化学物质,形成各种化学盐分,从而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一、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有什么危害

1、土壤性状恶化

(1)如果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仅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且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

(2)化学盐分在土壤中含量过高,便会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部分地块中有害金属和有害病菌的含量超标,从而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2、产品品质下降

(1)在种植作物时,如果偏施某种化肥,会导致作物营养失调,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从而造成产品品质降低。

(2)化肥量过多会导致瓜果不甜、蔬菜不香。

3、环境污染

(1)化肥量过多,会让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冲刷后流入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及河流污染。

(2)部分河流、湖泊内的鱼虾还会发生死亡的现象。

4、产收比差距大

(1)过多地施用单一的肥料,会造成作物营养不平衡,养分失调,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导致低品质的农产品不易销售或者价格偏低等,从而给农民带来了损失。

(2)受到耕作栽培水平、作物需肥量等因素的限制,作物不能获得高产量,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药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1、土壤污染

由于农药的大量、大面积使用以及滥用,再加上农药具有不可降解性,已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污染。

2、环境污染

(1)一般常用喷雾的方式来使用农药,而农药中的有机溶剂和部分农药会漂浮在空气中,直接污染大气。

(2)施过农药的农田被雨水冲刷后,农药会进入江河,从而污染海洋。

(3)一些农药残留的时间比较久,这部分农药会通过土壤的渗透作用进入地层深处,从而污染地下水。

3、生态破坏

(1)大量使用农药,会杀伤了许多害虫的天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导致严重的病虫害,比如红蜘蛛、叶蝉及各种土传病害。

(2)农药不仅造成害虫迅速繁殖,而且还影响了以昆虫为生的鸟、鱼、蛙等生物,造成伤亡事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