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饲料颗粒机的发展前景
养殖业中饲料成本约占总生产成本的70%。饲料工业的发展及科学配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应用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大幅度地降低了动物生产中的饲养成本,为养殖业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畜牧业在饲料工业的强大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1999年我国肉类产量达到5949万吨,稳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肉类为47.3千克,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8.5%。这一切说明了饲料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畜牧业特别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畜禽饲喂配合饲料比饲喂单一饲料可节粮25%左右。以1999年一年为例,全国生产配合饲料6000万吨,由此大约可节粮1500万吨。畜牧业的发展使得人均动物蛋白量增加,间接地节约了粮食。1998年和1957年相比,人均肉类、家禽、蛋类消费分别增长了1到5倍。饲料工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各类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减轻了环境污染。 由于使用配合饲料,结合畜禽良种的推广,养殖业的生产过程加快,生产周期缩短,畜产品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从而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大批的农村养殖户因此而成为富裕户。1999年,畜牧业总产值达7729亿元,畜牧业现金收入占农业现金收入的一半,对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0%以上。 饲料工业的发展不仅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且还带动化工、医药、机械制造、轻工、地矿和商业等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1999年,我国饲料工业的产值1855亿元,在全国统计的38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16位。饲料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而颗粒饲料具有以下优势:1、易消化、饲料报酬率高。制粒时升温糊化增强酶的活性,易于畜禽吸收。用全价颗粒饲料喂养畜禽,与粉料相比,可提高饲料报酬率10-20%;饲喂育肥猪,平均日增重提高14%,料肉比达3-3.5:1;喂鸡平均日增重提高15-20%;喂鱼可节约成本37%左右。2、适口性好,动物采食量大。3、防止畜禽挑食、减少浪费。4、饲料密度大,便于贮运。饲料颗粒机是根据市场需要,研发的一种是以玉米、豆粕、秸秆、草、稻壳等的粉碎物直接压制颗粒的饲料加工机械 。饲料颗粒机营养损失极小,该机加工颗粒表面光洁,硬度适中,内部熟化程度深透.又能杀灭能致病微生物及寄生虫,采用特殊工艺制成,是平磨式中同类机中唯一干进干出的一种小型机具,在加工颗粒饲料中能加入各种添加剂药物,而保证饲料质量。由于干进干出,该颗粒饲料含水量低于12%,便利于密封后贮存。虽然我国现在的饲料颗粒机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但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现有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与国际标准不对接,部分饲料污染物、农药与兽药残留限量及其检验方法标准,与有关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标准数量少,指标单一、内容不完善、技术内容落后、实用性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许多标准的指标没有充分利用风险评估技术,而只是照搬和套用国际标准,不适用于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现状。另外,我国的饲料工业标准制修订由于时间紧、经费少,前期研究缺少,中期验证实验不充分,后期评估欠缺,标准的科学性和广泛性较差。 标准化组织技术队伍和监督力量薄弱。相对发达国家,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基础性研究,标准化组织技术队伍薄弱。目前,承担饲料工业标准制修订的单位主要由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饲料质检系统、饲料行业推广系统等构成。从事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的人员缺乏,导致标准化工作国际交流少,国际标准的采标率低。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和国外接轨甚至超过国外。
食品检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大类:
1、感官指标
1.1 顾名思义,就是不借助仪器设备,只依赖人类的几种感觉器官进行简单的检验方法,主要有色泽、状态、气味、杂质、异味、质地等等。
2、理化指标
2.1 物理指标。用一些仪器,不使用试剂就能检测得到结果的指标。常见的物理指标有水分、密度、粒径、pH、旋光性等。有些类别的产品还会追加测试项目,如流动性、黏度、折光型、色度、
2.2 化学指标。需要用到化学试剂或者需要发生一些反应才能进行检测并得到结果的项目。常见的化学指标有含量、灰分、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等,有些类别的产品还有追加测试项目,这个实在太多了,需要看相应的产品标准。
2.3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指标根据产品的不同,可能会有多个检测方法。如测定水分就有烘干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卡尔费休法等。
需要掌握的技能:
基本的理化知识,对检测的原理有足够的理解
熟悉实验室常见的理化检测设备和工器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微生物指标
3.1 一般微生物指标。一般微生物指标主要有三大类:
3.1.1 菌落总数
用来测定产品中需氧菌和碱性厌氧菌的含量。
3.1.2 霉菌酵母
用来测定产品中霉菌/酵母的含量。
3.1.3 大肠菌群
用来测定产品中大肠菌群的含量,通常用来反应产品或食品接触面被粪便污染的程度。
3.2 致病微生物。
3.2.1 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有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沙门氏菌。
3.2.2 不同类别的产品还会受到额外的致病微生物的威胁,如冷冻冷藏的食品容易受到李斯特菌威胁,因为李斯特菌可以在低温下繁殖;水产产品容易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等。
需要掌握的技能:
无菌取样方法
微生物实验无菌操作方法
熟悉不同的培养基的配比及适用范围
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特性
4、污染物
食品的原料大多来自于动物和植物及其制品,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环境影响
4.1 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包括农药、兽药、动物激素
4.2 重金属:主要的重金属有铅砷镉汞四种,不同类别的产品,最高限量不同;有些产品,比如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可能还会需要测试铁、镍、铝、锶等。
4.3 其他污染物:苯并芘、二恶英、丙烯酰胺、氯丙二醇、塑化剂等等。其他类污染物种类非常多,需要视产品受威胁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4.4 辐照残留
需要掌握的技能:
1.这类检测一般要用到HPLC、GC等设备,需要熟悉相关仪器的操作。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是没有能力做这些测试的,一般都是送第三方机构完成。上面提到的一些检测项目我也不太熟悉,没办法进一步解答。
5、其他类检测
5.1 植物种属鉴别,国外叫做ID TEST,用薄层色谱来检测原料中的成分和已知的植物组份是否接近,可以用来鉴定原料的种属,以及产品是否掺假。
5.2 过敏原测试,常用的检测方法是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配套酶标仪使用,熟悉相关操作即可,就是样品处理时间是真的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