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大棚养鸭感冒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大棚养鸭是目前养殖肉鸭的主要模式,可以加快肉鸭育肥,提前出栏。

大棚养鸭感冒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但是大棚养鸭,一旦管理不当,极易患感冒,那么大棚养鸭感冒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大棚养鸭是目前养殖肉鸭的主要模式,可以加快肉鸭育肥,提前出栏。

但是大棚养鸭,一旦管理不当,极易患感冒,那么大棚养鸭感冒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养殖户在鸭开产前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如减蛋综合症,类减蛋综合症和鸭瘟疫苗的注射。

2、入冬前要做好卫生消毒,养殖户可以用百毒杀等消毒液饮水。

3、养殖户可以在活动场地覆盖塑料大棚,提高鸭群活动场地的温度,适当安排水池面积,分群饲养,避免感冒传染。

4、冬季要采取防寒保温措施,使室内温度不低于3℃。

适当增加饲养密度,煤炉管道送温,修缮鸭舍门窗和屋顶,墙壁要粉刷和堵缝,防止漏雨和贼风入舍,大风和降温天气关好门窗。

5、及时做好清扫工作,清除鸭粪,减少地面冲洗次数。

天晴时要打开门窗换气,以降低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

6、定时进行喂料,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

7、夏季要降低饲养密度,鸭舍周围尽量不产生噪声,保持大棚通风、干燥,减少大棚内的温差,选择正规兽药厂家的药品进行防治。

8、发现一两只鸭有感冒的症状,就要马上投药治疗,减少损失。

①每公斤料中加入0.6克病毒灵片、1克复合维生素B粉,连喂5天。

②每50公斤料中加草药炎瘟清1袋,连喂4天,同时饮水中加入病毒唑,每日两次,连饮4日。

养殖户们要根据鸭群的实际症状来选择适宜的用药方法,注意用药剂量、时间及次数,达到及时防治的目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008养鸭前景

68.鸭场选择有一定的种植业基础的地方吗?

在鸭场的选择时,定要考虑当地的农业情况,一方面存饲料的供应上,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农产品。另一方面.可以使鸭场的排泄废物通过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成为农业生产的有机肥,反过来提高饲料原料的品质,实现饲料的绿色、无公害化,从而实现养、种结台,推动农业、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69.鸭场选择要环保吗?

空气与气候条件在绿色养鸭过程中,环境空气质罱应符合国家环保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注(GB/3095--1669)。

在选择场址时要考虑到种鸭的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不能与当地相差太大,否则,轻则会降低鸭的生产性能,严重的还会引起鸭的死亡。

70.清洁而充足的水源对鸭场重要吗?

鸭场的用水量大应以夏季最大耗水量为标准来计算需水量。养鸭场的水源应当充足,水质良好。种鸭场和蛋鸭场需要水而用作鸭群游水活动、交配的良好场所,因此,种鸭舍最好选在与天然水域相连的缓坡地方修建,可以减少陆地运动场的面积,又能满足水禽喜水的生活习性。商品肉鸭场可不必设水上运动场,但在陆地运动场上要设置足够的饮水器(槽)。

水源要卫生无污染,使用地面水时,要求不含有病菌和毒物,无臭和异味,水质澄清,适于鸭群饮用。

鸭的用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养殖人员及畜禽日常生活饮用水,一是其他用水,包括清洁用水,运动场用水等。

71.鸭场为什么要科学分区?

一个完整、规模大的高效绿色养鸭场应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区。功能区的划分是否合理,各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着鸭场的基建投资,还影响鸭场以后的经营管理、生产组织、生产效率和场区内的小环境及兽医卫生水平。因此,在选定的场地上进行合理的分区及各分区间的合理布局,是建立良好的鸭场环境和高效率的生产的基础工作和可靠保证。

72.鸭场的分区原则是什么?

⑴目的明确。场区的划分应当充分的体现建场的方针、任务,存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节约土地的使用,尽量不占用耕地。

⑵充分利用场区的地形地貌。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物,以创造最有利的鸭的生产环境、减少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章。

⑶符合绿色养殖标准。在场区的划分时,要考虑如何避免场区内的相瓦污染,以及如何避免场区的污染物污染外界,特别是靠天然河道建的鸭场。

⑷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在规划时应留有余地,尤其是对生产区规划时更应件意。

73.鸭场通常分几个功能区?

⑴生活区。包括职工宿舍,食堂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和场所。

⑵行政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供电供水动力设施等。

⑶生产管理区。包括消毒更农室、休息室、鸭舍、饲料储存、加工、调制、产品库等建筑物。

⑷生产区。种鸭舍、商品鸭舍、孵化室等。

⑸病鸭管理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等。

⑹污物处理区。包括厕所、焚烧炉,粪污处理池等。

74.鸭场建筑为什么要科学合理布局?

在已确定的功能分区内。建筑物布局合理与否。对场区环境状况、卫生防疫条件、生产组织、劳动生产率及基建投资等有直接影响。

75.鸭场布局原则是什么?

⑴应根据生产环节确定建筑物之间的最佳生产联系。

⑵应遵守兽医卫生防疫和防火安全的规定。

⑶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创造条件.

⑷合理利用地形、地势、主风向和光照。

76.鸭舍的建筑要求要达到哪些指标?

⑴防寒保暖。鸭舍建筑的基本要求是防寒保暧,特别是育雏室。鸭舍的顶部往往需要有隔热保温层。冬季,寒冷地区要有供暖设施,如用煤炉加热,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⑵通风良好。通风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鸭舍与主导风向的夹角。从防止冷风袭击和加强排污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鸭舍朝向应与主导风向呈30~45。夹角为宜。

⑶防止其他动物侵袭。主要包括鼠、犬、狼、蛇等动物的侵害,尤其是鼠和黄鼠狼的侵袭,不但能伤害鸭子,还能传播疾病,造成疫情。

⑷便于清洗消毒,排水良好。

⑸保持安静,减少各种应激。

⑹因地制宜,降低造价,节约投资。育雏舍要求保温性能良好,干燥透气,肉鸭舍不用建水浴池,以减少肉鸭活动,利于育肥;成年鸭怕热不怕冷,种鸭舍只要能关拦鸭群、挡风遮雨即可。

77.鸭舍的建筑材料该如何选择?

鸭舍筑材料的选择鸭舍建筑用材料的原则应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可根据饲养地建材资源条件和当地自然气候情况决定。北方养鸭区,由于冬季寒冷且时间长,因而建筑用材应选砖瓦,这样建筑的鸭舍虽一次性投资大,但较保温,或者在鸭舍南边半坡用塑料薄膜覆盖,这样既可减少投资又可使鸭舍冬季利用太阳能来保温暖。为提高鸭舍保温性能和降低鸭舍造价,现在多用单砖墙外加保温板的保温措施,效果较好。

78.科学合理的鸭舍结构是怎样的?

科学合理的鸭舍结构虽然鸭舍建筑结构是根据当地资源和饲养者的投资能力等具体情况而定,但内部结构必须合理,这样才能使饲养管理方便、节省人力和减轻劳动强度。一般内部结构包括门窗面积、走道的宽度、屋檐高度、围栏高度及水食槽的安放等等。

79. 鸭舍多高合理?

为节省材料,鸭舍高度可以低些,一般檐口离地面高2~2.3米,在长江流域区屋檐离地面距离2.2~2.4米左右;南方温暖区屋檐高需2.5~2.8米左右,以利夏季通风。如按饲养的鸭群类型来分:肉用仔鸭舍檐口可适当低些,种鸭舍可适当高些;采用网上平养的鸭舍檐口可适当高些,采用地面平养的鸭舍檐口可适当低些。

80.鸭舍跨度设计为多少为好?

由于鸭舍跨度直接影响着内部小气候。当鸭舍跨度过大时,舍内虽易通风换气但不易保温,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造价高;鸭舍跨度过小时,舍内虽易保温,但不易通风换气。所以为了免受或者少受外界影响,做到冬暖夏凉、通风干燥,形成舍内良好的小气候的目的,就必须设计合理的鸭舍跨度。

一般来说,考虑保温为主的北方养鸭区和育雏用房,鸭舍跨度可适当小些。而需要考虑防暑为主的南方鸭区和种鸭舍房屋跨度可大些。对华东地区和长江流域来说,肉用仔鸭舍跨度以7.0米、种鸭舍跨度以5.0~5.5米为宜,走道宽1.0米以上,通常是建成单列式。而且分成小间为佳。

81. 鸭舍地面有何要求?

舍内应尽量铺水泥地面,同时运动场向外倾斜,以利排除室内水分。商品内鸭舍或农家养鸭如条件限制,也可不铺水泥地,而用垫料,尤其是北方养鸭区,由于气候比较干燥,鸭舍需要保温,更适于在舍内采用垫料饲养。

82. 鸭舍运动场有何要求?

陆上运动场是鸭子吃食、梳理羽毛和昼间小憩的场所。其面积应大于鸭舍面积。由于鸭脚短,不平的地面常使其跌倒碰伤,不利于鸭群活动。要求地面平整,略向水面倾斜,不允许坑坑洼洼,以免蓄积污水。陆上运动场起码应三合土夯实。在运动场和水面连接的倾斜处.要用水泥砂石砌好,以防水浪冲击后,泥土塌陷;斜坡要倾斜25。~30。,且延伸到枯水期的最低水位线以下。养鸭前必须修得坚固、平整。有条件和资金充足的养鸭场,最好将整个鸭滩用水泥砂石抹上,这样既坚固,又方便冲洗鸭粪。水上运动场是鸭子玩耍嬉戏、繁殖交尾、捕食鱼虾的场所。通常水上运动场的面积应大于陆上运动场。一般每100只鸭需要的水上运动场面积为10~40米。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大一些。通常鸭舍和运动场是根据鸭子的分群而用围栏隔成一块一块的。

83.鸭舍每栏宽度和分隔小间有何要求?

饲养时鸭群不宜过大,可将鸭群分到若干个小间饲养,分隔成的小间大小,应示鸭舍每间的宽度而定。一般肉用仔鸭每群100只左右一间,每间约3.5米宽(跨度7米),分隔成的小间20平方米。种鸭群每群30只,5米跨度(1米走道)的鸭舍用l间,每间约3.5米宽,分隔成的小间14米饲养面积。间隔可用网眼较小的铁丝网分隔,尽量少用尼龙网分隔,以免鸭头经常伸入网眼内被套住受损,严重时造成窒息死亡。

84.育雏舍和仔鸭舍有何要求?

雏鸭在20日龄前要求舍内温暖下燥,所以育雏舍应保温性能好,空气流通而无贼风。每幢育雏舍檐高2米,窗与地面比例为1:10或15舍内分为10个小间,每间的面积为20米。,可容纳20日龄以内的雏鸭200只,20日龄后的仔鸭100只。舍内地面应比舍外高25~30毫米。地面可用黏土铺平打实或用粗沙铺地压实,亦可用方砖铺地使地面保持干燥。舍前设运动场,与水面的距离应在7~8米,其中平地4~5米,连接水面的斜坡长约3~4米不宜过于倾斜,运动场的平坡区也可设置喂料区,用于外界气温较高、气候良好时雏鸭在外喂料饮水。在雏鸭早期应在舍内靠过道一侧设置水食槽,这样既便于饲喂,又可防止早期在室外饲喂不利于雏鸭的保温。当将雏鸭饲养至20多日龄可脱温时,将雏鸭的饲养密度可减少一半,将生长较快的一半转到另一幢仔鸭舍,留下另一半在原育雏舍饲养。

85.种鸭舍结构有何要求?

种鸭舍每栋容量以不超过400只为宜,鸭舍檐高2~2.3米左右,窗与地面比例为l:10左右,气候温和地区鸭舍朝南边可以无墙,也不设窗户,应全敞开。舍内地面比舍外高10~15厘米,每平方米可养3只肉种鸭或6只蛋鸭。一般鸭场,在鸭舍一角设产蛋区。鸭舍外有陆上运动场,场上应搭建遮荫棚,以供种鸭雨天活动和采食饮水之用,也可做夏天乘凉之用;同时需设置水上运动场,以供种鸭沐浴和交配之用。陆上运动场及水上运动场的宽度应略大于鸭舍宽度。室内也可采用板条或竹片漏缝地板饲养。

86.孵化室结构有何要求?

孵化室的大小,应根据孵化器大小、数量而定。孵化室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四周用水泥墙、楼板平顶,应设隔热层;采用人字顶结构的要增设天花板。前、后墙有窗,房檐高3米左右。室内既要能通风、又要保温,冬暖夏凉,地面铺有水泥,且有排水出口通室外,以利冲洗消毒。室内水、电必须24小时保证供应。

87.饲养密度和建筑面积该如何估算?

不同类型的鸭(肉用型或蛋用型)饲养密度不同;同一类型的鸭如日龄不同,或生长阶段不同,其饲养密度也不同;同一类型的鸭,虽然日龄也相同,但由于饲养季节不同,鸭舍大小不一样,其每平方米鸭舍的养鸭数量也有差异。因此,建造鸭舍计算建筑面积时,要留有余地,适当放宽计划;但在使用鸭舍时,要周密计划,充分利用鸭舍面积提高鸭舍的利用率。

一般原则是,单位面积内,冬天可适当多养些(提高密度),夏天少养些;大面积的鸭舍,饲养密度适当大些,小面积的鸭舍,要适当少养;运动场大的鸭舍,饲养密度可适当大些,运动场小的鸭舍,饲养密度要适当小些。

88.简易鸭棚如何建造?

在南方地区和长江流域,多建简易鸭棚用以饲养各种类型的鸭群,最常见的有南方的拱形鸭棚和长江流域的塑料大棚形鸭舍,这两种鸭舍形状、结构相似。

鸭舍骨架用竹木构建,高度以便于人的操作为宜,一般约2米,底宽2~3米.鸭舍长度根据饲养鸭数而定。棚顶采用芦席铺盖而成,其上再覆以油毛毡或塑料薄膜以防雨雪,北方地区可在上面盖上稻草等覆盖物,以便夏季防暑和冬季保温。夏季将四周撑起敞开,形成“凉亭”,四周用竹栅或网围起,棚内除养禽外,还供饲养人员食宿、堆放饲料及存放蛋。这种鸭棚也可根据放牧禽群的需要而挪动地方,主要用于仔鸭和后备种鸭及放牧蛋鸭的饲养。

89.固定式群养鸭舍如何建造?

固定鸭舍按用途分为育雏鸭舍、育成鸭舍、填鸭舍和种鸭舍;按建筑式样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密闭式、开放式、半开放式、平养鸭舍、网上饲养鸭舍、半网上饲养鸭舍等。

90.固定鸭舍有哪些优点?

第一,提高饲养密度,减少基建投资。

第二,利于进行饲养管理。由于操作方便,大大节省清洁卫生的时间,增加管理数量,每个饲养员可以饲养更多的肉鸭,比散养方式增加更多的饲养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提高商品鸭的生长速度。可以控制种鸭的生长状态,降低饲料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饲养效益。

第四,利于对整个生长过程的记录与观察。对各个阶段鸭进行精心地观察和记录,及时掌握各个阶段鸭的生产情况,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保障整个生产过程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五,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91.喂料器和饮水器应怎样使用?

根据鸭的品种类型和不同日龄,而配以大小和高度适当的喂料器和饮水器。饲喂雏鸭时,可用塑料布或竹席、草席代替。较大一点的青年鸭和种鸭可用无毒的塑料盆饲喂,以便于清洗、消毒。鸭用饮水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自制,如用塑料瓶、广口瓶改造,也可以购买一些商品化的饮水器,如钟式饮水器、吊塔饮水器等。总之,要求所用饮水器、喂料器适于鸭的平喙型采食、饮水特点,能使鸭头颈舒适地伸入料、水器内采食和饮水,但最好不要使鸭任意进入料、水器内。其形式和规格可因地而异。

92.鸭舍环境控制设备怎样使用?

⑴控温设备。温度控制是鸭舍环境控制中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南方温暖的地区还是北方寒冷的地区;无论是雏鸭还是种鸭的通风换气,以保证舍内的空气流动,寒冷的季节道风有利于鸭舍内温差的调整,夏季有利于降温,保持空气清新。

⑵光照设备。在鸭的不同生长阶段都需要施以适宜的光照,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生产能力。光控可采用日常用灯泡,也可以用专用的设备。具体操作可参考鸭不同阶段的光照时间和所用设备的说明进行。

鸭的饲料与营养技术

93.科学养鸭对饲料原料产地环境有何要求?

在绿色养鸭系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饲料原料的选择和饲料的配合是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步骤之一。只有绿色的饲料原料加上科学合理的配方才能饲喂出满足绿色标准的鸭子。

⑴产地选择:绿色饲料原料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尤其是选择具有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志的原料产地。

⑵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可参照国家环保局1996年l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095一1996)执行。

⑶灌溉水质,农田灌溉水质量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8492)

⑷土壤环境质量应按照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食品标准中蔬菜产地环境条件中土壤环境质量指标执行。

94.鸭饲料添加剂的种类有哪些?

从使用添加剂的主要目的和作用的角度,可将现在常用的饲料添加剂概括为6大类。一类是补充和平衡营养类添加剂:包括氨基酸、维生索、微量矿物元素等。二类是药物饲料添加剂,是指为预防、治疗动物疾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的预混物,包括抗球虫药类、驱虫剂类、抑菌促生长类等。三类是生理代谢调节剂类添加剂:包括激素类、抗应激类、中草药类。四类是增食欲助消化类添加剂:包括酸化剂、甜味剂、鲜味剂、香料、生菌剂(益生素)、酶制剂和缓冲剂等。五类是饲料加及保存剂类添加剂:包括防霉剂、抗氧化剂、黏结剂、抗结块剂、乳化剂、青贮保存剂等。六类是其他类添加剂;包括着色剂、饲料色素、活性炭、沸石、麦饭石、膨润土、硝酸稀土等。在鸭绿色饲养中,应按高标准、严要求来选择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不能使用激素类添加剂不能使用被农业部列出违禁的药物,更不能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95.应用鸭饲料添加剂该注意哪些问题?

⑴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种类繁多,各有其不同的作用特点,必须结合畜禽饲养的需要、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

⑵合理选择载体。饲料添加剂一般混于干粉饲料载体中,短期储存待用,不得混于加水储存的饲料或发酵过程中的饲料内,更不能与饲料一起煮沸使用。

⑶搅拌均匀。由于饲料添加剂添加到日粮中的量很微小,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搅拌均匀。当把微量的添加剂直接混合于大量的饲料中往往不能达到均匀的程度,会影响动物的有效利用。

⑷防止引起中毒。目前给畜禽规定的各种饲料添加剂的添加量都是大致的需要量,若超过需要量过多就可能引起中毒,产生生理障碍。所以在添加时一定要看准、称准。

⑸配伍、禁忌。使用饲料添加剂应注意它们之间的协同与对抗关系。比如说矿物质添加剂最好不与维生素添加剂配在一起,因为它会使一些维生素氧化。

96.鸭需要那些矿物质?

矿物质元素在鸭体内占3%~5%,是构成骨骼、蛋壳的重要成分,有些分布于羽毛、肌肉、血液和其他软组织中,有些是维生素、激素、酶的组成成份。这些矿物质元素虽然不是鸭能量的来源,但有参与机体新陈代谢、调节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是保持鸭正常生理功能和生产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在鸭体内含量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占体重的0.0l%以上的元素为常量元素,如钙、磷、氯、硫、钾等元素,占体重的0.01%以下的元素为微量元素,如铁、铜、锌、锰、碘、硒等元素。

97.鸭需要那些常量元素?

⑴钙和磷。钙和磷是鸭需要数量最多的两种矿物质元素。它们是构成鸭骨骼的主要成分。

钙,在维持神经、肌肉、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调节酸碱平衡、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蛋壳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磷,作为骨骼的组成元素,其含量仅次于钙,也是构成蛋壳和蛋黄的原料。磷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代谢,钙的吸收利用以及维持酸碱平衡中,也有重要作用。

钙和磷两种元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饲料中某种元素的含量过高都会影响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因此,两者必须保持适当比例。

⑵钠和氯。钠和氯是鸭的血液、体液的主要成分它们在维持体内渗透压、水、酸碱平衡上,起着调节作用,同时与调节心脏肌肉的话动、蛋白质的代谢也有密切关系。

98. 鸭需要那些微量元素?

⑴铁和铜。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某些氧化酶中,铁不足时发生贫血。铜与铁共同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

⑵锌。锌在鸭体内含量很少,但分布却很广。它是许多金属酶类和激素、胰岛素的构成成份,因而它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它还与羽毛的生长、皮肤的健康、创伤的愈合及免疫功能有关。缺锌时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羽毛生长不良,诱发皮炎。

⑶锰。锰主要存在于血液、肝脏中,是作为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代谢酶的组成成分,具有促进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的作用,对产蛋鸭有增加蛋壳强度的作用。

⑷硒。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必需成分,这种酶和维生素E都具有保护细胞膜不受氧化物损害的作用.并增强鸭的免疫功能。

⑸铬。铬是葡萄糖耐受因子(不可缺少的成分)。GF的作用是促进胰岛素的生理功能。胰岛素是调节能量、脂肪代谢、蛋白质沉积和胆固醇利用的重要激素。当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细胞利用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能力受到影响,导致脂肪细胞增加,蛋白质沉积减少。

99.鸭需要哪些维生素?

维生素的功能是生理上必需的营养物质,起着调节和控制新陈代谢的作用,参与酶活性的维持、增强免疫力,虽然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维生素是维持鸭的生命和生长所必需的一类特殊的营养物质。在鸭的饲养上主要用于促进鸭的生长,保护健康,提高成活率、饲料转化率及繁殖率。

鸭所需的维生索有13种,根据其特性可以分为水溶性的:维生素B1,脂溶性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除了维生素C外,其余的维生素都要通过饲料获得,因为鸭体内不能自行合成。

希望能帮到你

一、养鸭业是我国的特色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的养鸭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年,我国就有大群养鸭、食用鸭肉和鸭蛋的记载。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养鸭业迅速发展,饲养量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递增。根据fao的数据统计:2005年我国鸭存栏量超过7.25亿只,占世界总存栏量的72%左右,鸭肉、鸭蛋、羽绒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盟、东南亚及日本、南韩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中国羽绒(毛)年产量达到36.0万吨,鸭绒(毛)约占75%,羽绒制品2005年为国家创汇18亿美元,约占世界羽绒品出口量的55%。我国2005年成年蛋鸭的存栏量约为3.0~4.0亿只,约占我国禽蛋总产量的20.0%。

我国2005年鸭肉、鸭绒初级产品的年总产值已经达到500亿元,鸭蛋总产值约380亿元。蛋鸭、肉鸭业年消耗配合饲料约3000万吨,价值450亿元,同时带动羽绒、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发展。因此,肉鸭养殖业是我国农民就业、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1列出了2004年我国肉鸭、蛋鸭主要养殖省、区的生产情况,其中的数据是本文作者查阅大量资料,经过多种途径获得的,可能有误差,仅供参考。

二、鸭肉和鸭蛋产品是我国居民的传统营养食品

鸭肉和鸭蛋产品是我国居民传统的十分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风味独特,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全聚德为代表的“北京烤鸭”驰名中外,“南京咸水鸭”、“两广烧鸭”、“四川樟茶鸭”、“福建卤鸭”、“杭州老鸭煲”等等深受我国消费者青睐。北京烤鸭、南京咸水鸭的加工过程考究、工艺复杂,年消费量均超过3000万只,杭州老鸭煲具有传奇文化,近两年来的消费量已经超过2000万只。可见鸭肉类食品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全聚德烤鸭包含着深刻的中华饮食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国内饮食行业的驰名品牌。

鸭蛋是我国居民的重要食品,更是南方居民的传统食品。咸鸭蛋、松花蛋、皮蛋、槽蛋等鸭蛋加工产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加工方法和工艺简单,容易操作,能有效保持鸭蛋的风味和营养。我国加工的咸鸭蛋、松花蛋和皮蛋等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东盟、日本、南韩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

食品安全、营养、保健已经成为21世纪食品生产的主旋律。鸭肉产品属于高蛋白、低脂、低胆固醇食品。我国自明朝起就有关于北京鸭具用滋养强身功效的记载:“鸭,甘凉,滋五脏之阴,清虚痨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浸,止咳息惊,消螺蛳积”。现代营养学家更将鸭肉、鹅肉一起推崇为人类的保健食品。随着鸭产品的营养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接受,鸭产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表2和表3分别列出了北京鸭胸肉和鸭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四、中国养鸭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1、传统肉鸭和蛋鸭品种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要

我国的肉鸭品种包括系列北京鸭、番鸭和多个肉蛋兼用型品种。北京鸭的本品种选育和品系选育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其生产性能包括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等指标已经和英国樱桃谷农场、法国克力莫公司、美国枫叶公司培育的北京鸭配套系处于相同水平。但是,这种大体型肉鸭品种(包括外国公司培育的北京鸭配套系)均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的需要。表现为沉积脂肪能力强、胸腿肉率低、皮脂率高,过肥,适宜制作烤鸭或分割鸭。在制作我国传统肉鸭食品如咸水鸭、樟茶鸭、酱鸭等时,品质较低,适口性差;我国市场需要大量的胸腿肉率高、肉质好、活体重在2.0~2.5千克的高饲料转化效率的肉鸭品种。北京鸭系列品种为大体型肉鸭品种,在30日龄时体重已经达到2.0~2.3千克,但胸肉重仅有20克左右,胸肉率约2.5%,充分表现出瘦肉率低的“空壳”特性,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培育小体型优质肉鸭新品种(系),建立繁育体系在我国肉鸭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我国的兼用型鸭品种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效率低,需要改进提高。另外,随着我国养鸭业迅速发展,养殖密度已经大幅度提高,疾病危害更加严重,培育优质、抗病力强的肉鸭新品系十分重要。

我国的蛋鸭品种资源丰富,繁殖性能高。如绍兴鸭500日龄的产蛋量能够达到330个,金定鸭能达到280个。但是,绍兴鸭、金定鸭等品种性成熟晚、饲料转化效率低、抗病力弱。我国蛋鸭市场更需要育成期短、性成熟早、产蛋量高、饲料消耗少、抗病力强的蛋鸭新品系。同时,青壳蛋蛋壳较厚、干物质含量相对较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我国其它蛋鸭品种的本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缺乏系统研究,个体生产性能差异大,遗传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青壳蛋鸭品种选育、早熟高产抗逆蛋鸭新品系(种)选育及其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工作将促进我国蛋鸭业快速发展。

2、饲养方式落后

我国的肉鸭养殖业主要采用低投入、开放式大棚生产模式。农村家庭庭院大棚分散饲养占全国总饲养量的90%,基础设施和设备非常简陋,饲养环境差,养殖技术落后。庭院式饲养以地面平养为主,部分养殖户采用网上平养,鸭病交叉感染十分严重,药物使用非常普遍、频繁、严重,产品卫生、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因此,改进肉鸭饲养方式将促进产业全面升级。

我国的蛋鸭养殖一直沿用传统的水域放牧、半放牧饲养方式。这种饲养模式存在以下弊端:第一,蛋鸭活动的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或民用水污染。同时,蛋鸭活动严重污染周边水域。因此放牧无法保证蛋鸭饮水和采食安全,更不利于疫病预防和控制,容易造成疫病扩散和蔓延,严重影响蛋鸭健康及产品安全;第二,传统养殖模式下蛋鸭直接将蛋产在地面,易造成鸭蛋被粪便污染,污染率约为90%,降低鸭蛋品质;第三,占用水面及土地资源多,对水域环境的依赖程度高,资源利用率低;第四,不能对粪便进行资源化和无公害化处理,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约为1713亿吨,是工业废弃物的2.7倍。其中,氮排放量约为1597万吨,磷排放量约为363万吨。随着我国蛋鸭饲养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粗放式的饲养方式将对我国水资源与环境构成威胁。并最终成为阻碍蛋鸭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以,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势在必行。蛋鸭笼养、室内散养等模式可能是更适宜的饲养模式。

3、鸭饲料营养研究滞后

我国对肉鸭、蛋鸭生理生化、营养、饲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研究较少,也欠深入;饲料配制缺乏科学依据,资源浪费严重。国内企业配制水禽日粮仅参考美国nrc(1994)年制定的家禽营养需要量标准或依据经验配制。但是美国nrc推荐的鸭饲养标准数据来源于鸡饲养标准,误差较大,不能用于实际生产。例如,nrc(1994)推荐的3~7周龄肉鸭日粮的能量、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3000千卡/千克和16.0%,能蛋比为187.5:1,日粮的蛋白质水平较低,不利于肉鸭生长,易引发肉鸭啄羽等发生;肉鸭0~2、3~7周龄的钙磷需要量分别为0.65、0.65和0.40、0.30%,钙、磷的需要量数据偏低,易导致肉鸭软骨症发生;肉鸭0~2、3~7周龄日粮的蛋氨酸、赖氨酸需要量分别0.40、0.30和0.90、0.65%,上述数据较低,将显著抑制肉鸭生长,降低饲料转化率;国内外关于肉鸭微量元素cu、fe、mn、zn、se、i、co、cr等的需要量及维生素a、d、e、k、烟酸、核黄素、胆碱和叶酸等需要量研究报道很少,nrc推荐的数据量十分有限。因此,深入研究并制定中国肉鸭、蛋鸭饲养标准已经迫在眉睫。表4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试验研究取得的数据,供参考。

4、疾病对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危害十分严重。一方面疾病危害家禽健康,降低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食品安全性带来隐患,危害人类健康。能否严格控制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家禽养殖业能否健康发展、家禽产品能否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鸭与鸡相比,抗病力较强。但是我国现行饲养模式粗放,不利于鸭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部分从业者对家禽疾病存在严重的错误认识,即“重治轻防”,对防疫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近年来,禽流感、小鸭肝炎、鸭浆膜炎、大肠杆菌等疾病已经给我国的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两年来,全球已有27个国家发生h5n1禽流感病例,约1.5亿只禽鸟因禽流感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亿美元。在2005年,我国为防控禽流感扑杀家禽多达2257.12万只,政府对扑杀家禽给予的财政补贴达到2亿多人民币。我国肉鸭年出栏量约24亿只,成活率平均按95%计算,每年因疾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到18亿元,因疾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兽医卫生开支加大和其它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因而,需要建立科学的家禽疾病预防体系,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为了阻断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的侵入,应在科学免疫的基础上,提高鸭的生活环境质量、卫生水平、饲料品质和饮水安全;加强对设施、工具的清洁和消毒;及时无害化处理粪便、垫料和废弃物等。

5、饲料是人类的间接食品,其安全性关乎人类健康。近年来,生产者为了提高动物的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饲料成本等,在畜禽饲料中广泛使用肉骨粉、油脂等动物性饲料;滥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砷制剂等生长促进剂;造成危害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事件多次频繁发生。如:疯牛病事件、盐酸克伦特罗事件、二恶英事件、霉菌毒素中毒事件等,给有关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性关注,这对中国鸭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出了挑战。2006年11月12日,cctv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报道: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生产的红心鸭蛋含有高剂量(5.4毫克/千克)的具有高度致癌作用的工业染料—苏丹红ⅱ号。目前药物残留和疫病控制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家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影响了养鸭业的发展。众所周知,日本自1990年以来一直对我国出口的禽肉产品实施严密监测,近2年来监测的力度和范围更大。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部分标准,如无公害食品:肉鸭和蛋鸭饲养技术规范、兽医防疫准则等,但尚不完善。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家禽生产工艺及技术、有毒有害成分检测技术、兽药使用法规与标准、产品标准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有关标准和法规,并严格执行。

在肉鸭和蛋鸭生产过程中,应严格禁止使用国家严禁使用的各种兽药;禁止将抗生素、有机砷制剂等有毒有害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屠前停药期的规定,以免药物残留超标。

6、产品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是鸭产品生产大国。但是,目前国内市场上鸭肉、鸭蛋产品结构单一,高级加工产品少,名牌产品少。同时产品包装工艺落后,影响了产品原有风味,缩短了产品保质期,制约了鸭业发展。而产品深加工能够增加产品品种,延长产品保存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扩大产品销售量,提高经济效益;其次,深加工还可变废为宝,提高鸭初级产品利用率,充分挖掘禽体的经济价值。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存在多种美味的鸭肉、鸭蛋传统加工工艺。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将民间已经存在的鸭肉、鸭蛋加工方法转变为工业化生产,将极大的丰富我国鸭肉和鸭蛋食品的种类。

7、市场信息系统有待建立完善

信息是生产力。充分发挥信息对肉鸭、蛋鸭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肉鸭蛋鸭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消费等信息体系尚未形成,农户和小规模生产者获得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难以准确判断评估市场的供求关系、风险、生产成本和收益,往往造成盲目生产、销售困难重重、经济损失惨重。市场信息体系能够帮助生产者了解国内外鸭肉、鸭蛋产品的供求关系、贸易水平、价格变动趋势、产品品质要求、相关产业动态,以指导生产经营者制定生产计划,避免盲目生产造成损失。

五、我国养鸭业发展趋势

1、产业化水平迅速提高

尽管我国肉鸭和蛋鸭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发展较晚,但是借鉴了猪、鸡养殖业的发展经验,具有起点高的特点,产业化格局正在迅速形成。国内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加农户,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集种鸭饲养、种蛋孵化、饲料加工、商品鸭饲养、屠宰加工、羽绒生产加工等与一体。这种生产模式产、供、销组织严密;公司和农户结合紧密,效率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产、学、研”有机结合将促进产业升级

“产、学、研”实现有机结合,能够将科研单位、大学的技术、人才、信息优势与企业的技术、人才、信息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能壮大企业的科技力量,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又能为科研教学单位提供资金支持,为科技人员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不失为一种助农增收的新思维。

3、安全、优质、高效成为未来肉鸭和蛋鸭生产的目标

安全卫生和营养保健是今后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必然趋势。纯天然、无公害、低残留、营养丰富、色、香、味均佳是消费者永远追求的目标。国内消费者对鸭肉、鸭蛋产品的要求将向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平衡、安全保健的方向发展。鸭抗病能力强,发病率低,常用饲料中无需添加任何药物,鸭肉、蛋产品中应该无(或低)残留问题;鸭肉产品为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肉鸭和蛋鸭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应采用科学、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加工方法,满足消费者对未来食品安全、优质的需要,实现高效生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