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四下1-5《凤仙花开花了》教学反思

伴随着孩子们的期待,凤仙花终于开花了,我们的科学课也迎来了《凤仙花开花了》一课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解剖凤仙花了解花的结构,推测花的功能,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四下1-5《凤仙花开花了》教学反思

在第一个班的教学时,先播放解剖步骤视频,强调从花梗部分摘取一朵完整的凤仙花。请小组长去摘花,摘花后直接解剖凤仙花。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小组解剖的时候找不到雄蕊。因此,需要再次引导雌蕊雄蕊是“一体”的,需要用镊子把雄蕊从雌蕊上方夹下来。所以,在后面三个班教学时,在播放视频时,我就特别强调学生关注雌蕊和雄蕊的位置。

观察不同的花的相同与不同,主要是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进行。但是因为没有提前准备百合花,学生没有办法感受到雌蕊上的黏液和雄蕊上的花粉,是比较遗憾的。

最后播放花粉受精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的,并讲解了人工授粉的过程。

《美丽的花》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渠道、环节和手段。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对过去的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花钟》的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花钟》的教学反思1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

 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文本的特点,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陶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意图基本得到体现:

  一、读中悟

 《花钟》第一段的描写尤其美。所以,在教学中,着重于学生体会到各种花的美,并读出这种美。通过两种句式的表达,学生体会到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既而提出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花朵开放的样子”,朗读自己喜欢的花的句子,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和动作读。

  二、适当的运用多媒体

 语文课姓“语”,有着自己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确,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网络信息知识……构成了一个美仑美奂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都应从课堂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节课上几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导入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见识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花钟;认识各种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

  三、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角色变成小喇叭;可以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可以通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

 安排了学生课后观察搜集花的知识是有意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四、注重学法的指导

 本课中写到的花很多,那我们学生当然要认识这些花,但这不是重点,因为不是常识课,那如何既能让学生对花有所了解,又不失语文课的本色?这在课设计之初就是我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我以语言文字的理解与体悟为抓手。

 ①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②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③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中哪一些可以用来描写花,你知道它写出了花的什么?

 ④通过同一个意思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的比较,进而让学生进一步尝试帮午时花与夜来香也来变变美这样一个由读到说到尝试运用的过程,虽然不是很新颖,但我觉得比较适合学生理解这篇课文,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理解一个词语,如何去读一篇文章。

 本课的不足之处有很多,如施教过程中,曾有学生说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他把蔷薇说得很美,美在把蔷薇比作了笑脸。在学生的理解水平说把蔷薇比作了笑脸未尝不可,但是从老师的经验来说这就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拟人句,那这就要想是不是需要把这个修辞手法告诉学生呢?如果不告诉那万一考试时碰到又怎么应对呢?告诉吧,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能接受吗?犹豫不决,课堂时间可是有限的,只有含糊其辞课后再说。

 不足之二:每次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之时,学生们就睁大眼睛看着我,其时我心里也急呀,于是乎急着想给学生一些启发,急着想看到学生举手,话不知不觉就多了起来,于是乎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少了许多,他们只是围着我的思路在转,思维空间也少了许多,所以得到的答案也就单一了许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而且是非常要不得的,以后即使冷场也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

《花钟》的教学反思2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根据教材内容,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因此我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本课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如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默读、引读、齐读、配乐读、做动作体会读等,再通过欣赏鲜花的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朵朵鲜花争奇斗艳,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本课的不足之处有很多,每次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之时,学生们就睁大眼睛看着我,其时我心里也急呀,于是乎急着想给学生一些启发,急着想看到学生举手,话不知不觉就多了起来,于是乎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少了许多,他们只是围着我的思路在转,思维空间也少了许多,所以得到的答案也就单一了许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还有是第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建花钟,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没有前三个环节高,回答问题的质量也不高,学习的热情与前三个环节形成较大落差。究其原因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对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了解甚少。假使我在课前让学生上网查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再在第二环节感知花钟上的花后,进行拓展:“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花开放的时间呢?”为第四个环节建花钟作个铺垫,我想在教学第四个环节时,不致于留下遗憾。这个遗憾使我吸取了一个教训:必须了解儿童特点,重视课前预习。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