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袁隆平,男,汉族,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
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
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
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
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袁隆平培育水稻的地方在哪里,现在主要培育什么品种?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下。
新型杂交水稻
一、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是由普通稻与在海南发现的野生稻杂交,获取了杂种优势,培育出的水稻品种。
杂交水稻的由来是因为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海南野生稻的基因不同于普通稻,经过杂交和基因重组,使后代获得杂种优势,是利用了人工培育水稻与野生稻之间基因差异,使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袁隆平研究水稻是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喜欢钻研就像其他好多科学家一样兴趣使然,随着研究的深入使他认识到高产量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于是更加的努力研究这样科研研究。
海南野生稻的基因不同于普通稻,经过杂交和基因重组,使后代获得杂种优势,是利用了人工培育水稻与野生稻之间基因差异,使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袁隆平研究水稻是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喜欢钻研就像其他好多科学家一样兴趣使然,随着研究的深入使他认识到高产量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于是更加的努力研究这样科研研究。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3.淡泊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的贡献给国家;?
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6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