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路线及主要方法
主要采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调查取样—分析测试—对照比较—综合评价”的方法。
首先对区内钻孔岩心及地表第四纪地层和文化层剖面进行野外观察研究和系统采样,然后通过14C、ESR等多种年代学手段,建立年代地层序列;再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参数(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植物孢粉或硅酸体、矿物学、土壤粒度组成特征、磁学参数等多指标进行分析测定;通过统计计算、图形对比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各种第四纪环境介质的多参数特征;通过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研究元素的组合特征及元素与其他环境参数的关系;在多元统计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及孢粉学研究等相关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并相互验证地球化学环境评价的指标参数,如元素对比值、因子计量等,并对指标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和作图分析;通过采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聚类分析等,对样品进行分类,将沉(堆)积的自然和文化地层划分为若干个代表气候环境、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及人类生活环境演替的阶段;通过采用时域和频域等各种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沉(堆)积层环境参数变化的趋势性和周期性,划分地球化学环境变化旋回,并与我国北方黄土系列、南方红土剖面及其他全球环境变化记录进行对比,验证和查明本区域环境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起地球化学环境指标时间变化的ARIMA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模型),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具体技术路线见图1-1。
第四纪红土分为洞庭湖平原区和周边岗地区(含长株潭地区),对两部分进行剖面采样研究。钻探工作则分别在湘江流域的长沙城集区与下游工业发达区、澧水流域下游澧阳平原的农耕史悠久区、安乡以长江源为主的冲湖积区和东洞庭湖区的南与北部综合因素区各施工1个钻孔,孔深主要以揭穿更新统上部为目标。文化层采样剖面主要分布于农业史悠久、考古资料丰富、序列清晰完整的澧阳平原和长沙古城区。
本书把第四纪红土作为一个地质体(而不是土壤体),从地质地球化学角度,区域性与局部性结合进行研究。研究中充分利用采石场、公路割切的山坡以及某些天然冲沟进行剖面观察和采样,在样品采取和加工中剔除砾石等明显不能代表地球化学特征的杂物。对剖面上岩石的结构构造,如颗粒成分和结构形态等的区域变化规律进行地层学对比研究,并结合ESR测年等方法,建立本区第四纪红土的时间序列,为探讨第四纪红土中化学元素的时空分布规律提供地质基础。本研究调查采样的剖面在时代上基本可代表洞庭湖平原及湘江中下游不同地区更新世的第四纪红土状况;地貌上为侵蚀、切割程度不等的丘陵、岗地区,反映了洞庭湖地区及湘江中下游第四纪红土的地貌概貌;垂向上按层次和岩性系统采不同时代的红土样品,因而有一定代表性。
图1-1 洞庭湖区第四纪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技术路线图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成土作用在空间上的叠加,表现为重叠剖面;主要化学组分的迁移与再沉积的复杂性,标志环境变化的元素或矿物向下或剖面外的转移;剥蚀速度因地貌而异,有时风化与剥蚀同时进行,致使风化产物多处于红土化剖面发育的初始阶段;以及不同时代的红土分布在不同的地形部位,找不到序列完整的剖面,不像北方的风成黄土可以顺序层层叠压形成完整的剖面,给我们的研究增加了难度。要探讨元素的活动行为、分布规律,不能不考虑岩石及风化产物的体积变化,但由于剥蚀、体积质量或相对密度的不稳定性,所进行的探讨也只能是半定量定性的。好在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红土地球化学方面主要问题的探讨。
技术路线图的定义:是什么?
技术路线图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下面列举几种相对权威机构的定义。
美国定义技术路线图是特定领域愿景的未来延伸。该愿景集合了社会集体智慧和领域领袖的看法,是特定领域发展方向的地图。
英国定义技术路线图是特定领域利益相关人对发展方向、发展程序、发展能力和发展目标的认识。
加拿大工业部:技术路线图是一个过程工具,帮助识别行业/部门/公司未来成功所需的关键的技术,以及获得执行和发展的这些技术所需的项目或步骤。
台湾定义技术路线图是融合了理想、知识、企业与政府资源、投资与管控流程等的愿景图。
Technology roadmapping is a planning process that gives decision-makers a means to identify, evaluate and select among strategic alternatives for achieving technological objectives.
Robert Galvin(Moto前CEO):技术路线图是对某一特定区域的未来延伸的看法。该看法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和最显著的技术变化的驾驭者的看法。一般是采用绘图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可成为这一领域可能发展方向的一个详细目录。
技术路线图是指应用简洁的图形、表格、文字等形式描述技术变化的步骤或技术相关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它能够帮助使用者明确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技术,理清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它包括最终的结果和制定的过程。技术路线图具有高度概括、高度综合和前瞻性的基本特征。
技术路线图的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资源、研发项目、技术、产品和市场。适用于企业产品研发、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或国家战略规划。
技术路线图是一种结构化的规划方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归纳:它作为一个过程,可以综合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并将其统一到预期目标上来。同时,作为一种产品,纵向上它有力地将目标、资源及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属性,又预测未来;作为一种方法,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技术规划管理、行业未来预测、国家宏观管理等方面。 技术路线图最早出现在美国汽车行业,汽车企业为降低成本要求供应商提供他们产品的技术路线图。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摩托罗拉和康宁公司先后采用了绘制技术路线图的管理方法对产品开发任务进行规划。摩托罗拉主要用于技术进化和技术定位,康宁公司主要用于公司的和商业单位战略。继摩托罗拉和康宁公司之后,许多国际大公司,如微软、三星、朗讯公司,洛克-马丁公司和飞利普公司等都广泛应用这项管理技术。2000年英国对制造业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10%的公司承认使用了技术路线图方法,而且其中80%以上用了不止一次(C.J.Farrukh, R.Phaal, 2001)。不仅如此,许多国家政府、产业团体和科研单位也开始利用这种方法来对其所属部门的技术进行规划和管理。
技术路线图真正的奠基人是摩托罗拉公司当时的CEO—Robert Galvin。当时,Robert Galvin在全公司范围内发动了一场绘制技术路线图的行动,主要目的是鼓励业务经理适当地关注技术未来并为他们提供一个预测未来过程的工具。这个工具为设计和研发工程师与做市场调研和营销的同事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渠道,建立了各部门之间识别重要技术、传达重要技术的机制,使得技术为未来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服务。
摩托罗拉的经验引起了全球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注意。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对于技术路线图的兴趣空前高涨,技术路线图被迅速应用到各个领域,而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技术路线图已经是公认的技术经营和研究开发管理的基本工具之一。 目前为止,国际上已成立了两个专门的技术路线图研究中心,分别是:普渡大学的技术路线图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Technology Roadmapping at Purdue University)和剑桥大学的技术管理中心(The center for Technology Management within the Institute for Manufacturing at Cambridge University)。一些学术机构、大学和企业联合组织召开技术路线图讨论会,如2006年4月,剑桥大学、飞利普半导体公司、波音公司、大不列颠航空、罗斯·罗易斯(Rolls Royce)、依莱克斯公司(lectrolux)、BAE系统公司、德国夫朗霍夫研究所等联合召开技术路线图应用经验交流会。另外,在网络空间中技术路线图的论坛主要有:Strateva—以美国为基础的软件和咨询公司(一个月一次)和欧洲TRM Users Group(TRMUG)(一个季度一次)。
技术路线图研究中,当前比较关注其具体应用,即将技术路线图的方法实际应用到具体领域,解决本领域的问题。例如,剑桥大学技术管理中心提供了一个技术路线图文章清单,这些文章来自公共领域,共有500多篇,涵盖了科学、技术及工业等领域。对它们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统计表 一般科学 2 能源工业 61 物理学 13 汽车和运输行业 14 天文学 9 电子行业 23 航空宇宙 19 制造业 17 生命科学 32 建筑业 15 健康护理 23 国防工业 15 地球科学 9 一般工业 43 化学和化工 10 政府和政策 45 材料科学 26 信息和通讯技术 71 从国外对技术路线图研究的状况看,对技术路线图绘制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少。2001年,剑桥大学技术管理中心开发了一种 “T-Plan”技术路线图的方法,能够帮助用户迅速绘制出所需要的技术路线图。通过对剑桥大学技术管理中心提供的技术路线图研究的大约60篇核心学术论文进行统计,技术路线图方法方面的论文仅占28%(技术路线图应用方面的论文占32%;技术路线图综述方面的论文占40%)。从研究机构性质的角度看,剑桥大学技术管理中心和普渡大学的技术路线图研究中心提供的近50个研究技术路线图的网络超链接中,科研部门和企业对技术路线图的应用研究占有很高比重,而专门研究技术路线图的机构或网站仅有3家。由此可见,国外技术路线图在应用方面发展非常快,其应用的覆盖面也非常广。
此外,技术路线图的其他方面也有发展,如,一些机构已经设计出了技术路线图软件,比如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名为Learning Trust的公司基于摩托罗拉公司技术路线图的方法设计出了名为Geneva Vision Strategist的技术路线图绘制软件。Roadmap Technologies公司开发了名为RoadMap Global Planning Solution的软件系统,具有预测、情景分析、风险管理等功能。普杜大学技术路线图中心已经开始通过持续性的教育来发展技术路线图和技术管理,例如,开设研究生课程,使用技术路线图设计大学课程,组建技术路线图小组,为公众提供更多技术信息等等。麻省理工学院也开设了技术路线图方面的课程。
同国外相比,国内关于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少,但已经开始认识到技术路线图的重要意义,探索性地开展了一些研究。王瑞祥(2002)综合地分析了技术发展蓝图(技术路线图)的定义、工作流程、所需条件等。顾钢(2004)则通过介绍美国和欧洲制定的氢能技术路线图,对我国加快发展氢能提出了一些建议;刘海波(2004)等专家从技术经营的角度介绍了技术路线图,以及技术路线图的产生和作用;李雪凤和仝允桓(2004)对技术路线图的概念、特点、作用、分类及其绘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谭毅(2005)还借助台湾纳米技术路线图的案例,对技术路线图架构、创新意义以及在产业创新模式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2005年北京长城战略研究所开展的《企业研究报告》中,第10期详细介绍了技术路线图的缘起、定义和类型,技术路线图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企业如何制定技术路线图以及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战略工具为自主创新服务等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7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