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西双版纳土特产是什么

地区特产

西双版纳土特产是什么

茶叶 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发源地之一,在勐海有一株700余年树龄的古茶树。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版纳境内。早在明清时期,普洱茶就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商品,并经古道远销中亚及西亚地区。版纳的大叶种茶加工出的红茶,色泽鲜润,香气馥郁;绿茶日毫显明,汤色清绿。著名的茶叶品种有:南糯白毫、佛香茶、云海白毫、岗绿、旋云茶等。 咖啡 小粒咖啡是西双版纳的重要的咖啡品种,浓郁的香醇之中,有一种特有的回甜,是热带非洲出产的咖啡所不能比拟的。在版纳的热带作物研究所可以买到加工好了的小粒咖啡,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热带水果 版纳的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常年水果不断。有香蕉、菠萝、芒果、酸梅、酸角、柚子、杨桃、牛心果、菠萝蜜、荔枝、桂圆、椰子、羊奶果、酸多依、木瓜、山竹、甜角、橄榄和西番莲等等,对初到本地的游客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 药材 版纳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众多奇异的药材。“活血圣药”血竭就是其中的一种。血竭又称“麒麟竭”,主要医治跌打、损伤、血瘀疼痛、风湿麻木、妇科杂症等疾病,同时也是配制药品“七厘散”的主要原料。 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采用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的龙血树,加工成的“雨林牌”血竭皇是血竭中的正品,其疗效优于进口原料生产的皇冠牌血竭。1992年被云南省卫生厅审定为“云南优秀药品”。1994年11月在广州的第六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被国家科委评为金奖。1995年又获得第二届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和科技创新奖。 南药 南药,原指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所产的药材。西双版纳由于气候条件优越,有南药的异种、缘种生长,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生长着缩砂蜜、安息香、云南萝芙木、千年健、蔓京子、使君子、重楼、琥珀等几十种药材。有些药物虽然与传统南药不是同种,但药效与南药相同,也归属于南药类型。解放以后,为解决南药严重不足的困难,西双版纳在国家的扶持和有关科研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南药生产,使许多外引南药在西双版纳扎根。全州3个市县中,有一市一县被列为云南省药材生产基地县,全州的南药种植面积已达到6000多公顷,成为小有名气的南药之乡。 砂仁,是西双版纳生产的主要南药。这种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具有行气、健胃、消食等效用。中医用于医治胃腹胀痛、恶心呕吐、肠炎、痢疾。民间以嚼食或泡酒医治胃肠疾患。这种药材可种植的地域十分有限,但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却有利于砂仁的生长。据药材部门50年代中期调查,全州有野生砂仁733公顷,有产面积340多公顷,年产量达5200多千克。西双版纳的野生砂仁,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部门进行植物和生物检验、鉴定,药品质量上乘,为药材公司收购。由于西双版纳具有发展砂仁生产的条件,医科院药植所和药材部门,从60年代中期便开始有计划地引种品质最佳的阳春砂仁,经试种获得成功后,在景洪市、勐腊县大面积推广。全州砂仁种植面积已超过4000公顷,产量已占全国砂仁产量的20%~25%。西双版纳引种的阳春砂仁,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鉴定,性能、品质与原产地相同。 爪哇白豆蔻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消食健胃作用,主治吐逆反胃、腹账、呕吐。西双版纳从70年代引种成功,每株每年可分生植株15株左右,自然结实率一般为20%~40%,最高可达70%,在自然状态下,每公顷可产225千克。全州已广种植200多公顷,部分白豆蔻已开花结实,现有产量约3000千克左右。目前的引种面积,位居全国榜首。萝芙木,西双版纳傣语称为“麻三端”,原有野生种。萝芙木根有镇静、降血压、活血镇痛作用。用下于治疗高血压、眩晕、失眠等症,是提取“利血平”“和寿比南山”的原料。西双版纳虽有野生萝芙木,但藏量有限。因此,医科院药植所于60年代开始引种催叶萝芙木,中国萝芙木、印度萝芙木等十多种萝芙木属植物。引种成功的催萝芙木中利血平含量高达0.1%,位居国内引种地之首,已用于制成“降压灵”投放市场,首批出口阿尔巴尼亚。 版纳地毯 是我国羊毛手工编织地毯中具有独特地方民族风格的一种。版纳地毯选用本省所产优质羊毛作原料,精心纺织而成,图案设计独具匠心,从各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融合各民族传统的装饰艺术,加以创新,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图案美观,绚丽多彩,给人强烈的装饰美感及艺术享受,并具纺织工艺精良,产品质地紧密,富于弹性,经久耐用,因而成为受欢迎的实用工艺品,陈设于客厅、卧室,富丽堂皇,满室生辉,令人倍增生活情趣。

1,外面再好不如家里好

云南是茶树的家乡,远古时期茶树在这里进化完成,然后传向世界。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树形越长越小,由乔木茶树缩小为灌木茶树,寿命也大幅下降。因此,茶树在外地保持乔木树姿和原本的寿命本就困难。

2,环境破坏

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在蜀地及南方地区是有很多大茶树的,但中原人口增加,不断挤压古茶树的生长空间,千年下来,即便有几棵也被破坏了。云南则不同,山高路险,一向偏安于喧闹的中原之外,至今环境仍得以完美的保持。

3,疯狂的种茶人

云南古茶树资源总面积约330多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面积260多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4万亩左右。野生古茶树大多属于茶品较差,甚至微毒,采摘价值不高的茶树。我们说的古茶园一般指栽培茶园为主,能留下这么多栽培型古茶园,要感谢大山里世代种茶的民族。以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为主。

尤其布朗族,称之为种茶狂魔也不为过,几千年来,他们在大山里不断迁徙,不断种茶,只要有布朗族居住过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古茶园留下。现在有很多有树龄较大的古茶园村子,主人不是布朗族,但茶树是布朗族种的,只是搬走了,将茶树留给了后来者。

4,明清茶业兴盛

明洪武十五年,云南全境归明。至此,云南才真正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内,云南普洱茶走进宫廷,成为皇家钟爱的佳品。对外,明朝时期北方战事不断,需要通过茶马贸易以茶叶换取马匹,云南有好的种茶环境,也有好的茶种,更有懂得种茶的民族,于是明皇帝一声令下:?你们给朕种茶吧!?于是1384年,设立车里宣慰司,并开发十五座大茶山。

清朝改土归流,云南茶业更加鼎盛,以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为首,记载,周八百里,入山做茶者数十万人,这已是非常鼎盛的规模,到了清中后期,虽然国运衰弱,但清朝依然曾通过茶叶在与西方的贸易中占尽便宜,由此更大力种茶。民国时期,江南等南方茶园已丢,国民党能倚重的唯有云南茶园。

因此,清中后期到民国时期都是古茶园种植较频繁的时期。同时由于动乱,古茶园的毁坏也较严重,现存的古茶园大多是种植于这一时期和之前的明朝时期。新中国建立后,粮食匮乏,曾大面积烧茶山,种粮食,否则古茶园面积会更多很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