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
一、农、林、牧、渔业
1.木本食用油料、调料和工业原料的种植、开发、生产
2.绿色、有机蔬菜(含食用菌、西甜瓜)、干鲜果品、茶叶栽培技术开发、种植及产品生产
3.酿酒葡萄育种、种植、生产
4.啤酒原料育种、种植、生产
5.糖料、果树、牧草等农作物栽培新技术开发及产品生产
6.高产高效青贮饲料专用植物新品种培育、开发
7.花卉生产与苗圃基地的建设、经营
8.橡胶、油棕、剑麻、咖啡种植
9.芳香植物的育种、种植,精油的萃取
10.中药材种植、养殖
11.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有机肥料资源的开发、生产
12.森林资源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大径级用材林、竹林、油茶等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等)
13.林下生态种养
14.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15.种畜禽和水产苗种繁育(不含我国特有的珍贵优良品种)
16.防治荒漠化、水土保持和国土绿化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经营
17.水产品养殖、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水产养殖、生态型海洋增养殖二、采矿业
18.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矿井瓦斯利用
19.提高原油采收率(以工程服务形式)及相关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0.物探、钻井、测井、录井、井下作业等石油勘探开发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1.提高矿山尾矿利用率的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及矿山生态恢复技术的综合应用
22.我国紧缺矿种(如钾盐、铬铁矿等)的勘探、开采和选矿三、制造业
(一)农副食品加工业
23.安全高效环保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含维生素、蛋氨酸),动物促生长用抗菌药物替代产品开发、生产
24.宠物饲料、食品开发、生产
25.水产品加工、贝类净化及加工、海藻保健食品开发
26.蔬菜、干鲜果品、禽畜产品加工
27.生物乙醇(不含粮食转化乙醇)的开发、生产
(二)食品制造业
28.高温杀菌乳(130℃2秒以上杀菌)的开发、生产
29.奶酪和再制奶酪、奶酪调理食品生产
30.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及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
31.针对老龄人口和改善老龄人口生活品质的营养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配方食品的开发、生产
32.烘焙食品(含使用天然可可豆的巧克力及其制品)、方便食品及其相关配料的开发、生产
33.糖果、口香糖、蜜饯、冰淇淋、膨化食品、酸奶生产
34.森林食品加工
35.植物蛋白仿生肉食品开发、生产
36.天然食品添加剂、调味品、酶制剂、发酵制品、天然香料新技术开发、生产
37.无菌液态食品包装材料的开发、生产
(三)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38.果蔬饮料、蛋白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饮料的开发、生产
(四)纺织业
39.采用非织造、机织、针织、编织等工艺及多种工艺复合、长效整理等新技术,生产功能性产业用纺织品
40.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印染技术装备、染整清洁生产技术(酶处理、高效短流程前处理、针织物连续平幅前处理、低温前处理及染色、低盐或无盐染色、低尿素印花、小浴比气流或气液染色、数码喷墨印花、泡沫整理等)、功能性整理技术、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复合面料加工技术,生产高档纺织面料;智能化筒子纱染色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41.符合环保要求的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桑柞蚕丝、彩色棉花、彩色桑茧丝类天然纤维的加工技术与产品生产
42.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
(五)纺织服装、服饰业
43.高支棉纱的生产
44.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服装及服装半成品生产
45.功能性特种服装生产
(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46.皮革和毛皮清洁化技术加工
47.皮革后整饰新技术加工
48.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
49.高性能弹性体鞋材生产
(七)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50.林业三剩物,“次、小、薪”材、废旧木材和竹材的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生产,木竹材生产污染控制治理、细微颗粒物减排与粉尘防爆技术开发与应用
(八)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51.高档地毯、刺绣、抽纱产品生产
(九)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52.酚油加工、洗油加工、煤沥青制备高端化学品(不含改质沥青)
(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53.聚氯乙烯和有机硅新型下游产品开发、生产
54.合成材料的配套原料:过氧化氢氧化丙烯法环氧丙烷、过氧化氢氧化氯丙烯法环氧氯丙烷、萘二甲酸二甲酯(NDC)、1,4-环己烷二甲醇(CHDM)、5万吨/年及以上丁二烯法己二腈、己二胺、高性能聚氨酯组合料生产
55.多乙烯多胺产品生产
56.高碳α烯烃共聚茂金属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烃的开发、生产
57.合成纤维原料生产:尼龙66盐、1,3-丙二醇
58.合成橡胶生产:聚氨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氯醇橡胶,以及氟橡胶、硅橡胶等特种橡胶
59.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生产:6万吨/年及以上非光气法聚碳酸酯(PC)、聚甲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芳酯(PAR)、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及其改性材料、液晶聚合物等产品
60.精细化工:催化剂新产品、新技术,染(颜)料商品化加工技术,电子化学品和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N-N二甲基甲酰胺除外),油田助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剂,胶粘剂、密封胶、胶粘带,无机纤维、无机纳米材料生产,颜料包膜
冷链物流的现状
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然而,我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满足工业原料不断加大的需求。据估算,粮食需求每年增长80~100亿斤,而资源约束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农业还承担着农民增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任务。面对诸多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显然难以应对。因此,必须改造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之路。
2006年12月23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明确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是生产发展,而发展生产的方向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几代***努力追求的目标。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曾说,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10年后,中央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并称为"四个现代化"。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2007年1月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上。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曾表示,未来15年,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在动植物新品种的自主创新、开发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装备、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六大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降低对外技术的依存度。
2007年1月29日,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把“要显著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五方面之一。
由此我们看出,从“农业现代化”到“现代农业”的提出,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对农业赋予了新的内涵、功能和定位。十几年前,现代化首先是农业的现代化。10几年后,现代农业建设,已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而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只有将农业增长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中国才能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也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障粮食安全,才能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作物模拟模型及区域仿真系统研究
项目简介:作物模拟是以计算机为手段,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进行模拟的高新技术。以此建立的作物模拟模型是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研究、资源利用、环境评价等的手段和工具,是数字农业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项目负责: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系统模拟与软件技术实验室(SMST)”和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
趋势和意义:针对国际作物模型研究动向和我国现代农业研究和发展需求,以小麦、水稻与玉米为研究对象,建立模拟精度高、普适性强和具有区域特征的产量形成模型及面向区域生产仿真系统。为我国粮食丰产数字化管理、提高我国农业整体效益等提供重要工具,促进我国作物模拟技术、数字农业的发展及提升在本领域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农业应用远程信息获取无线传感器研究
项目简介:农业信息化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选择,数字农业作为农业信息化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科技创新成果的农业示范应用,将是21世纪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的获取(测试、传感、计量技术)、传输(通信技术)、处理(计算技术)、应用(系统集成与建设现代农业)是数字农业研究的四大要素。先进传感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是保证正确定量获取农业信息的重要手段。该项目研究农业应用远程信息获取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技术理论、方法与实现,以及面向数字农业实践和可供推广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项目负责: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王跃宣。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深加工技术
技术简介:该技术以无公害仙人掌生产基地生产的食用仙人掌为原料,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食品加工新技术手段,在解决“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组织破碎、护色、稳定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仙人掌果冻、仙人掌果酱及后续的仙人掌果汁、仙人掌果脯产品等系列产品,为市场提供新型、天然、营养、保健、绿色的健康食品。
在技术创新上,食用仙人掌汁的抽取是采用破碎工艺,但该项目是先通过清洗、去皮去刺、冲洗消毒、热烫、护绿等前处理技术手段,采用物理和低温抽汁相结合的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组织细胞壁破碎处理,使菜汁的抽取率可达75%~80%,而除汁后的食用仙人掌渣体仍保持原状,然后通过均质、杀菌等关键工艺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是综合运用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研制开发的新产品。
技术进展:中期阶段。
技术负责:厦门亿美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意义:该项目开发的产品以食用仙人掌为主要原料,辅以蔗糖、稳定剂等辅料,制成的果冻、果酱产品,既具有仙人掌清香气味,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价值,比国内同类产品有较高的营养质量保证。同时还为食用仙人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实现后增值,为产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服务。
丝黑穗病玉米杂交金玉2号
产品简介:高产、优质、高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金玉2号,根据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干旱、盐碱地和丝黑穗病重的特点和生产推广品种的老化、感病选育高产、优质、抗旱、高抗丝黑穗病玉米的中熟品种。 1997年利用数拾份抗病玉米种质和优良的高配合力自交系组成群体,经过对群体进行十几轮的选择,从中分离出抗丝黑穗病的高配合力自交系“金96019”。以“金96019”为母本,以“金96029”为父本杂交育成玉米新品种金玉2号。
该产品将高产和抗病结合在一起,生产上多数品种不能两者兼顾。在西部风沙盐碱地区产量达9500公斤,比对照品种白单9和东农250分别增产17%和11.6%,丝黑穗病接种鉴定两年分别为1%和6.7%,为高抗,需有效积温2300℃,与对照相同。粗蛋白达10.63%,籽粒属中硬粒,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优良。
技术成熟度:经过3年本单位的实验,3年省区试验和3年的种子生产营销和2年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制种、营销、栽培技术成熟,每生产1斤种子能给公司带来1.1:1.4元的效益,同时给制种基地带来1元/斤的间接经济效益。
转基因产品检测芯片研究
产品简介:本项目建立了作物中DNA的高质量纯化方法,为开展以DNA为基础的基因芯片检测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实验材料;收集大豆、玉米等七种转基因农产品的外源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合成特异性PCR引物,优化了多重PCR扩增体系,并制备分别检测及鉴定七种转基因作物不同品系的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实现了转基因产品的通量化检测;检测灵敏度达到0.1%,提高了检测效率,工作量减少了20~30%。
专家介绍,在利用本研究制作的芯片进行实际检测中体现出显著的高效性,且检测结果与常规PCR吻合。
该研究创新点明确、实验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产品进展:初期阶段。
产品负责: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产品意义:通过该产品的研究,搭建了转基因产品检测基因芯片的平台,同时也满足了我国转基因产品通量化检测的实际需求,在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保护我国消费者健康和我国的利益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水稻新品种:吉粳88号
产品简介:该产品以奥羽346为母本,长白九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植株高约100~10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坚挺上举,茎叶浅淡绿,分力中等,每穴有效穗22个左右。主穗长18厘米,半直立穗型,主穗整齐,主穗粒数220粒,平均粒数120粒,着粒密度适中,结实率95%以上。粒形椭圆,颖及颖尖均**,稀间短芒,千粒重22.5克。
具体介绍如下:
一、栽培要点
1.播种:稀播育壮秧,4月上旬播种,播种量每平方米催芽种子350克。
2.插秧: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16.5厘米,每穴3~4苗。
3.施肥:氮、磷、钾配方施肥,每躬亲施纯氮150~170公斤,按底肥3,分肥4,补肥2,穗肥1的方式分期施用。纯磷60~70公斤,作为底肥;纯钾90~110公斤,分两次施,底肥70%,拔节期追30%。
4.管理:水分管理采取分期浅,孕穗期深,籽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抽穗前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
二、生育日数:属中晚熟偏晚品种,生育期143~145天左右,需≥10℃积温2900~3100℃。
三、产量结果:一年预试平均公顷产量8151.0公斤,比对照通35增产6.4%;二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8419.50公斤,比对照通35增产2.3%;一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15.5公斤,比对照通35增产3.7%。
四、适应区域:吉林、辽源、通化、松原等中晚至晚熟平原稻作区。
五、主要优点:稻米品质优良、高产,抗逆性强,活杆成熟不早衰。
产品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产品负责:宁河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农业科技园区综合技术研究
简介:该项研究是实施引进国内外特种瓜果、蔬菜、花卉及食用菌新品种200多个,筛选并开发出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47个;引进示范马铃薯脱毒及微型薯快繁、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农业高新技术和配套技术10余项,研究出马铃薯脱毒苗简化培养基、有机无土栽培新型基质、珍稀食用菌二次出菇等新技术15项;示范总结出18种名优品种栽培技术规范;以园区为平台,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结合当地条件,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使之配套化,品种、技术、模式与创新相结合,将试验、示范、推广于一体、产销一体、高效农业生产与技术开发一体,辐射带动基地、农户,实现农业综合技术产业化;通过回收产品、包装品牌上市使生产与销售为一体。
进展:初期阶段。
负责:濮阳市植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
意义:真正实现“公司+基地”的产业化经营,组织企业参与园区经营,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技术和产业化水平。
近年来,业界学者及企业就智慧冷链物流展开深入研究,2010 年 IBM 发布的《智慧的未来供应链》研究报告中提出智慧供应链概念,并由此延伸出智慧物流概念,即智慧物流是以信息化为依托并广泛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工具,在物流价值链上的 6 项基本环节(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实现系统感知和数据采集的现代综合智能型物流系统。
随着冷链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智慧冷链物流成为必然发展趋势,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与自动化水平,从流通环节、底层技术、应用领域和功能目标等方面实现智慧化。
数字孪生远程遥控智慧冷链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则是将上下游系统打通并借助智能硬件实现数据联动,从全国运输枢纽图到重点园区日常管理、隐患管理、施工管理、车流监控、人流监控、物流监控、仓库管理等多维度的呈现,使各流程密切联系,搭建出智慧冷链园区大数据孪生平台,实现对车辆位置、速度、冷库温度、设备状态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实现运输及运维过程全透明化管理,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鲜损耗,提升管理水平。
轻量化的 3D 可视化场景,建立动态的数字化冷链园区模型,智慧冷链园区可视化系统。采用人工手动摆放重点点位的方式,呈现出冷链业务在三维地图上的全国范围内所涉及到的位置,同时绘制出具有动态流动效果的枢纽网,生动形象的展示出冷链物流的实时性、智能性。
基于 Web 3D 开发技术和轻量化三维建模技术搭建的虚拟冷链园区,将园区内的建筑、道路、停车场等各种设备设施按照 1:1 建模还原。渲染出暗色系工业科技风格的园区效果,给人以眼前一亮的冲击感。也可结合 PBR 物理渲染材质系统渲染出真实园区环境效果。
为实现冷库可视化管理,呈现冷链不断链优势,冷库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显得尤为重要,对接智能物流集成系统,对冷库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建立完善的数据库,通过智慧“大脑”,对现场的物流设备进行统一调度和控制,实时监控现场设备运行状态,可视化呈现物流周转全过程,及时响应并处理问题,出现故障及时切换。
实时库存管理:实现实时库存以及储位实时占用情况展示。三维场景能够模拟出货物/托盘位置,实时显示仓储运行情况,可直观了解货架上储位占用与否,若有托盘占用,点击托盘,能弹出面板显示托盘的条码和储位编码等相关信息。数字孪生冷库出入库情况,还原现场物流全过程,货架的数据变更以及面板数据的实时反馈,达到全方位掌握仓储转运中心的活动状态,起到监管、维护以及调配多维度统一,让物料出入库信息可展现、可监控、可管理。
设备实时监控:针对冷链行业,将“堆垛机+穿梭车”系统等运输解决方案的工作过程通过 HT 可视化技术进行模拟动画展示。结合穿梭车、提升机、输送机、AGV、立体库货架的自动感知识别,集成 WMS 和 WCS 系统数据,将物料从入库开始到出库完成的全过程信息监控,实现冷链物流的 24 小时全自动化批量作业。
实现设备轨迹实时追踪,在三维画面中还原各物流设备的现场实时位置,点击设备模型点位即可查看该设备详细信息,使用户充分了解冷库现场状况,并实时掌握货物出入库进度,并能对整个仓储物流过程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快速响应和资源协调。
三维可视化监控系统对接 WCS 系统,获取相关设备的监测数据,在 3D 场景中,直观的展示关键设备相关数据,设备报警状态、离线状态等信息在三维画面中一目了然,帮助冷库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资源调度。三维可视化实时显示整体物流输送设备运行状态、设备任务情况、异常报警等信息,可对设备故障进行快速定位,直观且高效。
为进一步呈现冷库的多温区、温控透明化、全数字化概念,仓库场景中还原温湿度传感器实际现场布局,结合温湿度实时管理技术,实现产品实时温度、湿度、破损等信息的实时管理,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冷库可视化系统会发出明显告警提示,以便及时告知管理人员,减少风险,方便管理。Hightopo可视化系统从冷链中生鲜商品的总库存、出入库数量、各个楼单日货物进出情况的数据分析、今日订单的状态百分比分析、今日货物类型的柱状图分析以及本月订单情况的分析等不同角度来管理物流信息,以便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和控制订单的情况,有效地进行产品物流监控与分析跟进,减少问题件的发生情况与查询管理。
园区内的物流货车都辅以 2D 面板进行信息的实时更新、展示货车编码、载货量以及货车状态,便于园区运维人员进行园区车流信息的管理。
智慧冷链园区 3D 可视化系统将多种复杂的管理系统信息聚集在虚拟仿真环境下,搭建冷链园区全场景的呈现,通过在物流系统中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使整个冷链物流系统运作如同在人的大脑指挥下实时收集并处理信息,做出最优决策、实现最优布局,冷链物流系统中各组成单元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分工和协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