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意义

帮你找下资料2.1 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 自然始终是园林创作的素材,西方传统的规则式园林认为自然是不完美的,必须经过加工才能达到完美的高度,因而强调在园林中人工痕迹的表现。而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所谓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西方规则式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在本质上都是以自然作为园林创作的对象和素材,前者力求对自然不完美的地方进行修饰加工,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融。英国自然风景园和法国英中式园林在借鉴中国造园理念时过分凸显了一方面的特征,因此有些变味。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因过份雷同于乡野景观(图7英国自然风景园体现的乡野景观),而法国的英中式园林又过于人工做作,反而适得其反(图8法国英中式园林卢瓦尔河地区建造的中国式塔)。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自然的高度是难以逾越的,应师法自然、顺应自然。 2.2 范山模水的景观类型 东西方园林共有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条件,再现本土的自然景观类型。因此,自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水文地质状况、农业生产模式和乡土植被类型等等构成的自然资源状况和区域景观类型,既是园林设计的首要条件,也是园林空间布局和构成要素的主体。 中国古典园林也是再现本土自然景观典型特征的范例。中国的山地和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2/3(图9中国地形简图)。在传统文化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之下,国人始终认为无山无水则不成园。而西方人更为关注的是惯常的景观类型,着重表现的是田园风光。这是造成中西方园林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说,对国土景观类型以及景观元素敏感性的差异,加上生活情趣上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园林在形式上的巨大反差。因此,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营造适宜的景观类型,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前提条件,也是体现园林特色的主要方面。 2.3 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 受中国山水诗画的影响,古典园林着重表现的是自然中的山水格局。在狭小的空间中表现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势。山石、林泉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素材,入画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相反,西方的规则式园林最初都是由建筑师设计的,习惯于用建筑的眼光来观察自然,用建筑设计的手法营造均衡稳定的空间格局,台地、植坛成为园林中的基本元素(图10西方规则式园林的构图格局)。受中国园林的影响,18世纪的英国人开始用诗人的心理、画家的眼光来观察自然,导致了风景式园林的出现(图11典型的英国风景式园林)。 2.4 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园林是人类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享受园林生活乐趣的前提。因此,东西方古典园林都十分注重如何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庭园中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就江南而言,闷热的夏季和阴冷的冬季都令人感到不适。因此,众多的私家园林首先通过空间布局来引导气流穿堂入室,形成过堂风;园内挖湖堆山,既有利于排水,便于植物生长,又可在山丘之巅享受微风拂面带来的清爽;而西北叠山、东南理水的风水原则,目的是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同时使夏季的东南风从水面上吹过,更加凉爽宜人(图12在建筑南面理水使夏季的东南风从水面吹过,更加凉爽宜人)。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成为十分重要的设计依据,影响到园林空间、地形、水系、色彩等设计元素的处理手法。为人或动物,以及植物群落提供更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已成为众多现代园林作品的出发点。例如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中的竹园设计,采用下沉式空间处理,结合混凝土挡墙和抛物面光源的反射,有效地改善了局部小气候条件。在本不太适宜竹子生长的巴黎地区,成功地营造了30多个品种竹子专类园。 2.5 巧于因借的视域扩展 中国古典园林大多建造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中,与外界的自然或城市环境相对隔绝。为了使园林景观不至于孤单突兀,需要将其与周边的自然、城市、村庄等景观相联系,形成整体性园林景观特色,也起到扩大园林空间效果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尽管建造在封闭的空间中,但并不局限于园址边界的限定,而是以场地的视觉边界为设计范围,通过巧妙的借景手法来形成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正可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借景不仅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而且加强了空间之间的联系,使各个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同时使园林景观与城市与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此外,巧于因借还起到空间的引导和指示作用,使得园林中的景致令人目不暇接。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把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山脊线、天际线或地平线等作为空间的参照,通过借景形成园林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或把周围的地域性景观类型引入园林,这与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2.6 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 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营造过渡空间,是中西方园林的通用手法。西方传统园林观念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人工与自然之间的过渡性空间。意大利别墅庄园和法国府邸花园都建造在自然或乡村环境中,需要在外围的自然与人工的建筑之间,营造从自然到人工的过渡空间。而中国古典园林多建造在城市环境之中,在园外的人工环境与园内的“自然”山水之间,也需要营造出一系列从人工到自然的过渡性空间。西方园林是借助图案和植物的处理来形成过渡。2.7 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人体接受外界信息的80%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中西方园林都十分注重视觉效果的表现。而中国园林强调“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所谓“以有限面积,营无限空间”,“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是中国园林典型的象征手法。 在现代园林设计手法中,如何以自然为师,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出广袤的地域景观特征,也是设计手法高超与否的衡量尺度。正如中国古典造园家所言,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营造出空灵的空间效果。 2.8 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善于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这与西方古典园林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形成强烈对比。 当代许多中国园林作品因注重形式表现,或以繁琐张扬的外表,或简单直白地模仿自然乡村景观,都必然遭到人们的抛弃。法国园林史学家格罗·莫尔(Georges Gromort)评价意大利园林时说过:“文艺复兴中期的意大利园林像高贵的妇人那样,给人以端庄典雅的感觉;而后期的园林则像是职业妓女一般浓妆艳抹,迷惑人心”。这对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方向亦不无警示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意义

园林绿化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用白话说,园林规划就是将大范围的园林用地进行粗略的,系统的设想并用图纸表示出来,一般都是规划一些比较长期的项目;而园林设计呢,就是在规划的基础上,比较精细的,有着重点地进行细化,比方说,有这么一块地,我想造个公园,那么开始就要规划,这一片是人工湖,这一片是儿童游乐场,这一片是健身区,画上一个大概的范围,如果规划通过了呢,就要进行设计了,人工湖多大,驳岸是什么样子的,岸边的亭子多高,是什么样式的,周围的坐凳高宽位置等等都要进行细化,游乐场也是一样,哪里放滑梯,哪里是沙坑,沙坑的位置平面形状等等都要有详细的图纸。

因为不知道你要这个定义有什么用途,所以我说的不是专业术语,是用白话做的比方,就是能让你听懂,明白这个定义是个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你要做专业上的论文或者考试用,我这个回答就不合适了。

园林绿化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要做好园林绿化工作,首先要因地制宜,逐步引入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园林绿化植物,乔、灌、花、草有机搭配,合理布局,并依据园林种植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合理的搭配,创造出良好的园林绿化景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

 一、园林绿化的景观功能与作用

 通常来说,园林绿化既能优化环境、空气还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同时也符合景观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的需要,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具有突出的作用。与山、水、建筑其他园林要素相比,园林绿化造景优点很多,主要包括:

 1)造价低;

 2)建设的时间短;

 3)能保持原有景区风格不被破坏。

 在实际过程中其可以起到降低气温、调节湿度、遮阳防晒、防风抗风、减弱噪声和有害折射、滞尘防污染、净化空气、提高大气层中含氧的元素等等重大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另外,园林绿化还能很好地起到分隔室内外空间的作用,使空间?隔而不断?,既满足了人们生活上私密性的要求,又满足了其社会性的公共景观要求。合理配置植物,营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可令人们赏心悦目,享受大自然给予的一切。

 二、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理念

 2.1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绿地种类多:有城市绿地、小区中心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街头绿地等,且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时,应统一考虑地块整体设计定位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度高与功能性强要求,合理协调配置绿化景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绿化体系。

 2.2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程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及成年树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而且显得更加亲近自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择一些外地植物,以丰富品种结构。

 2.3 以人为本,科学设计

 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居民对通风、光线、日照的需求。要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使人们休闲、运动、交流等活动能融合在园林绿化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出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2.4 融合生态理念

 要运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营造复式种植结构,增加园林绿化量;还可利用藤木植物如炮仗花、爬墙虎、常春藤、紫藤、凌霄、绿萝等攀爬建筑物、小品、花架、结构上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增加空间的绿化、美化和彩化效果;有条件的小区,可以建造屋顶花园,提高生态效果,提倡低碳环保。

 2.5 设计手法自然

 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除了满足视觉效果外,还应营造其他感官效果,如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招鸟引虫,营造清脆的鸟鸣声、树木的沙沙声、昆虫的呢喃声。要依据整个地块规划的中轴线和园路、曲径布设植物景观,以花境、组合的设计手法使各个植景群随园路的开合间隔变化,步移景异,避免同一景观给人造成视觉上的疲倦感。

 三、园林绿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绿化在植物的选择上以乔木、灌木、地被、草坪为主,多种元素的组合搭配增加了绿化空间层次结构,使植物不同类型间优缺互补,达到相对稳定的园林覆盖层,创造丰富的人工植物群落。空间层次结构是怎样在景观格局中体现的,如大树与矮绿篱配植,大树显得更高大,矮绿篱则更小巧可爱;曲线体与直线体组织在一起,直线体显得更加纤细尖锐和端庄敏捷,曲线体则更丰满柔和,生机勃勃。在布局上要有疏密之分,在体量上要有大小之别,竖向上要有高低之差。在层次上既要上下考虑,又要左右配合。植物立体景观布局时,虽考虑对比变化,和谐统一也不容忽视。观赏者随着视线的移动,达到步移景异效果的同时,又要自然而然地进入预设的空间序列,而不感到突兀。

 在实际设计中,植物的材料和肌理也是主要因素,不同的材料,其肌理也不同。在造型艺术中,肌理起着装饰性或功能性的作用,不容忽视。一般来说,植物树形有圆形、圆柱形、垂枝形、尖塔形、卵形等,在立体布局群体景观时,应注意树形结构间的对比调和以及轮廓人际线的`变化,才能构成优美的图画。利用植物的各种自然特征,如色彩、形态、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本身就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再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更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立体空间视觉效果。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如果高于四周的植物,设计师可以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木花卉、草坪等元素设计出开敞空间。开放式绿地、城市公园等开敞型空间就是利用视线通透、视野开阔来达到净化都市人心灵空间的效果。又如,从公园的入口进入另一个区域,设计师常常会在开敞入口的某一朝向用植物或小品来阻挡人们的视线,待人们绕过障碍景物,进入另一个空间就会有另一种心境,豁然开朗。用植物封闭垂直面,开敞顶平面,就形成了立体的垂直空间。这种半开敞空间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的方向,达到?障景?的效果。分枝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的树列,修剪整齐的绿篱都可以构成垂直空间,极易产生?夹景?效果,来突出轴线顶端的景观,狭长的垂直空间可以引导游人的行走路线,对空间端部的景物也起到了遮丑显美、加深空间感的效果。

 景观的空间布局在优化植物配置的同时也要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来共同完成。园林中的山石因其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韵味美而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认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在古典园林中,经常可以在庭院的入口、中心等视线集中的地方看到特置的大块独立山石;山石也经常被安置于居住区的入口、公园某一个主景区、草坪的一角或轴线的焦点等地方以形成醒目的点缀之景。低矮的常绿草木植物或宿根花卉则层层叠叠、疏密有致地栽植在山石周围,作为背景烘托或作为前置衬托,形成层次分明、静中有动的园林景观,精巧而耐人寻味,良好的植物景观也恰当地辅助了山石的点景功能。

 在各大城市的景观建设中,都比较注重园林绿化的配置及自我个性的体现。在深圳特区,由于它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态风景林建设就具有巨大的生物多样性发展潜力。因此,在树种配置原则上,深圳以小群落混交方式为主,因地制宜采取慢生树种与速生、伴生树种相结合,耐阴树种与中、喜光树种相匹配,上层树种与下层树种相配套,生态型树种与景观型树种合理配置,在可能的污染源附近配置相应的抗污染树种,进行施工作业设计。中、远景的生态风景林,一般只突出绿色,不过分追求色彩变化。地处近景的生态风景林,在保持绿色木底的基础上,将利用有关树种的花、叶、果、冠等色彩变化,突出自然美感。对特殊的敏感区域,如重点城区周边和铁路、高速公路及干线道路沿线,则运用大尺度、大色块的手法,采用花、叶富于色彩变化及冠形丰富的树种,来减缓司机的驾驶疲劳,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事端。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