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情况分析:
1、螳螂是肉食性昆虫。公螳螂有肉有营养。
2、螳螂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母螳螂交配和生育时没有时间去采食。
3、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据科学家推测,雌螳螂在交配时吃掉雄螳螂是为了补充能量。
生活习性:
有些种类是孤雌繁殖,如美国大草螳等。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它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
繁殖
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
螳螂(学名:Mantodea)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中华大刀螂、狭翅大刀螂、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是通过雌雄交配,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繁殖后代的。
螳螂,螳螂目螳螂科动物。螳螂头呈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腹部肥大。
螳螂主要是通过交配的方式繁殖后代的。雄性螳螂与雌性螳螂交配后会产卵,温度达到25度小螳螂就会孵化出来。
1. 拟态成花。热带有一种螳螂,它的前足拟变成花瓣状,体色变为紫白色,它隐在像叶丛中,乍看像一朵紫白色的兰花。马来西亚有一种花螳螂,身体粉红色,看上去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引来蝴蝶采蜜而上当。
2. 拟态成叶。另一些螳螂把胸腹、胫节、褪节上长出叶片和突起,拟态成树叶、树枝和树疤来迷惑小虫。
螳螂是通过交配的方式繁殖后代的。在螳螂交配完成后,如果雌螳螂处于饥饿状态,雌螳螂会把雄螳螂吃掉以补充营养,然后雌螳螂产出卵,并用泡沫状物质把卵块包裹起来,避免卵失水干燥。螳螂的寿命一般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即使没有头,螳螂仍能存活十天左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0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