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孵化出来的教程
1.选择种蛋
种蛋大小和形状要符合品种要求,过大过小、过长过圆、蛋壳过薄、壳面粗糙、蛋壳过于坚硬的都不能用来孵化,鸡蛋以55-65克为宜。
2.双消毒
对孵化的机器设备消毒,对即将孵化的种鸡蛋也进行消毒,消毒一般采用熏蒸或者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进行。
3.入孵
在种蛋入孵之前进行种蛋预热工作(入孵前在22-25℃环境下预热2小时左右),让胚胎发育从静止状态苏醒过来,同时还可以减少孵化器中的温度下降幅度,除去蛋壳表面凝水。将种蛋按照大头向上的摆放方式转移至孵化盘中,入孵时间以下午4-5点左右为宜,这样可以保证雏鸡在白天时大量出雏。
4.孵化管理
从第1天至第21天始终将孵化器内部温度控制在37.8度。前1至7天,湿度控制为60-65%之间,中间的8-18天湿度控制为50-55%之间,后面的19-21天湿度控制在65-70%之间。孵化过程要做好通风工作,在整个小鸡孵化过程中,孵化器内部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得超过0.5%。
5.翻蛋晾蛋
在整个21天的孵化期的前18天内,智能的孵化机器都会每隔2个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45℃。晾蛋就是指在孵化的过程中,需要将孵化器打开,让孵化器的内部温度下降一些的操作,晾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如果孵化条件在冬季或者早春,外界气温低,孵化器内温度适宜则可不晾蛋;如果在炎热的夏季,气温超过30℃,就需要在孵化中期时晾蛋。
6.适时照蛋
照蛋是对孵化蛋进行体检,在孵化期间共照蛋3次,第一次白蛋在第五天,褐蛋在第七天照蛋,及时照出无精蛋、死精蛋、血坏蛋并清理出孵化器;第二次照蛋在第11天进行;第三次照蛋在第18天进行,同时根据种蛋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孵化器的温湿度。
7.出雏
孵化至第19天或1%种蛋轻微啄壳时,将种蛋从入孵器的孵化盘转移至出雏器的出雏盘中(动作要求快、稳、轻),温度控制在36.7℃,湿度控制在75%。在成批出雏之后,每隔4小时左右捡雏一次。捡雏后,将尚未孵化而出的种蛋集中移动至上层,方便出雏。
方法:母鸡孵化和机器孵化。母鸡孵小鸡,是农村最常见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利用母鸡抱窝的习性来孵化小鸡。
母鸡下蛋一段时间后就没蛋下了,会找个有各种干草或者有稻草的地方抱窝。需要找个纸箱垫些干草或稻草进去,然后放入鸡蛋,再把抱窝的母鸡放到里面。
机器孵化:孵化前筛选孵化种蛋,要选择新鲜、受精、个头均匀的作为种蛋。选好种蛋后,先给孵化器消毒,把种蛋大头朝上,静放在蛋盘上进行消毒。
以在家孵化小鸡首先准备1个大箱子和1个小箱子,并在小箱子的四周放满棉花,在棉花下放热水袋,一边放一个,一共4个,保证适宜的温度。
2、进行孵化
将已用消毒水泡过的鸡蛋放入小箱子中,孵化第1天的温度为38.5℃,并将该温度维持7天,每2个小时翻蛋1次,第8天时,温度降至38.2℃;
3-5小时翻1次蛋。
3、注意事项
小鸡落盘时,用手将种蛋从孵化蛋盘移到出雏盘内,操作中,室温要保持25℃左右,动作要快,控制在30-40分钟内,注意要保证室内的通风。
4、手工照
把所孵化的鸡蛋放在照蛋灯上仔细观察,若鸡蛋有红红的、模糊不清的血管便为受精蛋,黄黄的为无精蛋,需要把无精蛋剔除掉,每隔3天便照1次,当红血管逐渐增多且看见一个黑色的小点在蛋中浮动,那便是鸡的胚胎。
以下是小鸡孵化的一般步骤:
1. 孵化器调试。在使用前,需要根据使用说明调试孵化器,确保设置好温度和湿度等参数,并保持孵化器的环境稳定。通常孵化期间温度需要在37.5℃左右,湿度需要在50%-60%之间。
2. 准备鸡蛋。选用健康鸡的蛋,并在孵化前的1-2天内将鸡蛋进行排卵,以确保鸟蛋的质量和孵化成功率。
3. 孵化。将鸡蛋放入孵化器中,然后等待孵化结果。鸡蛋通常需要21天的孵化时间,仔细观察孵化过程中的环境,保证温度和湿度的稳定。第十八天后,开始转动鸡蛋,帮助孵化出的鸡更好地储备能量。
4. 孵化完成。当鸡蛋孵化完成后,等到鸡蛋壳表面干燥后,逐渐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回正常状态,并将孵化出来的小鸡转移到专门的小鸡笼内,保持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直到小鸡健康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孵化过程中需要保持环境的稳定,尽量避免打开孵化器门,避免扰乱孵化环境。此外,不要将健康的鹅蛋和鸭蛋与鸡蛋混在一起孵化,以免影响孵化效果。
小鸡孵化出来多少时间才捡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