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模式有哪些
农业科技进步颠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现在的种植模式已不仅仅局限于大棚种植等常规模式,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新型种植模式,这些模式代表着农业种植、规模等又向前跨了一步。那么有哪些不同的新型种植模式呢?一起来了解下。
一、无土栽培
现在无土栽培在种植业已经是比较常见的种植模式了,无土栽培是指不使用土壤,将幼苗栽培在营养基中。然后使用营养液当做植株的土壤,营养液中也包括了植株生长所需的充分营养。让植株脱离土壤也可以良好的生长,完成整个生育期。无土栽培又分为基质栽培和水培雾培等三种方式,目前最常见的是水培的方式。蔬果花等作物都非常适合无土栽培的种植模式。
二、墙体栽培
墙体栽培又叫做立体化栽培法,它能够尽可能的利用土地面积,在保证基本栽培方式的同时提高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产量。将管道建立在墙壁上,并在管道中放置基质通过管道提供作物生长的养分。不仅能够保证作物生长不受影响,还能够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并且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这种种植模式适合种植花卉与蔷薇科或葫芦科的蔓生水果。
三、立柱式栽培
立柱式栽培与墙体栽培类似,但是不同的是立柱式是将种植场地竖立成圆柱型的柱子。柱子由规格一致的圆盆堆积而成,然后在圆盆中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优点与墙体栽培一样,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节省土地资源。立柱式的栽培方式适合种植草莓、甜菜等水果蔬菜,不宜种植植株过大,果实较大的作物。这种栽培方式还有利于后期的采摘,并且污染少,价值高。
四、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其实与大棚种植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大棚种植需要人工调控温度。而设施农业是由人工智能控制的,有着自动化的功能,例如可以自动通风换气,调控大棚温度,施肥浇水等。只要是在传统种植模式中需要做的工作,全部可以由设施农业自动完成。并且有精准的数据随时调整种植环境,这就是传说中的“科学种植”。不过设施农业的成本较高,普及程度不高,不建议普通种植户使用。
五、生态餐厅
生态餐厅模式兼备了生态农业与餐饮业的双重特点。一方面,它以一产为主,实行多种经营,立体种植,种养结合,实现生态农业“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理想模式;另一方面,加入餐饮元素,面向现代社会人们对高质环境需求的现实,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气,自然的环境,健康的美食,并利用这一优势促进农业的多样化发展。
花卉行业的现状和机会
春暖花开的季节,踏春赏花是我们的不二之选,近期各地的花海登上热门,有金色的油菜花花海;粉色的樱花花海、桃花花海、海棠花花海;白色的白玉兰花海、梨花花海、杏花花海;紫红色的紫荆花海、紫玉兰花海;还有五彩缤纷的郁金香花海......
花海项目四起,对于苗木行业来说是一个助力点,对于 旅游 业也是一大动力。打造花海不仅仅是种植一片花卉植物那么简单,要确保能营造真正的鲜花海洋,还要有配套服务,有特色,能实现盈利。
花海景观设计
1.突出景观主题
有主题,有内涵,有寓意,主题确立时考虑花海周边的环境,以及根据功能定位或者目标客群来确立情侣浪漫主题或者亲子童趣主题,或者是花海图案饱含美好寓意。
2.鲜花种植精细化
花海景区的打造首先应该精通花卉种植,而不是简单的认为花卉就是种植即可。花卉种植的精细化是景观设置、景区运营、景区营销的前提,如果花期设计或开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将会对景区的运营和宣传造成重大影响。
3.因地制宜,合理设计花海造型
“花海微地形”是指花卉种植绿地范围内花卉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花海大型种植区域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在较小范围内,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创造出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4.花海内部设置景观小品
大规模的花海不仅要让游客远观,还要让游客与大自然有更为亲密的接触,因此在花海布局种规划一些木栈道、摄影平台等等,这样更能延长游客在花海景观的逗留时间,实现全方位的赏花需求。景观小品的介入,会让花海景观变得更立体,更鲜活。
5.让花海更加壮观
花海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手法进行种植,同时运用布置花坛、花镜、花带、片植等方式进行造景,使花海更壮观、震撼。
项目创新和运营
1.景观设计有创意
同质化的景区,是没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花海景区还应该在景观设计方面下工夫。要深入的挖掘本景区的文化内涵及主题特色,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融入感情,深度体验,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2.盈利模式多元化
花海主要是引流,想达到盈利还是要靠创新和运营其他项目。因此发展花海的同时,要保持花期的持续性,再次基础上依托花海资源发展餐饮、亲子、住宿、科普、拓展、体验,以及花卉产品的深加工品。
3.景区开发要有特色
关于花海景区的开发模式有很多种,典型的有英国EDEN伊甸园的科普观光模式、成都石象湖的生态度假模式、日本芝樱公园的主题游乐模式等。无论哪种模式,必须突出一种或几种主题。
实现品牌化
1.科学而清晰的规划
花海 旅游 首先都是以观光作为吸引游客的第一手段,门票经济是主要收入类型之一,所以第一要务是要将鲜花的美丽效应发挥到极致。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以四季有花、四季有果为目标,通过不同的角度塑造立体化、多维度的观赏结构。
2.规模优势
至少在一定的范围或者一定的领域里,要力争成为老大。有足够大的规模,才具备足够的震撼力。
3.具备完整的可盈利可持续的链条
要在原有看花的基础上形成赏花、住宿、购物、文化消费一条龙产业链条,让游客有花可欣赏、有 美食 可品尝、有产品可购买、有活动可参与,这样才能让人气转化成财气,让看花成为产业。(花木网)
一、花卉行业竞争格局
从国际竞争格局看,一是花卉行业历经多年发展,行业格局基本定型,荷兰、日本、德国等花卉产业发达国家不断向种子、种苗、种球和新品种研发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集中。二是花卉生产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随着发达国家土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花卉生产正在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向劳动力和土地等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三是发达国家依然保持旺盛的消费需求,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花卉消费潜力巨大。
从国内布局看,我国花卉行业中地区、规模和技术水平也分化严重。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地整体行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发展较好,东北、西北相对滞后。从花卉品种看,形成了以云南、辽宁、广东等省为主的鲜切花产区,以广东、福建、云南等省为主的盆栽植物产区,以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安徽等省为主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等省为主的盆景产区,以上海、云南、广东等省(市)为主的花卉种苗产区,以辽宁、云南、福建等省为主的花卉种球产区,以内蒙古、甘肃、山西等省(区)为主的花卉种子产区,以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山东、重庆、广西、安徽等省(区、市)为主的食用药用花卉产区,以黑龙江、云南、新疆等省(区)为主的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产区,以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为主的设施花卉产区。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花卉行业现状调查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二、花卉园艺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发展花卉园艺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资源、消费、就业、生产力和花文化等方面。
1、花卉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我国花卉种质资源丰富,是很多名贵花卉的起源中心和野生花卉资源宝库,拥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居世界第三位,仅兰科植物就有180余属1,200余种,其中特有种达500种左右。在两千多年的花卉栽培过程中,我国培育出了数千个花卉品种。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状与竞争力的花卉新品种。
2、国内花卉消费潜力巨大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群的兴起,城市园林建设对花卉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花卉需求日趋多样化,为花卉消费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据统计,世界人均盆花和鲜切花年消费额约20美元,而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仅0.5美元,市场潜力很大。
3、生产力提升空间很大
据统计,2010年丹麦、加拿大、荷兰、瑞士、芬兰等国的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顷平均产值超过50万欧元,而我国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顷产值不到3万欧元,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非设施栽培产品产值提升空间更大。
4、解决社会就业优势明显
花卉产业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部门多、领域广、链条长,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花卉种植可以有效吸纳大量劳动力,花卉加工、营销服务等可以有效提供就业机会。
5、中国花文化基础深厚花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形成了中国花文化,在人们生活、工作和节庆中得到广泛普及。中国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