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澳洲坚果昌宁一号怎么样

澳洲坚果新品种昌宁1号于2017年通过了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澳洲坚果昌宁一号怎么样

一、植物学特征

该品种树姿半开张。叶片大、长椭圆形,长15.5至16.6厘米、宽5.3至5.9厘米,三叶轮生。嫩叶无刺,成熟叶片叶缘刺多。总状花序,花序长,花量大,每个花序有240至320朵小花。小花乳白色,为两性花。

二、果实经济性状

该品种青果平均单果重32克,果皮光滑、翠绿色。干坚果单粒重16克,圆球形,壳面光滑,淡**,花斑纹呈点状,极少。种脐部一侧微突,珠孔小,腹缝线明显。果仁充实饱满,平均单个果仁重5克,平均出仁率31%。果仁白色,口感好,香味浓,粗脂肪含量77%,蛋白质含量8%,平均一级果仁率达99%。

三、生长结果习性

该品种生长势强,分枝能力中等,幼树生长旺盛,随树龄增加而结果增多、生长趋缓。以内膛短枝结果为主,栽植后第三年开始开花结果,第四年开始大量结果,每花序坐果3至8个。高接后平均株产第四年为5公斤、第五年为12公斤、第六年为23公斤。栽植两年生容器嫁接苗,第四年平均株产5公斤,第五年平均株产15公斤。

四、物候期

在云南省昌宁县栽培,该品种2月下旬花蕾萌动,3月中旬盛花,9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170至200天。

该品种耐高温、耐瘠薄,抗旱性强,在高温干旱山地种植生长势较强,在高温季节不会出现叶片黄化现象。

六、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在年平均气温19℃至23℃、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海拔1400米以下的地区建园。山坡地沿等高线环山水平开梯田,平缓地相邻两行植株呈“品”字形栽植,栽培行株距6米×5米。选用两年生嫁接容器苗,在5至7月定植。该品种自交不亲和,建园时应配置2至3个授粉树品种。

果树是龙何示范区几年来重点发展的经济植物(表30)。据统计,2002年~2005年,龙何示范区种植的果树种类(品种)包括火龙果、无核黄皮、牛心李、桂华李、澳洲坚果和酸梅等,总株数达43618株,合计面积33.50hm2。在此期间,科技人员对部分种植地采取集约型的栽培管理技术,探索出石漠化地区种植这些果树的基本技术。

表30 龙何示范区经济植物调查统计表

(一)火龙果

火龙果属仙人掌科,具肉质茎,自然状态下匍匐于地面生长,支撑力差,根系分布较浅,耐旱力强,产量较低,而采取柱式栽培或棚架栽培则能够大大提高火龙果的产量(陈振东等,2001)。火龙果具有成活率极高、恢复期短、生长迅速和结果期早等特点,对水肥的需求量较多。火龙果耐旱忌涝,移栽成活率几乎达到100%,在定植15 天后即开始萌发新芽,每年抽芽5次以上,并且在定植当年即有部分植株开花结果,第3年即进入盛产期,最高产量可达到1500kg/亩。

龙何示范区采用柱式栽培。定植前,先在定植点固定一个高2m(含入土40~50cm)、宽10cm的四方形水泥柱,然后深翻(深30cm、宽60cm)其周围的土壤,放入10~15kg沤熟的农家肥拌匀。定植点之间的株、行距3m×4m,每亩55株。

充足的水肥供应是火龙果速生、丰产和优质的重要前提。火龙果的施肥分基肥和追肥,每年施基肥两次,即生长季前(3月)和采完果后(9月)各一次,每次20~25kg/坑。“早、薄、勤”是火龙果追肥的基本原则。“早”是指在其成活萌芽后不久即开始施肥;“薄”是指以麸水、沼气水等水肥为主,浓度要低;“勤”是指间隔期要短,次数要多,每隔10~15天一次,在其开花前至采完果后还要适当缩短间隔期。

绑扎和修剪对促进火龙果生长和提高产量十分必要。在其枝条尚未伸长至支架前,只保留生长最好的1个芽节靠在水泥柱上并用布绳绑住,以后每隔30~40cm绑扎一节,使其肉质茎顺着水泥柱向上蔓延和生长。待其长至水泥柱顶的支架后,一般只修剪掉一些生长较差的弱枝,其他则尽量保留。产季结束后,将已结果过的老枝或者过于密集的枝条剪掉,让其重新萌发新枝。

在龙何示范区,每年7月初为火龙果的初花期,然后陆续开花和结果至9月中旬,持续时间较长,开花数量较多,但在自然状态下座果率较低和果实较小。为提高座果率和单果重,采取疏花疏果、人工授粉以及增加施肥和灌溉次数等技术措施,即在其开花初期摘去生长弱小的花芽或花蕾,每一结果枝(节)只保留1~2个花蕾;而在开花后,用毛笔蘸花粉后再轻触柱头进行人工授粉。在开花结果期间,除保证水分供应外,每隔半个月淋施水肥(沼气水+复合肥)一次。

(二)无核黄皮

无核黄皮属芸香科,是由黄皮发生变异而成的一个优良品种(吴健华等,2004年),具有果大、味甜、产量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无核黄皮忌湿,有较强的耐旱能力,不宜种在地下水位高或易受水淹的地方(徐炯志等,1998)。平地栽培的株、行距为3m×3m,每亩74株;在宽度较窄的梯地,根据梯地走向布置定植点,相邻两行的定植点呈“品”字形排列,株间距离可适当减小为2.5m。定植坑宽80cm、深60cm,挖好后按先表土、后底土的方式回坑至离地面1/3处,再放入20kg的农家肥并与土拌匀。定植后在离地面35~40cm 处截顶,并在树盘盖草或薄膜以减少水分蒸发而提高苗木成活率。

无核黄皮生长快、结果早,一般每年可抽生4~5次新梢,定植后第3年即可开花结果。为培育良好的丰产树形,龙何示范区对无核黄皮的早期管理采取了“定干、抹芽、施肥、修剪”等技术措施。定干是定植时在植株离地面50~60cm 处截顶;早抹芽是在苗木成活后首次抽生的多个新芽中,只保留3~4个不同方向且生长良好的新芽培育主枝,其他则予以除去;在苗木成活后第1次新梢老熟前后及其每次抽梢前,开浅沟撒施尿素、复合肥或淋施沼气水等,每年2~3次,每株用量0.5~1.5kg,此外每年冬末春初施放基肥,沿树冠滴水线挖一宽20~30cm、深30cm左右的环沟,每株施农家肥5~15kg加少量复合肥。每次新梢老熟后,结合采用摘顶芽、轻修剪等措施,使树冠逐步形成有利于丰产的自然圆头形(吴耕民,1979)。

保花保果对提高无核黄皮产量和果实品质非常重要,其基本措施包括施足基肥、勤追肥和勤除新梢等。无核黄皮开花量较大,座果率也较高,但其生理落果早、次数多、数量大,如管理不够极易造成低产或者绝收,因而重施基肥、勤追肥和防治虫害十分必要。2004年,对开始挂果的幼树基肥每株10kg+复合肥0.25kg,2005年略有增加,每年追肥2~3次,每次复合肥0.25kg+尿素50g;在第1次生理落果前后各喷一次2%的磷酸二氢钾+0.5%尿素水或“保果灵”溶液,果实成熟前还不定期地抹除全部新梢和疏除生长不良的小果等,并根据虫害情况喷洒敌敌畏(800倍)或乐果(1000倍)等。

(三)牛心李、桂华李

两者均为蔷薇科李属落叶果树,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优良果树品种,具有品质好、结果早、产量高和适应性强等特点,也是今后岩溶地区值得重点发展的果树品种。牛心李和桂华李的定植密度和技术与无核黄皮相近,只是两者定植后截顶高度以70~80cm为宜(果树整形修剪,1983)。

牛心李和桂华李成活率高,恢复期短,在定植后15 天左右即开始萌发新梢。与无核黄皮相比,两者在一年内的生长期较短,每年抽梢2~3次,但其每次新梢的生长量较大,间隔也较短,因而其每年的生长量也较大,对水肥需求也较多。一般是每年每株施基肥2次,冬天和夏天各一次,每次5~10kg;追肥2~3次,每次复混肥0.5~0.75kg,结果树可适当增加施肥次数和数量。

牛心李和桂华李修剪分夏剪和冬剪,以冬剪为主。修剪时根据树体状况和枝条位置及长势等采取重剪或轻剪,幼树和弱枝轻剪,大树和强枝重剪。

牛心李和桂华李开花结果早,一般定植后第2年即有部分植株开花,但挂果很少,第3年后即大量开花,第5年将进入盛产期。在龙何示范区,牛心李于2003年定植,2004年即有少量植株开花。2005年,牛心李开花的植株占定植总数的95%以上,开花量也很大,而且在现蕾期和盛花期各喷一次2%的磷酸二氢钾或“保果灵”,但由于适逢低温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因而座果率很低。

(四)澳洲坚果

澳洲坚果属山龙眼科,原产澳大利亚,是近年来引进的适宜我国华南地区种植的一种常绿果树(杜丽清等,2004),因其营养价值高、生长快和适应性广而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澳洲坚果根系较浅,须根较多,但主根不明显(陆宗超等,1997),忌湿,树体和冠幅较大,其株行距、定植坑规格以及基肥用量等均要略高(大)于无核黄皮等果树。澳洲坚果的株、行距为4m×4m,亩植42株;定植坑宽度和深度均为80cm,每株施农家肥20~25kg。定植苗选用2年生嫁接苗,由于澳洲坚果存在较高的自交不孕性的特点,龙何示范区选择广西热带作物研究所培育的两个优良品种“695”、“900”混种,混种比例为1∶1。

由于澳洲坚果的生理期较长,始果期较晚,一般在定植后第5~6年才少量开花,同时它又是较粗生的树种,水肥需求量较少,病虫害也不多,管理技术比较简单。在龙何示范区,澳洲坚果从定植到现在主要是确保其植株的营养生长,每年2月和7~8月各施1次有机肥,每次5kg/株,同时在抽梢前(促梢肥)和抽梢后(壮梢肥)各追施化肥一次,每株用量为复合肥25g、尿素50g和钾肥15g。2005年,澳洲坚果开花率约占25%,挂果植株约占10%,表明其已经开始进入结果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16143.html