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防治棉花虫害?

1.新疆棉田叶螨的综合防治 新疆棉区是全国棉叶螨发生最重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地膜植棉后,为棉叶螨提前进入棉田创造了条件,使叶螨发生有明显上升加重的趋势,常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如何防治棉花虫害?

(1)棉田叶螨种类 主要有土耳其斯坦叶螨、敦煌叶螨、截形叶螨和朱砂叶螨,以土耳其斯坦叶螨在新疆分布最广。棉叶螨一般栖息在叶背,主要在叶片背面活动、取食和危害,以口针刺入叶肉取食汁液和叶绿素。越冬基数大、成活率高的年份,一般苗期叶螨发生早而重,因此必须从苗期做好叶螨防治。

(2)农业防治 秋耕冬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种植抗螨品种,喷灌抑制叶螨,保护天敌(如食螨瓢虫、食螨蓟马、食螨瘿蚊、小花蝽等),种植抗病品种,如中24、中27、中36和中38。

(3)种子处理 采用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拌种。切勿闷种。(4)中心螨株的防治 用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等杀虫剂用水将其稀释成10倍,涂抹于棉茎红绿相间处,涂抹长度2~5厘米,不能环茎涂抹,以免发生药害;点片挑治,用2.0%的天达阿维菌素+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3%啶虫脒防治。大田防治,药剂同上。其他棉区叶螨的综合防治同上。

2.棉蚜的综合防治 棉田危害棉花的蚜虫有六种:即棉蚜、黑蚜、棉长管蚜、拐枣蚜、桃蚜和菜豆根蚜,5月间迁入棉田危害。

(1)农业防治 棉麦邻作或与油菜交错种植,改变农田单一生态结构,有利于天敌的保护和繁殖。

(2)消灭越冬蚜源 一是消灭冬季室内花卉上的蚜虫;二是消灭黄金树、石榴、葡萄、核桃、鼠李等室外蚜虫。每年早春在有翅蚜虫形成之前,用3%啶虫脒15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药液防治。桥梁寄主上棉蚜防治,温室、大棚种植的黄瓜、葫芦等蔬菜都是棉蚜越冬后的桥梁寄主,应及早喷施2%天达阿维菌素4000倍液+2.5%功夫1500倍液防治。

(3)中心蚜株的防治 用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杀虫剂用水将其稀释成10倍,涂抹于棉茎红绿相间处,涂抹长度2~5厘米,不能环茎涂抹,以免发生药害;点片发生期是防治效果最好的时期,应抓住防治工作的主动权。点片喷药,用3%啶虫脒+2.5%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效良好。

(4)大面积防治 其防治必须对症下药,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洗尿合剂(尿素∶洗衣粉∶水=0.5∶2∶100)、2%的天达阿维菌素、3%的天达啶虫脒、2.5%功夫、赛丹、阿克泰等,使用洗尿合剂每亩用水量要达到60千克以上。

3.棉铃虫的防治

(1)农业防治 秋耕冬灌,铲埂除蛹,清除田边杂草,渠埂种植玉米、向日葵。合理施肥,避免氮肥过量,棉花生长发育期间及时喷“天达2116”和磷酸二氢钾,明显降低越冬虫口密度和卵量。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诱杀成虫,使用高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诱蛾、糖醋诱杀、杨柳枝草把诱杀有较好的效果。

(2)生物防治 人工释放赤眼蜂,消灭棉铃虫卵,并保护好棉铃虫天敌,如姬蜂、茧蜂、草蛉、瓢虫、螳螂、鸟类、有益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抑制棉铃虫的卵和幼虫。

(3)科学施用农药 按照百株棉花有初龄幼虫8~10头为防治指标,首先考虑用生物农药如Bt、2%阿维菌素、25%灭幼脲、20%虫酰肼、杀虫单和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农药如赛丹、2.5%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4.棉蓟马的防治

(1)农业措施 秋翻冬灌,早春清除棉田四周渠埂上杂草,减少虫源。

(2)药剂拌种 用48%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每100千克种子用0.5千克+“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250克。拌后晾干播种,切勿闷种。

(3)药剂防治 早春在棉田附近葱蒜等越冬寄主上喷2%阿维菌素4000倍液+2.5%功夫乳油1500倍液,消灭蓟马繁衍基地。

(4)苗期防治 幼苗期百株虫量达15~20头时进行药剂防治,一般棉苗出齐后应立即防治,用药同上。

5.牧草盲蝽的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消灭田边四周藜科杂草,合理安排棉田邻作,不与甜菜、菠菜、油菜、苜蓿、胡麻、荒地相邻,最好与小麦邻作。注意灌水施肥,及时化控,喷“天达2116”棉花专用型,防止棉花疯长,头水宜晚,合理施用化肥,防氮肥过量。

(2)药剂防治 棉田及四周喷2%的天达阿维菌素4000倍液+2.5%功夫乳油1500倍液,消灭繁衍基地,防效良好。

(3)苗期防治 幼苗期百株虫量达15~20头时进行药剂防治,一般棉苗出齐后应立即防治,用药同上。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

如何防治棉铃虫?

棉铃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害虫,国内各棉区均有分布和为害,北方棉区比南方棉区受害严重。在北方棉区,一般主要防治棉铃虫二代和三代。二代棉铃虫以为害生长点及附近的顶尖、嫩叶、棉蕾和花为主。为害生长点及附近的顶尖使棉花顶尖不生长,侧枝生长较快,造成破头疯棉;嫩叶被害后形成缺刻,有细虫粪,并有许多小孔;蕾被害后蛀孔处有虫粪,苞叶张开,很快脱落;花被害后,雄蕊和花柱被吃掉,花开后呈风车状,不能结铃。三、四代棉铃虫主要以为害幼铃为主,棉铃基部有蛀孔,孔附近有虫粪,正蛀食的幼虫虫体大半露在铃外;被蛀棉铃遇雨容易霉烂脱落,不脱落的被害棉铃部位成为僵铃。棉铃虫的卵多散产在叶背面,也有的产在叶正面、顶尖、花蕾、苞叶、嫩茎上,一般3天即可孵化。棉铃虫幼虫孵化后有取食卵壳习性,残留在卵上的药剂能够被幼虫取食。另外,棉铃虫幼虫有转株为害的习性,转移时间多在夜间和清晨,这时施药更易接触到虫体,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一般来说,棉铃虫幼虫在二龄以后钻蛀为害,所以其卵和一至二龄幼虫期是应用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因为各种生物农药对低龄幼虫的毒力或侵染能力更强。

防治棉铃虫的生物杀虫剂主要有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苏云金杆菌(Bt)、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1)阿维菌素阿维菌素不同制剂的含量和剂型很多。但用来防治棉铃虫的使用量均为每公顷21.6~32.4克有效成分。如0.5%阿维菌素乳油,使用剂量为每亩288~432毫升,0.9%阿维菌素乳油每亩160~240毫升,1%阿维菌素乳油为144~216毫升,1.8%阿维菌素乳油为80~120毫升。在使用时应注意:应在卵盛孵期至低龄幼虫期喷药;喷药时植株叶片正反面、茎秆上及隐蔽处,均要喷到,特别是顶尖、群尖、幼蕾等幼嫩部位不能漏喷;为提高喷药质量,应选择阴天或傍晚用药,避免在阳光下喷施。(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主要剂型为0.2%微乳剂,0.5%和1%乳油。其中0.5%乳油登记使用剂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7.5~11.25克,折合成每亩100~150毫升制剂;1%乳油使用剂量为每亩50~75毫升。注意事项同阿维菌素。(3)苏云金杆菌(Bt)

2000国际单位/毫克苏云金杆菌悬浮剂,使用剂量为每亩400~500毫升;8000国际单位/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使用剂量为每亩200~300克;16000国际单位/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使用剂量为每亩100~150克。使用时应注意:①施药应选择在阴天、晴天早晨或16时后喷雾最佳,避免高温、强光下施药;②于害虫卵盛期到孵化盛期喷药防治最佳;③喷药时植株叶片正反面、茎秆上及隐蔽处,均要喷到,特别是顶尖、群尖、幼蕾等幼嫩部位不能漏喷;④喷药当天如遇下雨应补喷,药剂要在保质期内用完;⑤不要在靠近桑园及养蚕场所的田块使用;⑥不能用于转Bt基因抗虫棉田,以避免促使害虫产生抗性。(4)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剂型为10亿病毒粒子/克的可湿性粉剂,使用剂量为每公顷1500~2250克制剂,折合每亩100~150克;20亿病毒粒子/毫升的悬浮剂,使用剂量为每公顷1350~1800毫升制剂,折合每亩90~120毫升。注意事项:①选择在阴天、晴天早晨或16时后喷雾最佳,避免高温、强光下施药;②于害虫卵盛期到孵化盛期喷药;③喷药时植株叶片正反面、茎秆上及隐蔽处均要喷到,特别是顶尖、群尖、幼蕾等幼嫩部位不能漏喷。

棉铃虫是棉花第一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棉花叶片、花蕾、棉铃及其他组织。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种植抗虫棉 可有效控制二代棉铃虫发生危害,减轻三、四代虫口基数。

(2)农业防治 冬春深耕、灌水消灭越冬蛹。幼虫高峰期结合整枝打杈摘除虫卵,或杨树枝把、黑光灯诱集成蛾,降低卵、虫数量。

(3)生物防治 喷施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及核多角体病毒(NPV)等生物农药,可有效控制危害,且对天敌安全。

(4)化学防治 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40~60毫升/亩喷雾防治;三代棉铃虫可用40%辛硫磷乳油50~100毫升/亩、40%丙溴磷乳油100~150毫升/亩等喷雾防治;四代棉铃虫一般危害不大,可酌情防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